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3种专用型甘薯光合光响应曲线及其模型拟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揭示甘薯光合光响应特性,并为其筛选出最佳的光合响应曲线拟合模型,准确求得光合主要参数,运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函数模型以及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方法分别对3种专用型甘薯(鲜食型甘薯、淀粉型甘薯和花青素型甘薯)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暗呼吸速率(Rd)远大与实测值,光饱和点(Isat)小于实测值,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Pnmax大于实测值,Isat则远小于实测值,而指数函数模型拟合的Isat、Rd和光补偿点(Ic)均远小于实测值;只有经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所得的光合参数值最接近实测值,且能拟合甘薯光合光响应曲线的光抑制部分。通过比较3种类型甘薯光合特性可知,鲜食型甘薯和淀粉型甘薯的Pnmax和Isat均高于花青素型甘薯,但各类型甘薯的Ic和Rd无明显差异。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所求得光合参数值最接近实测值,日后可运用该模型准确、高效地研究甘薯光合特性;鲜食型甘薯和淀粉型甘薯具有更大的光强适应范围和光合产物的积累潜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3 种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比较不同拟合模型的优劣,旨在优选出水分胁迫下最优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为深入了解扭黄茅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合理使用水资源有效地进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Li-6400 光合仪测定了元谋干热河谷扭黄茅雨季在不同土壤水分胁迫程度下光合作用的光响应过程,并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通过决定系数(R2)、拟合的初始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 6 个参数的对比,比较3 种模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重,扭黄茅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降低,强光下扭黄茅的光合作用发生光抑制现象,表现为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从决定系数比较来看,拟合效果优劣排序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3)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Pnmax、LSP、LCP 和Rd 4 个光合参数均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而其他模型除个别参数较为接近外,多数参数差别较大。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以直接得出饱和光强和最大净光合速率,能够较好地拟合土壤水分胁迫下扭黄茅的光响应过程及其特征参数,拟合值较符合植物实际的生理情况,更接近实测值,该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土壤水分胁迫下扭黄茅的光响应曲线。  相似文献   

3.
青稞光合作用5种光响应模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藏主栽春青稞品种喜马拉雅22为试验材料,于开花期,利用LI-6400XT光合仪分别测定了倒1叶、倒2叶、倒3叶的光合光响应曲线,应用直角双曲线模型(RH)、非直角双曲线模型(NRH)、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MRH)、指数模型(EM)、修正指数模型(MEM)拟合青稞不同叶位的光响应曲线,比较和分析各模型的拟合参数。结果表明:模型RH、NRH拟合的青稞倒1、倒2、倒3叶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均高于实测值,而模型EM拟合值均小于实测值;模型RH、NRH拟合的青稞倒1、倒2、倒3叶光饱和点(I_s)远小于实测值,而模型EM拟合值略小于实测值;模型MRH拟合的Pnmax、I_s均与青稞不同叶位叶片实测值接近。模型MEM由于光抑制项为负值,导致P_(nmax)和I_s无法计算。在高光合有效辐射条件下[PAR>1 200μmol photons/(m~2·s)],只有MRH拟合的青稞倒1、倒2、倒3叶光合光响应曲线与实测光响应曲线最为接近,且拟合优度最佳。5种模型的拟合效果为MRH>MEM>EM>RH、NRH。  相似文献   

4.
为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来拟合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光合-CO2响应曲线,比较了直角双曲线模型、Michaelis-Menten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函数、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以及指数改进模型在模拟2个花生品种‘JS702’和‘JS713’的光合-CO2响应曲线中的拟合度。结果表明,6种典型的CO2响应模型均可对花生叶片的光合-CO2响应曲线进行模拟,决定系数均达0.95以上。由计算的响应参数可知,不同模型拟合的2个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比实测值高,对于‘JS702’品种以指数改进模型计算最大净光合速率值最为接近实测值,而‘JS713’品种以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改进模型计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为接近实测值。由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与指数改进模型求解的饱和CO2浓度与实测值差异较小,其余模型均与实测值差异较大。6个模型拟合的CO2补偿点差异相对较小,‘JS702’品种的CO2补偿点以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指数模型和指数改进模型与实测值最为一致;而‘JS713’品种的CO2补偿点以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与实测值最为一致。不同模型拟合的光呼吸速率2个品种均表现出以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改进模型较为接近实测值。综合分析,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改进模型比较适合用于拟合花生的光合-CO2响应曲线。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枸杞光合特性,探讨不同光响应模型对枸杞光合作用的实用性,以期为枸杞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14-Z44’、‘14-2-3-20’、‘宁杞1号’为研究对象,比较3个品种(系)间的叶片形态生理及光合特性指标,利用不同光响应模型分别对3个品种(系)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4-2-3-20’叶片形态特征和生物量与‘宁杞1号’有显著差异,叶厚度、比叶重无差异。与实测值相比,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各测量点的光合速率最接近实测值,但光合参数值与实测值差异较大,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的光响应曲线、光合参数均接近实测值,并有光抑制现象。与‘宁杞1号’相比,‘14-2-3-20’、‘14-Z44’的LCPLSPRd均较低,α较高,‘14-2-3-20’的Pnmax最高。综合分析得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较适用于拟合枸杞光响应曲线,‘14-2-3-20’弱光利用能力强,强光下光合能力也高,不易出现光抑制现象,在选育丰产品种方面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种子》2019,(9)
