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针对农事活动图像中人体姿态所隐含的行为信息以及人与农具所隐含的关联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特征融合的农事活动行为的识别方法:利用人体姿态估计技术OpenPose提取农事行为关节点位置信息,利用目标检测YOLOv3提取农事行为中农具的位置和分类信息,用以构建农事行为的距离空间特征矩阵和角度空间特征矩阵,并将这些特征进行图像特征融合,建立基于图像显式特征和隐式特征融合的农事活动行为识别方法EI–SVM,实现农事活动行为的识别。试验结果表明,EI–SVM方法对农事活动行为识别的准确率可达94.87%,在公用数据集上准确率达到92.39%。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接触感应式动物行为识别方法的局限性,根据特定观察视角下动物轮廓、颜色和空间相对位置等物理特征不变以及不同行为下动物产生不同声音的特点,通过建立基于颜色、线条、位置、声音等信息的特征元素库,并利用正则表达式语义规则对这些基础特征元素进行先验知识的有序组织,赋予它们描述不同动物行为特征的能力,进而快速构建出动物行为的匹配模板,缩短动物行为识别过程中特征模板的生成时间,提高动物行为自动识别效率。结果表明,基于图像特征库的动物行为识别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不同类别动物行为,在固定视角下其识别率为87. 5%,平均识别时间为60. 3 ms,与背景差分法及光流法相比,本方法在固定视角下的识别精度和识别效率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养殖场中自动检测奶牛跛行效率低、准确率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姿态估计和膝关节角度特征向量的奶牛跛行识别方法。鉴于奶牛行为具有随机停留的特点,制作奶牛在不同远近视场尺度和观测角度等条件下奶牛姿态估计数据集。将Faster R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引入到奶牛关键点检测中提高跛行识别的可靠性;以ResNet101网络作为特征提取网络,构建奶牛姿态估计网络,并采用超参数微调训练方法,对网络模型进行迁移训练。通过视频中的奶牛姿态信息和关键点坐标信息,计算出奶牛行走时膝关节的角度特征,并利用1-D Convolution分类模型实现奶牛的跛行识别。实验结果显示:以ResNet101网络模型为基础的奶牛姿态估计网络的PCK@0.1值可以达到0.925 0;使用1-D Convolution模型对奶牛行为分类识别的准确率为97.22%,与LSTM、Bi-LSTM、GRU模型相比,分别提高5.55、2.78、11.11百分点。以上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自然环境下奶牛跛行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可用于奶牛智能化养殖并为养殖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图像分割作为智慧农业养殖中“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的智慧养殖中。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飞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方法赋予了分割区域更准确的语义信息,使得图像分割更加精准和智能,为畜禽智慧养殖提供了更强的技术支持。本文通过广泛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文献,重点阐述了图像分割技术在畜禽养殖中的畜禽计数、体尺体质量测量、姿态估计与行为识别、体况及疾病检测、精准饲养等方面的应用现状,给出了如何根据实际性能需求(精度、处理速度)、数据集、计算资源等方面选择合适图像分割方法的建议,总结分析了当前研究中与畜禽养殖相关且可用于图像分割训练的公开数据集;并指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技术在畜禽养殖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能为畜禽养殖中图像分割技术的具体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改进OpenPose算法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猪只行为识别效率,提供猪只健康状态的快速判别依据,推进中国生猪养殖智能化和规模化。【方法】借鉴OpenPose人体姿态估计算法并对其改进,构建猪只姿态估计模型,在视频流图像中提取猪只骨骼关节点,通过计算关节点间距与骨骼关节角度描述猪只行为特征,利用K-最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 Knn)对猪只行为进行分类。【结果】采用基于改进OpenPose算法对猪只行为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4%以上,优于采用YOLO v4算法的识别结果;与采用DeepCut、Associative Embedding和DeeperCut姿态估计算法相比,采用改进OpenPose算法构建的猪只姿态估计模型对猪只各类行为识别准确率提高了4%以上。【结论】本识别方法能够满足生猪规模化养殖中猪只行为自动化监控的需求,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为猪只健康异常状态的判别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在养殖业智能化和信息化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接触式的牛只身份识别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精准确定牛个体身份对疾病防控、品种遗传改良、奶制品和肉制品质量溯源以及改善农业假保险索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牛个体识别使用诸如烙印、耳纹、耳标和无线射频识别等方法,易遭受设备损失/工作重复、标记欺诈、动物福利安全以及监测成本和距离等方面的挑战;而基于生物特征的非接触识别由于其独特性、不变性、低成本易操作以及动物福利高,成为牛身份识别的新趋势。