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使用智能型温湿度记录仪,以露地为对照,对夏季高温季节3种防虫网覆盖方式下(水平棚架覆盖、大棚覆盖、连栋大棚覆盖)设施内的空气温湿度进行连续记录,初步摸索出3种防虫网覆盖方式下设施内温湿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温晴天不同处理防虫网内的温度都高于露地,防虫网+连栋大棚模式设施内温湿度随着外界温度变化最大,温度最高时,防虫网+连栋大棚湿度最低,气温降低后湿度又升高得最快;雨天不同处理温度都差不多,防虫网+连栋大棚覆盖下湿度最低;阴天温度下午最高,各处理温度差别不大,防虫网+连栋大棚的湿度最低;雨转晴后防虫网+连栋大棚温度升高最快,湿度降低最快;所以防虫网+连栋大棚覆盖最适合夏季叶菜类栽培,高温低湿可有效防止烂菜,全封闭的生长和管理模式也可起到很好的防虫效果。  相似文献   

2.
秸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固氮菌数量年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个果树生长期内,秸杆覆盖可明显增加各土层固氮菌的数量,20 cm土层中,年平均固氮菌数量增加123.80%;20- 40 cm土层中增加51.61%;40- 60 cm土层中增加103.85%。在 0-60cm果树的耕作层内固氮菌数量年平均增加95.47%,不同土层固氮菌数年变化曲线,无论覆盖与对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出现在9月。  相似文献   

3.
秸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固氮菌数量年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美英  乔永胜 《果树科学》2000,17(3):185-187
在整个果树生长期内,秸秆覆盖可明显增加各土层固氮菌的数量,20cm土层中,年平均固氮菌数量增加123.80%;20~40cm土层中增加51.61%;40~60cm土层中增加103.85%。在0~60cm果树的耕作层内固氮菌数量年平均增加95.47%,不同土层固氮菌数年变化曲线,无论覆盖与对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出现在9月。  相似文献   

4.
1 地蕾菇 培养料进入菇房时湿度过大 ,覆盖细土过迟、温度较低 ,容易产生地蕾菇。这时要进行通风透气、喷水 ,使菌丝吊在粗土之上、细土之下 ,促使生长发育。2 开伞菇 昼夜温差达 10℃以上 ,遇到冷空气袭击 ,密度过大 ,温度偏高、湿度偏低 ,均会造成开伞菇。要注意温度骤变时 ,及时加盖草帘 ,保持菇房适宜温、湿度。3 空心菇 菇房喷水少 ,湿度小 ,覆盖土层含水量不足 ,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 ,菌柄就产生白色髓部 ,造成空根白心菇。要适时喷水 ,出菇期菇房保持相对湿度 85 %以上 ,能有效防止空根白心菇。4 锈斑菇 每次喷水后 ,没有…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秸秆覆盖对梨园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水稻秸秆为材料,分析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梨园0~10cm、10~20cm、20~40cm、40~60cm土层土壤养分影响。结果显示,与未覆盖梨园相比,秸秆覆盖处理可有效提高梨园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以1000kg/667m2覆盖量效果最好,其次为500kg/667m2、1500kg/667m2;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秸秆覆盖影响效果减小。研究为秸秆资源在梨园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促进了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种植苜蓿及苜蓿覆盖对核桃园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核桃园生草、覆盖效果,研究了核桃园行间种植苜蓿及苜蓿刈割后覆盖行内对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年试验处理后,各处理0~20cm土层土壤全磷、速效氮、20~4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全氮、0~2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连续2年试验处理后,0~20cm土壤有机质,3个土层土壤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和0~20cm、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经过连续2年苜蓿覆盖后,苜蓿覆盖区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提高了2.22~4.08个百分比点,苜蓿覆盖区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67g/kg,提高了77.8%,土壤全磷含量为0.53g/kg,提高了55.9%;苜蓿种植区20~4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为17.17mg/kg,提高了22.4%。表明核桃园种植苜蓿和用苜蓿覆盖能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增强土壤养分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外覆盖TOP130-PC耐力板温室为试验温室,以外覆盖PO涂层膜温室为对照,将原卷膜器人工控制通风改造为机械通风,通过测定温室内空气温度、湿度、地面1.5m处光照强度、0~20cm土层地温等环境因子,并观察室温、室内集露状况、作物生长情况等,以评价"膜改板"温室保温性、透光率等方面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膜改板"温室较对照温室日均空气温度增加1.26℃,空气湿度降低8.31%,同时可改善温室透光性,并具有抗风雪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寿命长,应用前景广阔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不同防虫网覆盖对网室小气候及青菜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复生 《长江蔬菜》2011,(24):30-32
以日本早生华京青菜为试材,采用立柱框架式网室栽培,研究了18目、22目银灰色防虫网覆盖对网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小气候及青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立柱框架上覆盖防虫网对网室内气温、湿度、光照等小气候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网室内气温、湿度与露地相比增加,晴天和阴天的湿度增幅较明显,而温度增幅不明显;网室内光照则明...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种植于年均温度偏低地区四季蜜杧反季节成花效果不理想,花期延后,产量低或果实品质差的解决方法和依据,以5年生四季蜜杧为试材,开展防草布覆盖对四季蜜杧土壤温度、含水率,冠层温湿度,反季节成花,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不覆盖)相比,防草布覆盖提高四季蜜杧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和平均温度,冠层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分别提高0.2~5.9℃和0.4~1.5℃,降低冠层平均湿度和最低湿度;提早开花7~10 d,显著提高成花率和产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分别提高20.3%和51.1%,且果实果皮细腻、斑点少。说明覆盖防草布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率,提高冠层温度而降低湿度,提早四季蜜杧反季节栽培成花时间和提高成花率,提升产量和品质,适合在年均温度偏低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棚多层覆盖棚内温度、湿度等小气候效应的研究分析,表明不同覆盖方式有不同的保温、保温和地面增温效果,从而为大棚管理的关键技术(调温、控湿)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潘复生 《长江蔬菜》2012,(12):34-37
以绿色20目、银灰色22目防虫网和日本早生华京青菜品种为试材,采用立柱框架式网室栽培,研究了不同颜色防虫网覆盖对网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小气候及华京青菜生长、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露地相比,防虫网内相对空气湿度增加,晴天和阴天湿度增幅明显比雨天高;光照强度减弱,网色越深减幅越大;夏季覆盖绿色防虫网温度略有降低,秋季覆盖银灰色防虫网温度略有增加。覆盖防虫网后,绿色网内青菜出苗延迟,略有减产;银灰色网内青菜出苗提早,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且两者收获期均推迟,商品综合性能均强。  相似文献   

