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不断深入,导致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对旅游业影响较大。以现代灾害风险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自然风险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法等风险评估方法,以空间分析、网格技术、数据展布等技术手段对吉林省旅游资源分别从行政区、网格两种空间尺度进行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建立不同空间尺度下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研究网格微观尺度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关键技术手段,并对比了行政区尺度与网格尺度评价结果。研究表明,两种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都具有可行性。吉林市、长春市的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较大,其余区域次之。对同一地区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采用两种空间评价尺度,是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估向小空间尺度发展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
为了弥补行政区尺度的城市积涝灾害风险评价精度不足问题,提出了基于网格尺度的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网格具有栅格数据的显示形式,同时又有矢量数据的属性信息,通过对数据网格化使矢量数据更加详细化,有利于提高评价精度。本研究中,具体介绍了网格尺度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风险评价指标网格化方法、步骤,并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法构建了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实现了基于网格尺度的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风险评价,以期为城市暴雨积涝灾害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陆面模型为区域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优化选择模型的网格尺度可以最有效地的利用空间输入信息,提高计算效率。本研究以海河平原内的1°×1°(115.5~116.5°(E),38~39°(N))为研究区,运用陆面模型CLM3.0分别在(1/120)~1°的14种不同网格尺度上对2003年3—5月的土壤墒情进行了独立模拟,分析在一定精度的空间输入数据条件下,陆面模型的网格尺度在该区域春季土壤墒情模拟中的优化取值。研究表明,结合模型输入数据的空间分辨率选择合适的网格尺度,可有效地减少计算机浮点计算取舍引起的误差;网格的无限精细并不能提高模拟效果,需要依据土壤砂粒百分含量数据的精度、变程及模拟目的优化选择陆面模型的网格尺度。当仅需要获得区域的土壤墒情平均值时,网格尺度的优化取值在土壤砂粒百分含量数据变程的1.4倍附近;当需要获得区域的土壤墒情空间变异特征时,网格尺度的优化取值在土壤砂粒百分含量数据变程的28%附近;当需要获得区域的土壤墒情空间变异特征及极大值时,网格尺度的优化取值在土壤砂粒百分含量数据变程的19%附近;当需要获得区域的土壤墒情的所有空间统计特征时,网格尺度的优化取值在土壤砂粒百分含量数据的空间最小尺度附近。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区域雷电灾害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空间角度出发,首次考虑雷电流强度在区域雷灾风险中的重要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与建筑结构相关的建筑质量、雷击大地密度以及雷电流幅值对雷灾风险具有较大的影响;结合闪电定位资料,基于GIS平台构建了简单易行的区域雷电风险评估模型,实现了对现有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动态分析评价,有效地提高了雷电资料的利用效能.结果表明,江苏省南京市为雷电灾害高风险区,各地级市区域的雷灾风险较高,其他地区风险较低,与《全国雷电灾害汇编》中2007-2012年统计的雷电灾害事故结果大致相符.该方法能较好地表现区域雷电风险空间分布规律,实现了更快捷、合理地评价区域雷电灾害风险,对区域雷电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孙滢悦  张立峰  陈鹏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5007-5010
利用信息扩散理论和风险分析理论对吉林省旅游地资源灾害进行风险分析,解决了旅游地资源灾害样本资料限制的问题;计算出了吉林省旅游地资源灾害发生概率,并得出了吉林省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值.结果表明,吉林省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在吉林市处于高风险级别,长春市的风险等级仅次于吉林市,属于中等风险级别,白山市、延边州处于低等风险等级,其他市处于轻风险级别.研究结果对吉林省旅游相关部门防灾减灾及旅游保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支撑区域尺度重金属镉(Cd)污染农田的分区管理决策,以湖南省某典型粮食大县为案例,通过区域网格采集土壤和水稻样品,分析县域Cd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单因子评价、地累积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法,评估该县Cd污染风险。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方法对Cd污染风险区划分差异较大。单因子指数法显示该县仅有5.9%的区域存在污染风险,地...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不仅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旅游供给,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核心载体。该研究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A级旅游景区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汉江生态经济带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市域尺度上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特征;(2)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显著差异性,分布集聚区呈现"三大四小"的特点,总体空间格局为中部密集程度最高,其次是西部和东部;(3)区域地形条件、水体资源禀赋、交通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汉江生态经济带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选用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法,对研究区域的天山云杉林进行遥感分类,选取一种分类效果最佳的方法,为该区域的林地资源调查、动态监测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高分二号(GF-2)遥感影像数据,借助ESP 尺度评价工具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筛选研究区各地物最优分割尺度,利用3种不同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遥感分类。