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臭氧离子防霉杀虫效果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电离空气产生的臭氧离子进行了高水分粮的防霉试验和几种主要储粮害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当储藏环境空气中臭氧离子的浓度达到0.80-1.07g/m^3时,对平均水分含量分别为18.6%,18.7和18.7%的成品粮大米,原粮玉米的小麦均有显著防效果,延长了粮食的储藏期,对几种常见的储粮害虫玉米象,杂拟谷盗,仓潜,长角谷盗,米虱的成虫有一定的杀灭效果,但对赤拟谷盗和锯谷盗防治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用丙酸钙、山梨酸、富马酸及富马酸二甲酯四种防霉剂以0.2%,0.5%的剂量分别处理水分为16%的酵母饲料,置于27~30℃的恒温箱中,在模拟高温季节流通过程的条件下,进行防霉保鲜试验。试验期对样品的感观、粗脂肪、粗蛋白、带茵量等指标定期检测的结果表明,浓度为0.5%的山梨酸防霉效果最好,无霉变期达11天;0.5%的丙酸钙防霉效果次之,无霉变期为9天,富马酸及富马酸二甲酯的防霉效果欠佳。饲料成分中以粗脂肪含量在试验期间减少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中原地区堆高5 m~6 m、入仓水分最高17.8%的玉米安全度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入仓控制开始,经过冬季低温储藏,春季气温回升15℃到以上时采用地上茏压入式通风、组合式多管通风系统压入式通风就仓干燥等技术,使玉米全仓平均水分降到14.0%以内,结合臭氧防霉、高浓度PH3熏蒸及排积热控仓温等措施,确保了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4.
南方地区高水分玉米安全储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南方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高水分玉米的安全保管一直是很大的难题,我库采取就仓通风降水、谷物冷却、高浓度磷化氢防霉抑茵等综合措施,确保了平均水分为15.6%的玉米安全度夏,为南方地区安全储藏高水分玉米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美国研究者最近报导了用两种长链多聚磷酸盐防霉处理水分为21%至14.4%的玉米,并分析研究了经处理后的玉米以及处理后又储藏6个月的玉米的湿研磨制品产量以及玉米粉组分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处理后的玉米与未处理玉米相比,对其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但经磷酸盐处理后并储藏8个月的玉米生产出的粗淀粉含量较未处理组低,对纯淀粉含量影响甚微;处理后的玉米对生产其它玉米制品也没有多大影响。玉米粉谷航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纤维素含量较未处理组高。处理后马上加工的玉米,胚中的含油量比未处理玉米的低,但经处理后又储藏6个月后的玉米,胚…  相似文献   

6.
臭氧杀虫除霉实仓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用浓度为100~120ppm的O3在房式仓中对储藏的稻谷进行墙角局部(约2m^2)杀虫和防霉试验,3天后玉米象全部被杀死,6天后谷蠹全部被杀死,10天后赤拟谷盗全部被杀死,同时粮食的上、中、下层的平均水分由处理前的14.6%降至11.5%。经过1天处理后。粮堆原有轻微霉味的部位气味明显消除;经对样品的带菌量、菌相检测,处理5天后的粮食霉菌带菌量由处理前的3000个/g下降为45个/g,储藏性霉菌也由多种典型真菌减少到只有2种,而且检出率明显下降:黄曲霉由6%降为2%,灰绿曲霉由10%降为4%,白曲霉、黑曲霉和青霉均下降为零。经对处理前、处理结束时、处理后15天样品的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脂肪酸值、粘度、裂纹率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没有发现明显加速劣变的迹象。  相似文献   

7.
臭氧降解粮食中农药残留的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15~20ppm浓度的臭氧处理拌有5种主要储粮用有机磷农药(甲基嘧啶磷、甲基毒死蜱、马拉硫磷、杀螟松和DDVP)的稻谷、小麦和玉米,结果表明:粮食中农药的残留量明显下降,降解速度最快可达每天12.3%。  相似文献   

8.
