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趋化是生物体朝向或远离化学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假单胞菌可感受周围化学物质浓度变化,通过极性鞭毛、菌毛驱动表现其群体趋化行为。已知假单胞菌趋化主要是由鞭毛介导和假定菌毛介导两种,本文主要阐述这两种趋化信号转导途径,总结了研究趋化行为的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常规方法及新方法,以期为假单胞菌趋化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为宿主菌分离并筛选出1株烈性噬菌体YH6,根据电镜下的形态特征,YH6为短尾噬菌体家族的成员。通过对YH6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确定了其裂解酶基因,并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噬菌体的裂解酶Lys YH6。菌落计数及浊度下降法表明:该裂解酶在EDTA(25 mmol/L)存在的条件下对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了显著的抑菌活性。具有抑菌活性裂解酶Lys YH6的获得为治疗和预防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胞外多糖合成基因、代谢调控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综述青枯雷尔氏菌的胞外多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作为公认益生菌,其益生特性使其在食品及医药行业中广泛应用。乳酸菌胞外多糖是乳酸菌产生的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对机体有抗氧化、抗突变、抗炎、抗过敏和抗溃疡等生理作用。此外,乳酸菌胞外多糖还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来提高机体抗肿瘤作用。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健康关注度的提高,乳酸菌胞外多糖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物质越来越引起关注,因此,将对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及其关联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通过污染的食品进入人体,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噬菌体作为李斯特菌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能够特异性识别菌体细胞,造成细菌裂解死亡。噬菌体发挥抑菌活性的关键在于其双链DNA所编码的裂解酶(肽聚糖水解酶类)能够在增殖过程的后期有效裂解宿主菌的细胞壁,将子代噬菌体释放到胞外环境中。本文综述了李斯特菌噬菌体裂解酶的种类、作用原理和结构特征,并探讨了裂解酶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胞外呼吸菌是在厌氧条件下氧化有机物产生电子,进而将电子传递至胞外电子受体并产生能量维持自身生长的一类微生物,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菌群的协同作用效果较单一微生物更为显著。胞外呼吸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主要集中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id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且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i MR-1)和地杆菌(Geobacter sulfurreducens)是研究较为深入的胞外呼吸模式菌。目前已知的5种胞外电子传递机制包括直接电子传递、电子穿梭体、应电运动、纳米导线和细胞间电子传递机制,各种机制非独立存在而是共同作用以促进污染物降解。文章从胞外呼吸菌的种类、胞内与胞外电子传递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着重论述了胞外呼吸菌在污染物迁移转化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为更好地发挥其环境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丁香假单胞菌是好氧、腐生性强的革兰氏阴性菌,所引起的植物病害发生率位居十大细菌性植物病害之首,尤其引发的疫病在各农业大国爆发并有在世界范围扩散的趋势,给各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国内外学者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报道,对丁香假单胞菌的致病变种、病原菌鉴定、植物检疫、早期快速检测技术、致病机制及生物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探讨现阶段该病害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莽草酸的应用及其微生物代谢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莽草酸是一种高价值的药用原初产物,其衍生物在抗炎、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禽流感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综述莽草酸的理化性质、药理特性及生产方法,并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微生物代谢合成在提高莽草酸生产效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卵菌可引起毁灭性的植物病害,在侵染过程中分泌大量的胞内效应子进入植物细胞干扰寄主免疫反应。目前主要针对CRN(crinkling and necrosis protein)和RXLR(R:精氨酸;X:任意氨基酸;L:亮氨酸)两类胞内效应子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对这两类卵菌胞内效应子的研究进展迅速,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对卵菌致病机制的认识。本文将从卵菌胞内效应子的进化、转运、功能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朱艳容  刘志新  杨靖  韩韵  陈果  徐祥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109-111,117
[目的]构建假单胞菌毒性基因(oprD)缺失突变株,为进一步探讨其编码的毒力因子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EX18Gm质粒作为基因敲除的载体,构建假单胞菌oprD基因重组自杀质粒,通过同源重组并激活自杀基因方式,筛选到目的基因缺失的突变株,再利用pBBR1MCS-2质粒作为目的基因回补的载体,构建回补载体。[结果]同源重组后,经过庆大霉素和氯霉素双抗平板、蔗糖平板筛选和PCR鉴定,成功获得了oprD基因缺失突变株,类似操作获得了回补菌株。[结论]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成功构建可为下一步的毒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对G+菌、G-菌、霉菌、螺旋体、病毒、癌细胞和寄生虫等均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而且还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畜牧、农业、食品和化妆品等各个领域。本次实验针对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制的新型复合抗菌肽在肉鸡生产中的抗菌效果及生产性能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菌肽在肉鸡生产过程中提高了料肉比,增加出栏时的体质量,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从湖南18个县(市)采集的水稻细条病病叶中分离出24个噬菌体分离株,用7种不同的植物病原细菌进行了专化性测定,结果表明供测的噬菌体只能侵染水稻细条菌;用来自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及四川的水稻细条菌90个菌株对噬菌体敏感性进行测定,认为可将供试菌株分为3类共23个溶菌型.并提出了提高噬菌体法检测种子带菌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Escherichia coli entry into the bladder is met with potent innate defenses, including neutrophil influx and epithelial exfoliation. Bacterial subversion of innate responses involves invasion into bladder superficial cells. We discovered that the intracellular bacteria matured into biofilms, creating pod-like bulges on the bladder surface. Pods contained bacteria encased in a polysaccharide-rich matrix surrounded by a protective shell of uroplakin. Within the biofilm, bacterial structures interacted extensively with the surrounding matrix, and biofilm associated factors had regional variation in expression. The discovery of intracellular biofilm-like pods explains how bladder infections can persist in the face of robust host defenses.  相似文献   

14.
