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地下害虫是指为害期在土中生活的一类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和金针虫等.这类害虫种类繁多,为害寄主广,不仅危害蔬菜,还危害花卉、小麦、玉米、高粱、草坪、烟草、果树苗木等.它们主要取食作物的种子、根、茎、块根、块茎、幼苗、嫩叶及生长点等.常常造成缺苗、断垄或使幼苗生长不良,对农业生产威胁极大.结合笔者的实践,防除地下害虫行之有效的办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兰英  常晶 《现代农业》2014,(10):26-27
<正>山东省小麦田害虫发生种类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小麦吸浆虫、地下害虫等。一、蚜虫蚜虫俗称油虫、腻虫、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可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小麦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小麦蚜虫分布极广,为害小麦的蚜虫通常较普遍而重要的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禾缢管蚜。麦蚜的为害主要包括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两个方面:直接为害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小麦茎、叶和  相似文献   

3.
专家热线     
《农村新技术》2006,(3):66-67
山东读者石敬修问:春季小麦如何防治地下害虫? 答:春季为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3种,多发生在小麦返青后至灌浆期。蝼蛄为害时,将麦苗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蛴螬为害,将麦苗根茎处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则钻食麦茎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其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麦地下害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害虫是一类为害小麦的重要害虫熏主要为害小麦的种子及近地面的根茎部,常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小麦地下害虫在我国冬小麦产区均有分布,以黄淮麦区和西北麦区等发生更为严重。据有关部门调查,我省近年地下害虫虫口密度远远超出地下害虫防治标准。因此,做好地下害虫的防治工作是确保小麦稳产高产的关键之一。一、地下害虫的种类与为害特点穴一雪蝼蛄为害小麦的蝼蛄主要有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两种。华北蝼蛄三年左右完成一个世代,以成虫及高龄若虫越冬。非洲蝼蛄一年多完成一个世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或厩肥中越冬。两种蝼蛄成虫…  相似文献   

5.
郝建峰 《河北农业》2014,(10):14-15
做好小麦播种期及苗期主要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是确保小麦苗全、苗壮,夺取明年小麦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小麦播种及出苗期主要病虫害有: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麦蚜、小麦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赤霉病、病毒病、锈病、白粉病等。尤其是地下害虫分布广,危害重,在小麦播种后和苗期,常因其危害而造成麦田缺苗断垄,严重的甚至毁种重播。  相似文献   

6.
危害西瓜栽培的虫害很多,给瓜农造成重大损失。本文主要阐述为害根部的地下害虫和为害叶片的叶片害虫的有效防治方法,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麦播种期地下害虫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蝼蛄、蛴螬、金针虫是播期为害小麦的主要害虫。它们取食播下的种子,咬断刚出土的幼芽,常造成缺苗断垄,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因此,搞好麦播期地下害虫的防治,是确保小麦一播全苗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返青至拨节期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瘤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期,也是危害盛期。此期还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杂草的危害盛期,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正蝼蛄、蛴螬、金针虫是小麦播种期和苗期的常发性地下害虫,主要食用萌发的种子、根、地下茎,造成缺苗断垄。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这类害虫为害越来越严重。1.蝼蛄几乎为害所有作物、蔬菜等,是小麦的主要地下害虫,是咬食作物地下根茎及种子的多食性地下害虫,经常将植株咬成乱麻状,或在地表活动,钻成隧道,使种子、幼苗根系与土壤脱离不能萌发、生长,进而枯死,从而造成去、缺苗断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明确对山西省临汾小麦玉米造成严重为害的地下害虫优势种群的种类组成及其年发生动态。[方法]利用在农田设置虫情测报灯诱捕的方法进行了山西临汾小麦和玉米一年两熟区农田地下害虫的虫口调查,通过室内鉴定、数据分析、查阅文献等对所诱集到的成虫进行结果分析。[结果]铜绿丽金龟,毛黄鳃金龟等7种为山西临汾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农田地下害虫的主要优势种群,且不同优势种群年发生量和发生期均有所差异,对黑光灯的敏感度也不同。[结论]绝对优势种铜绿丽金龟成虫的发生期较为集中,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且其对灯光敏感度较高,可利用黑光灯对其进行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一、小麦枯白穗产生原因及鉴别 1、地下害虫引起的枯白穗 在许昌市引起枯白穗的地下害虫主要是金针虫,该虫3-4月危害最盛,幼虫咬食小麦根茎部,造成植株枯萎甚至死亡。小麦抽穗后遭金针虫危害则形成枯白穗。轻轻拔病株,即可发现植株自根茎部已被咬断,观察植株茎髓部,可见咬食呈蜂窝状痕迹。 2、病害引起的枯白穗 引起小麦枯白穗的病害为根部病害,主要是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和全蚀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任丘市麦田地下害虫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在小麦的苗期和返青期受地下害虫的为害,小麦田缺苗断垄,大量麦苗死亡。为此及时有效地控制地下害虫的为害,是确保小麦苗全、苗壮及增产丰收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蝼蛄、蛴螬、金针虫是小麦播种期和苗期的常发性地下害虫,主要食用萌发的种子、根、地下茎,造成缺苗断垄。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这类害虫为害越来越严重。一、蝼蛄几乎为害所有作物、蔬菜等,是小麦的主要地下害虫,是咬食作物地下根茎及种子的多食性地下害虫,经常将植株咬成乱麻状,或在地表活动,钻成隧道,使种子、幼苗根系与土壤脱离不能萌发、生长,进而枯死,从而造成去、缺苗断垄或植株  相似文献   

