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三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对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明花生连作障碍的机理,通过外源添加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物对花生开花下针期、结荚初期、结荚末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降低了各生育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微生物量生物量以及呼吸强度,增加了真菌的数量。随浓度增加,化感作用增强,以3种酚酸类化感物质混合物的化感作用最强。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对真菌的化感作用增强,对其他指标的化感作用减弱。各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花生产量(P < 0.01),处理浓度越高,花生减产幅度越大。最高浓度(初始含量为90mg·kg-1干土)的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以及混合物处理使花生每盆荚果产量分别降低了43.2%、32.9%、40.2%和47.3%。这三种酚酸类物质的累积与连作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相关,是花生连作障碍产生的可能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中玉米根系分泌物对连作花生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机制,采用二氯甲烷提取了玉米抽雄期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含有不同浓度的连作花生根系分泌物中主要的三种酚酸类物质(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混合物的土壤中,研究了土壤微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及养分含量均存在化感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P<0.05)。整个培养时期,添加玉米根系分泌物均增加了酚酸类物质处理土壤呼吸强度、酶活性、微生物量及养分含量,以低浓度处理增幅较大,分别平均增加7.58%、6.73%、7.72%和4.90%;降低了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各指标的化感指数,其中低浓度酚酸类物质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化感指数分别降低21.57%、21.19%、 26.32%和20.95%。3次取样,酚酸类物质的化感作用呈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各处理在第10d达到最强;而玉米根系分泌物对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以处理第5d最强,随后呈减弱趋势。玉米根系分泌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化感作用,为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1994~1995年连续两年田间调查和1996~1998年3年田间小区鉴定结果:在山东烟台地区,鲁花11号、1-10、福早1号、白沙1016和鲁花10号5个花生品种对CMV田间抗性表明,鲁花11号和1-10平均发病率显著低于鲁花10号、福早1号和白沙1016。在武汉小区鉴定的36个花生品种(系)中,低抗的3份(鲁花11号、中花4号和鲁花14号),低感的11份,其余材料为中感和高感,未发现中抗以上材料。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对木薯根系分泌物进行提取、分离与鉴定,探究不同木薯品种根系分泌物的差异,为筛选抗化感耐连作木薯新种质提供参考。以木薯组培苗琼脂培养基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结合GC-MS技术考察不同萃取材料和洗脱剂对木薯根系分泌物的提取和分离效果,选择最优方案测定‘新选048’‘南植199’和‘华南205’的根系分泌物。结果表明:(1)木薯根系分泌物水溶性物质提取的最优方案为:用去离子水超声提取捣碎的琼脂培养基30 min,固液分离后用XAD-2萃取、无水乙醇洗脱,浓缩后用GC-MS检测,成功鉴定出包括有机酸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等26种有机化合物。(2)醇溶性物质提取的最优方案为:用50%乙醇超声提取捣碎的琼脂培养基30 min,固液分离后用XAD-4萃取、无水乙醇洗脱,浓缩后用GC-MS检测,鉴定出包括有机酸类、醚类、酯类、酮类、醛类等15种有机化合物。(3)不同品种根系分泌物的水溶性和醇溶性成分均有差异。‘南植199’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水溶性物质有羟乙酸甲酯(相对含量为3.72%)、羟基丙酮(2.40%)、甲肼(1.79%)等,主要醇溶性物质有乙醇醛(18.89%)、羟基丙酮(2.47%)、甲酸(2.25%)等;‘新选048’的主要水溶性物质有甲酸(2.68%)、1,5-戊二醇(2.39%)、丙烯酸羟乙酯(2.01%)等,主要醇溶性物质有乙醇醛(17.00%)、甲酸(2.62%)、羟基丙酮(2.46%)等;‘华南205’的主要水溶性物质有甲酸(2.23%)、羟基丙酮(1.80%)、羟乙酸甲酯(1.43%)等,主要醇溶性物质有乙醇醛(16.58%)、甲酸(3.06%)、八氟戊醇(2.98%)等。不同木薯品种的根系分泌物种类和含量均有差异,从而导致其抗化感耐连作能力的差异,为筛选耐连作品种缓解木薯连作障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1994~1995年连续两年田间调查说明,鲁花11号、1- 10、福早1 号、白沙1016 和鲁花10号5 个花生品种对CMV 田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在同等栽培条件下,鲁花11 号和1- 10 平均发病率显著低于鲁花10 号、福早1 号和白沙1016。