主要介绍了几种基于非接触式的牛身份识别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牛脸识别的最新成果,讨论当前牛脸识别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深度学习在牛脸身份识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设计构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动物二维图像3D重构及其特征识别问题,实现动物无接触、无应激提取其特征参数,利用立体视觉原理,以动物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目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基于被动线索的方法,采用计算机视觉库Open CV函数库,开发了3D重构系统,实现双目标定、特征识别、双目立体匹配、三维模型重建和提取特征等功能。通过实验验证,建立的动物三维模型,可有效识别动物体尺等特征信息,其提取结果相对误差为1.5%。本研究可应用于动物无应激量算体尺,为开展福利养殖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动物行为与福利养殖是畜牧学科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然而,传统的动物行为与福利养殖课程教学难以满足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畜牧专业大学生培养新要求。基于对动物行为与福利养殖课程现状分析,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专门化教材、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并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校企课程共建实践教学以及建立综合考核方法等措施进行教学改革,以期培养畜牧专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声音监测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牛行为监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支持向量机(SVM)、K均值聚类(K-means)、人工神经网络(ANNs)等3种牛行为识别分类算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1)机器视觉技术具有无接触的识别,不外带装置,可以对动物行为进行识别,对牛活动影响小,但对图像视频环境要求苛刻,动物行为识别精准度不高;(2)无线传感器技术应用广、技术成熟,可以监测畜禽采食、反刍、休息、活动等行为,但适合动物穿戴、长期可靠工作的无线网络传感器技术有待突破;(3)支持向量机计算简单,理论完善,所需样本数据少,且识别精度高,分类效果好。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学习规则简单,非线性拟合能力较强,但数据不足易出现运算时间长、过学习、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动物具有未知的心理和生理,能对复杂环境做出反应,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的手段,动物行为是个体与其有机、无机环境维持动态平衡中表现最多最快的手段。人类通过对动物行为观察来把握其心理和生理,对动物行为实施管束,制定饲养管理措施,动物要设计其行为程序适应人类所提供的环境,既要维持其正常行为又要通过行为发育和学习来修饰其行为。动物行为是有生物学功能,即适应功能。适应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行为适应是指有机体表现的有利于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行为方式,例如猪听到异  相似文献   

11.
家畜行为与生产及遗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畜是在人为或者半人为条件下,经过千百年驯化驯养而形成的动物品种或品系,其特色为满足人类要求而带有人们喜好的烙印。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尽管大多数家畜都是人工选择的产物)仍然使得世界上家畜种类繁多,形态、构造千差万别,同时也构成了家畜行为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家畜行为与生产、遗传之间究竟关系如何?这些问题既是家畜行为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长期存在争论、现在仍未形成一致意见的问题。笔者就家畜本能行为与习得行为、家畜行为对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行为改良生产性状、家畜行为的群体遗传及分子遗传研究进展等问题展开综述,并就上述问题研究前景等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畜禽行为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畜牧信息智能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畜牧信息主要包括养殖环境信息、动物行为信息及健康指标信息。准确高效地采集养殖环境参数是反馈控制养殖环境的基础,是为动物构建良好生存环境的前提。动物行为是动物生理健康状况的外在表现,动物行为监测、分析有利于及早发现疑似发病牲畜个体,降低经济损失。目前国内主要依靠人工观察方式监测畜牧信息,主观性强且精度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畜牧信息监测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阐述了音频分析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射频标识(RFID)技术在畜牧信息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展望了智能化畜牧信息监测的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包军 《农学学报》2018,8(1):187-193
畜牧业中的动物福利影响着动物源食品的质量安全,进而影响人们的健康。中国的动物福利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体现在人们对动物福利的态度、立法、科学研究、教育及生产实践等诸多方面,这与中国现阶段的畜牧养殖发展水平有关,也与中国国情现状有关。近年来,随着广大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政府、学界及企业界开始重视养殖过程中的动物福利问题,以动物福利理念为指导的健康养殖快速发展,建立健全的福利标识机制和法律规范,引导人们重视动物福利。  相似文献   

14.
