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市场采集猪配合饲料、鸡鸭配合饲料、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豆粕、棉籽粕和米糠共292个样品,同时测定其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结果表明,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中呕吐毒素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5 296.3、3 566.2μg/kg,猪配合饲料呕吐毒素含量超标率7.9%;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棉籽粕黄曲霉毒素B1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300、3 992.5μg/kg,猪配合饲料、鸡鸭配合饲料、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棉籽粕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率分别为5.4%、8.5%、4.4%和33.3%;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1 686.3、1 378.9μg/kg,猪配合饲料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标率达5.1%;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存在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的共同污染问题,猪配合饲料和鸡鸭配合饲料中3种霉菌毒素的共同污染率分别达35.1%和42.9%。  相似文献   

2.
霉菌毒素在原料及饲料中处于不断变化中。为了解国内市场上原料及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2018年度从市场上收集124份样品,经前处理后按照酶联免疫法测定3种霉菌毒素含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2017年相比,呕吐毒素污染范围依然广泛,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污染范围有所缩小,但玉米赤霉烯酮超标率呈上升趋势。此外,还对新版饲料卫生标准中玉米赤霉烯酮限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广西地区配合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分布在10个不同市县的19个规模化种猪场30批种猪配合饲料及全区的猪、牛、禽、鱼配合饲料47批,合计77批全区有代表性的饲料样品进行了6种常见霉菌毒素的检测,结果表明:①所测饲料普遍受到6种霉菌毒素的污染,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T-2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率为100%。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在所测饲料中污染较为严重,超标率为10.0%~100%;T-2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黄曲霉毒素B1污染相对较轻,未超标。②所检种猪配合饲料中至少含有一种霉菌毒素的污染率为100%,同时含有5种所检霉菌毒素的污染率为52.6%,同时含有2种超标的霉菌毒素(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的污染率为36.8%。③种猪场配合饲料比全区各地配合饲料样品污染要轻。  相似文献   

4.
2018年,从北京、福建、安徽、山东、广东、河南等19个省市收集442份饲料及饲料原料,检测了其中行业内较为关注且对畜禽生产影响较大的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3种霉菌毒素含量。结果显示,饼粕类样品受黄曲霉毒素B1污染严重,其次为DDGS(谷物干酒精槽),各类样品受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程度较轻,小麦、麸皮、DDGS受呕吐毒素污染较为严重;华中地区样品受霉菌毒素污染程度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动物饲料小麦中是否含有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应用竞争性酶免疫分析法快速定量测定43个小麦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含量,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被检的43个小麦样品中,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的有5个(5/43),检出率占11.6%,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过国家粮食卫生标准的有3个(3/43),超标率占7.0%,说明作为畜禽饲料原料的小麦,存在引发动物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的潜在危险。本法适宜于大批量小麦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快速测定,这对于选择品质优良的小麦作为饲料、避免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生长危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季海霞  苏永腾 《养猪》2013,(6):15-16
对2013年1—6月12省市饲料及原料中霉菌毒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饲料及原料总体上黄曲霉毒素B1污染较轻,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污染严重,玉米副产物霉菌毒素污染最严重;2)玉米和配合饲料的主要污染物是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小麦及其副产物的主要污染物为呕吐毒素,饼粕类特别是花生粕黄曲霉毒素B1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随机抽取浙江省8家不同规模牛羊养殖场青粗饲料样品22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曲霉毒素,ELISA法检测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等5种常见霉菌毒素含量。结果发现,68.2%的青粗饲料样品中检测到3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残留。青粗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很低,仅从鄱阳湖草中检出,残留量低于我国及大多数国家对牛羊饲料黄曲霉毒素总量限定标准。赭曲霉毒素的检出率18.2%,4个阳性样品的残留量均远低于我国及欧盟对牛羊饲料相关限定标准。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的检出率分别为90.9%、72.7%和90.9%,除压块玉米秸、野生谷壳、毛豆秆和金华稻草的呕吐毒素含量超出我国犊牛和泌乳动物配合饲料限定标准,该三种毒素在其他阳性样品的残留量均低于我国及欧盟对牛羊饲料相关限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少霉菌毒素造成的损失,让广大养殖户及饲料企业了解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对奥迈科技实验分析中心所测的饲料霉菌毒素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相对而言并不突出,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污染严重;玉米副产物霉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玉米和全价料的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污染严重;小麦、麸皮的主要污染物为呕吐毒素;饼粕类特别是花生粕的黄曲霉毒素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常用羊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采集于山东省规模化羊场常用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A(OTA)4种霉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被检样品中4种毒素污染较为严重的为呕吐毒素,其中玉米及副产品、玉米秸、米糠、酒糟、豆饼、豆渣中含量较高,其次为玉米赤霉烯酮,其中玉米秸、苜蓿、混合饲料和全价料中含量较高。赭曲霉毒素A主要污染棉粕,黄曲霉毒素B1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10.
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连续3个年度,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和辽宁等全国多个省市的饲料厂及养殖场客户采集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样品共191份,检测了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结果表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污染情况较严重,尤其是2009年和2010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玉米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的平均值分别为39.4 mg/t、311.0 mg/t和209.6 mg/t,超标率分别为0、20%和19.2%;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玉米样品中呕吐毒素检测的平均值分别为545.6mg/t、1 255.9 mg/t和1 076.1 mg/t,超标率分别为25%、64.3%和47.6%。值得注意的是,被认为毒性最强的黄曲霉毒素B1在各种样品中的污染情况并不严重,3年来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的平均值分别为2.78 mg/t、1.57 mg/t和0.60 mg/t。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更多的养殖户了解饲料及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减少霉菌毒素造成的损失,江苏奥迈生物科技实验分析中心收集各地的饲料、原料共612份,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样品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相对而言并不突出,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污染严重;玉米副产物霉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玉米和全价料的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污染严重;小麦、麸皮的主要污染物为呕吐毒素;饼粕类特别是花生粕的黄曲霉毒素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15,(5)
2014年,从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17个省市收集到584份饲料或饲料原料样品,检测了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含量。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最严重的是杂粕,玉米赤霉烯酮超标最严重的是玉米副产品,呕吐毒素超标最严重的是小麦及麦麸;华东、华南、华中地区霉菌毒素污染程度较华北地区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霉菌毒素污染问题给全球食品、饲料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从2012年超过4000个样品的分析结果来看,大多数饲料存在至少1种原料被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且与2011年的数据相比,镰刀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的发生率增高。迄今被分离和鉴定出来的霉菌毒素已经超过300多种。霉菌毒素主要是由4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梭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等)。  相似文献   

