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产量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一乳熟期间,间作系统内小麦日蒸腾耗水比单作麦田低21.6%;距梨树0.0~7.0m,为土壤水分的降低区,7.0~25.0m为土壤水分提高区,间作系统总体上使麦田0~200cm土壤贮水量提高11.81%;间作系统内小麦水分利用率比单作麦田约高8.7%;间作系统小麦单产量比单作麦田高6.6%,土地当量值可达1.19。就水分效应和土地利用效应而言,在黄淮海平原农区发展这种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 花椒是我国分布很广的木本油料、香料树种。河北省太行山区是我国花椒主要产区之一,栽培面积达17200ha,常年产量3500-4000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8%左右。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经营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于1988-1989年承担了河北省林果技术开发项目中的椒粮间作技术试验示范课题,一方面对花椒增产技术和椒粮间作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一方面建立大面积椒粮间作示范园。试验方法是从椒粮间作有关的花  相似文献   

3.
在临夏刘家峡库区沿岸四县5年生花椒园间作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ns),结果表明,每年每667m~2椒园间作黄芪可控制土壤流失量5.85kg,3~4a可控制土壤流失量17.55~23.40kg,较椒园间作小麦、油菜、豌豆等夏季作物的传统经营模式减少土壤流失量17.55~23.40kg,相当于3~4a减少水库淤泥17.55~23.40kg。年花椒、黄芪纯收益1 443元,生态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并总结出了椒园间作黄芪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经过十多年对阿坝州花椒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研究,基本摸清了花椒主要病虫和防治技术。(1)虫害主要有虎斑天牛、瘿蚊、桑盾蚧、蚱蚕、凤蝶、金龟子、大毛虫、椒蚜、茎蜂、长脚象鼻虫、复纹狭天牛等11种,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膏药病、叶锈病等3种。(2)用1:10的氧化乐果油剂防治花椒虎斑天牛、长脚象鼻虫、复纹狭天牛效果迭96%;1:1000倍40%氧化乐果药剂防治花椒瘿蚊效果达90%;0.3度~0.5度石硫合剂或600倍氧化乐果毒杀花椒桑盾蚧效果达85%;1:1500倍40%氧化乐果液毒杀花椒椒蚜效果达94%;1:2500倍敌杀死或1:2000倍速灭杀丁液防治花椒蚱蚕、花椒凤蝶、花椒金龟子、花椒大毛虫效果达95%;花椒开花前喷1:1000倍敌敌畏防治花椒茎蜂效果达90%;用5度石硫合刑毒杀花椒膏药病效果达86%;1:100倍波尔多液或0.5度石硫合剂防治叶锈病效果达90%。  相似文献   

5.
“两行一带式”杨树丰产林的优势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总结了从杨树片林发展为“两行一带式”间作型丰产林的原理、造林技术配置结构等,并就该模式的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行一带式丰产林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达2.65倍,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间作农作物产量提高25%左右,是一项符合当地自然社会条件的、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混农林业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四川花椒感官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椒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四川花椒栽植面积广,且近年来发展面积逐渐扩大.本文测量了四川境内各花椒产地的感官检验指标、物理指标等.分析结果表明,感官检验以颜色差异最大,红花椒果皮以红色为主,色泽分布均匀、有光泽,冕宁正路椒暗红或浅红、较均匀;金阳青花椒为黄绿色,重庆九叶青花椒、遂宁蓬溪青花椒、洪雅藤椒为青绿色,雅安多营藤椒为青褐.物理检测以闭眼椒的含量差异值比较大,红花椒闭眼椒的百分含量为0.8% ~9.04%,含量最大为冕宁正路椒(9.04%),含量最小为越西贡椒(0.8%).青花椒的闭眼椒百分含量为0.61% ~ 15.48%,最大为遂宁蓬溪青花椒(15.48%),最小为洪雅藤椒(0.61%).研究结果可为对花椒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花椒幼树栽培管理技术的同时,就花椒幼树期间作物的经济效益及间作物对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选择出科学合理的间作物,以指导椒农生产,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枣农间作模式的试验研究,总结出枣粮椒间作新模式,该模式效益高于枣农间作传统模式,并且通过综合配套管理措施的应用,提高了红枣和间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生姜间作系统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生姜间作系统的生态效应,生理效应,产量效应及土地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单作姜园平均可使生姜冠层叶温降低2.5℃,空气相对湿度提高16%,对比清耕果园,可使0-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8.5%,可使生姜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16.6%,苹果光合速率提高10.0%,生姜和苹果单位产量分别提高3.1%和2.0%,间作系统土地当量值可达1.64,总体土地利用率可提高64%。  相似文献   