Applying dairy cow behavior in management practice is an effective way of improving cow health, welfare and performance. This paper first reviewed daily time budget and normal patterns of dairy cow behavior, and then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major management conditions and practices (such as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stocking density, grouping strategies) on cow's feeding, lying and social behavior. Finally, new findings of using feeding behavior to predict disorders in transition period were addressed. It was suggested that dairy researchers and farmers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related knowledge of dairy cow behavior to improve dairy cow health and welfare. More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further study dairy cow behavior so as to better apply it in practical management and meet the needs of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动物福利立法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为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奠定行之有效的实践基础。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定义以及对食品生产的各种规定,纵览中国动物福利立法的发展观,系统分析我国动物福利立法的可行性。认为以农场动物福利为抓手,循序渐进的创设中国动物福利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畜禽养殖疾病诊断智能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畜牧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也增加了畜禽疾病诊断的难度。为提高畜禽养殖中的动物福利水平,并降低畜牧养殖中因动物疫病与健康异常带来的经济损失与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近年出现了一批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实现畜禽疫病诊疗的自动化方法,如机器视觉分析、动物音频分析、红外温度感知、深度学习分类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对患病或异常畜禽动物的诊断效率、缩短诊断周期、降低畜牧养殖中人工巡检劳动力。畜禽疫病自动诊疗方法不同于常规的基于病理学知识的诊断方法,其主要通过各类传感器自动获取畜禽在养殖过程中的图像、声音、体温、心率、排泄物等各类特征信息,而后通过梅尔倒谱系数、Logistics回归分析等数学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等智能算法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并对动物的健康状态做出评价与预测。文章分别从畜禽形态诊断技术、行为诊断技术、声音诊断技术、体温诊断技术、其他生理参数诊断技术等几个方面总结阐述了目前动物疫病智能诊断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一些基础的方法原理,这些方法基于动物外型与体尺、行为与动作、鸣叫与声音、体温、排泄物、呼吸与心率等数字化特征,通过数学模型对传感器采集到的特征进行实时分析与分归类,基本实现了对理想环境下动物健康状态的评价。目前的畜禽动物疾病自动诊疗技术研究成果丰富,但相关诊断方法大多是在理想环境下进行,而实际的生产养殖环境中干扰因素很大,目前的诊断方法大多无法很好地排除干扰并精确提取出所需特征信息;并且目前的数字化禽畜疾病诊断方法多是基于禽畜的一种特征信息进行分析诊断,这使得诊断系统的诊断准确度受到影响,诊断结果说服力不足。同时目前的大多数数字化禽畜疾病诊断方法还存在诊断泛化能力差、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其推广与应用。未来畜禽疾病自动诊断的研究重点是提高其传感算法的精度和数学模型的适用性与鲁棒性,并进一步发展基于多种特征耦合与数据融合的智能化畜禽疾病诊疗专家系统,争取实现实时、高效、智能、精准的畜禽健康诊断。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猪行为识别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和数量在不断扩大,养殖信息化是今后生猪饲养监管的重要模式。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信息处理的有效辅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非接触式、低成本、高收益且对动物无伤无压力的行为识别方式,可用于考量生猪健康状况并及时预防和发现疾病。介绍了猪行为识别视觉系统,回顾了视觉技术在生猪目标提取和个体识别、行为识别分析中的应用及算法,分析了现存视觉系统及行为识别方法在准确性、有效性与适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视觉系统的改进策略及今后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猪体识别和行为识别应用中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6月对北京动物园2只紫胸凤冠鸠进行展区环境丰容试验,包括地面改造、增加活动设施等,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记录并分析丰容前后紫胸凤冠鸠的行为变化及对环境空间的利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丰容对紫胸凤冠鸠的日常行为在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上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主要表现为休息行为减少,活动增加;丰容区域利用增多,非丰容区域利用减少。环境丰容有助于减少动物的异常行为、增加行为多样性,提高动物的福利。  相似文献   

19.
通过社交网络环境下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进行分析,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服务,便于移动图书馆的更好发展。在分析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时,以自我效能感理论和用户画像理论为基础,并对用户的不同行为需求进行揭示,利用概念格方法,并以超星移动图书馆为数据来源,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多方面的考虑用户的基本属性和用户的需求和行为偏好,为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提供借鉴的思路,对于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改进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