14.
霉菌毒素污染是危害畜牧业的主要风险因子之一。全球每年约有25%的农产品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我国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尤为严重,与饲料污染关系密切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霉素、T-2毒素、赭曲霉毒素A等。饲料中添加毒素吸附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毒方法。本文综述了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毒性作用、毒素吸附剂研究进展。重点围绕污染情况严重且吸附难度较大的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进行吸附剂种类、作用机理与效果的探讨,结合本团队通过对蒙脱石的改性提高吸附剂效率和改善动物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展示了解决饲料霉菌毒素污染问题的方案,并对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出了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饲料及其原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霉菌毒素污染现象,给畜禽养殖业及饲料工业带来不良影响。笔者对2013年上半年霉菌毒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饲料及原料总体上黄曲霉毒素污染较轻,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污染严重;玉米副产物霉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玉米和配合饲料主要霉菌毒素污染为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小麦、麸皮主要污染物为呕吐毒素;饼粕类特别是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养猪》2019,(6)
2019年1—6月,江西迈吉生化营养有限公司对来自不同省份的321份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进行了AFB_1(黄曲霉毒素B1)、ZEN(玉米赤霉烯酮)、DON(呕吐毒素)、FB_1(伏马毒素B_1)和T-2毒素的检测。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高达91.36%的饲料及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麸皮、饲料样品霉菌毒素污染仍然严重,尤以DON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17.
徐子伟  万晶 《动物营养学报》2019,(12):5391-5398
霉菌毒素污染是危害畜牧业的主要风险因子之一。全球每年约有25%的农产品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我国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尤为严重,与饲料污染关系密切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霉素、T⁃2毒素、赭曲霉毒素A等。饲料中添加毒素吸附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毒方法。本文综述了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毒性作用、毒素吸附剂研究进展。重点围绕污染情况严重且吸附难度较大的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进行吸附剂种类、作用机理与效果的探讨,结合本团队通过对蒙脱石的改性提高吸附剂效率和改善动物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展示了解决饲料霉菌毒素污染问题的方案,并对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出了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四川地区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杨晓飞  余冰  陈代文  柏凡  冯雅 《饲料工业》2007,28(13):61-64
试验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来自四川地区的5类10个品种133个饲料原料样品进行了伏马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黄曲霉毒素B1共6种常见霉菌毒素的测定,引用霉菌毒素污染程度判定标准和限量标准分析了所测样品的霉菌毒素污染状况。结论是所测饲料原料普遍受到6种霉菌毒素的污染,呕吐毒素和T-2毒素在所测饲料原料中污染较为严重;伏马毒素在玉米和玉米蛋白粉中,玉米赤霉烯酮在玉米蛋白粉、小麦和其它谷物副产品中的污染也较为严重;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污染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广东省动物饲料中4种主要霉菌毒素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针对2020年从广东省内采集的共196份猪、鸡、水产动物、宠物饲料样品中的黄曲霉素B_1、伏马毒素B_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4种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普遍存在,霉菌毒素的检出率高达75%。猪饲料和鸡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严重,黄曲霉素B_1存在15%~20%的超标污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阳性样本均为80%以上,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B_1的阳性样本也在65%以上;水产饲料的霉菌毒素管控工作最到位,仅黄曲霉素B_1存在超标污染;宠物饲料中4种霉菌毒素均存在约50%的检出可能。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形势仍较严峻,霉菌毒素污染的控制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平顶山地区饲料样品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应用ELISA方法对2015年采集的168份猪饲料样品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含量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平顶山地区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的污染率分别为15.48%、40.48%和30.95%;168份样品中1种霉菌毒素污染率为16.67%,2种以上霉菌毒素混合污染率为30.35%。结果表明平顶山地区猪饲料中存在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3种霉菌毒素的污染,且混合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