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对降雨产流量的阻滞作用,从而揭示其保育土壤的能力。结果表明:在0.80~0.85 mm/min降雨强度下,不同植被类型的产沙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未封育荒草坡、油松幼龄林、已封育荒草坡、油松中龄林、虎榛子阳坡灌丛、白桦幼龄林、白桦中龄林、油松近熟林、虎榛子阴坡灌丛、白桦近熟林;在0.60~0.65 mm/min降雨强度下则为,未封育荒草坡、油松幼龄林、已封育荒草坡、白桦幼龄林、油松中龄林、虎榛子阳坡灌丛、虎榛子阴坡灌丛、油松近熟林、白桦中龄林、白桦近熟林。同一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土壤层滞水量及保土能力均与模拟降雨强度呈反比,不同植被类型保育土壤能力由大到小为,白桦天然次生林、油松人工林、虎榛子灌丛、荒草坡。  相似文献   

2.
贡嘎山冷杉纯林地被物及土壤持水特性   总被引:53,自引:5,他引:53  
为了研究贡嘎山冷杉(Abies fabri)纯林林下地被物及林地土壤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方面的作用,该文通过对贡嘎山4种林龄的冷杉纯林(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林下地被物持水特性及林地土壤物理实验,得到不同林龄林下地被物最大持水量、吸水速度等水文特征参数及林地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等物理特性参数.结果表明,成熟林林下苔藓层持水量最大,为其风干重的343.5%,过熟林林下的为284.5%,中龄林林下的为282.5%,幼龄林林下的为250%.成熟林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其风干重的301.8%,过熟林林下的为226.4%,中龄林林下的为209.4%,幼龄林林下的为205.4%.经分析拟合,得到林下苔藓层、林下枯落物吸水速度与浸泡时间之间关系式S=ktn.贡嘎山冷杉纯林林地土壤容重为0.851~1.136 g/cm3,土壤饱和含水量为55.29%~83.96%,毛管持水量为44.48%~75.41%,田间持水量为39.50%~65.86%.  相似文献   

3.
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地被物分布及其水文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在湿季内每月每公顷约产生69~89 kg凋落物.峨眉冷杉林的顺向演替能增加苔藓与枯落物的贮量并促进它的发育,峨眉冷杉林不同演替阶段的林分中凋落物的成分所占总量的比例有差异,苔藓层及枯落物L亚层、F亚层和H亚层含量与比例也不同.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内地表地被物的一次性最大持水量可达3.93 mm,即使有效持水量也可以达到3.23 mm.随峨眉冷杉林演替的发展,林内地被物调节水量的作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地被物分布及其水文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在湿季内每月每公顷约产生69~89 kg凋落物.峨眉冷杉林的顺向演替能增加苔藓与枯落物的贮量并促进它的发育,峨眉冷杉林不同演替阶段的林分中凋落物的成分所占总量的比例有差异,苔藓层及枯落物L亚层、F亚层和H亚层含量与比例也不同.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内地表地被物的一次性最大持水量可达3.93 mm,即使有效持水量也可以达到3.23 mm.随峨眉冷杉林演替的发展,林内地被物调节水量的作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宽甸县森林不同龄组的碳储量,通过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对森林资源变更数据按优势树种和不同林龄组的碳储量、碳储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碳储量最大的树种是柞树;不同林龄碳储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中龄林>近熟林>幼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碳储密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6.
以科尔沁沙地不同生长期(幼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的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0~100 cm层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N含量表现为过熟林>中林龄>幼林龄>成熟林,C/P含量表现为过熟林>幼林龄>中林龄>成熟林,N/P随着林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C/P、C/N、N/P含量最低值均出现在生长速度最快的成熟林,最高值均出现在过熟林.表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在成熟林以前,土壤磷含量满足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需求.在过熟林阶段碳含量出现累积,土壤磷增长量低于碳增长量,致使过熟林时期樟子松人工林增长速率下降,磷成为过熟林时期樟子松生长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对安徽肖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林龄阶段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凋落物持水量以及林地土壤蓄水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明显。在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随着林分生长,林地凋落物层逐渐发育,土壤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水文功能逐渐提高。依据林地总蓄水量和有效蓄水量的大小,不同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依次为:近熟林(2152和244 t.hm-2)>中龄林(2010和227 t.hm-2)>幼龄林(1883和186 t.hm-2)。近熟林土壤的水源效应显著高于幼龄林。  相似文献   

8.
鄂中低丘区主要纯林凋落物持水与土壤贮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京山县太子山林场内马尾松、柏木、杉木和麻栎四类人工纯林不同龄组林下的凋落物和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持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柏木近熟林凋落物层现存量最大(15.53 t/hm2),麻栎幼龄林凋落物总现存量最小(2.39 t/hm2);麻栎林各龄组的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均高于其余三类针叶林对应龄组,但是柏木近熟林的最大持水量(29.82 t/hm2)和有效拦蓄量(23.76 t/hm2)均为最大,其次为柏木中龄林、马尾松近熟林和麻栎近熟林,说明柏木中龄林和近熟林凋落物对降水的拦蓄能力最强;麻栎林各龄组0~40 cm土层滞留贮水量和吸持贮水量均高于其余三类纯林;在中龄林、近熟林内,麻栎林土壤贮水能力最强(分别为2 182.4、2 658.2 t/hm2),马尾松林最弱(分别为1 291.8、1 739.8 t/hm2)。  相似文献   

