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水产品消费特征及增长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锐  李冉  陈洁 《农业展望》2011,7(3):53-5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产品消费迅速发展,成为居民食物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总结了中国水产品消费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水产品消费的因素,包括人口规模、收入水平及城市化率等,预测了未来几年中国水产品消费增长潜力.进而给出了简要结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世界渔业生产大国.中国水产品产量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同时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逐年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水产品进出口大国。加入WTO为中国水产品贸易迎来了新的机遇,2002年中国水产品出口额首次超过泰国.位居全球首位。但是在中国水产品出口大幅增加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挑战。由于非关税壁垒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在水产品出口贸易中所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且与美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通过对近几年中美水产品贸易特征的分析,结合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的发展进程,重点剖析了关税壁垒对中国水产品出口美国产生的影响,探讨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海产品进口监控项目(SIMP)的实施对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可能造成的非关税壁垒的影响。最后,对中美水产品贸易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水产品是中国最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之一,为中国粮食安全和营养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水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有望进一步增加。为了降低未来中国水产品供给的风险,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水产品供给和消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中国的水产品主要由水产养殖和捕捞渔业供给,进口水产品占国内水产品供给和消费的比例仍低于5.00%。目前水产养殖产量已四倍于捕捞渔业产量,且捕捞渔业增长乏力,而水产养殖产量将继续增加。然而,中国水产养殖面积和水产业从业人员数近年开始逐渐降低,增加了中国水产品稳定、可持续供给的风险。由于中国巨大的水产品供给和消费体量,未来中国水产品供给仍需要坚持立足国内生产。需要提高水产养殖产量来满足中国对水产品需求的增量,同时稳定海洋和内陆捕捞产量,并以进口作为水产品供给的适当补充。需要提高水产养殖集约化水平,努力提高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和劳动生产效率,同时降低水产养殖引起的环境影响,实现“可持续集约化”。本研究还提出了需要加强水产品在粮食安全政策的地位、通过更好的统计数据支撑政策制定、更多和更均衡的资源投入支持水产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1年我国水产品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景 《农业展望》2012,8(2):10-15
对2011年中国水产品市场与贸易状况进行分析,对重点出口品种及2012年水产品市场的总体形势做了展望。分析认为,未来水产价格高位运行或常态化,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面临外需不振和成本集中上升的双重压力,非经济因素可能对水产市场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蔡椰萍  彭虹 《农业展望》2023,(5):104-112
2021年中国对RCEP伙伴国水产品出口约占中国水产品对外出口的1/2,随着2022年RCEP在中国的生效和红利的逐步释放,中国与RCEP伙伴国水产品贸易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选取2008—2021年中国对RCEP11个伙伴国的水产品出口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影响水产品出口的因素,得出中国GDP、共同语言、 RCEP伙伴国人口、 RCEP伙伴国GDP、法律制度和产权、规章制度、健全货币等因素对中国水产品出口RCEP伙伴国具有促进作用;中国人口、共同边界、距离、监管质量、政府规模等因素对中国水产品出口RCEP伙伴国具有阻碍作用。通过贸易潜力测算得出,中国水产品出口潜力居前3名的国家依次为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基于此,提出了利用RCEP实施差异化措施、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加强中国水产品质量标准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欧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水产品出口的重要地区。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欧贸易往来频繁,水产品出口增长较快。至2005年中欧水产品贸易额达12.8亿美元,数量为54.5万t,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39%和87.9%。但中欧水产品贸易在快速发展中还存在许多波折和摩擦,本文回顾了加入WTO后中欧水产品贸易的发展进程,从现状出发分析了双边水产品贸易的主要特征。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今后进一步扩大中欧水产品贸易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随着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水产品进出口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习惯了固定汇率的中国企业不得不开始直面汇率浮动的风险。本文对水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外汇风险进行分析,结合我国远期外汇交易现状,阐述了中国水产品进出口企业如何利用远期外汇交易来规避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9.
日本作为中国主要的水产品出口市场之一,与中国水产品贸易往来频繁。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对1998~2009年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贸易的波动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综合竞争力效应在中国对日本的水产品出口贸易中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促进作用,而市场需求的减少和特定竞争力水平低下阻碍了中国水产品的出口。为了进一步扩大出口,提出了提高水产品质量、增强水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开拓新兴市场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背景下,利用修正后的CMS模型,对2002-2012年中国对韩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效应是中国对韩国水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中国偏低的竞争力和竞争与结构交叉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中国对韩国水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但在固定水产品类别上的优势,保证了中国对韩国水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为此,政府部门应加强水产品食品安全工作,建立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公开化,以及加大对水产品自主品牌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