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防治麦蚜药剂,进行了3种药剂不同浓度梯度田间药效试验,发现3种药剂防治效果均存在高浓度>中等浓度>高浓度的趋势,且在药后3天校正防效达到高峰呈现药后3天>药后5天>药后10天的趋势。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40ml/亩防治麦蚜效果最好,但与该药剂30ml/亩和20ml/亩差异不显著(p<0.05);吡虫啉防治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可能与该农药长使用麦蚜产生抗药性有关;48%毒死蜱乳油防治效果相对较差。建议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20 ml/亩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亩交替使用防治麦蚜。  相似文献   

2.
麦蚜是麦田常发性的严重害虫。文中阐述了麦蚜的发生为害规律、为害损失以及防治指标,根据麦蚜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了麦蚜的综合防治对策及防治措施:调整作物布局,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耐蚜,病品种,保护利用天敌,并加之以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3.
邹平县小麦蚜虫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防治麦蚜的有机磷类、菊酯类、吡虫啉类三大类常用药剂,选择氧化乐果、高氯、扑虱蚜3种代表性药剂进行抗性测定。结果表明:交替与轮换使用吡虫啉类与菊酯类农药防治麦蚜,并推广使用增效剂,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增强药效,减少用药次数,降低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4.
麦蚜是麦田常发性害虫,危害日趋严重。近年用于防治麦蚜等病虫的“一喷三防”药剂,对麦田的生态平衡多有破坏作用。灭蚜菌(毒力虫霉Entomophthoravirulenta)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培养分离出的一种高效、杀蚜虫的无公害微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5.
麦蚜对几种药剂的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麦蚜对氧化乐果、来福灵、大功臣 3种药剂的抗药性及农药增效剂增效作用 ,结果表明 :麦蚜对 3种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农药增效剂能够增强药效 ,交替与轮换使用吡虫啉类、菊酯类农药并减少用药量的 30 %、用等量的农药增效剂代替减少的农药是防治麦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苦豆根、板蓝根、吡虫啉3种药剂对麦蚜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2年的小区试验,研究苦豆根、板蓝根2种中药材乙醇提取液和吡虫啉颗粒剂对麦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苦豆根乙醇提取液(12.5 mg/ml)和板蓝根乙醇提取液(100.O mg//rnl)的1 000稀释液均对麦蚜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d对麦蚜的防治效果接近90%,药后2d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结论]苦豆根乙醇提取液和板蓝根乙醇提取液在麦蚜发生初盛期即扬花期-灌浆期使用推荐剂量,1次喷药可彻底防治麦蚜,建议作为综合防治麦蚜的药剂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麦蚜是天水市小麦上的主要害虫,每年都发生严重,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但目前麦蚜对常用药剂氧化乐果的抗性逐年增强,防治的用药量逐年增大.据调查,近年来农民用量达2 kg/hm2左右,这样不仅使环境污染不断加重,而且对麦蚜的防效也不理想.为了筛选出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麦蚜新农药,2000年我们用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厂征集的40%灭蚜宝乳油进行了防治麦蚜的田间小区试验,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在药剂防治麦蚜中,由于用药量大(如40%氧化乐果,每亩用药40毫升以上),造成了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恶性循环。作者试图用减少农药用量,以达到控制蚜害,降低成本,减轻对环境污染之目的。于1988年麦蚜发生盛期(5月10日),进行了农药低剂量混配防治麦蚜试验,结果如下。试验方法每亩用40%氧化乐果10毫升、15毫升、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西藏麦蚜的有效防治药剂,特选用目前生产上使用和市场上新推广的5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6%烟碱·苦参碱、10%吡虫啉乳油、50%氟啶虫胺腈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麦蚜具有良好的防效和持效性,建议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  相似文献   