中原地区入仓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原地区堆高5 m~6 m、入仓水分最高17.8%的玉米安全度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入仓控制开始,经过冬季低温储藏,春季气温回升15℃到以上时采用地上笼压入式通风、组合式多管通风系统压入式通风就仓干燥等技术,使玉米全仓平均水分降到14.0%以内,结合臭氧防霉、高浓度PH3熏蒸及排积热控仓温等措施,确保了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9.
臭氧去除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别在木制和白铁皮制的熏蒸柜中用臭氧处理黄由霉毒素B1污染过的粮食,臭氧发生嚣通过气管与熏蒸桓相连,臭氧处理浓度20~50ppm,处理时间1~9小时。粮食中的黄由霉毒素B1采用免疫亲和柱法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臭氧侥有效地去除粮食中的黄由霉毒素B1。用臭氧连续或闰断处理低水分(15%以下)粮9小时,粮食中污染的黄由霉毒素B1去除率可达90%以上;同一粮种,低水分粮食的去毒效果比高术分粮好;不同的粮种去毒效果有差异,对稻谷效果最好,其次是小麦和玉米;粮食中污染的黄由霉毒素B1在臭氧处理的最初l~2小时去除速度最快,毒素含量可下降80%以上。对于低术分(15%以下)粮,如果黄由霉毒素B1含量在100ppb以内,经20~50ppm的臭氧处理9小时后,其黄由霉毒素B1含量就可降至5ppb以下。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处理法可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去除粮食中污染的黄由霉毒素B1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几种新型肥料对玉米增产效应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几种新型肥料对玉米增产效应,找出经济、增产效应明显的肥料品种,供生产应用,1996年我们在紫云县进行了该试验示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0.2亩,供试品种为兴黄丹89—2,处理设训见表l。试验结果浅析如下;表卫试验设计l不同肥料品种对生长势的影响猫营试验点观察,长势最好“三丰”6-9—6,其次是“三丰”8—8—8,其它肥料处理长势也优于尿素,表现为叶色浓绿、茎杆粗壮。宗地试验点调查结果,玉米苗长势最好的是尿素十光合微肥处理株高较尿素增加6.2%、茎粗增加8.0%、绿叶数增加13.0%;“三丰”6—9…  相似文献   

11.
臭氧储粮灭菌杀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绿色熏蒸剂臭氧(O3)对玉米、小麦进行灭杀菌虫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臭氧具有明显的灭菌、杀虫效果和一定的除异味作用,对储粮和环境无污染,粮食品质基本无影响,值得在仓储行业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川渝主要储粮区(中温高湿区)偏高水分稻谷和小麦的实仓安全储藏预警技术。实仓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储粮条件下,稻谷和小麦中早期储藏危害真菌的生长均明显受到水分、初始带菌量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的耐藏性和储藏安全性明显优于稻谷。早期储藏危害真菌的数量变化可以作为监控即时粮情的重要参考指标,其良好的预警作用(高灵敏性和及时性)对粮食安全储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自然带菌稻谷和玉米为材料,通过测定粮食在密闭环境中释放CO2的量,研究不同水分粮食(稻谷13.4%、14.5%和18.5%,玉米13.7%、15.3%和16.5%)在不同温度(20℃、25℃和30℃)和不同氧浓度(0、2%、5%、10%和21%)条件下的呼吸速率。以研究所得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温度、粮食水分和氧气浓度3个自变量因素的呼吸速率数学模型,用以预测不同储藏条件下自然带菌稻谷和玉米的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14.
