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为了研究影响缸内直喷汽油机高压旋流喷嘴喷雾特性的因素,对高压旋流喷射初始阶段运动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确定了影响初始喷雾旋流体运动的无量纲参数。通过试验改变空心旋流体内外压差、初始旋流强度、旋流体油膜厚度,发现喷雾特性呈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旋流体内外压力差的增大,喷雾锥角明显减小而贯穿度变化不大;旋流强度增加,喷雾贯穿距离明显增加,而喷雾锥角变化不大;增加旋流体初始厚度,可以使喷雾在自由空间中外形尺寸增加。  相似文献   

2.
通过定容弹模拟乳化柴油喷雾形成全过程,采用高速摄影技术记录了柴油、含水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0%和15%的乳化柴油的喷雾形成过程,从喷雾锥角、贯穿距、锋面速度、喷雾吹偏、喷雾边缘雾化效果等五个方面对不同含水比例乳化柴油的喷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柴油比较,乳化柴油的喷雾锥角降低,喷雾贯穿距和锋面速度基本相当,涡流吹偏现象变弱,喷雾边缘雾化效果变差;E15乳化柴油的喷雾锥角和喷雾边缘雾化效果优于E10乳化柴油;水分在雾化过程中的"微爆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乳化柴油的雾化质量。  相似文献   

3.
斯特林发动机喷雾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比较了不同背压下斯特林发动机的喷雾过程,并分析了燃油流量、燃烧室背压以及喷嘴参数对斯特林发动机喷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背压对喷雾过程具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流量的增大,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都增大,但流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喷雾锥角的增加趋势减缓;随着燃烧室背压加大,喷雾的贯穿距离增大,喷雾锥角减小,背压对喷雾具有压缩作用,当背压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它对喷雾锥角的影响程度降低;相同流量工况下,随喷嘴流道通径的减小,喷雾的贯穿距离增大,喷雾锥角减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由计算机控制触发时刻的脉冲光源进行照明,用数码相机在自制的实验装置上拍摄乙醇柴油的喷雾图像,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喷雾图像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掺入比例的增加,喷雾的贯穿距略有减小,喷雾锥角增大;不同比例乙醇柴油的喷雾特性随喷油嘴启阀压力和喷油泵转速的改变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喷油嘴参数对燃油喷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喷雾图像进行处理 ,定量给出了不同喷油嘴参数下喷雾锥角与射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MATLAB的燃油喷雾图像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基于MATLAB的燃油喷雾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对喷雾图像的采集,分割和滤波处理,将多幅图像转换融合为一幅比较清楚的二值图像,并提取其轮廓图,求取中心最远点和边界点坐标,计算得到燃油喷雾的射程和锥角。本方法可为分析燃油喷雾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直喷式柴油机缸内油气的混合速率及其分布均匀度,利用从多孔油嘴喷出的油束撞击设置在喷孔出口外围的内锥导向面上,扩展成近似的伞状喷雾,喷雾的碰撞量可以通过改变喷孔和碰撞面的相对位置来调整.应用FIRE 8.4对全碰和半碰喷雾及多孔自由喷雾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与自由喷雾相比,内锥碰撞式伞状喷雾具有扩散度高、周向分布均匀的特点.在单缸135型柴油机上进行的燃烧性能对比试验表明:半碰方式好于全碰方式,半碰方式时采用4孔油嘴优于6孔油嘴,适当的供油提前角有利于实现柴油机的热预混合燃烧.  相似文献   

