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二自由度动力吸振器对汽车发动机怠速时的整机振动进行控制。将发动机模型简化为二自由度振动系统,建立了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将其表示为状态空间的形式。以发动机传到车架上的振动能量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在发动机上附加动力吸振器可以使传到车架的振动能量减小39%,有效地控制了发动机的整机振动。最后,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动力吸振器的结构参数对吸振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刚度和阻尼可以提高动力吸振器的吸振效果。  相似文献   

2.
吴清分 《农业机械》2012,(22):83-85
拖拉机采用弹性悬架式减振前桥,可极大提高拖拉机的牵引力,同时减少拖拉机的振动。当前,国外大中型拖拉机大多采用了弹性悬架前桥结构,不仅驾驶安全性得到极大提高,还减少了拖拉机行驶时的前后颠簸振动,驾驶员在驾驶室内操纵也更加舒适。前桥弹性悬架主要型式(1)独立轮式减振轴。所谓独立轮式减振轴,即在每个车轮上装用一个弹性悬架系统,采用平行四边形机构和减振液压油缸,按45°进行铰接式安装。  相似文献   

3.
振动压路机减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振动压路机的减振性能对工作可靠性、操作舒适性、零件的使用寿命、噪音有直接的关系,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动态仿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介绍了振动压路机的减振原理,介绍了振动压路机减振性能的评价方法,通过参数动态仿真对振动压路机减振系统进行了动态性能研究。研究得到的一些数据及相关结论,对进一步优化振动压路机减振系统的设计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液压挖掘机典型工况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系统,分析了液压缸负载受力情况,建立了液压缸、节流阀、液压马达等液压元件以及永磁同步电机、镍氢电池组等电气元件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具有动臂势能回收功能的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整机控制策略以及能量回收控制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并联式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除了能改善发动机工作状况提高燃油效率外,可以通过动臂势能回收进一步提升系统的节能效果,并且能量回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回收效率高、回收速度可控、回收能量再利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以芦苇打捆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满载运输工况下抓斗振动对物料完整性的影响进行了振动系统动力学研究。首先分析了油气减振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然后通过对系统各组成环节的分析,推导了油气减振系统的非线性输出刚度载荷和阻尼载荷,并建立了芦苇打捆机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数学模型,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振动系统进行了动力学性能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气减振系统在加入后很好地改善了工作装置的行驶平顺性和抓斗内的物料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簧片弹性联轴器在所研究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减振性能,将研究对象的动力传动系统简化为双质量弹性系统,采用动力放大系数评价弹性联轴器对发动机转矩波动的衰减程度。针对C35型和改进型C48型两种簧片弹性联轴器,从理论分析和台架试验研究了弹性联轴器的减振性能。改进后的C48型簧片弹性联轴器使得发动机输出转矩的不均匀性大幅度降低,在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内减振效果明显优于C35型簧片弹性联轴器。  相似文献   

7.
针对拖拉机在作业过程中产生振动的问题,设计了可以抑制振动的液压减振系统,详细解析了该系统应用的混合控制策略原理。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拖拉机作业时的随机路面,分析拖拉机的减振系统的簧载质量垂直加速度、动载荷及动行程时域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在田间作业时,拖拉机受到振幅在-0.052 3~0.0 5 0 4 m区间内的垂直随机振动;混合控制策略的z··s衰减速率为0.12;轮胎动载荷瞬间响应值为4.6×10-3N;动行程最终值为0.0 4 9 8 m;衰减平均速度为0.0 0 0 6 4 4 m/s。混合控制策略的拖拉机液压式减振系统优于天棚控制策略的减振系统,有效地减少了拖拉机振动。  相似文献   

