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红6号属乔木型大叶类早芽红茶品种.其树姿开张,发芽密度较大,芽叶黄绿、粗壮,产量高,品比6年平均比云南大叶群体对照种增产59.8%,湛江区试点比对照种增产33.81%,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春梢芽叶内含物丰富,适制红茶.该品种易扦插,育苗及移植成活率高,抗寒旱及主要病虫能力较强,适宜广东红茶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白雪毫茶加工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生产的白雪毫茶属于高档绿茶类,其茶树品种名称为桂热2号,是本站1987年从凌云白毫群体种中系统选育出来的茶叶新品种,该品种属于乔木型大叶种,树枝半张开,分枝角度小且分枝多,叶片披针型,芽叶粗壮,适制绿茶、白茶、黄茶、红茶等,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3.
高茶多酚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与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优选5号、优选8号、优选9号等3个杂交育成的高茶多酚茶树的生化成分与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茶树品种一芽二叶的生化成分含量丰富,芽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云南大叶,其中茶多酚含量比云南大叶高8.70%~10.03%,芽叶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表现为夏茶>春茶>秋茶,儿茶素含量表现为夏茶>秋茶>春茶,咖啡碱、氨基酸含量表现为春茶>夏茶>秋茶,3个品种均适制高档红茶;此外,3个高茶多酚茶树品种的鲜叶产量特别高(比云南大叶高34%以上)、栽培适应性强(移植成活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福建茶树品种资源搜集保护与利用、茶树育种目标的变迁与品种选育、育成品种来源与茶类适制性、品种对产业推动和茶类贡献及茶农增效等概况,结果表明:福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已搜集保护与利用品种资源或育种材料7 000多个;随着早生、高产到优质育种目标的变迁,现已育成品种45个,其中35.6%的品种适制乌龙茶、红茶和绿茶,26.7%的品种适制白茶,具有多茶类适制和转制茶类灵活的优势;茶树良种的陆续育成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促进了茶园面积的增长、茶叶单产的提高和茶类结构的优化,进而推动福建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对今后福建茶树资源搜集、多元化和个性化特色育种、良种推广和茶类加工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高咖啡碱茶树品种生物学性状及生化品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优选1号、6号、11号、13号等4个杂交选育的高咖啡碱品种属小乔木,大叶种,树姿半开张,生长势强、萌芽早,芽叶粗壮,色泽黄绿,多茸毛,产量特高,比云南大叶种高62%以上,移植成活率达97%以上,栽培适应性强;一芽二叶生化成分含量丰富,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及水浸出物均高于云南大叶种,其中咖啡碱含量尤为特出,春茶达5.11%~6.15%,比对照种高25.86%~51.47%,生化变化规律,咖啡碱、氨基酸含量春茶夏茶秋茶,茶多酚、儿茶素、水浸出物含量夏茶秋茶春茶,适制高档红茶。滋味浓强鲜爽,汤色红艳,香气高爽,部分品种花香明显,其品质表现与生化物质含量相吻合。高咖啡碱茶树品种的育成为开发天然植物咖啡碱,茶树资源多用途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天府11号新品系是从四川群体茶园自然变异个体中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经品种比较、性状鉴定、生化分析、茶叶适制性和抗性研究。表明具有发芽较早、芽叶茸毛多、持嫩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制性强、品质优等特点,是我省新育成的早生、优质、高抗和适制名优绿茶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7.
6.2茶树品种 适制普洱茶的云南大叶种茶茶树品种,主要为国家、省级和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Mast.)Kitamura]地方群体种。  相似文献   

8.
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即使是加工工艺相同,加工出来的茶叶无论是理化成分还是感官品质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只有了解品种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鲜叶的经济价值,制出品质优良的茶叶。目前,针对云南大叶种适制性的研究,较多是加工普洱茶和滇红茶,对加工烘青绿茶的品质试制性研究较少。本试验以10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1芽2叶鲜叶为原料,加工成烘青绿茶样品。测定样品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含量;按照烘青绿茶品质特征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发现各品种之间品质差异明显,较适宜制烘青绿茶的茶树品种是"云梅"、"云抗10号"、"长叶白毫"3个品种;"紫娟"、"矮丰"、"云瑰"、"普茶2号"、"普茶1号"5个品种烘青绿茶试制性一般;"普景1号"和"木兰1号"较不适宜制烘青绿茶。其中,"云梅"咖啡碱含量只有1.13%,远低于大多数茶叶内的咖啡碱含量(2%~5%),适宜制作大叶种低咖啡碱烘青绿茶产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青茶茶树品种—金观音制作名优绿茶(扁形)进行加工试验,探明该茶的适制性,以充分利用茶树品种资源的优势进行多茶类生产,达到提高茶叶企业品牌效益与茶叶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云南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茶在云南茶产业中占有很大比例,且目前呈上升趋势。随着近年来红茶热度提升,云南各地涌现出不同品种制成的红茶,由于对品种的适制性研究较少,导致生产的红茶品质参差不齐。本课题针对目前秋季红茶生产现状,选用在云南推广、种植面积较大的10个云南大叶茶无性系品种开展秋季滇红茶的品质差异研究,做好秋季滇红茶的开发,筛选出秋季适制优质红茶的云南大叶茶茶树品种,为云茶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科技支持。通过对10个云南大叶种无性系良种制作的秋季红茶内含成分分析及感官审评,"木兰1号"、"长叶白毫"、"矮丰"及"云瑰"4个品种适制秋季优质滇红茶,"云梅"、"普景1号"和"短节白毫"3个品种制作的秋季滇红茶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1.
桂绿1号茶树新品种适制性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绿1号茶树新品种是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81-2002年从浙江引进的黄叶早有性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2002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2003年获广西科技成果登记证书,2003年6月获广西农作物品种合格证书,2004年6月获得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该品种的主要特点:特早芽,节间特短,立体发芽,产量高;抗逆性强,低温临界温度为-9℃,高温临界温度为40℃;适制性广,适制名优绿茶、红茶、乌龙茶及六堡茶。主要叙述该品种创制各种茶类的加工工艺、品质特点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上接第3期) 6.2茶树品种 适制普洱茶的云南大叶种茶茶树品种,主要为围家、省级和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Mast.)Kitamura]地方群体种.  相似文献   