Bacteria and their viruses (phages) undergo rapid coevolution in test tubes, but the relevance to natural environments is unclear. By using a "mark-recapture" approach, we showed rapid coevolution of bacteria and phages in a soil community. Unlike coevolution in vitro,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s in infectivity and resistance through time (arms race dynamics), coevolution in soil resulted in hosts more resistant to their contemporary than past and future parasites (fluctuating selection dynamics). Fluctuating selection dynamics, which can potentially continue indefinitely, can be explained by fitness costs constraining the evolution of high levels of resistance in soi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apid coevolution between bacteria and phage is likely to play a key role in structuring natural microbial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5.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安全性高、价格低廉,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感染症的防治中。为使养殖鱼类及水生动物细菌性疾病能够有效、迅速地得到治疗,并且在治疗后避免药物残留等问题出现,笔者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展及其药物代谢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不同噬菌体混合对茄劳尔氏菌(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裂解能力和对噬菌体抗性产生的影响,了解4种噬菌体的作用受体。【方法】将4种噬菌体P1556-1、P1556-2、P7-1和P1521两两混合后,比较其在青枯菌平板上产生的噬菌斑大小;噬菌体与青枯菌混合培养测定青枯菌对噬菌体的抗性;通过噬菌体与脂多糖和膜蛋白的吸附试验测定噬菌体的作用受体。【结果】噬菌体P1556-1产生的噬菌斑最大,裂解青枯菌的能力强。4种噬菌体两两混合产生的噬菌斑与单一噬菌体产生的噬菌斑大小没有显著差异,但可延缓抗噬菌体的青枯菌产生。噬菌体P1556-2可被青枯菌的脂多糖吸附,P1521能被脂多糖和膜蛋白吸附,而P1556-1和P7-1均不能与脂多糖和膜蛋白作用。【结论】不同噬菌体混合不能提高其裂解青枯菌的能力,但可以延缓抗性青枯菌的产生;不同噬菌体作用受体不同。  相似文献   

17.
乳链菌肽是由特定乳链球菌产生的一种抗菌多肽,其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是目前世界上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防腐处理使用最广泛的细菌素。综述了有关乳链菌肽的有关信息,为对其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LED应用于蔬菜保鲜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固态照明装置,具有波长更为稳定、更加节能、环保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园艺产品生产中,可有效提高园艺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近年LED被证明在果蔬采后保鲜领域也有优越的表现,可显著提高果蔬采后的营养品质,延缓果蔬采后衰老,减少真菌侵染等。综述了LED应用于蔬菜保鲜领域的原理、特点和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目前国内外LED光照射采后蔬菜保鲜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LED光照射采后蔬菜的保鲜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遗传背景清晰、裂解性能优良、宿主识别谱广泛的噬菌体用于抗菌产品开发,满足畜禽减抗、无抗养殖需求,通过易错PCR技术定向改变T7噬菌体尾丝蛋白羧基末端基因序列,并构建T7噬菌体尾丝蛋白随机进化文库,为筛选识别不同宿主的T7噬菌体奠定基础。提取T7噬菌体基因组,用SfiⅠ进行单酶切,回收SfiⅠ位点左侧基因组。常规PCR扩增尾丝蛋白羧基末端基因序列(TF-ct,约350 bp)以及gene17至T7基因组右侧末端基因序列(约4 000 bp)。以回收的TF-ct片段为模板,进行易错PCR扩增,将随机突变的TF-ct基因片段连接T载体,构建质粒文库。从质粒文库中用SfiⅠ/SphⅠ双酶切出TF-ct片段,并与SfiⅠ位点左侧基因组片段、gp17右侧基因组片段进行连接,利用包装蛋白拯救出T7噬菌体尾丝蛋白随机进化文库。结果易错PCR成功扩增TF-ct基因片段,并连接T载体构建质粒文库;同时随机突变的基因正确插入T7噬菌体基因组相应位置,成功拯救出尾丝蛋白定向进化T7噬菌体文库。从噬菌体文库中随机挑选15个克隆进行序列分析,目的基因的突变率在1.23%~2.16%;尾丝蛋白loop区域的氨基酸突变改变了T7噬菌体吸附宿主的能力。本研究成功构建T7噬菌体尾丝蛋白随机进化文库,验证了loop区域在T7噬菌体识别宿主过程的作用,为后续筛选有益噬菌体开发抗菌产品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Mycobacteria are intracellular pathogens that can invade and survive within host macrophages, thereby creating a major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mycobacterial entry are still poorly characterized. Here we report that cholesterol is essential for uptake of mycobacteria by macrophages. Cholesterol accumulated at the site of mycobacterial entry, and depleting plasma membrane cholesterol specifically inhibited mycobacterial uptake. Cholesterol also mediated the phagosomal association of TACO, a coat protein that prevents degradation of mycobacteria in lysosomes. Thus, by entering host cells at cholesterol-rich domains of the plasma membrane, mycobacteria may ensure their subsequent intracellular survival in TACO-coated phagos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