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以核桃壳为铁皮石斛栽培的主要基质,按不同比例混合松树皮和锯木屑,同时结合大棚最佳露苗时间的筛选,进行铁皮石斛栽培试验,以提高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并解决目前铁皮石斛栽培中基质成本过高、传统基质资源枯竭等问题。设计L9(34)正交试验,将核桃壳作为基本基质,以不同比例松树皮、锯木屑及铁皮石斛生根瓶苗大棚露苗时间为因素,探究铁皮石斛栽培中较适宜的大棚露苗时间及核桃壳作为主要基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露苗时间对铁皮石斛炼苗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在单基质中,对瓶苗成活率而言,锯木屑最高,核桃壳和松树皮次之;对于生长势而言,松树皮略高于核桃壳,两者均显著高于锯木屑。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最佳露苗时间为14 天,适宜的混合基质配比为核桃壳60%、松树皮30%、锯木屑10%。综上所述,混合基质以核桃壳为基本基质栽种铁皮石斛是可行的,结果为云南大理漾濞地区丰富的核桃壳资源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也为大理漾濞地区铁皮石斛的规模化栽培提 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铁皮石斛又名黑节草、云南铁皮,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圆柱形,萼片和花瓣黄绿色,长圆状披针形,花期3~6月。栽培基质是铁皮石斛优质高效栽培的关键,栽培基质要求既有良好的保水性,又有通风透气性,规模化生产要求栽培基质原料易得、操作方便,因而树皮、木屑广泛应用在铁皮石斛生产技术中。但使用不  相似文献   

3.
树皮替代泥炭对飞羽竹芋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树皮替代泥炭栽培飞羽竹芋的可行性,以100%泥炭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复配基质的物理性状,以及对飞羽竹芋株高、冠幅、叶片数、叶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树皮替代部分泥炭的复配基质优于单一使用泥炭的栽培效果,最佳配比为泥炭60%+树皮40%,其次是泥炭80%+树皮20%。2种配方基质的容重为0.20 g/cm3左右,总孔隙度大于65%,持水力为300 g/100 g左右。飞羽竹芋上盆8个月后,比使用纯泥炭的株高增加20%,冠幅增加15%,叶片数增加2.4%,叶面积增加55%~65%。树皮替代部分泥炭培育飞羽竹芋可行,还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铁皮石斛的高效设施栽培,通过在温室内采用花岗岩碎石、紫色砂岩碎石、松树皮、松树锯末配制成4种不同的栽培基质和设清水、无机复合液肥、有机液肥3种不同营养液共8个处理进行栽培试验,研究不同基质和营养液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中层、底层分别以松树锯末和松树皮各50%体积比的混合物4cm、紫色砂岩碎石4cm、松树锯末和松树皮各50%体积比的混合物2cm的基质配置,既透气又保湿,有利于铁皮石斛生长,其长势好,产量高;而适当浓度的有机液肥喷施显著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该研究为铁皮石斛的高效设施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6-BA在促进铁皮石斛侧芽萌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6-BA在铁皮石斛的侧芽繁殖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0mg/L的6-BA进行叶片表面处理能够明显促进铁皮石斛侧芽的萌发;在铁皮石斛茎段扦插繁殖中,用1.0mg/L的6-BA的对石斛茎段进行预处理后,石斛侧芽的萌发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扦插时将石斛茎段剪成每段含约3个茎节的茎段更有利于石斛侧芽的繁殖;以发酵的木屑为基质时,侧芽的萌发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基质。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合园林花卉栽培的有机基质,以木薯渣、松鳞、蚯蚓土、椰糠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按体积比混合配制5种基质,通过栽培试验,研究不同配比基质对茉莉生长的影响,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基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蚯蚓土:泥炭:珍珠岩=6:2:2(T2)和木薯渣:泥炭:珍珠岩=6:2:2(T3)处理在提升茉莉茎粗、分枝数、叶绿素含量、花苞量、生物量积累方面较园土:泥炭:珍珠岩=6:2:2(CK)处理具有明显优势,植株长势良好。与CK相比,T2和T3处理可显著提高茉莉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强茉莉抗寒能力,同时T3可显著增强茉莉的根系活性。综合茉莉12项生长指标,经主成分分析,T3处理综合得分最高,因此T3可作为茉莉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7.
