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与大豆根瘤菌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并保持较高的共生固氮强度是形成大豆高产的重要条件之一。土壤湿度又是大豆——根瘤菌共生体系双方都有严格要求的一个重要条件。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豆生产中高共生固氮水平需要的土壤水分条件以及不同灌溉水平与共生结瘤、共生固氮指标以及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豆根瘤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盆栽结瘤实验法对从6省市采集的18份土样中分离的160株大豆根瘤菌进行了结瘤与共生固氮效率的比较测定,从中筛选出固氮效率较高的菌株ZX20和SMH12。通过测定2株菌的竞争结瘤能力,确认其可以进入小区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连作方式对大豆生物固氮的影响。[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中设置正茬(大豆-小麦-玉米-大豆)、重茬(小麦-小麦-大豆-大豆)和迎茬(小麦-大豆-小麦-大豆)3种连作方式,研究不同连作方式对大豆根瘤形成和固氮量的影响。[结果]结荚期和鼓粒期正茬大豆体内含氮量较重茬、迎茬多。3种连作方式的大豆根系形成根瘤的数量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迎茬、重茬的大豆根瘤数分别较正茬减少1.3~1.4、13.4~20.5个/株。大豆通过共生固氮作用固定的氮素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重茬、迎茬大豆固氮量分别比正茬降低18.4%、6.5%。大豆产量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结论]大豆体内含氮量、根瘤数、固氮量和产量都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  相似文献   

4.
由当地分离纯化并回接有效而获得的4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株,通过形态、生理鉴定,表明与慢生型菌株有明显差异;在菌株与大豆品种亲和性的盆栽试验中,其中A034菌株与“徐州四号”、A032与“东解选”大豆品种间具有良好共生效应;其株高、茎叶干重及含氮量、株瘤数与瘤重、及固氮酶活性等,均明显高于不接种对照;固氮率分别提高为48.1%与44.5%;  相似文献   

5.
由当地分离纯化并回接有效而获得的4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株,通过形态、生理鉴定,表明与慢生型菌株有明显差异;在菌株与大豆品种亲和性的盆栽试验中,其中A034菌株与“徐州四号”、A032与“东解选”大豆品种间具有良好共生效应;其株高、茎叶干重及含氮量、株瘤数与瘤重、及固氮酶活性等,均明显高于不接种对照;固氮率分别提高为48.1%与44.5%。  相似文献   

6.
用重组大豆根瘤菌株HN01(102DL)、GR3(102DL)、TA11(PM5)、TA11(3QD)及出发菌株HN01、GR3、TA11、YC4,对照菌株HN32与8个大豆品种进行了"菌株-品种"的共生固氮试验.结果表明1、快生型出发菌株HN01、YC4与重庆1号大豆品种为菌株与品种最优组合,它们的侵染期早,结瘤总数最多,固氮性强;重组菌株HN01(102DL)、GR3(102DL)、TA11(3QD)、TA11(PM5)与自贡5号组合的固氮性均高;而GR3菌株与供试8个大豆品种的结瘤数、固氮量均较低,表明该菌株对本试验大豆品种的共生有效性差.2、重组菌株TA11(PM5)与重庆1号大豆品种产量比其它菌株高,与对照(不接种)相比,产量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大豆、花生固氮与施氮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根据豆科作物的施氮具有不同于其他作物的特点和要求,简述大豆、花生固氮与施氮关系的有关研究。概括大豆、花生共生固氮的重要性和施氮对大豆、花生共生固氮的影响,重点阐述既有利于豆科作物固氮又有利于氮肥作用充分发挥的植物营养措施,并提出了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钒对春大豆、秋大豆(Glycine max.L)结瘤和固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钒处理影响大豆结瘤,使大豆植株单株瘤数、单株瘤重减少。但钒可促进根瘤个体发育使根瘤个体重量增加,钒处理还增加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但不能增加大豆——根瘤共生固氮体系的固氮效率。  相似文献   

