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为园林植物的抗寒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低温处理黑皮油松和华山松的叶片为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系统垂直板电泳法对其保护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在-40℃低温胁迫下,华山松POD同功酶出现2条酶带(含1条新的2号酶带),其余处理均出现1条酶带;-30℃低温胁迫下,黑皮油松POD同功酶出现4条酶带(含1条新的4号酶带),其余处理均出现3条酶带;2种植物叶片CAT、PPO酶活性随温度降低而增强表达;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2种植物叶片POD、SOD与CAT酶活性逐渐升高,而APX和PPO酶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低温下,2种植物的电解质渗透均增加,黑皮油松的酶谱明显比华山松丰富。  相似文献   

2.
茎瘤芥种子萌发期过氧化物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较为系统地研究茎瘤芥种子萌发期过氧化物酶(POD)的有关酶学特性。[方法]以3个品种的茎瘤芥种子为试材,测试其7d内种子的发芽情况,探讨了种子发芽韭、发芽势与其过氧化物酶的相关性。[结果]以愈创木酚为底物,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70mm。永安小叶POD的最适pH值为5.6,最适温度为20℃,动力学参数Km=0.093mol/L,Vmax=0.14OD/min;优榨1号POD的最适pH值为4.8,最适温度为30℃,动力学参数Km=0.046mol/L,Vmax=0.088 OD/min;乾兴榨菜POD的最适pH值为5.2,最适温度为30℃,动力学参数Km=0.063mol/L,Vmax=0.108 OD/min。动力学分析表明,POD与愈创木酚结合力最强,POD热稳定性较好,在70℃保温30min仍有50%以上的活力,维生素C和亚硫酸钠对POD活力抑制效果好。[结论]茎瘤芥种子的发芽力与其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增减具有同步性。  相似文献   

3.
8种大白菜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8个大白菜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POD同工酶酶谱在酶带教、迁移率、酶量(酶带宽窄)及酶活性(酶带深浅)等方面均存在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依酶谱带特征初步将8个品种进行分类,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大庆地区引种大果沙棘优良品种的调查结果显示,引种的11个大果沙棘品种生长正常,嫩枝扦插育苗成功,其中表现较好的为:楚伊、巴彦郭尔、橙色、齐棘1号和绥棘3号。  相似文献   

5.
丁锐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091-10093
[目的]对6个金银花主要栽培品种的POD同工酶进行研究,以揭示金银花POD同工酶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6个金银花主要栽培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进行分析。[结果]它们的POD酶谱条带数在4~18,其中大毛花的酶谱带数最多,达18条,红腺忍冬最少,为4条,a2和b6可以作为这6种金银花栽培品种共有的固有酶带。九丰一号(3年)与大毛花的相似度指数较高(62.4),说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其次是山银花和盘叶忍冬(57.4),再次是九丰一号和红腺忍冬(49.3)。九丰一号(3年)和红腺忍冬的相似度指数最低(6.4),反映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远。[结论]为金银花品种育种与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种不同栽培类型的白芷进行同工酶分析。[方法]通过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选育的3种不同类型(表型)的白芷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探讨其亲缘关系。[结果]过氧化物酶共得到15条谱带,其中7条是3个类型白芷的共有特征谱带;酯酶同工酶中得到12条谱带,其中6条是共有的特征谱带;聚类分析表明,3种不同类型的白芷间差异较大。[结论]该研究为白芷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可靠且快速的生理生化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7.