12.
以稻草和白三叶为不同覆盖处理的信阳毛尖茶园,对不同处理茶园的土壤温度、水分、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及风速等气候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覆盖处理特别是白三叶覆盖可提高茶园内部的空气湿度,同时降低茶园地表的光照强度,但对茶园内部的风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以红颜草莓为试材,比较PO膜和PE膜两种不同覆盖材料对越冬日光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温室环境条件及草莓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PE膜,采用PO膜作为覆盖材料的越冬日光温室内平均温度提高1℃左右,保温性更好,湿度更适宜,光照效果更好;草莓产量提高23.27%,坏果率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糖酸比均有明显提高,口感更好。  相似文献   

14.
在赣南柑桔黄龙病疫区,采用立柱框架式后覆盖防虫网栽培模式,研究网室内温、湿度及光照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在赣南地区,采用40目银白色防虫网栽培模式,对网室内温、湿度及光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网室内温度与网室外相比差异不明显,而湿度与网室外相比总体呈现略高的现象,光照强度比网室外要弱。  相似文献   

15.
黄河故道地区梨园生草栽培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生草对梨园栽培生态效应的影响,在梨园种植了不同的牧草,测定0~100cm不同土层的含水量、有机质质量分数、全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及土壤的pH值,同时,对果园的生物多样性、环境温、湿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生草降低了梨园土壤含水量,果树与草主要在0~60cm土层存在水分竞争;增加了0~20cm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及N质量分数,种植白三叶可增加土壤K的质量分数,种植紫花苜蓿可增加土壤P的质量分数,pH值总体是降低的;20~80cm土层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等指标均降低。生草可增加龟纹瓢虫、草蛉等天敌的数量,使环境温度下降2~3℃,湿度增加10%~15%,减轻了梨树病虫害的发生。梨园生草初期,应加强灌溉,并注意合理施肥。不同牧草应混合种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行间种植长柔毛野豌豆对苹果园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园相比,行间种植长柔毛野豌豆能改善苹果园不同土层土壤温度和湿度,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土壤肥力,园内瓢虫、中华草蛉、东亚小花蝽等天敌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李科  韩萍 《北方园艺》2016,(20):178-182
为研究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选择庆阳市不同区域生草覆盖、黑膜覆盖和清耕(对照)3种管理方式,对90个苹果园土壤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生草覆盖和黑膜覆盖0~30、30~6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清耕(对照),提高了果园土壤的基础肥力,增加了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生草覆盖对增加土壤养分更为显著,在苹果园管理上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生草和覆盖对冀南地区梨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在邯郸市成安县黄冠梨园进行生草和覆盖处理,以12~13年树龄的黄冠梨为试材,以清耕为对照,对其土壤微生物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内,秸秆覆盖和梨园生草可以显著增加表层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但对20~40cm土层内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影响不显著。在0~40cm土层内,梨园生草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而秸秆覆盖土壤放线菌数量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耕作和覆盖对苹果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比分析了陕西渭北旱塬苹果园免耕、翻耕和旋耕3种耕作措施结合玉米秸秆、地膜及生草覆盖对苹果园0~4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及脲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各处理土壤3种酶活性均达到显著差异(P < 0.05) , 采用土壤耕作和覆盖均能提高果园土壤酶活性; 而耕作和覆盖相结合可更有效地提高果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及脲酶的活性, 以翻耕+秸秆覆盖效果最好, 3种酶活性分别较对照(翻耕无覆盖) 高13.82%、27.41%和363.26%; 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大小也存在差异, 其中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随土层加深均有所降低, 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呈升高趋势。因而, 在渭北旱塬苹果生产基地, 采用翻耕+秸秆覆盖技术将对提高土壤酶活性及改善土壤微环境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非病源性病害是由环境因子、气候变化、技术和管理不当等所造成的病害。目前蘑菇的非病源性病害在栽培上已发现18种,现介绍5种.(一)硬开伞①症状:子实体未成熟时菇盖和菇柄不正常地拉开或菌膜破裂,大多发生在秋菇后期.②发生原因:气温和气候突然变化,致使菇房出现10℃以上的温差和较大的干湿差;空气相对湿度高而土层湿度过低,形成反差;低温时夜间风袭菇房;低温下已出土的子实体在床面停留时间过长;床面土层菌丝出现板结现象.③防止措施:注意天气预报,尽量保持菇房湿度恒定;调整土层和空气湿度相对平衡;大量子实体出土后,如遇到8℃以下的低温,及时补喷温水;撬动土层,以断裂老菌丝,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