10.
麦蚜是宝鸡市小麦生长后期的主要害虫,其发生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文章在介绍麦蚜发生危害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2017年宝鸡市麦蚜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提出了加强预测预报,做到统防统治;选用抗蚜耐蚜小麦新品种;科学管理,减少蚜虫危害;保护利用好麦蚜天敌;加强药剂防治等措施,以期对今后的小麦生产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防治麦蚜高效、低残留药剂,对2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40%氧化乐果乳油防治麦蚜进行了药效对比及用量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乙酰甲胺磷乳油对麦蚜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使用20%乙酰甲胺磷乳油200g-250g/667m^2,在蚜虫发生期内喷雾防治,施药第1d,防治效果就达90%以上,药后第10d仍保持在90%以上,且对油菜安全。  相似文献   

12.
进行GF-2877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GF-2877是防治小麦蚜虫的较好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持续在14天左右,可作为防治小麦蚜虫的药剂登记使用。其使用量以20克/亩为宜,施药适期应在麦蚜发生始盛期,对水30公斤。  相似文献   

13.
为寻求防治小麦蚜虫的有效药剂,进行了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是防治小麦蚜虫的有效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持续期7 d左右,可作为防治小麦蚜虫的药剂登记使用。其使用量以300 m L/hm~2为宜,施药适期为麦蚜发生始盛期,施药时兑水450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探究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控措施。2017—2019年在德州地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调查了小麦蚜虫在本地区的发生动态,探究了不同的种衣剂及耕作方式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发生的影响,评价了8种杀虫剂对麦蚜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麦蚜种群数量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达到高峰;4种种衣剂对小麦穗期蚜虫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种含有杀菌成分的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种不同的耕地处理对小麦灌浆期的蚜虫数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深耕可显著减少小麦拔节期纹枯病的发生。除0.5%藜芦碱SL的防效仅在46.76%~66.65%,极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外,其余7种药剂对小麦蚜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因此,关于小麦生产中蚜虫的防治,应在返青拔节期加强预防,在扬花前控制住蚜虫的数量,可选用以上防效较好的7种药剂进行麦蚜的防治,尤其是可选用高效低毒的氟啶虫胺腈、苦参碱和吡虫啉,注意不同类型药剂之间的轮换和交替使用。种子包衣剂的使用和耕作方式的转变,也可作为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三因素五水平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选择对小麦锈病、白粉病、粘虫和麦蚜具有特效的粉锈宁、灭幼脲和抗蚜威3种药剂,进行混用防治多种小麦病虫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上药剂混用喷施1次,对上述病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无增效作用。通过单病虫防治模型和药剂混用与产量的关系模型分析,在125个混配组合中,有6个组合的防治效果和千粒重增加均较显著,其配比组合多为灭幼脲和抗蚜威中等以上剂量,粉锈宁为高剂量。  相似文献   

16.
<正>现将遵化市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小麦病虫害防治1、小麦蚜虫。我市每年4月20日左右始见小麦蚜虫,进入5月份以后雨水较多,利于麦蚜发生,随着气温升高,麦蚜数量上升速度进一步加快。防治适期为5月中下旬。药剂选择:亩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6克兑水30公斤,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倍液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小麦蚜虫。  相似文献   

17.
在小麦抽穗期喷施5种不同药剂组合防治麦蚜,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和支出费用做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毒死蜱(480 g/L)750 mL/hm2 + 叫停(7.5%)750mL/hm2的药剂组合模式防治效果最佳、费用最低.  相似文献   

18.
王强 《新农民》2010,(8):73-73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病毒病,要坚持治虫防病的原则,力争把传毒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麦蚜、灰飞虱兼治可亩用10%吡虫啉10克喷雾,也可在麦蚜防治药剂中加入25%捕虱灵20克兼治灰飞虱。在玉米上,  相似文献   

19.
侯艳红  刘迪 《浙江农业科学》2014,1(9):1414-1415
对不同喷雾器械喷施不同药剂防治麦蚜的田间防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WBD 16型电动喷雾器喷施不同的药剂,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几种喷雾器械;用相同的喷雾器械喷施抗威可湿性粉剂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效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春小麦蚜虫消长规律及与气象因素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影响春小麦蚜虫消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天敌。本文通过对麦蚜田间系统调查,明确了春小麦蚜虫消长动态及天敌与麦蚜的跟随关系,分析了麦蚜种群消长规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提出了防治麦蚜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