金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92-1049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GA3对解除川贝母种子休眠过程中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变化的影响。[方法]用浓度0(CK)、20、40、60、80mg/L的GA3处理川贝母种子,对不同浓度GA3下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浓度40和60mg/L GA3处理时,川贝母种子酯酶同工酶在图谱上增加2条彤分别为0.3893和0.937的新谱带;而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图谱上分别增加2条可为0.833和0.937的新谱带,且在浓度60mg/LGA3处理时,图谱中又增加1条彤为0.771的新谱带。[结论]浓度40mg/L和60mg/LGA3对川贝母种子休眠的解除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对小麦品种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发现小麦材料SCREEM具有较强的抗寒性,为了充分了解该材料抗寒能力,以另外4个不同抗寒类型的小麦品种为对照,对其大田条件下的旗叶和幼穗进行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性测定和POD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并对其水培幼苗设置了25℃、0℃、-10℃和-20℃4个温度参数的胁迫,测定了各温度条件下的POD酶活性,也进行了POD同工酶PAGE.酶活测定和PAGE结果表明:①相同的大田条件和试验条件下,各品种(系)幼穗的酶活力要大于旗叶叶片的酶活力;幼穗的POD同工酶PAGE谱带要比旗叶叶片的同工酶谱带丰富:两个冬性材料京冬8号和SCREEM分别在幼穗和叶片有较高的酶活力.②4种温度条件下25℃时的酶活力较强,0℃次之,-10℃和-20℃较低,且-10℃和-20℃下的酶活力基本一样;在各温度条件下,冬性品种京冬8号和SCREEM均表现出较强的酶活力,但没有特殊的同工酶谱带.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今后中华微蛾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愈创木酚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中华微蛾为害杏树前后新梢、果实、叶片、枝条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较同工酶酶谱。[结果]为害前后,杏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在酶带数、迁移率、酶量及酶活性等方面均存在相似性,但有一定的差异。[结论]为害前后,杏树过氧化物酶酶谱发生一定的变化,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幼苗叶片中保护酶同工酶的影响。[方法]以甜高粱品种KFJT-CK为对照,以经碳离子辐照选育的早熟突变株KFJT-1为试材,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幼苗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突变后代KFJT-1与对照KFJT-CK相比,POD同工酶酶谱基本相同,说明碳离子辐照并未使甜高粱POD同工酶的表达发生明显的变化;SOD同工酶酶谱的条带数相同,只是条带的颜色深浅有所差异,说明碳离子辐照仅使SOD同工酶的表达量有所差异;EST同工酶增加了1条新谱带,说明碳离子束辐照使甜高粱EST的表达发生了变异。[结论]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幼苗叶片中POD的影响很小,对SOD有较微弱的作用,而对EST的同工酶谱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刺儿菜性别连锁的同工酶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刺儿菜进行同工酶分析,确定适合作为遗传标记的同工酶类型。[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刺儿菜雌雄株花和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及酯酶同工酶(EST)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OD、MDH及EST同工酶在刺儿菜雌雄株的花和叶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在花和叶片中,POD同工酶均发现了性别特异的酶带,MDH同工酶仅发现在花中具有1条雄性特异带,苹果酸酶同工酶(ME)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除花中的酯酶酶谱外,两种同工酶在同一性别的不同个体间,酶谱无明显差异。[结论]同一种酶在刺儿菜叶片和花中的雌雄株酶谱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沙棘叶片组织结构观察及其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13个沙棘品种叶片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测定其叶片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叶片厚度、表皮毛密度、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疏松度、上表皮细胞大小等指标差异较大,各品种间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长度无明显差异。其中表皮毛密度大、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较厚、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较高、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大、疏松度小、上表皮细怎较大者抗旱性较强。根据形态观察和解剖研究初步将各品种按抗旱性强弱分为以下3类:抗旱性较强的品种为中国沙棘;抗旱性中等的品种有巨人、阿列伊、冬久、丰产、楚伊、卡圈尼、M5、MH、安沙、向阳、8911,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是M4。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同工酶的酶谱特征,研究辣椒种类间的亲缘关系。[方法]以12个辣椒材料为试材,进行POD同工酶电泳,对不同浓度分离胶进行选择,并应用POD同工酶对12个辣椒材料,进行亲缘关系的鉴定。[结果]POD同工酶以浓度10%的分离胶分离效果最好,得到的酶带最清晰,有利于进行相关分析。12个辣椒材料遗传距离在0~0.51范围内,当遗传距离为0.36时,可以将其分为3类;当遗传距离为0.16时,可以将其分为6类。[结论]利用POD同工酶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与根据辣椒果实性状进行的分类基本一致,说明利用同工酶分类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沙棘的配伍雄株选择、杂交育种及栽培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野外调查了引进沙棘品种的花期物候、风媒传粉特征,对其花粉生活力、柱头可授性及单花花粉量等进行了检测。【结果1沙棘风媒传粉发生在5月初,雌株花期10~12d,雄株花期12~15d;重力玻片法检测表明,离花粉源20m(无刺雄)和25m(阿列伊)左右远的地点花粉密度最大。刚开花时花粉生活力达到90%以上,在干、湿2种保存条件下,花粉生活力都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P〈0.05)。干燥条件下,生活力能维持4d,从第4d开始生活力显著下降(P〈0.05),在第10d时丧失生活力。而湿润条件下,花粉仅保存2d就完全丧失生活力。沙棘柱头的可授性是在开花后第2d,持续大约8d。[结论]雄株无刺雄和阿列伊是较为优良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15.