8.
电容式振动能量采集器通过电容量的改变,由此引起电压或者电量的改变,通过负载,形成电流,将振动能转化成电能,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无有害气体排放,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装置。但是如何简化电容式能量采集器的结构,并且让其结构更为坚固可靠,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聚二甲硅氧烷(PDMS)作为采集器的弹性材料,设计了一台新型电容式微型振动能量采集器,通过试验,在负载1 g和100 Hz的振动频率下,能产生39.4μW的能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电液控制系统单一工作模式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负载口独立多模式切换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负载口独立控制,通过改变传统液压回路连接方式,为系统拓展多种节能工作模式并设计了多模式切换控制器。该控制器首先根据负载方向和速度方向,将系统切换至能量最优的工作模式;然后再根据工作模式为执行器进、出口配置最佳阀控策略,而泵控方式采用电液负载敏感方法使系统压力适应负载压力。为验证该系统在出口压力损失和能量再生两方面的节能效果,以传统电液负载敏感系统为对比对象,在小型挖掘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并评估能效。实验结果证明,与传统电液负载敏感系统相比,采用负载口独立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在不降低运动跟踪性能的同时,能有效提高系统的能量效率,节能率达21.95%。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着重分析驾驶员-座位弹性悬架系统振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动力消振器的方案设计,作为改善驾驶座位的减振性能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土壤旋切振动减阻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一种对旋耕机具施加振动载荷进行压实土壤切削减阻的方法。对板结土壤参数进行土壤三轴测试试验,结合LS—DYNA的MAT147材料模型,测试土壤材料模型参数,并建立了南方丘陵地带板结土壤本构模型及土壤振动旋切过程的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和计算,分析了外加激励的振型、频率及振幅等因素对土壤切削阻力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并得到实现最优减阻效果的各项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振动旋耕机具进行土壤作业过程中,选择合适振动频率、幅值以及振动类型的外加刀具振动能实现土壤耕作减阻,有效降低机具的土壤切削功率。  相似文献   

12.
乔建伟 《农业工程》2022,12(6):31-35
分析全混合日粮制备机混合均匀度传统测定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反刍动物饲养学对全混合日粮的要求,创新提出采用分级筛测定混合均匀度的方法,并在同等条件下用两种测定方法针对好、一般、差3个档次的全混合日粮制备机进行混合均匀度测试。结果表明,筛分法第2、3层筛上物的混合均匀度能较好地代表全混合日粮制备机的作业性能质量。该方法强化了全混合日粮制备机混合均匀度数据得出的合理性,帮助生产企业、使用人员很好地分辨机具的作业质量,为产品升级、用户购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倪越  丁文捷 《农业工程》2017,7(6):63-66
针对宁夏气温及出租车用气的需求,利用产气-产热-恒温-产气过程模型,设计了沼气发酵罐恒温系统。秸秆发酵产生沼气,沼气加压成天然气用于出租车用气,取部分沼气燃烧生成热量用于预热发酵料液,减少循环水管道散热损失、发酵罐散热损失。并和国内外大中型沼气工程中常用的热水循环加热法作对比。结果表明:沼气发酵罐恒温系统(罐外预热发酵料液的方法),减少沼气及其他能源的使用,所需的沼气用量是总产气量的15.3%。   相似文献   

