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猪深部输精技术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深部输精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339 头经产大白母猪为研究对象,采用深部输精和常规输精为主要配种方式。比较分析季节、输精量、公猪精子种类、冻精及母猪同期发情等条件对猪群深部输精效率的影响,探寻在配种方面最佳的精液使用量、输精条件和精液种类。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子宫深部输精组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和产健仔数均高出常规输精组。深部输精量为40 mL时各指标最好。输入同等量的精子,常规输精组的产仔数及活仔数均显著低于深部输精组。不同种猪精液各方面差异不显著。鲜精同期发情组在受胎率、产仔数、产活仔数均高于鲜精和冻精未同期发情组;后两者在产仔数量、产活仔数量和弱仔数量方面差异不显著。综上,深部输精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增加猪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丹系长白母猪繁殖性状通径分析及最优回归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丹系长白(Danish Landrace,D-Landrace) 母猪产活仔数,出生窝重,出生均重,断奶仔数,28日龄断奶均重,总产仔数,28日龄断奶窝重7个性状进行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繁殖性状在表型值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相关系数最大,而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出生窝重和28日龄断奶均重对28日龄断奶窝重有极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估计28日龄断奶窝重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40.2415+1.4332X1+1.1342X2+4.0760X4+5.4210X5  相似文献   

3.
应用Herdchek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对3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1865份血清样品进行猪瘟抗体的测定,淘汰加强免疫后猪瘟抗体不合格(阻断率<50%)的种猪,观察并记录淘汰猪瘟抗体不合格种猪后猪场种猪繁殖性能和小猪生产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3个猪场(A、B、C)淘汰加强免疫后猪瘟抗体不合格种猪后,平均窝产仔数分别提高了0.29头(P<0.05)、0.40头(P<0.01)、0.39头(P<0.01);平均窝产活仔数分别提高了0.54头(P<0.01)、0.35头(P<0.01)、0.62头(P<0.01);平均窝产断奶仔猪数分别增加了0.65头(P<0.01)、0.71头(P<0.01)、0.81头(P<0.01);3个猪场(A、B、C )30-60日龄小猪增重差异均极显著(P<0.01);3个猪场(A、B、C)的母猪受胎率、仔猪断奶成活率和30-60日龄小猪成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淘汰加强免疫后猪瘟抗体不合格种猪后可以显著提高猪场母猪繁殖性能和小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瘦肉猪母本新品系(DVI系)的选育及杂交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瘦肉猪母本新品系(DVI)系,是利用国内外优秀猪种资源,太湖猪,长白猪和施格猪杂交育成的,经过6个世代的选育,其经产猪的平均窝产仔数13头以上,平均日增重665g,胴体瘦肉率59.32%,DVI系经产母猪与大白猪,杜洛克和皮特兰杂交,其窝产瘦肉量分别为462kg,470kg和492kg。  相似文献   

5.
不同杂交组合的青海互助八眉二元母猪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保护地方猪品种,挖掘青海互助八眉猪生产性能。本试验以长白、大约克和白色杜洛克为父本青海互助八眉猪为母本,所产的二元母猪成熟后再与长白、大约克和白色杜洛克杂交,在此过程中对比研究不同杂交组合的二元母猪生长性能及繁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长×八二元仔母猪的初生重、21日龄重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长×八和白杜×八二元后备母猪乳头对数显著高于大×八组;2—4月龄长×八二元母猪生长性能极显著高于白杜×八组(P<0.01);长×八组合的二元后备母猪的体长和胸围极显著高于白杜×八组和大×八组(P<0.01);长×八二元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均显著高于白杜×八和大八二元母猪(P<0.05)。  相似文献   

6.
检测FSHβ和PRLR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豫南黑猪和3个引进猪种产仔性能的影响.采用PCR-RFLP方法,对豫南黑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约克夏猪4个猪种进行FSHβ基因和PRLR基因多态性检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FSHβ亚基基因,豫南黑猪在初产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方面,基因型CC型比AC...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一种更有利于提高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饲喂方式,为临床生产提供参考信息。于2015年4月在临沂帛乘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进行试验,将56头3~6胎次配种期接近的妊娠母猪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妊娠期114天,哺乳期21天。A组采用妊娠期每天1次、哺乳期每天4次和断奶后7天内每天2次的饲喂方式,B组进行传统的妊娠期每天2次、哺乳期每天4次和断奶后7天内每天2次的饲喂方式。结果表明,A组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出生重、21天断奶仔猪重和断奶后7天发情率等方面均优于B组,且优势明显。规模化猪场母猪在妊娠期内每天采用1次饲喂,其繁殖性能优于2次饲喂。  相似文献   

8.
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研究分析了1999—2004年贵州省余庆县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期间共解剖黑线姬鼠1011只(其中,雌鼠483只,雄鼠528只)。黑线姬鼠种群性比存在显著的年龄变化,不同年龄组之间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黑线姬鼠种群的繁殖群体,平均怀孕率为45.97%,胎仔数为5.02只,睾丸下降率为91.98%,繁殖指数为1.0618,除平均胎仔数与总平均胎仔数差异不显著外,平均怀孕率、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均显著高于总体平均值,分别为总体平均值的1.57倍、1.42倍、1.52倍,它们在种群中所占比例的多少与种群数量消长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哺乳期仔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猪的育种和仔猪培育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实验农场种猪场1998-2002年生产的1871头长白种猪和140头大约克种猪的初生重、20日龄体重、60日龄体重(断奶重)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利用累积生长、绝对生长、相对生长、生长系数等度量生长发育速度和强度的指标对长白猪和大约克猪两个品种的仔猪及同一品种内不同性别的仔猪在哺乳期的生长发育速度和强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用长白仔猪、大约克仔猪的测定结果对其初生重、生长系数、绝对生长采用单因子二水平组内重复数不等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长白仔猪的平均初生重比大约克猪低1.6%,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仔猪在出生后20日龄、60日龄两个阶段长白猪的生长发育速度(绝对生长)、生长强度(相对生长)均高于大约克猪,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显著(P<0.05);而同一品种内,公猪的平均初生重大于母猪,20日龄时公猪的生长发育速度高于母猪,而至60日龄(即断奶时)时母猪的生长发育速度超过公猪,在20日龄、60日龄时公猪的生长发育强度均小于母猪。  相似文献   