几种沙棘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沙棘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研究沙棘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及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其影响。[结果]不同沙棘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活性不同。在3种沙棘中,阿尔泰新闻的酶活性最高,且一直上升,向阳的酶活性最低,优胜的酶活性随种子的萌发先增加后降低。淀粉酶的活性在pH值为6.8时最高。酶活性随着底物(1%淀粉)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值(6%)时,酶活性趋于平稳。沙棘种子萌发期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5℃,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且温度过高会使酶失活。[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沙棘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低温胁迫对俄罗斯大果沙棘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低温条件下,沙棘抗寒生理指标变化及与抗寒性的关系。[方法]以俄罗斯大果沙棘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30~-10℃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含水量、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活性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沙棘在低温条件下,枝条中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较小,丙二醛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温度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温度的降低,沙棘枝条中保护酶活性增强。[结论]沙棘应对低温能力较强,通过各生理指标调节系统稳定,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7.
沈阳地区不同沙棘品种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属于抗旱树种,在漫长的生存和进化过程中,对自然条件形成了强大的适应性。为研究沙棘在沈阳地区的光合特性,以沈阳地区引进的不同沙棘品种(辽阜1号、辽阜2号、楚伊、向阳、阿列伊)为试材,对沙棘的光合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沙棘品种的光合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并且日变化总体来说均呈"午休"型的双峰型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2∶00前后,然后逐渐下降,到14∶00时又逐渐回升,次峰出现在15∶00前后;辽阜2号的光合速率较明显地大于其它品种,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也呈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小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83-8484
筛选提高插条成活率的最佳试剂和在高海拔(西宁)地区生长的最佳品种。以大果沙棘5个品种(向阳、楚伊、浑金、中俄杂交、中国无刺)的插条为试材,采用4种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α-奈乙酸、生根剂、吲哚丁酸)进行处理,研究了植物生长素对大果沙棘地膜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各试剂处理对大果沙棘扦插育苗的成活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其中吲哚丁酸的处理效果最好,平均成活率为78.22%;相同处理下大果沙棘5个品种大田扦插育苗的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浑金的大田扦插育苗成活率最好,平均成活率为76.00%,其次是向阳和楚伊,而中俄杂交和中国无刺的扦插最不易成活。不同时间处理的扦插苗在12 h处理下生长情况最佳。吲哚丁酸处理的成活效果最好;向阳、楚伊、浑金3个品种较易扦插成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低温处理对沙棘品种抗寒性的影响,筛选出抗寒能力强品种,为新疆沙棘栽培品种的选择与种植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新疆青河县4个沙棘品种辽阜、阿尔泰新闻、楚依、阿列伊的一年生枝条为材料,分析10 ~-40℃ 条件下沙棘枝条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在-20℃以下,4个品种沙棘枝条中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电导率和丙二醛的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整个低温变化过程中,阿尔泰新闻和楚依品种沙棘枝条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相对较低。【结论】阿尔泰新闻沙棘品种的抗寒性最好,依此是楚依、辽阜和阿列伊,阿尔泰新闻更适宜新疆寒冷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研究棉花的生长机理。[方法]检测百棉1号在正常生长条件下2个时期(苗期和花期)3个时间点(苗期的六真叶时、八真叶时和花期)不同部位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POD和α-淀粉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POD和CAT活性在根中均随苗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叶的活性与之相反;在不同器官中,叶POD活性和蛋白含量最高,根CAT活性最高,POD和α-淀粉酶同工酶谱显示器官差异较明显,不同时期仅存在强弱差异。[结论]百棉1号生长期不同部位不同时期酶活性有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存在器官和时间差异性。并首次报道了根部的POD和CAT的活性变化随苗期的生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