9.
大豆与快生型及慢生型根瘤菌配对选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快、慢生型大豆根瘤菌与不同大豆品种共生固氮体系的配对选优,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与不同类型大豆根瘤菌株之间亲和性不同。沈农25104、哈7799、黑农26和合丰25等品种与快生型大豆根瘤菌 QB113具有很强的亲和性;铁丰18、长农6、哈7799、黑农26、合丰25等品种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 B16—11C 有较强的亲和性:而开育8等大豆品种则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61A76(美国)有较强的亲和性。接种大豆根瘤菌配合使用启动氮,对促进六豆与根瘤菌共生体系固氮活性和大豆籽粒产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豆的共生固氮能力得益于根瘤,根瘤数与固氮效率是典型的数量性状受多基因调控。目前,已经在大豆中克隆到结瘤因子(Nodular Factor,NF)的关键受体,以及一些在结瘤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分子组分,这些组分涉及到结瘤基因、肽类激素、受体激酶和小的信号代谢产物。其中部分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得以阐明,参与的共生固氮途径及部分节点也已明晰。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在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2.25%~2.35%的盆、框栽条件下,氟乐灵处理土壤后随浓度增加而药害加重,高浓度处理幼苗出现枯死。对大豆和共生固氮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成熟大豆的株高、株重、英数、株粒数及粒重均低于对照。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质含量2.25%~2.35%,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不同浓度的赛克津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对大豆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均无影响。施量高于0.25 kg/ha的各浓度处理对大豆幼苗均产生药害,药害程度随苗期的延长,用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开花期的株高和株重,各处理均低于对照。赛克津低浓度0.25 kg处理对大豆根瘤的共生固氮无不良影响;而0.5 kg以上浓度处理,对大豆根瘤的形成和株固氮总活性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成熟大豆植株的株高(除0.25 kg外),分枝数、荚数、株重及株粒重均低于对照,随用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赛克津除草剂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在数量上有一定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3.
26株快生型大型大豆根瘤菌(R.fredii)与我国25个栽培大豆品种共生试验表明:R.fredii能与我国栽培大豆有效共生,固氮酶活性[C#-(2)H#-(4)]一般在3~6nmol·L#+(-1) g#+(-1) h#+(-1),接种在跃进5号、山宁2号、鲁豆4号、民权圆蛋粒和上海早毛豆等品种上共生效果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japonicum 15006(P.R.C. 005)相当或超过之。但R.fredii对大豆品种的选择性更明显,26个菌株的接种有效率平均为49%,其中15067(USDA191)为89%。4株R.fredii接种在夏大豆跃进5号、鲁豆4号和山宁2号上的田间小区实验每亩增产大豆10.6~32.1kg,增产幅度9.4%~31.4%。大田接种平均每亩增产大豆22.1kg。  相似文献   

14.
光照强度对大豆根瘤固氮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的光合产物运向根瘤的数量和根瘤菌固氮作用的能源供应。减弱光照,就降低大豆的结瘤率和根瘤的固氮活性。光照强度从2.6万Lux降至2万Lux,根瘤固氮活性的降低率很小;从2万Lux下降至1万Lux时,降低率逐渐增大;从1万Lux下降至0.2万Lux,根瘤固氮活性直线下降。光照强度在1万和0.2万Lux时,根瘤固氮活性分别为光照2万Lux时的87%和30%左右。大豆盛花期是根瘤固氮活性最高时期,减弱光照,根瘤固氮活性的下降率增加。大豆与禾谷类作物间作,要为保证大豆健壮生长所需适宜的光照强度而规定作物间的行距和株距。  相似文献   