9.
中亚热带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福建选择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进行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含碳率、碳贮量和年净固碳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含碳率介于40.25%~53.52%之间,均表现为中龄林最大,成熟林次之,幼龄林最小;而0~100 cm土层土壤含碳率则表现为成熟林最大,中龄林次之,幼龄林最小。随林龄增大,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逐渐增大,成熟林分别是幼龄林和中龄林的1.63倍和1.19倍,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乔木层碳贮量差异引起的。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年净固碳量表现为中龄林最大,分别比幼龄林和成熟林大3.487 t/(hm2.a)和3.748 t/(hm2.a),其中中龄林乔木层年净固碳量分别比幼龄林、成熟林大2.713 t/(hm2.a)和3.033 t/(hm2.a),占总差异的77.8%和80.9%。  相似文献   

10.
以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区,调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生态特征,探究近自然、常规和对照3种经营方式对华北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和近成熟林林下草本层多样性和生物量、枯落物层持水特性以及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林龄的增长,近自然经营方式的林下草本多样性呈上升趋势,对照区呈下降趋势,常规经营方式无明显变化;常规经营在幼龄林阶段草本生物量更高,达1.0t/hm2以上,而中龄林和近熟林则为近自然经营优于常规经营和对照经营;常规经营在中龄林阶段枯落物积累更多,达到29.07t/hm2,拦蓄量也更高,达到58.86t/hm2,近熟林阶段则为近自然经营更有利于提高枯落物的蓄积和拦蓄效果,分别达到了39.27t/hm2和81.38t/hm2;林分土壤容重为近自然经营下最小,常规经营下最大,且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综合来看,近自然经营模式更有利于林下草本植被的生长和枯落物的积累,特别是在林分趋于成熟时,对于提高林下植被多样性和增强地表保水保土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贡嘎山亚高山森林带蒸散特征模拟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蒸散是森林水文循环中最重要的水分输出机制 ,是决定森林水文效应的关键因素 .然而寻求较高精度的蒸散模拟手段 ,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 ,一直是困扰森林水文学家的难点之一 .该文通过对贡嘎山林区的蒸发实验观测 ,利用修正的Penman Monteith公式对地面和冷杉林蒸散进行模拟 ,并与水面实际观测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 :控制该区蒸散的主导因子是太阳有效辐射、大气温度和植被类型 ;对三种地表类型 (裸地、灌草、森林 )蒸散模拟的年内变化过程与水面蒸发的实际观测值趋势一致 .利用修正的Penman Monteith公式对贡嘎山森林带蒸散的模拟结果显示 :非生长季节期间 ,森林蒸散低于非森林地面蒸散 ;而在生长季节 ,森林带蒸散要高于非林地的蒸散 ,其变化差异在 - 2 5 %~ 2 5 %之间 ,这些结果完全符合森林的蒸散特征 .因此 ,在对亚高山森林地区的水文过程以及水量平衡进行计算时 ,修正的Penman monteith公式是有效的分析评价工具之一 .  相似文献   

12.
截留是水文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水文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方面,林冠和枯落物截留实现对大气降水的二次分配过程.为深入认识生态系统截留的水文效应,采用野外观测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008年和2009年5-10月贡嘎山亚高山峨眉冷杉中龄林、峨眉冷杉成熟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冠层枯落物截留能力.结果表明,峨眉冷杉中龄林2008年林冠截留率为20.9%,针阔混交林2008年和2009年林冠截留率分别为23.0%和23.6%,林冠截留率的年际间变化不大,林冠截留主要受到降雨特征影响.3种林型枯落物饱和持水能力分别为5.1、5.1和5.7 mm,显著高于林冠的饱和持水能力,但由于冠层的截留蒸发速率较高,林冠截留蒸发仍是生态系统截留蒸发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贡嘎山森林生态系统根系固土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为探索森林生态系统树木根系固土力学机制,对长江上游贡嘎山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演替阶段主要树种进行了根系抗拉试验.结果表明:各树种根系在受拉情况下,峨眉冷杉(Abies fabri)、冬瓜杨(Populus purdomii)根系为典型的弹性断裂,而杜鹃根系为脆性断裂. 但各树种根系在断裂或完全拔出之前,根系变形量、最大形变率依次均为冬瓜杨>杜鹃>峨眉冷杉. 由于各树种根系形态特性及生物学的特性,在弹性形变范围内根系的弹性模量并不是一个常量,随根径的增加而增加. 根系的抗拉强度与根表面积、根径成正相关,即随着树木年龄的增长,其固持土壤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由于冬瓜杨、杜鹃根系的抗拉阻力较峨眉冷杉强,该地区处于演替初期和中期的冬瓜杨、杜鹃和峨眉冷杉等树种形成的混交林的水土保持功能优于演替顶极群落的峨眉冷杉成过熟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中龄至成熟油松人工林的水文效应动态,为当地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陕北黄龙山林区典型油松人工林的长期水文定位观测,以采伐上层乔木后自然恢复的灌草地(以下简称“采伐地”)为对照,研究油松林在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程中林冠层对降水的再分配、枯落物层对降水的截留率及其对产流与产沙量和土壤储水量等的影响。【结果】从中龄林到成熟林,油松林冠年截留率由17.0%增加到29.7%,其年平均截留率为采伐地灌草层的5倍左右;油松林树干年茎流率平均为2.8%,且与林龄、年降水量关系不明显;油松林枯落物层对降水的年截留率约为9.7%,随林龄变化保持稳定,且与采伐地差异不显著;油松林地多年平均径流深和产沙量分别为1.76 mm/年和1.11 t/(km2·年),采伐地较油松林地分别高出10.4%和100%;油松林地0~300 cm土层年均土壤储水量为420.1 mm,较采伐地减少139.2 mm,且随林龄增加以1.8 mm/年的速率下降。【结论】油松人工林由中龄林到成熟林的发育过程中,冠层截留降水能力显著增加,年径流深、土壤储水量呈微弱下降趋势,而枯落物层截留率、林地产沙量等则无明显变化;油松林显示出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采伐上层乔木保留地被物层不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通过合理间伐,可以减轻林地径流深和土壤储水量逐渐减少的不利影响,改善林地水文状况。  相似文献   