植烟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对生物炭配施有机菌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植烟土壤在生物炭与不同比例复方有机菌肥配施的条件下,烤烟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的动态变化,为植烟土壤的合理施用生物炭及有机菌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施用等量烟草专用复合肥的基础上,设置CK(不施有机肥,烟农习惯施肥即仅施复合肥525 kg/hm2)、T1(增施生物炭1500 kg/hm2)、T2(增施复方有机菌肥1500 kg/hm2)、T3(增施60%复方有机菌肥+40%生物炭)、T4(增施50%复方有机菌肥 +40%生物炭)、T5(增施40%复方有机菌肥+60%生物炭)6个处理。结果表明,T2处理提高了整个生育期的土壤蔗糖酶活性,T2和T3处理显著提高了30 d的土壤脲酶活性,其酶活性分别为0.74 mg/(g.d)和0.75 mg/(g.d)。T2处理显著提高了30 d的土壤微生物量碳(达到810.09 mg/kg)和微生物碳熵,T3处理提高了整个生育期的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氮熵;同时施用菌肥可明显提高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尤其T2处理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整个生育期均最高。在豫中烟区,施用复方有机菌肥及60%复方有机菌肥配施40%生物炭对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环境和土壤肥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盆栽草花不同基质的栽培效果,以小丽花、紫罗兰、天竺葵、黄晶菊、飞燕草5种草花为试材,研究5种栽培基质对盆栽草花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85%进口泥炭+15%珍珠岩种植的天竺葵株高、冠幅、叶片数最大,85%进口泥炭+15%珍珠岩、30%进口泥炭+15%珍珠岩石+55%国产泥炭两种基质可推迟天竺葵花期;85%进口泥炭+15%珍珠岩种植的飞燕草株高、冠幅最大,30%进口泥炭+15%珍珠岩石+55%国产泥炭种植的花期最长;30%进口泥炭+15%珍珠岩石+55%国产泥炭种植的黄金菊株高、叶片数最大;100%原土种植的紫罗兰株高、冠幅、叶片数最大,花期较早,100%国产泥炭种植的花期最短;100%椰糠种植的小丽花冠幅最大、叶片最多。综合分析认为,不同草花品种因其生长习性不同,对栽培基质的需求也不同,选择适宜的栽培基质对提高盆栽草花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搜集的35份资源(24份人工栽培铁皮石斛、9份石斛属植物、石斛伪品石豆兰和石仙桃各1份)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30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引物,共获得9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98.9%。SRAP标记检测结果显示,来源不同的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UPGMA聚类分析可将上述样品分为8类,其中24份铁皮石斛资源聚为一簇,而与其他石斛和石斛伪品明显分开,1份未知石斛经验证为铁皮石斛和滇桂石斛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调查附生于自然林中青冈树上1年的铁皮石斛生长状况,研究不同自然生境条件、附生树围、附生高度、种植朝向、郁闭度和母株数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仿野生铁皮石斛适宜生长条件为通风良好、郁闭度30%~70%、附生高度1.0~2.0 m的位置,以4~6株母株为1丛种植效果较好。反之,地势低洼、通风欠佳的山谷和附生高度0.5~1.0 m内的铁皮石斛生长都较差;在郁闭度大于70%的生境中,植株软腐病发病率较高(约18.97%);母株数大于6株的铁皮石斛分株率低于100%。种植朝向(朝东和朝西)对铁皮石斛生长没有决定性影响。本研究通过探索仿野生铁皮石斛适宜生长条件,为提高铁皮石斛种植效益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生物质炭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美玉(加甜糯)8号为试验材料,在光照培养条件下利用对照、500°C制取的竹叶生物质炭、烟秆生物质炭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进行萌发培养试验,分别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幼苗根系形态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玉米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而不同生物质炭对玉米幼苗根系发育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竹叶、烟秆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玉米根长抑制率分别为14.4%、59.7%和37.3%。本试验可初步得出结论:在生物质炭条件下,玉米种子萌发的敏感性比幼苗根系伸长小;而根系抑制率可作为生物质炭对植物毒性评估的一种良好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2.