1996~1998 年3年田间小区鉴定结果说明,在鉴定的36 个花生品种(系)中,发现鲁花11号、中花4 号和鲁花14号3份材料对CMV 表现低抗,11份材料表现低感,其余材料为中感和高感,未发现中抗以上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酚酸类物质在花生连作障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本研究排除田间因素的干扰,通过室内模拟培养法,研究了4种不同浓度的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物对土壤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当酚酸类物质的初始含量较低(15 mg·kg-1干土)时,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活性、酶活性(脲酶、中性磷酸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及养分含量(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均略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P>0.05);当其初始含量达到或高于30 mg·kg-1干土时,各指标均降低,且随浓度增加降幅增大,以3种酚酸类物质混合物的化感抑制作用相对最强。总体来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酚酸类物质的化感抑制作用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其中,对羟基苯甲酸在处理第7d化感抑制作用达到最强,而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和3种酚酸类物质混合物的最强化感作用是在处理第15 d。推测酚酸类物质的累积与连作花生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劣化有着直接关系,是花生连作障碍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芝麻根系分泌物中可能导致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以江西主栽品种金黄麻为材料,设置正茬与连作处理,研究芝麻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变化与差异。结果表明:正茬芝麻根系分泌物对芝麻种子的发芽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正茬和连作芝麻在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的根系分泌物中鉴定出18~28种有机物。现蕾和盛花期芝麻根系分泌物均含有酯类、烃类、酸类、酚类、胺类、醇类和酮类物质,以反式-(2,3-二苯基环丙基)-苯亚砜甲酯相对丰度为最高;成熟期比现蕾和盛花期多醚类物质,以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相对丰度为最高。酯类物质是芝麻根系分泌物的重要组分,尤其在现蕾期其总相对丰度达到75.12%(正茬)、52.96%(连作)。其中,邻苯二酸二异辛酯和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的相对丰度在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比正茬中高9.48和5.73个百分点。酸类物质在芝麻成熟期根系分泌物中含量最高,总相对丰度在正茬与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分别达17.53和42.71个百分点。其中,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棕榈酸、亚油酸和硬脂酸的相对丰度依次提高15.78、1.33和1.15个百分点;油酸、肉豆蔻酸仅在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相对丰度为10.66和1.62个百分点。与正茬相比,芥酸酰胺在现蕾期和盛花期的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相对丰度分别提高21.68和11.51个百分点;油酸酰胺相应提高2.16和7.44个百分点。综上,连作改变了芝麻根系分泌物组分。  相似文献   

8.
不同花生品种的抗旱性比较鉴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研究花生种子在盛花期与抗旱性密切相关的形态指标与生理指标,对9个不同的花生品种(系)进行了抗旱性鉴定,并用隶属函数法对花生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同一花生品种在干旱与正常供水条件下相比较,其株高、单株叶面积、根冠比、比叶重、根茎叶干重及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因此,它们可以作为鉴定花生抗旱性的简易指标。不同花生品种的抗旱性有明显差异,并鉴定出高抗旱品种丰花1号,抗旱品种海花1号、农大142、鲁花14号,不抗旱品种农大818、鲁花5号与79266。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然病圃鉴定法,对76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花生果腐病抗性评价,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 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抗性材料。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间对花生果腐病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供试76份花生品 种(系)中未发现对果腐病免疫的品种,获得高抗品种2个,抗病品种7个,中抗品种12个,感病品种21个,高感品种 33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支I中的9个品种(尤其是花育9115)抗性较好,可进一步加以利用。花生对果腐病的 抗感性与荚果鲜重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9.3影响根系分泌物的因素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分泌出某些诱导物质(根系分泌物),因此,植物种类、品种、生长时期及生长根际环境及植物营养状况,尤其是诸多胁迫条件均可影响到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数量和种类。  相似文献   

11.