花生果密闭储藏保鲜度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加成 《粮食储藏》1998,27(2):19-25
用黄沙、稻壳压盖花生果进行密闭储藏度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储藏安全水分的花生果具有隔湿、控温和降氧的优点,能有效抑制虫、霉,延缓了花生哈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温度和臭氧处理对储藏大米脂肪酸值影响的回归方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储藏,探讨了温度和臭氧处理对储藏大米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臭氧处理后的大米脂肪酸值增加了21%,说明臭氧处理对大米脂肪酸值有一定影响。臭氧处理与未经臭氧处理的大米在储藏过程中的脂肪酸值变化趋势相似,在储藏初期60d内,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温度越高,增幅越明显,60d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臭氧处理大米的脂肪酸值略高于同温度、同时期未经臭氧处理大米的脂肪酸值。方差分析表明储藏温度和时间都是储藏大米脂肪酸值变化的极显著影响因素,拟合结果表明大米脂肪酸值与温度、时间呈极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稻谷储藏安全水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麦角甾醇为参考指标,分析了在不同温度下籼稻和粳稻中的不同水分对其储藏过程中真菌生长的影响.确定了实验室条件下籼稻安全储存水分为13.5%,粳稻安全储存水分为14.0%;确定了稻谷安全水分曲线,可作为偏高水分稻谷短期安全储存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以一定条件下的籼米平衡水分,水活度作为评价籼米储藏稳定性和制定保管技术措施及管理规范的重要依据。对不同水分的籼米,综合运用通风储藏自然低温隔湿保冷储藏磷化铝低剂量和间歇密闭及其它储粮技术,使21710t水分为13.7%-16.6%的籼米保质,保鲜,安全储藏6-8个月。3种不同水分的籼米品质变化趋势,保质保鲜效果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孟宪兵 《粮食储藏》2011,40(3):14-17
臭氧通风杀虫与常规的磷化氢熏蒸杀虫相比,具有无残留、无二次污染、广谱高效抗菌杀虫、易于察觉等显著特点。与利用CO2和N2的气调储粮相比较,臭氧通风杀虫具有对粮仓密封性要求较低,运行成本低,无需连续处理等优点。目前臭氧在粮食仓储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可用于综合熏蒸、灭菌防霉,配合良好的环流通风系统更能达到使粮食均匀降水的目的。总结了开展大型仓房整仓臭氧熏蒸杀虫除霉菌工作成果,为未来臭氧在绿色仓储以及食品的保鲜保质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储藏条件下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动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陈瑞  刘璐 《粮食储藏》2010,39(6):28-33
在不同储藏条件下,对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储藏条件为:氧气浓度分别是2%、5%、21%,温度分别为15℃、20℃、30℃,水分分别为13.5%、14.5%、15.5%。以此来进行糙米模拟储藏实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方法,研究了氧气浓度、储藏温度、糙米水分对糙米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3种不同氧气浓度的气调方式中,2%和5%的氧气浓度可使水分在13.5%~14.5%之间、温度范围为15℃~20℃的糙米在5个月的储藏期内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控制在25%以内,而在21%氧气浓度的自然储藏条件下,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超过了35%。另外通过比较21%氧气含量、水分13.5%不同温度条件下糙米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高温下(30℃)的糙米其过氧化氢酶活性比15℃和20℃的糙米变化要快。在150d的储藏期内下降了37%。且后者在60d出现一个转折点,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速率开始明显减小。其中高于15.5%的高水分糙米不宜储藏,实验验证了低氧可以延长高水分糙米的储藏期。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综合实验,并使用Design一Expert软件进行多因素分析,可以得出各因素之间具有交互作用,其中温度和氧气浓度和水分的交互作用对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显著。水分和温度越低,糙米品质劣变速度越慢。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电子鼻技术对粳稻谷中霉菌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德国Airsense公司生产的PEN3型便携式电子鼻系统分析检测不同储藏条件下粳稻谷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通过PCA分析,不同储藏条件的粳稻谷样品可以很好的被区分;利用Loadings分析传感器贡献率挑选W1S、W2S、W5S、W3S、W1W、W2W作为新传感器阵列,对15℃、25℃、30℃条件下的传感器响应值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