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对大豆耐低钾品种(系)筛选及低钾对作物形态、生理生化影响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将铁丰(豆)系列大豆品种(系)在低钾土壤上种植,根据其各生育时期的症状表现和产量表现筛选出对低钾耐性不同的品种(系),并对其进行分类,为培育新的高产且具有低钾耐性的大豆品种(系)提供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2.
金剑  刘晓冰  王光华 《作物学报》2004,30(12):1225-1231
通过分析不同熟期、不同产量类型的大豆,特别是高产品种(系)的群体生理特性,为栽培措施的合理运用及生态育种指标的有效选择提供理论参考。连续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高产大豆应具有株高适宜,节数相对较多,产量形成的空间较大,生殖生长期LAI和LAD较高,R5期后叶片衰减慢,叶片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均匀,干物质积累量大,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下适合间作的大豆品种,用不同大豆品种(系)与玉米间作系统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及大豆玉米间作的最适模式,为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的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系)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差异显著,周豆 33 、安豆 109 、周豆 34 、周豆 37 、安豆 203 、周豆 41 在 5 行大豆 2 行玉米带状种植( S5M2 )模式的产量显著高于 4 行大豆 2 行玉米带状种植( S4M2 )模式。不同大豆品种(系)与玉米带状种植的经济效益也不同, S4M2模式下濮豆 5136 的经济效益最高, S5M2 模式下安豆 203 的经济效益最高。 S5M2 模式下适合种植安豆 203 、周豆 37 、周豆 34 ;S4M2 模式下适合种植濮豆 5136 、周豆 41 、安豆 109 。  相似文献   

4.
耐低温大豆品种(系)的筛选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低温大豆品种的筛选不但有利于低温年大豆生产,提高大豆抗冷性,确保大豆稳产,而且有利于大豆免耕技术的推广。选用11个大豆品种(系)进行萌发期耐低温(6℃)筛选研究,筛选出耐冷型大豆品种2个,分别为金源55与合农60;敏感型品种1个,为黑农48;中抗型品种(系)8个。试验结果表明,在6℃低温条件下,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系)相对发芽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低温胁迫下大豆发芽的最佳调查时间为低温处理14d;大豆抗冷性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品种(系)穗层结构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延吉 《种子》2001,(6):20-21,23
调查分析了12个品比试验的小麦品种(系)和3个当前主栽品种的穗层厚、穗层数、曲线宽度、穗层章度比、穗层结构指数等穗层结构指标,结果表明:冬小麦品种(系)穗层结构存在很大差异。高产品种可以有不同的穗层结构,不宜把穗层欠整齐一律当作低产性状而加以淘汰。本文提出的穗层结构指数,可以作为选择品种的参考。不同穗层结构指标要综合分析、互相验证,有助于对品种穗层结构特性作出较科学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大豆花叶病毒(SMV)会引起敏感性大豆(Glycine max L.)品种产生花叶病症状,同时会引起某些含有抗性基因的大豆品种产生茎尖坏死(STN)。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不同温度处理对大豆花叶病毒引起的茎尖坏死的影响。用菌系G1和G7对3个大豆品种接种,即Essex(rsv,对SMV菌系G1和G7要产生花叶病症)、V94-3971(Rsvl,  相似文献   

7.
高产抗病高油大豆品种红丰八号红丰八号(代号钢8768-4-13)大豆品种系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红兴隆科研所利用合丰25号为母本,DAWN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1993年1月经黑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高油等特点,1992年10...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豆品种较多,不同品种适宜生长的环境不同。筛选适合养分吸收利用高效品种对黄淮海流域大豆养分高效利用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河北藁城大豆主产区,筛选河北省25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品种大豆产量与养分吸收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产量间差异较大,产量介于881~4169 kg/hm2,最大产量差异为3288 kg/hm2。同时,不同品种大豆养分吸收利用间差异较大,高产品种籽粒氮、磷、钾平均养分吸收量较中产和低产品种分别显著增加43.9%、39.4%、41.2%和126.0%、124.9%、120.8%,而高产和中产品种每生产100 kg籽粒氮、磷、钾平均养分需求量较低产品种分别显著减少9.8%、17.0%、28.9%和12.3%、16.0%、21.8%。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差异明显,产量较高的品种养分吸收利用的能力也较强,在实际生产中选择适宜当地环境的品种,既可增加大豆籽粒产量,又可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达到减少肥料投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借鉴前人对大豆耐低钾品种(系)筛选及低钾对作物形态、生理生化影响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将铁丰系列大豆品种(系)在低钾土壤上种植,根据其各生育时期的症状表现和产量表现筛选出对低钾耐性不同的品种(系),并对其进行分类,为培育新的高产且具有低钾耐性的大豆品种(系)提供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0.
六个不同产量玉米品种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玉米品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不同产量品种的籽粒淀粉积累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蔗糖合酶(SS)、UDPG焦磷酸化酶(UGPase)和淀粉分支酶(SBE)是玉米淀粉合成的关键酶,较高的SS、UGPase和SBE活性利于淀粉的积累和粒重的提高。低产品种直链淀粉积累的时间(30 d)短于中产(40 d)和高产品种(50 d以上);低产品种支链淀粉的积累在籽粒充实前期(授粉后20 d)慢于中产和高产品种,但后期差异变小;低产品种籽粒SS活性在授粉后10~30 d高于中产和高产品种,但在授粉30 d后迅速下降且降幅大于高产品种;低产品种UGPase活性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0 d,中产和高产品种则出现在授粉后40 d,且低产品种的UGPase活性在籽粒充实后期明显低于中产和高产品种;低产品种的SBE活性在籽粒充实后期(授粉后30~50 d)明显低于中产和高产品种,而中产品种又低于高产品种,低产、中产和高产品种的SBE活性降幅分别为72.44%、44.54%和30.21%。高产和中产品种籽粒可溶性淀粉合酶(SSS)活性呈“N”形曲线变化,并于授粉后30 d出现第一个峰值,而低产品种为单峰曲线;低产品种籽粒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活性高于中产和高产品种;在籽粒充实全期,3个产量品种淀粉脱分支酶(DBE)活性均迅速下降,不同产量品种类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