14.
为了回收悬架的振动能量,提出了一种弹簧-减振器-直线电机并联的混合式悬架结构。针对直线电机馈能过程存在的死区现象,设计了DC/DC升压电路,以传统被动悬架耗散的能量为基准,得到了同一行驶工况下馈能效率的显式表达,同时,为兼顾系统动力学性能,研究了减振器阻尼对馈能性能和隔振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折中设计确定了减振器最优阻尼系数,建立了混合馈能悬架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其隔振性能和馈能性能的对比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混合馈能悬架可有效协调车辆馈能性和隔振性。最后,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混合馈能悬架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微耕机旋耕作业部件与水田土壤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匮乏,作业过程出现碎土性能差、效率低、和功耗大等问题,以1WGQ4型微耕机为对象,采用有限元法(FEM)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的耦合方法,构建土壤-旋耕作业部件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在细观上对旋耕作业部件刀片与水田土壤间的作用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土壤-旋耕作业部件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精度高;水田旋耕刀片向后抛起的土壤少,与挡板碰撞破碎的土壤少,水田微耕机采用前耕后驱设计方案有利于提高其碎土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双电机独立电驱动增程式电动拖拉机旋耕机组为对象,提出一种适用于旋耕作业的双输入变量后向建模方法,即在模型中将行驶速度和动力输出轴旋耕转矩作为输入量,设计了双电机独立驱动增程式电动拖拉机动力系统能量管理模型。针对旋耕作业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实测数据与经验公式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建立了旋耕工况周期模型。基于动态规划算法,分别对其进行旋耕作业仿真试验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仿真试验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能量管理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增程式电动拖拉机在给定旋耕工况下各电机功率、发电机组功率和动力电池组荷电状态的变化情况,且仿真试验和台架试验中燃油消耗量分别为4 065.5 g和3 994.7 g,其相对误差为1.77%,验证了建立的增程式电动拖拉机旋耕机组能量管理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核桃分级机械的作业效率及保证分级合格率,设计并试制了一款滚筒式核桃分级装置。通过运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对核桃分级装置进行建模,使用离散元软件模拟核桃分级过程,并以温185核桃为试验对象,对样机进行分级试验。结果表明:当分级筛笼转速为26r/min、筛笼倾角为1.5°、进料口尺寸为70mm时,核桃分级合格率最高,样机试验结果与仿真试验结果基本相同。因此,运用仿真软件对分级装置进行辅助设计是可行的,可为其它分级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激振动旋耕刀设计与减扭降耗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旋耕作业减扭降耗,在国标IT245旋耕刀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自激振动旋耕刀装置,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通过运动受力分析,完成了其大弹簧参数选型与弹簧心轴腰型孔设计。基于DEM-MBD技术,建立土壤-旋耕刀相互作用仿真模型,分析5种刀轴转速下国标旋耕刀与自激振动旋耕刀所受三向阻力与扭矩变化规律。仿真试验中,刀轴转速为150、200r/min时,减阻降扭效果不明显;转速为250、300r/min时,自激振动旋耕刀相比国标旋耕刀的减阻降扭效果较好,垂向阻力分别降低6.96%、10.41%,且平均扭矩降低率较大,分别为9.80%和19.63%,而转速达到350r/min时,减阻降扭效果下降。通过对2种旋耕刀仿真与土槽试验的平均扭矩进行分析,得出了国标旋耕刀与自激振动旋耕刀平均扭矩变化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与0.998,基本验证了DEM-MBD耦合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对土槽试验中采集的Y向(耕作时刀刃振动主要发生方向)振动加速度数据进行频域分析表明,随着刀轴转速的增加,Y向功率谱密度幅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转速达到300r/min时,激振频率达到装置Y向的固有频率附近,此时发生共振,Y向功率谱密度幅值达到最大值。即此时旋耕刀获得最大能量,扭矩降低幅度最大,减扭降耗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沙棘浆果中含有杂质,导致浆果筛分含杂较高的问题,设计三层结构滚筒筛装置,并确定振动电机、减震弹簧等关键部件参数。其激振力为7 644 N,功率为3.24 kW,减震弹簧刚度8 047.3 N/m。使用EDEM离散元软件对滚筒筛的转速、倾角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当滚筒筛转速、倾角为38 r/min、8°时,其筛分效率、含杂率为84.2%、6.98%。以转速、倾角两个因素为自变量,筛分效率、含杂率为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当滚筒筛转速为38 r/min、倾角为8°时是最优参数组合解,且筛分效率、含杂率分别为82%、8.7%。实测值与仿真试验的筛分效率相差2.2%,含杂率的相差1.72%。  相似文献   

20.
针对温室小型农机对地面平整度敏感,微小的地面起伏便会造成机具俯仰的情况,基于课题组已开发的温室电动拖拉机,将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预测方法引入前馈PID控制(Angle prediction and feedforward PID,APF-PID),解决了温室旋耕作业中因机具俯仰而出现的响应性差、耕深不稳定和功率突变的问题。建立了温室电动拖拉机旋耕作业的功率模型,并建立了俯仰角-耕深的转换矩阵,得到了旋耕系统实际耕深的转换值;采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机身俯仰角,并作为旋耕系统的扰动输入;结合耕深的转换值和预测得到的扰动,采用APF-PID控制器调节旋耕系统的提升机构,将旋耕机维持在目标耕深;在温室内未旋耕和已旋耕的两种地块进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俯仰角时序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可达0.983 2;APF-PID控制的控制性能优于PID控制,在目标耕深6 cm的测试路面中,APF-PID在两种试验地块上的平均耕深分别为6.47 cm和6.44 cm,均方根误差为0.80 cm和0.72 cm,绝对平均误差为0.67 cm和0.58 cm,耕深稳定性系数为89.95%和91.30%,消耗的总能量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