10.
黑线姬鼠胎仔数变动规律及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黑线姬鼠胎仔数的变动规律及在种群数量预测预报中的意义,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1987-2012年每月定期在稻田、旱地2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解剖观察其繁殖状况。结果表明:黑线姬鼠胎仔数2~10只,平均胎仔数为5.29只,胎仔数分布为常态分布,以5、6只最多,分别占总孕鼠数的35.10%、33.92%,绝大多数胎仔数在4~7只之间,占总孕鼠数的94.59%;不同年度之间胎仔数差异不显著,不同月份、季节之间胎仔数差异极显著;胎仔数与种群数量密切相关,胎仔数的多少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年平均胎仔数与当年平均捕获率,上年平均胎仔数与翌年6月数量峰种群数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提前6个月对黑线姬鼠的发生量和发生程度作出预报,胎仔数可作为种群数量预测预报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在仔猪出生24h内外补免疫球蛋白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对不同试验组的仔猪在出生24h内分别灌服0.5g、0.8g、1.0g,观察14d内猪只的发病与日增重的情况,结果表明,在仔猪出生24h内补喂0.8g的免疫球蛋白,14d后日增重效果最明显;外补免疫球蛋白1.0g试验组的在预防仔猪腹泻发病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千里光超微粉对仔猪生长性能和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为1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90头,按随机区组设计、公母各半的原则,将仔猪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饲喂添加75 mg/kg金霉素和20 mg/kg硫酸粘杆菌素的日粮,Ⅲ、Ⅳ、Ⅴ组分别饲喂添加0.4%、0.8%、1.2%千里光超微粉的日粮。试验期为30天。结果发现,添加千里光超微粉能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降低料肉比,其中添加0.8%的千里光超微粉能显著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肉比(P<0.05),且与Ⅱ组的效果相当(P>0.05);添加千里光超微粉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清GLU、TG、T3、T4、IGF-I含量,降低血清BUN含量,其中添加0.8%的千里光超微粉能显著提高血清T3、IGF-I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BUN含量(P<0.05)。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0.8%的千里光超微粉能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和血清T3、IGF-I含量,显著降低料肉比和血清BUN含量,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SSCP及克隆测序技术对大白、长白、杜洛克共210头仔猪SLA-DQA基因第4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以探讨猪SLA-DQA基因的遗传特性。结果显示:共获得4种等位基因(A、B、C、D),6种基因型(AA、AB、CC、CD、BB、BC)。6种基因型在杜洛克猪中都被检测到,而在大白猪中只检测到AA、AB、CC 3种基因型,在长白猪中未检测到BC基因型。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的频率在3个群体中最高,为优势基因和优势基因型。对不同SSCP带型的对应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共发现3个核苷酸突变位点(5 126 bp A→G,5 158 bp A→T,5 233 bp G→A),其中,5126 bp处A→G导致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变为缬氨酸。经χ2适合性检验,3个猪品种在此位点上都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学分析发现:长白猪、大白猪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233,0.4548,属于中度多态(0.250.5);各基因型在三品种中的分布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证实,猪SLA-DQA基因第4外显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4.
猪ESR、FSH-β和PRLR基因合并基因型对产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 本试验以辽宁省三个引进猪种:长白、大白和杜洛克为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ESR、FSH-β和PRLR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三个基因的单基因及合并基因型对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ESR 、FSH-β和PRLR基因都存在AA、AB和BB三种基因型,在各猪群内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各基因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单基因分析表明,ESR 和FSH-β基因型产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具有按AA、AB 、BB递增的趋势,BB型为优良基因型,而PRLR基因的优良基因型为AA型。ESR 、FSH-β和PRLR基因的合并分析表明BBBBAA为最优合并基因型,合并后效应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且合并基因型的遗传效应高于单基因型效应。因此,可以利用合并基因型对猪的产仔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5.
桃杂种(F1)果实重量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7个类型30个杂交组合桃杂种后代果实重量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桃不同组合类型中,大果×大果、大果×中果、中果×大果、中果×中果、中果×小果、大果实生和中果实生的杂种后代出现小果、中果、大果的分离比率分别为:0:2:1、1:4:1、1:4:1、2:3:1、1:6:3、2:4:1。桃果实的狭义遗传力为h2=0.4403,后代种果实重量偏小的现象明显。在不同组合类型中,以大果×大果和大果实生后代获得大果的比率较高,分别为30%和30.47%。在桃杂交育种中,用亲本果实重量的一般配合力相比较,以大久保为参照,可知,超过大久保的母本有:‘晚黄金’、‘岗山500号’和‘阳泉肉桃’;超过大久保的父本的有:‘明星’和‘阿尔巴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