15.
半干旱黄土区山地枣林春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半干旱黄土区山地枣林土壤水分特征,本文对陕西延川县齐家山红枣试验基地春季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枣树林地土壤水分存在差异,阴坡土壤水分最高,其次为半阳坡,而阳坡最低,且不同坡向不同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坡向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趋势相似。2)坡位对枣树林地0~60 cm土层的水分影响较大,且随着土层的增加,坡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逐渐减小直到差异不显著。3)山地枣林0~60 cm土层内,不同整地方式对土壤水分影响较大,且差异显著;但显著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4)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存在差异。0~40 cm土层,枣树林地土壤水分含量最高,且与苹果园、草地土壤水分差异显著;40~100 cm土层,苹果园土壤含水量最大,且与枣园、草地显著差异。5)研究区3种植被类型0~1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表现为红枣(153.03 mm)苹果园(149.26 mm)草地(98.76 mm),说明林地土壤水分涵蓄能力强,而撂荒草地土壤蓄水能力较弱。因此,研究表明半干旱黄土区进行水平阶整地和合理的经济林营造有助于土壤水分的利用且不会造成土壤水分亏缺,相反进行撂荒则反而会使土壤水分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5 a(幼龄林)、10 a(中龄林)、30 a(老龄林)的橡胶林、30 a桉树林和热带次生林,研究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分布特征,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差异及其随季节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林型下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由高到低依次为中龄林>幼龄林>次生林>老龄林>桉树林,中龄林、幼龄林和次生林3种林型和另外2种林型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旱季到雨季,5种林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逐渐升高,雨季明显高于旱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随土壤深度逐渐降低,5种林型下0~10 cm和20~30 cm的土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均有显著差异;不同林型下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碳、含水率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浙江缙云公益林涵养水源、固土保肥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省缙云县117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数据,在推算不同群落类型如松林、杉木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和灌木林等生物量的基础上,估算了公益林植被涵养水源效益和固土保肥效益.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缙云县公益林调蓄水量3.69×108 t,水源涵养效益累计21.16亿元.其中调水效益15.77亿元,净化水质效益5.39亿元.不同群落类型涵养水源能力依次为毛竹林>杉木林>阔叶林>松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缙云公益林2000-2010年间固定土壤共0.12×108 t,减少流失的土壤养分纯氮9.18×103t,纯磷2.57×103 t,纯钾2.47×105 t,有机质3.73×104t,累计效益14.28亿元.不同群落类型固土保肥能力依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松林>杉木林>灌木林.  相似文献   

18.
贡嘎山天然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贡嘎山东坡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冷杉林营养元素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冷杉成熟林和中龄林N、P、K总积累量依次为1 720.076、2 103.290、1 748.229 kg/hm2;N、P、K的归还量依次为66.577、34.850、33.917 kg/(hm2a); 存留量依次为73.759、95.387、81.603 kg/(hm2a).冷杉林保持N、P、K能力强,N、P、K循环速率比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低.   相似文献   

19.
重庆四面山森林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58,自引:5,他引:58  
该文对重庆四面山林地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四面山林地枯落物的年蓄积量为 6.8~20.21 t/hm2,最大持水量在1.8~4.6 mm之间,其中石栎林、天然阔叶林枯落物具有较强的持水作用,而马尾松林下枯落物的持水能力较弱.应用幂函数方程拟合了不同林分枯落物累积吸持水量与吸持时间之间的关系.土壤物理性质测定表明:四面山林地土壤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1 m深土壤的饱和持水量在784~1887 mm范围内变动.土壤入渗实验表明:林地土壤的入渗性能强于对照荒地.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