10.
花椒杂草系统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林复合系统中,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是目的物种和间作作物竞争的结果,因而可以看作是模式物种选择及系统设计的依据。在花椒杂草系统模式更新改造中,为了达到间作作物选择和行间配置的合理性,采用壕沟法研究了系统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配现状。结果表明:(1)花椒杂草系统地下生物量总量248.57g·m^-2,杂草生物量占82%,花椒仅占18%;(2)该系统地下生物量总量和杂草生物量在水平空间上呈均匀分配,而在垂直空间上随土层加深呈负指数分配,其表达式分别是Y=1024.6exp^-0.5254x(R^2=0.9688,x为土层深度,cm)和Y=1187.2exp^-0.6889(R^2=0.9989,x为土层深度,cm);花椒根量均匀分配于垂直空间,而在水平空间上呈负指数式分配,其表达式为Y=118.3exp^-0.3817x(R^2=0.8215,x为距树干距离);(3)花椒吸水根生物量均匀分配于地下空间,杂草吸水根生物量的分配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其吸水根总量的81.11%分配于0~15cm土层,而15cm以下土层仅占18.89%;(4)所研究的256个500cm^3的取样单元中,花椒和杂草吸水根的重合率50.4%,非重合率49.6%;然而在127个吸水根非重合单元中,花椒吸水根仅占29.1%,杂草吸水根却占了70.9%。文中根据花椒和杂草地下空间生物量的分配现状,讨论了四川盆地丘陵区退耕还林地花椒模式更新中间作物选择、行间配置和水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农间作光能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实测光强,利用作物和树木光-光合曲线中的最大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以及各物候期的叶面积系数、叶幕消光系数等参数,估算了杨农间作与单一农作物(对照)的光能利用率。结果表明,三种杨农间作模式的总光能利用率都高于对照,约可提高27.56% ̄48.64%。间作田农作物的日累积光合量随日累积光量减少而降低,呈线性正相关。当相对光强〉60%时,间作田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稍高于对照田农作物;相对光强〈50%时  相似文献   

12.
连续两个夏季,在位于中北亚热带地区的中国浙江省富阳市和临安县的桃茶间作园和纯茶园内布置采茶试验,并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间作园比纯茶园光强减弱10~60klx,气温降低0.3~2.1℃,空气湿度提高1%~5%,风速减小0.1~0.3m·s-1。间作园内采茶工的衣服温度降低0.5~1.5℃,并以着白色衣料者降低最多;劳动者的实感温度降低0.3~0.8℃,在1d中感到“极度不舒适”的时间减少2.5h;不舒适指数减少1~3,人体感到“很不舒适”的时间减少1h。由于在间作园林下劳动感到舒适,因而劳动生产率提高22.6%~29.5%。  相似文献   

13.
农林复合系统水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并结合土壤水分动力学法,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中林—草×牧模式、林网—桐粮(小麦)间作模式和林网—梨×粮(小麦)间作模式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1)林×草×牧模式中,林木对降水具截留作用,截流量不足降水量的10%,故对林下牧草的生长影响不大;(2)林网—桐×粮(小麦)间作模式可降低12.0%的农田蒸散耗水量;(3)林网—梨×粮(小麦)间作模式中,0~40cm土层含水量比对照点约高14.0%,对冬小麦的灌浆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秦文学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A01):163-165
师宗县在营造速生丰产杉木林过程中,采用全垦抚育并进行农作物间作的实验。结果表明,全垦抚育间作农作物对杉木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全垦抚育间作使杉木林高增长22.29%,胸径增长20.53%。提高了土地及劳力的利用率,增加了林农的收入。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麦杨间作立体田与林外相比,相对湿度提高8%,最大值10%~23%,气温降低1~2℃,风速降低40%~50%。麦杨间作与对照区相比,纯收入提高56.0%~141.3%,麦杨间作与对照组相比,纯收入提高56.4%。  相似文献   

16.
一、建园(1)园地选择:以平缓的山麓、山脚及平地土层深厚、有水浇条件的地块为好,山梁、山顶、风口及过于瘠薄的陡坡不宜建花椒园。(2)细致整地:细致整地是花椒园丰产的基础,它能改善土壤水分、养分的供应条件和通风条件,保持水土,提高造林成活率。(3)苗木栽植:在我国北方,每年的早春和晚秋,花椒树落叶后发芽前最为适宜。春栽应在大地解冻后进行,秋栽要在落叶后至土地封冻前进行;雨季栽植应在大雨透地后的连阴天进行,栽后对花椒苗适当短截;以减少蒸腾,提高成活率。在土层深厚、地力肥沃的地方,株行距应大些,选用4…  相似文献   

17.
花椒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著名的木本油料(种子可榨油)和香料。果皮含芳香油,种子含油率达25~30%,枝干可作工艺品。栽培历史山东的花椒属有4种,其中野花椒(刺椒)、竹叶椒(钩椒、山椒)、香椒子(崖椒、小花椒)为野生,现在栽培的花椒是野生种驯化的还是从外地引入的,尚待考证。惟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花椒引入栽培情况很详细:“按今青州有蜀椒种,本商人居椒为业,见椒中  相似文献   

18.
通过韩城市花椒园生草实践证明,椒园合理套种美国白三叶等多年生豆科牧草,既可改善园内生态条件、又能提高花椒品质,是一项简单易行、经济实惠的花椒园生态、立体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藤椒锈病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藤椒(Zanthoxflum schinifolium)是我国花椒栽培中的一个优良品种,但锈病造成其严重危害。为了明确该病的病原,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不同藤椒产区的病原茵进行鉴定,首次将该病原菌鉴定为花椒鞘锈菌(Coleosporium zanthoxyli Diet.etSyd.),其GenBank序列ID为JQ219672。  相似文献   

20.
攀西地区干旱河谷花椒丰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攀西地区干旱河谷花椒品种,整地规格,造林密度,施肥量4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1800 ̄2400m河谷地带栽培大红袍5年生单株结实量比正路椒,青椒分别高20.4%和32.6%;整地规格,株行距对结实量影响达1%显著水平;施肥量对结实量影响不显著。文章阐明了攀西地区干旱河谷建立花椒丰产园的栽培技术方案;为该区域推广和经营花椒经济林提供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