13.
基于茶树品种筛选的甜香型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浙江茶区主栽的20个茶树品种,分析茶树品种的理化性状、芽叶品质特征与甜香型红茶适制性的关系。在春季、夏季分别采摘20个茶树品种相同嫩度的1芽1叶鲜叶原料,采用相同的工艺分别加工成甜香型红茶,感官审评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因素,检测春季干茶样内含物质理化成分。综合茶树品种性状、感官审评结果和理化检测数据,结果表明:鸠坑早、铁观音、金观音、翠峰、浙农113、浙农117、迎霜、福鼎大白茶、春雨1号等9个品种适制甜香型红茶。  相似文献   

14.
为毛峰茶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以福鼎大毫、中茶108、福鼎大白、金观音、龙井43、梅占6个茶树品种为材料,观察各品种茶树芽叶性状,对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毛峰茶的主要理化成分进行测定与感官品质审评,分析不同品种的适制性。结果表明: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的叶色绿、茸毛多,2个品种感官审评综合得分较高,分别为91.6分和90.0分;金观音香气最好;龙井43和梅占综合品质稍弱,中茶108生长势强。品种间品质成分存在差异,其中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差异较大。适制毛峰茶的品种有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龙井43适制扁形茶,梅占适制红茶和乌龙茶,生产上以金观音制作红茶可能品质更佳,中茶108为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三花1951新品种是从野生四川中小叶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群体种中经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芽头肥壮重实、满披白毫。三花1951生长势强,百芽重超过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64.80%,鲜叶产量比对照品种产量高29.28%;茶多酚(20.60%)、咖啡碱(4.28%)、可溶性糖(3.91%)、水浸出物(45.37%)和儿茶素(13.21%)含量均比对照高,仅氨基酸含量(2.80%)比对照低;所制烘青绿茶窨制的茉莉花茶具香气鲜浓持久,滋味甘醇、花香明显等突出特点,感官审评总分和各单项得分均高于对照品种,显示出较好的花茶适制性。三花1951是以香、甜为主要品质特色的高质高产芽型新品种,既适制加工芽型绿茶、芽型白茶、芽型红茶和黑茶,又可将其作为高档茉莉花茶茶坯专用茶树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6.
天府28号新品系是从四川群体茶园自然变异个体中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经品种比较、性状鉴定.生化分析、茶叶适制性和抗性研究.表明具有发芽较早、芽叶茸毛多、持嫩性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应性强、品质优等特点,是我省新育成的早生、优质、高抗和适制名优绿茶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茶树良种“紫鹃”不同茶类适制性,以茶树良种“紫鹃”为供试原料制成六堡茶毛茶、绿茶和红茶,通过茶叶品质分析及感官审评方法综合评价了“紫鹃”茶树品种的茶类制适性。结果表明:“紫鹃”春季1芽2叶鲜叶中内含物丰富,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分别为达到49.25%、3.65%、4.57%、23.22%;制六堡茶香气纯正、滋味浓厚;制红茶汤色红亮、甜香显、滋味甜醇;制成的绿茶具有栗香、汤色浅紫带粉,滋味醇爽稍涩。研究认为,“紫鹃”更适合制作六堡茶和红茶,制成的绿茶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特异茶饮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茶叶的品质包括外形和内质2个方面,而茶叶的生化成分是茶叶内质优劣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43份云南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按照NY/T 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将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设为5项审评因子及权重分,对43份试验材料进行红茶感官审评,根据审评结果确定红茶适制性;分析试验材料的生化成分与加工成的红茶感官品质、茶类适制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云南大叶种茶生化成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多酚含量与红茶的品质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咖啡碱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与红茶的品质也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通过研究茶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对利用好云茶资源及筛选出红茶优异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桂香22号×尧山秀绿和桂香22号×云南大叶种的杂交后代分别进行绿茶适制性和红茶适制性试验,通过感官评审初对其杂交后代进行初步评价筛选,以期获得适制绿茶或适制红茶的优良茶树单株。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对山东茶树引种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引进茶树品种主要来源于浙江、福建、湖南和安徽,共引进茶树品种75个;引种方式主要为茶籽,以鸠坑和福鼎大白种植最广;无性苗引种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未形成规模,多处于试种阶段;山东引进品种的结构由单一适制绿茶向红绿茶兼制以及乌龙茶、多茶类适制方向发展;目前山东在生产上主要种植的无性系品种有:福鼎大白、龙井43、龙井长叶、白毫早、迎霜;适宜推广种植的无性系品种有:中茶108、乌牛早、舒茶早、碧香早、平阳特早、金观音、金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