曹君迈  陈彦云  池玫  邓黎  覃祚洁  李强 《种子》2012,31(1):22-27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测定苗鲜重、根鲜重、苗干重、根干重、叶片数、株高、茎粗、根长、根条数、节长、节数和叶面积等生长指标,研究了品种和外植体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生物量,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个不同成熟期品种、3种不同外植体部位对马铃薯单株根鲜重、苗干重、根干重、株高、茎粗、节长和根冠比影响有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说明不同品种和外植体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其余性状受品种和外植体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3个不同成熟期品种马铃薯的苗鲜重、根鲜重、苗干重、根干重、叶片数、茎粗、节长、节数、根冠比和根条数受品种影响显著(p<0.05),其余性状受品种影响不显著;3种不同外植体处理对马铃薯的根鲜重、苗干重、根干重、株高、茎粗、节数、叶面积和根冠比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余性状受3种外植体的影响不显著。其中,以一个节段转接最有利于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质对小白菜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降低单独使用泥炭育苗的成本,选用丹麦进口泥炭、珍珠岩、蛭石为原料,按照3种原料的不同配比配制出6种穴盘育苗基质,调查不同基质对小白菜出苗率、叶长、叶宽、叶面积、叶柄长、株高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小白菜育苗且成本相对比较低的基质。通过对小白菜生长发育的调查得出,出苗率的快慢顺序是3>4>1>5>6>2,子叶展平快慢顺序是1>3>4>5>2>6,2叶1心快慢顺序是3>1>5>4>6>2,3叶1心快慢顺序是1>3>5>6>2>4;通过对幼苗生长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3号处理的叶数比CK降低了0.9%、叶长降低了1.6%、叶面积降低了1.7%、柄长升高了4.4%、株高升高了0.3%;通过对6项测定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叶长、叶宽、叶面积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泥炭∶珍珠岩∶蛭石的比例为7∶2∶1时,栽培效果较为理想,接近丹麦进口泥炭。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不同有机物料对烤烟根系特征及地上部氮磷钾积累量的作用效果,以‘云烟87’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汽爆秸秆、草炭和生物炭3种有机物料对植烟土壤理化特性、根系特征以及地上部N、P、K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物料,尤其是添加生物炭和草炭后,植烟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等物理性状得到明显改善;与汽爆秸秆相比生物炭或草炭处理下层土壤、距主根轴较远土壤内的根长密度更大,一级侧根和不定根发育更好;有机物料处理后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其中以生物炭和草炭处理效果最明显;根系特征与植株地上部N、P、K积累量间的典型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间存在正向相关性,相关性达0.999。有机物料能够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促进根系发育、深扎和扩散,提高地上部的氮磷钾积累量,其中以生物炭处理效果最显著,其次是草炭。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生物炭对植烟土壤肥力及烤烟生长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增施生物炭(CK)、烤烟季和冬春季均增施生物炭(T1)和仅烤烟季增施生物炭(T2)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和烤烟生长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增施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土壤pH与速效养分含量,T1处理表现最好。增施生物炭显著提高土壤的MWD、GMD和>0.250mm粒级团聚体含量,但T1和T2处理差异不显著。T1处理的株高、最大叶长、叶宽、叶面积以及根和叶的干物质积累量最优,T2处理的茎围和茎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因此,烤烟季和冬春季均增施生物炭的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炭替代草炭对漂浮育苗烟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来源生物质炭替代烤烟漂浮育苗基质草炭对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玉米秸秆炭替代草炭后,烟苗各时期生长较好,出苗率、成苗率分别达91.4%、97.5%,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茎高、茎围、各部分生物量以及根冠比均处于较高水平。