14.
金针虫是叩头虫科的通称,为地下害虫种类之一。因为幼虫体色多呈金黄色,体形似针而得名。在涿州市造成为害的主要是细胸金针虫。细胸金针虫秋季、春季对小麦均造成危害,但以春季危害较为严重。春季来临随着地温的升高,麦田金针虫开始上升危害,造成死苗、缺苗断垄,从而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栽培管理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小麦丰产丰收的关键,根据我县小麦病虫害发生的特点,适时进行田间调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小麦的丰产丰收。下面就谈谈春后小麦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一、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丛矮病、黄矮病的为害期。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的为害期,是小麦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重点是防治纹枯病、根腐病为主,兼  相似文献   

16.
小麦苗期地下害虫的为害及补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年来气温偏高,有利于地下害虫的活动为害,加上部分农民不重视麦播地下害虫的防治工作,错过了防治关键期(播种期),造成小麦苗期地下害虫的猖獗为害,使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地下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春季为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3种,多发生在小麦返青后至灌浆期。据观察,蝼蛄为害,将麦苗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蛴螬为害,将麦苗根茎处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则钻食麦茎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仔细观察麦苗的这些被害状,不用挖土调查,就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地下害虫是为害小麦地下和近地面部分的害虫,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三种。主要咬食种子、幼苗根部,近地面的茎部,秋季为害造成小麦缺苗、断垄,春季为害导致枯心苗,使植株提前枯死。其防治方法是:一、农业防治地下害虫一生都生活在土壤里,尤以杂草丛生、耕作粗放的地区发生重而多。因此应采用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如深翻土地,精耕细作,轮作倒茬,适时中耕除草,  相似文献   

19.
<正> 蛴螬、蝼蛄、金针虫是小麦播种期进行为害的地下害虫。它们潜伏在土壤中,咬食麦粒、麦苗幼根和幼茎,造成麦苗成片干枯死亡。防治小麦地下“三虫”,一般采用药剂拌种。此法用药少,效果好,简单易行。拌一种药,兼治几种地下害虫,拌种常用农药及用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死苗现象时有发生,综合分析冬小麦死苗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不良气候和土壤条件引起的冬小麦死苗;二是栽培措施应用不当,引起冬小麦死苗;三是地下害虫危害,因为在冬小麦播种或返青期正是地下害虫危害的高峰期,使冬小麦遭受危害而造成死苗。依据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是预防和减少死苗,培育壮苗,促进小麦增收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