15.
严君  韩晓增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0):1929-1938
【目的】大豆结瘤固氮和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同,实际上是由于大豆共生固氮系统及其根系系统对土壤无机氮浓度的感知不同造成的。通过对不同土壤无机氮浓度下大豆结瘤、固氮及产量影响的研究,探索能提高大豆产量、结瘤和固氮的土壤无机氮浓度,即掌握土壤无机氮浓度与大豆共生固氮和产量的数量关系,为调控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预测氮肥对大豆共生固氮能力和产量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土培试验方法,分别在第一片复叶充分生长(V2期)、始花期(R1期)、始荚期(R3期)和始粒粒(R5期)一次性施用不同量的氮肥,从而形成不同无机氮浓度的土壤。利用获得的不同无机氮浓度土壤为供试土壤,对各生育时期根瘤数量、干重和固氮酶活性及成熟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调查,明确大豆根瘤固氮和产量对土壤无机氮浓度的响应,掌握土壤无机氮浓度与氮肥及与大豆固氮和产量的数量关系。【结果】不同时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处理下的根瘤干重、数量和固氮酶活性均随着大豆生育时期的推进在R4期时达到最大值。R6期时大豆平均根瘤干重、数量和固氮酶活性均表现为:V2期>R5期>R3期>R1期,较CK处理根瘤平均干重分别下降15%、18%、17%和32%;根瘤数量下降13%、18%、19%和20%;固氮酶活性下降19%、22%、23%和32%。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无机氮浓度与R6期大豆根瘤干重、数量和固氮酶活性间均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即土壤无机氮浓度越大对根瘤干重、数量和固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越大。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R1期>R3期>V2期>R5期。除R5期不同土壤无机氮浓度处理与CK处理间的生物量和产量差异不显著外,V2、R1和R3期不同土壤无机氮浓度处理,均显著地促进大豆生物量和产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处理均以N3和N4处理的生物量、株高、株荚数、株荚重、株粒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V2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对大豆固氮能力和产量的影响最大,而R1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最大。不同生育时期不抑制大豆固氮同时还提高大豆产量的土壤无机氮浓度不同:V2期土壤无机氮浓度达到135.8 mg•kg -1;R1期土壤无机氮浓度为58-91 mg•kg-1;R3期土壤无机氮浓度为29.4-62.8 mg•kg -1;在R5期土壤无机氮浓度达到102.3 mg•kg -1。【结论】大豆对氮肥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土壤无机氮浓度的大小,而土壤无机氮浓度大小的调节,除了与氮肥施用量有关外还与大豆的生育时期有关系,可以根据农业生产和科学试验的需要进行调节。其中V2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对大豆根瘤数量、干重和固氮酶活性的影响大于其它生育时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处理;而R1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对大豆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大于其它生育时期土壤无机氮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在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2.25%-2.35%的盆,框栽条件下,氟乐灵处理土壤后随浓度增加而药害加重,高浓度处理幼苗出现枯死。对大豆和共生固氮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成熟大豆的株高,株重,英数,株粒数及粒重均低于对照。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生长敏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是自然界中最强的生物同氮体系.大豆从根瘤菌中得到的氮素营养可占其一生氮素营养的30~70%.大豆根瘤菌肥增产机理明确,在大豆播种前接种根瘤菌是国际公认的生物固氮技术.推广大豆根瘤菌是促进大豆增产、提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用技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相似文献   

18.
崔兰英 《河南农业》2023,(28):51-52
<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俗话说:“玉米套大豆,十种九不漏,玉米不减产,大豆额外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利用两种作物的植株高度差,充分发挥边行效应和大豆固氮养地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地力,从而达到农作物协同共生、一地双收的效果。玉米收获后每667 m2产量约650 kg,  相似文献   

19.
施氮对大豆结瘤、固氮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是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生长的必需元素,大豆生长所需氮量的50%~60%来自于共生固氮,少量施氮对大豆结瘤、固氮效率及产量有促进作用,施氮量过高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本文着重从施氮的氮素形态、氮素施用量和施氮时期3个方面阐述了氮素对大豆根瘤数量、固氮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探讨了高氮抑制结瘤和固...  相似文献   

20.
<正>一、巧施氮肥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是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共生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的,它对满足大豆旺盛生长的中期的氮素营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大豆苗期合理施用氮肥对于提高根瘤菌固氮能力,促进大豆旺盛生长,为夺取大豆高产打好基础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