花生白绢病的温室接种技术及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9-2000年,在温室内采用碎叶接种法(A),竹夹接种法(B),牙签接种法(C),菌丝块贴茎接种法(D),成熟菌核接种法(E)和萌发菌核贴茎接种法(F)等6种方法对花生进行了接种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试验,结果表明,以竹夹法(B),牙签法(C)菌丝块贴茎法(D)及萌发菌核法(F)的接种发病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花生白绢病抗性温室鉴定的接种方法;而采用碎叶法接种,病害的发展有一个停顿,成熟菌核法病情发展缓慢,均不宜作为花生抗白绢病温室鉴定的接种方法,温室内对鲁花9号等11个花生品种(系)有用菌丝块贴茎接种法进行抗病性鉴定的结果显示,参试材料中只有白沙1016对白绢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其它品种(系)均表现中感或高感。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大豆根系分泌物与大豆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关系,以CBL黑豆(抗)和品75-14(感)为试材,收集其不同处理的根系分泌物,测定根系分泌物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卵孵化的影响和对二龄幼虫的趋化性,并测定了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成分及含量,分析了其与大豆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BL黑豆根系分泌物能抑制线虫卵的孵化,而品75-14根系分泌物能刺激卵的孵化。品75-14根系分泌物对二龄幼虫趋化性影响显著大于CBL黑豆。在供试材料大豆根系分泌物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无论接种与否,品75-14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总量高于CBL黑豆,是CBL黑豆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总量的2倍多。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后CBL黑豆和品75-14根系分泌物氨基酸总量都表现为增加,且品75-14增幅大于CBL黑豆,品75-14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总量增加了297.29μg·g-1FW,而CBL黑豆增加了191.15μg·g-1FW。根据氨基酸增幅及变化规律,将氨基酸分为3类:第一类为苯丙氨酸,与大豆对胞囊线虫4号小种的抗性呈正相关;第二类包含3种氨基酸,分别为苏氨酸、丝氨酸和蛋氨酸,与抗性不相关;第三类包含其余13种氨基酸,与抗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花生网斑病菌和黄曲霉菌对花生几丁质酶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网斑病菌和黄曲霉菌对17个花生品种室内接种结果表明,J11和金花1012为高抗黄曲霉品种,而莒南2号和抗青9号为高感黄曲霉品种.鲁花8号和花选9号对网斑病抗性较好,群育101和金花1012抗性最差.对多个花生品种的几丁质内切酶和外切酶活性进行测定表明,花生几丁质酶既有内切酶活性也有外切酶活性,且均可通过病菌诱导活性增加.通过比较几丁质酶活性与花生网斑病、黄曲霉发病程度表明,花生几丁质酶活性与花生抗网斑病和黄曲霉的程度成正比.说明花生几丁质酶是与花生抗网斑病、黄曲霉病密切相关的一种抗性相关(PR)蛋白.  相似文献   

14.
鉴定黄灯笼辣椒根系分泌物的化学成分,为研究其化感作用及连作障碍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砂培法收集黄灯笼辣椒的根系分泌物,柱层析法分离根系分泌物,依次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甲醇洗脱根系分泌物并收集各洗脱组分,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鉴定各组分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黄灯笼辣椒根系分泌物石油醚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57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8个;乙酸乙酯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73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8个;氯仿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67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7个;甲醇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55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8个。黄灯笼辣椒根系分泌物中含有烷烃类、脂类、酸类、醇类、酚类、醛类、肟类、吡咯烷酮类、酰胺类和萘胺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吸附树脂提取的大豆根分泌物种类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GC—MS分析法,鉴定了XAD—4吸附树脂连续提取所获得的大豆根分泌物的种类,并研究了化感物质(邻苯二甲酸)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根分泌物连续捕获系统(XAD—4吸附树脂)获得的根分泌物种类丰富,主要是长链脂肪酸、苯甲酸及其衍生物,直链醇、烯醇、酚、酮、苯胺、酯和一些烃类及其衍生物等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都被报道是化感物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邻苯二甲酸对大豆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表明大豆根分泌物中存在抑制大豆幼苗生长的化感物质,由此可引发大豆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6.