8.
燃烧室背压对压力涡流喷嘴喷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速摄影技术、激光测粒仪和PIV测试技术系统试验研究了燃烧室背压对斯特林发动机压力涡流喷嘴喷雾形成过程、贯穿距离增长规律、喷雾锥角、液滴粒径和喷雾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背压的增加使喷雾形状更加致密,贯穿距离的增加变缓,液滴平均速度增加,索特平均直径增加。当燃烧室背压大于1.0~1.5MPa之间的一个临界值时,其对喷雾锥角没有影响,小于此临界值,燃烧室背压的增加会使喷雾锥角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9.
生物柴油喷射雾化特性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生物柴油和0号柴油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燃料的宏观喷雾特性.结果表明:燃油喷射的初期,燃油的喷雾锥角随着生物柴油在矿物柴油中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喷射过程中,B100和B0的喷雾锥角相差不多;矿物柴油和生物柴油喷雾的自由贯穿距由小到大,逐渐到稳定;随着时间的增加,生物柴油贯穿距的增长率大于矿物柴油贯穿距的增长率;燃油喷射持续期是随着生物柴油在矿物柴油中质量分数增加而延长的,生物柴油质量分数超过50%时,燃油喷射持续期则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缸内直喷汽油机多孔喷油器喷雾破碎模型,对FIPA模型、Huh Gosman模型和KH-RT模型进行分析评估,确定了缸内汽油直喷二次破碎模型;以喷油压力为参数,基于初始破碎粒径分布公式,建立了缸内汽油直喷喷雾破碎模型;最后通过定容喷雾实验进行汽油自由喷雾实验,验证所建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发现:Huh Gosman模型在汽油喷雾模拟过程中,模拟结果与实际喷射过程最为接近;FIPA模型在相应模拟条件下,液滴的破碎速度过快;而KH-RT模型在该喷射条件下,液滴的破碎速度过慢。通过对Huh Gosman模型进行修正,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近。最后利用该模型对不同喷油压力下的自由喷雾进行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WFS-Ⅱ型喷雾性能综合测试平台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参数,具体分析了运用WFS-Ⅱ型喷雾性能综合试验台进行液泵性能测试和喷头性能测试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有相关研究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喷杆式喷雾机喷杆高度及平衡在线调控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证喷杆式喷雾机工作过程中,喷杆与冠层之间始终保持近似平行并相距适当距离,以保证施药效果,并避免喷杆倾斜刮伤作物,设计了一套喷杆式喷雾机喷杆高度及平衡在线调控系统。该系统采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实时检测喷杆两端的实际对地距离,并根据其与喷杆设定作业高度的差别,控制油缸动作,对喷杆高度及喷杆平衡进行实时调整。给出了喷杆式喷雾机样机的总体结构,介绍了喷杆高度液压调节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喷杆高度及平衡在线调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对地距离检测信号枝叶遮挡干扰的滤波算法,并对喷杆高度及平衡在线调控系统的调节性能进行了场地和田间试验。场地试验表明,该调控系统可以有效改善阶跃激励路面引起的喷杆高度变化,并可以将喷杆高度变化值控制在±3 cm范围内。田间试验表明,喷杆高度信号滤波程序可以有效滤除分行器下方偶有棉花枝叶的干扰,实现喷杆高度及平衡的在线调控。  相似文献   

13.
采用CFD动态模拟计算分析不同针阀升程时刻燃油在喷油嘴内的流动情况以及燃油雾束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气穴最早出现在喷孔进口面上边界,由于针阀的运动气穴区域被分成两个区域,并且一直延伸到喷孔出口。提取喷孔出口区域的速度分布、气相体积分数等数据并作为初始边界条件导入喷雾计算中,并对喷雾过程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了高度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喷嘴内部不同的流动特性将会造成喷雾形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研制出一种喷油嘴喷雾成像系统,该系统利用PC机作为上位机,用PC机的串口通信系统发送指令到单片机,单片机接收指令并利用单片机的内部资源和控制电路对外部成像系统的闪光灯和数码照相机进行自动控制,闪光灯闪光时刻是相对于同一基准信号不同循环的延时,可得不同喷雾时刻的图像,从而获得油束发展过程的全部图像。  相似文献   

15.
预混式气力喷雾系统气液混合二相流流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气力雾化技术中存在的气液比高、能耗大等缺陷,应用流体力学理论建立混流器的流动理论模型,通过控制体理论推导混流器气体运动方程及液体运动方程,设计了能节省能量的预混式气力喷雾系统的整套方案,并进行试验研究,验证其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内燃机喷雾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喷雾模型是内燃机CFD软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喷雾模型是由多种子模型组成的。正确设定喷嘴出口的边界条件和选择恰当的喷雾破碎模型成为成功分析和优化内燃机喷雾过程的先决条件。本文着重介绍了孔式喷嘴流动模型和基于表面波不稳定性理论的WAVE模型、KH—RT模型、Huh—Gosman模型和LISA模型,以及它们在CFD软件中的应用。这些模型的应用从理论上讲可以大大提高内燃机喷雾多维模拟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基于光学高通滤波高速摄像法建立的实验系统,研究了加热条件下环境温度、环境压力、气体密度、启喷压力和液体种类等参数对液体射流热不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射流的温度梯度、气体密度、射流速度的增加都是液体射流破碎的强烈失稳因素,对加热条件下液体射流的破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液体种类对射流破碎不稳定性的影响是复杂和综合性的。实验结果与理论所给出的液体射流破碎不稳定性的结论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微喷灌在湿润面积上的均匀性,本文选出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微喷头,测出了其水力性能特征,画出了水量分布图,进行了不同间距和不同布置形式的组合,以组合喷洒均匀系数为主要评价指标,探讨了微喷头组合的最佳布置形式。经分析:水轮型微喷头的布置间距以(0.85~0.92)R、水雾型微喷头的布置间距以(1.30~1.36)R时,其组合喷洒均匀系数较高,喷洒效果比较理想,可供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内燃机喷雾模拟计算结果对选用的初级破碎模型、次级破碎模型有较强的依赖性。每个模型的仔细确认成为成功分析和优化柴油机和汽油机高压喷雾的主要条件之一。本文主要讨论了内燃机CFD软件中的多种喷雾破碎模型,从中可看出,喷雾初级破碎模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生物柴油的优点,介绍了生物柴油在石化柴油机上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生物柴油的喷雾特性,为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