【结果】 研究区内的水体、道路、其他用地、林地和草地的最优分割尺度,分别为390、372、316、296、246;其次在各地物最优分割尺度下,比较最邻近分类、结合矢量数据分类和阈值分类3种方法,经过精度评估发现,3种分类方法的 Kappa 系数和总体精度值分别为0.760 7、0.782 0、0.840 6和0.814 8、0.830 5、0.876 5。【结论】 阈值分类方法优于其他2种方法,选用更为优良的阈值分类方法引入解决该地区林地资源调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乡镇作为微观行政单元,既包含城市职能又体现乡村特色.镇域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其适宜性评价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以山东省探沂镇为例,基于多源数据信息提取,分析了沂蒙老区旅游资源类型,并综合运用RS、GIS和数理统计方法,评估其空间格局特征及适宜性.结果表明:(1)探沂镇旅游资源点28处,旅游资源种类包...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快速准确获取农业大棚的空间分布和种植面积有助于农业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以2017年5月的GF-2遥感影像 为数据源,在构建最优特征空间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开展南方丘陵地区葡萄大棚信息提取。结果表明:①利用尺度评价工具ESP和邻域差分绝对值与标准差比RMAS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特定地物目标的最优分割尺度选择,分割效果良好;②通过Gini指数进行特征选择能减少数据冗余,提高分类精度,在优选的15个特征变量中,光谱特征占有绝对优势,其次是纹理特征和几何特征;③基于最优特征子空间的随机森林模型能有效提取葡萄大棚的分布信息,总体精度高达92.5%,F值为0.91,其面向对象的精度评价指数GTC为0.12。 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基于GF-2影像的南方丘陵区域葡萄大棚信息提取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并可为其他地区的农业大棚信息提取提供较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快速准确获取农业大棚的空间分布和种植面积有助于农业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以2017年5月的GF-2遥感影像 为数据源,在构建最优特征空间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开展南方丘陵地区葡萄大棚信息提取。结果表明:①利用尺度评价工具ESP和邻域差分绝对值与标准差比RMAS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特定地物目标的最优分割尺度选择,分割效果良好;②通过Gini指数进行特征选择能减少数据冗余,提高分类精度,在优选的15个特征变量中,光谱特征占有绝对优势,其次是纹理特征和几何特征;③基于最优特征子空间的随机森林模型能有效提取葡萄大棚的分布信息,总体精度高达92.5%,F值为0.91,其面向对象的精度评价指数GTC为0.12。 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基于GF-2影像的南方丘陵区域葡萄大棚信息提取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并可为其他地区的农业大棚信息提取提供较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根据实地及电话访谈数据、历年统计资料数据,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生态学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等理论,结合频度分析法、熵值法、加权综合评价法、GIS空间分析等方法,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2010—2019年延边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程度开展研究,通过数据计算定量评估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状况,探求促进区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区域人地关系的途径,力图为延边州旅游资源的短期保护和长期规划提供比较客观的依据,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GIS技术从社会经济发达度和可利用资源两方面构建基于像元尺度的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方法]监测局部区域的资源承载力状况并分析空间变化趋势,以红寺堡区为例研究其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红寺堡区资源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部地区承载力较高,南部地区承载力较低,符合红寺堡区资源开发与利用现实状况。[结论]基于像元尺度的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能够将评价单元细化到像元尺度,有利于弥补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反映区域内部异质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全天候区域地表蒸散发反演——以黑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蒸散发是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冰雪圈和大气圈中水分循环和能量传输的重要控制因素。为克服区域尺度方法的主观性和站点尺度方法难以反映气象因子空间异质性的局限,文章以中国境内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使用2012年6月1日至9月15日的MODIS数据与CLDAS格网气象数据探索区域尺度全天候蒸散发遥感反演。【方法】该文利用逐像元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方法和Penman-Monteith公式分别估算晴空像元和有云像元的地表蒸散发,实现了区域尺度全天候蒸散发遥感反演。在分析研究区CLDAS气象数据的精度基础之上,利用MODIS数据反演的短波辐射来替代CLDAS气象数据中的短波辐射,作为全天候地表蒸散发的输入参数。最后,利用黑河流域4个不同站点实测的地表蒸散发数据对反演值进行验证。【结果】利用MODIS短波辐射代替CLDAS气象数据中的短波辐射,能够显著提高蒸散发的反演精度,4个站点反演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均方根误差为76.3 W/m2。