根系在根际土壤中的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碳源,极大地改变了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对根系的养分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网袋培养法分析有机氮高效甜菜品种'KWS8138'和低效品种'Beta176'在不同生长阶段(苗期、叶丛快速生长期、块根糖分积累期及收获期)根际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氨基酸、有机酸和糖)与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韭菜根系分泌物对苦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本研究以‘山东雪韭6号’韭菜和苦瓜枯萎病菌为试验材料,水培法收集韭菜根系分泌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法研究韭菜根系分泌物对苦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根系分泌物组成成分,筛选可能的主效化感物质,进一步通过体外抑菌试验验证其化感作用,明确主效化感物质。结果表明,随着韭菜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升高,苦瓜枯萎病菌的菌落直径和孢子萌发数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当分泌物浓度为3.22 mg/mL时,抑制作用最大,满足化感作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通过GC-MS鉴定出韭菜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成分为酚类、酯类、烷烃类、醇类、烯类、芳香类,可能的化感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4-二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证实这3种物质对苦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为2,4-二叔丁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明确其为化感物质。由此可知,韭菜根系分泌的主效化感物质对苦瓜枯萎病菌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这为苦瓜间套轮作韭菜防控苦瓜枯萎病和研制植物源抑菌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意大利近年来小麦主要推广品种(80个硬粒小麦品种和7 3个面包小麦品种)1992-1996年在田间对白粉病的成株抗性情况,和13个意大利硬粒小麦和20个面包小麦品种及11个中国小麦品种(系)用意大利10个主要菌系进行的苗期抗性鉴定情况。在田间成株抗性监测中,12.2%和58.9%的硬粒小麦品种和面包小麦器分别表现抗病或中抗;在苗期抗性鉴定中,参试的很多中国品种(系)对大部分意大利菌株表现免疫、近免疫或高抗。由于意大利小麦品种或含有其亲本血缘的中国品种曾经在我国小麦育种和生产中起过比较重要的作用,因此希望这些信息对育种和植病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山药零余子和玉米种子为受体材料,采用生物测试方法,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茎长和干重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参数,研究山药植株腐解液、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土浸提液对受体材料的化感效应,旨在探明山药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探索山药化感物质对不同受体材料的化感作用,为揭示山药连作障碍的机理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山药植株腐解液和根系分泌物对山药和玉米均有强烈的化感抑制作用,根际土浸提液的化感作用较微弱,化感作用强度为根系分泌物˃植株腐解液˃根际土浸提液,山药根系分泌物和植株腐解液含有丰富的化感物质,可能是山药自毒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山药化感物质研究的可靠基础材料;在试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山药化感物质对受体材料的抑制作用与其质量浓度呈正比,3种浸提液对受试材料的化感作用存在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低于100 mg/mL时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大于等于100 mg/mL就会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升高,化感抑制作用强度越大;山药的化感物质对玉米幼苗生长抑制强度大于种子萌发期,山药则相反;结合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2种受试作物对山药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为自毒作用强于他感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山东省主栽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及疮痂病对花生产量的影响,2018-2019年在山东省莱西市对36个主栽品种进行了抗疮痂病鉴定,鉴定通过人工接种分别在田间和温室大棚内进行,并分析了病害对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有高感品种8份,占鉴定品种总数的22.22%;感病品种4份,占鉴定品种总数的11.11%;中抗品种2份,占鉴定品种总数的5.56%;抗病品种11份,占鉴定品种总数的30.56%;高抗品种11份,占鉴定品种总数的30.56%。花生疮痂病病情与产量损失率呈指数关系,病情指数越高,花生产量损失率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