相比较而言,70%烟杆炭替代草炭处理烟苗生长有延滞现象,各指标明显低于其它处理。综上所述,玉米秸秆炭在替代草炭成为烟草漂浮育苗基质方面更具潜力,烟杆炭对烟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弱于玉米秸秆炭,甚至出现生长延滞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基质配比对洋桔梗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分析了6种不同配比的育苗基质的理化特性,得出泥炭、珍珠岩和蛭石配比为3:2:1和7:2:1的混合基质总孔隙度、气体孔隙度和土壤持水量较好,水气比适宜。表明这两种基质疏松、透气性和保水性能较好。6种基质中,泥炭的发芽率最高为89%。泥炭、珍珠岩和蛭石比为3:2:1的混合基质对洋桔梗株高、茎粗、叶长、主根长、根冠比和根系体积等生长性状影响最为显著。泥炭、珍珠岩和蛭石比为7:2:1的混合基质成苗率最高为81.4%,其次为3:2:1的混合基质,成苗率为78.5%,1:1:1的混合基质成苗率最低为27.4%。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生物炭不同施入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生物炭施入量设6个处理。于大豆开花期观测大豆株高,茎叶、根系鲜重和干重等地上、地下部分的主要农艺性状,在大豆收获期测量各处理主要产量性状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施入生物炭对大豆生长前期主要农艺性状和成熟期产量性状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生物炭最佳土壤施入量为210.0 kg/hm2,产量比对照提高38.48%。生物炭施入量与大豆产量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函数模型(R2=0.9368,P=0.0159)。可见,在土壤中施入适量生物炭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过量施入则抑制大豆生长并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最佳种植密度有利于对不同叶型马铃薯品种的田间管理,而且在高产同时可以获得最佳产量组分。为研究马铃薯叶型和种植密度的相互关系,找到不同叶型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选取株型直立的中晚熟代表品种Atlantic(叶上冲型)和甘农薯7号(叶平展型),固定行距70cm,设置30、25、20、15和10cm 5个株距,测定了植株性状、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块茎产量组分,并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2个品种性状差异以及植株性状和产量组分之间的相关性。田间鉴定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株高、节间距、披垂度和叶面积指数增加,茎粗、垂角和叶夹角降低,光合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增加,但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降低。相对于叶上冲型品种Atlantic,叶平展型品种甘农薯7号披垂值显著增加。株距为15~30cm时,2个品种种植密度的提高均可以显著增加单株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小区产量。结果表明,叶平展型品种甘农薯7号在株距25cm、叶上冲型品种Atlantic在株距20cm时,植株冠层结构分布最佳,商品薯率和小区产量较高,为最适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20.
蚓粪复合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蚓粪是蚯蚓消解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产物,该文在均匀混合了一定量蛭石、磷肥和钾肥的新鲜蚓粪中复配不同量氮肥,利用温室大棚进行蚓粪复合基质的辣椒育苗研究。结果表明,在辣椒幼苗整个生长期,蚓粪复合基质中添加0.5kg/m3尿素处理(F1)的开展度、株高、叶片数、总鲜(干)重和茎叶鲜(干)重最大,添加1.0kg/m3尿素处理(F2)的株高、茎粗、总鲜(干)重、茎叶鲜重、根鲜重等比添加2.0kg/m3尿素处理(F3)和市售育苗基质(CK)大。壮苗指数、G值和根冠比等综合指标也表明F1和F2比对CK更有利于辣椒幼苗壮苗形成;F1和F2辣椒幼苗叶绿素含量在苗前期较高,而苗中后期F3的效果逐步转好;幼苗生长中后期F2的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和根体积都比F1和F3大;蚓粪复合基质中过量氮肥添加量在苗初期导致了辣椒成苗率下降。新鲜蚓粪与蛭石按4:1的体积比混合后,添加适量无机养分制成的复合基质可以作为辣椒育苗基质,其对幼苗生长促进效果显著好于对照市售基质;蚓粪复合基质中添加中低量氮肥(0.5~1.0kg尿素/m3)有利于辣椒形成壮苗,并缩短育苗周期;苗中前期氮肥添加对辣椒幼苗存活有明显的影响,而苗中后期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