【结论】利用MODIS数据和CLDAS数据可以获得区域尺度的全天候蒸散发。在缺乏短波辐射数据或短波辐射数据精度较低的情况下,利用MODIS数据反演得到的短波辐射作为蒸散发模型的参数输入,能较大地提高蒸散发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国家相关规范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旅游资源的类型和质量结构等方面对颖河-白沙水库区域的旅游资源和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拥有31个亚类9、3个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其中生物景观类最为齐全,具有国家划分的全部4种亚类和11种基本类型,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好地方。颖河-白沙水库区域旅游资源基本上以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类景观为主,同时具有较多地文和人文景观资源的风景区。对该区域旅游资源体系进行质量评价,总体得分为62,属于三级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Landsat8/ETM+与MODIS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TVDI模型对乌审旗土壤含水率进行遥感监测。首先通过时空尺度推演方法将Landsat8/ETM+反演的30 m空间分辨率TVDI对MODIS反演的1 km空间分辨率TVDI进行空间尺度推演,然后与单独利用MODIS数据监测含水率结果以及野外含水率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采用TVDI时间推演方法获得TVDI月合成数据监测乌审旗旱情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多尺度遥感模型对MODIS反演的TVDI进行空间尺度推演,使得TVDI空间分辨率提高,土壤含水率监测精度得到提高,并可获得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TVDI数据,最终实现高频率的区域土壤干旱状况动态监测。采用时空推演方法获得的TVDI月合成数据监测乌审旗旱情时空分布状况与研究区实际状况极为相符,此方法对于进一步服务该区域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数据库构建是掌握各类生态环境因子精确空间分布规律的关键。以多尺度陆地界域为研究区域,依1∶100 000、1∶10 000、1∶2 000地形图进行梯形网格、矩形网格划分,按照国际分幅编号规则分别形成10.3万幅、7.37万幅、1.69万幅覆盖全球/全国/北京的格网数据,提取并整合森林植被覆盖数据、地形地貌数据、气候气象数据、土地土壤数据、大气污染物等多种生态环境因子信息,建立属性数据库,进而建成全球及区域多尺度生态环境格网数据库,便于进行多类型数据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实现了现有多类型生态环境基础数据的科学有效管理及可视化表达。构建的多尺度生态环境数据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已应用于森林植被生境因子空间变异研究及北京市可吸入颗粒浓度分布研究,为科研、教学及生产实践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为今后进行多因子多维度空间分布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神农架林区山洪灾害频繁发生,为了评价神农架各个地区的灾害状况,给当地政府进行灾害防御规划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山洪灾害的发生机制和山洪灾害风险评价原理,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灾体脆弱性、防灾减灾措施4个角度构建了神农架林区村镇山洪灾害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并采用GIS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林区山洪灾害危险性主要受降雨量影响,总体趋势是西南部高于东北部;山洪灾害暴露性风险分布区域性较强,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部;脆弱性风险相对较小;防灾减灾能力全区都整体偏弱,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亟需加强。神农架林区山洪综合风险高值区集中在西部的木鱼镇和大九湖乡两个旅游重镇,较高及以上风险面积占全区面积的24.92%。  相似文献   

19.
滑坡危险性评价是定量化评价滑坡对油罐破坏效应的重要手段和主动防灾措施,可以将油库的维护方式从盲目被动提升为有预知性的积极防护。以中国南方某覆土油库为研究对象,将现场调研结果和收集的资料相结合,根据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建立了覆土油库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对ASTE GDEM 30 m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陆地卫星Landsat 5 TM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得了覆土油库区域坡面分析专题图和植被覆盖专题图;由于滑坡灾害具有群发性的特点,提出利用GIS对DEM栅格转点后导入Matlab进行危险性评价运算的方法,将危险性评价结果重新导入Arc GIS进行点转栅格运算制作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区域危险性评价区划图;采用VB+Assess数据库设计了覆土油库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管理系统,实现了用户登录、数据载入、信息查询、数据资料库、数据下载、危险性评价、系统帮助7个模块功能。该方法对于覆土油罐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滑坡危险性评价是定量化评价滑坡对油罐破坏效应的重要手段和主动防灾措施,可以将油库的维护方式从盲目被动提升为有预知性的积极防护。以中国南方某覆土油库为研究对象,将现场调研结果和收集的资料相结合,根据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建立了覆土油库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对ASTE GDEM 30 m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陆地卫星Landsat 5 TM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得了覆土油库区域坡面分析专题图和植被覆盖专题图;由于滑坡灾害具有群发性的特点,提出利用GIS对DEM栅格转点后导入Matlab进行危险性评价运算的方法,将危险性评价结果重新导入Arc GIS进行点转栅格运算制作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区域危险性评价区划图;采用VB+Assess数据库设计了覆土油库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管理系统,实现了用户登录、数据载入、信息查询、数据资料库、数据下载、危险性评价、系统帮助7个模块功能。该方法对于覆土油罐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