采用4种数学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对白及组培幼苗不同生长时期叶片光合光响应过程进行拟合分析,以期筛选出与白及幼苗期相适宜的光响应模型。结果表明:1) 4种拟合模型精度以修正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最佳。2)光合参数的拟合效果拥有不同的表现。在4种拟合模型中初始量子效率(α)与表观量子效率(AQE)拟合值均在合理范围内,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对白及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光饱和点(LSP)与光补偿点(LCP)的拟合较为准确,而暗呼吸速率(Rd)的拟合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较为合理。3)光合有效辐射(PAR)对植物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及蒸腾作用(Trmmol)存在良好的正向线性关系,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存在一定的负向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半干旱雨养区干旱胁迫对春小麦光响应模型的适应性,通过对4种光响应曲线模型的分析比较,探讨干旱胁迫对春小麦光响应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持续干旱胁迫明显降低春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而生育后期的复水使得T1、T2处理出现了超补偿效应。各模型下的光响应参数拟合结果显示,最大净光合速率在指数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光补偿点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中拟合效果最好,暗呼吸速率在指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4种模型中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模拟效果最好。综上所述,干旱胁迫明显降低春小麦叶片的光合能力,降低小麦叶肉细胞的光合活性,而胁迫后期的复水使得T1、T2处理小麦叶片的光合能力得以恢复,出现了超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红霞杨’的光合能力,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了‘红霞杨’的光合指标,绘制了光响应曲线图和光合指标日变化图,对光响应曲线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进行拟合和计算,并与‘四季杨’和‘全红杨’对比。结果表明:从曲线分布位置、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以及同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Pn)比较来看‘,红霞杨’的光合能力比较差,没有与其相近的同类树木‘全红杨’和‘四季杨’强‘;红霞杨’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指标日变化曲线图也比较平稳,没有明显的峰值,对光的应激反应比较弱,自身调节能力差。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不同品种(系)的光合特性比较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贵合  郭华春 《作物学报》2017,43(7):1067-1076
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盛花期17个马铃薯品种(系)倒四叶的顶小叶的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并使用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光合参数。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种(系)间的光合性状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利用主因素分析,在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6.58%时,筛选出对划分马铃薯光合类别有显著影响的6个主导因子,即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光补偿点(Ic)、暗呼吸速率(Rd)、初始羧化效率(CE)、叶片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ond.)。以6个光合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可以将马铃薯17品种(系)分为4大类,建立4个判别能力较高的判别模型。通过对综合性状的评价,选出具有较高净光合速率、特别耐阴、较低消耗、中等蒸腾速率、较高气孔导度、中等初始羧化效率的D类5个高光效品种(系),即合作88、D520、东农1014III03、青薯9号和2010-11。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两个切花菊品种不同叶位同化能力的差异,比较不同叶位对弱光的适应能力,为设施栽培的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GFS-30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2个切花菊品种‘神马’和‘优香’叶片的光合参数,并拟合了其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除水分利用效率(WUE)外,‘神马’3个叶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平均值均高于‘优香’;但‘优香’不同叶位之间Pn值和WUE值差异较大,上位叶Pn值和WUE值达3.51μmolm-2s-1和2.47 mmolm-2s-1,为下位叶的6.26和8.23倍;说明随着叶龄的增加,‘优香’叶片的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下降。从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光饱和点(LSP)实测值和拟合值的比较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切花菊光响应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且2个品种Pmax、表观量子效率(AQE)和LSP值变化趋势一致,即按叶位从上到小逐渐降低。‘优香’不同叶位之间Pmax差异较大,上位叶为下位叶的3倍,这与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神马’LSP值和AQE更高,因此对光照条件的适应范围更广,更适用于阳光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1.
黑色地膜对甘薯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黑色地膜影响甘薯产量的光合机理,试验以‘烟薯25’为材料,进行了覆盖黑色地膜和不覆膜(CK)的处理,研究黑色地膜对甘薯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黑色地膜使甘薯的Pn和Cond值显著提高(P<0.05),二者呈直线正相关性;Ic、Isat和Pmax值也显著提高。随着光强的不断增加甘薯的ETR、PCR和qP值逐渐变大,PhiPS2、Fv′/Fm′和NPQ值逐渐变小;当光强大于1500μmol/(m2·s)时,黑色地膜使甘薯的荧光参数值(ETR、PCR、PhiPS2、Fv′/Fm′和qP)显著提高,NPQ值则降低;黑色地膜甘薯的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40%和31%以上。因此,覆盖黑色地膜可显著提高甘薯在强光下吸收光子效率及其供给效率,进一步加强了甘薯能量转化速率和对强光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提高甘薯光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2.
水培甘薯的光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三种水培甘薯食用型南薯88、兼用型徐薯18和特用型南紫薯008的光合进行了测定,利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三种甘薯品种的光合作用生理参数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甘薯品种的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存在着差异,食用品种南薯88的光和潜力最强,可在高密度栽培下发挥群体优势达到高产;兼用型品种徐薯18对光的适应性次之,在较高密度栽培下能发挥群体优势;特用型品种南紫薯008的光合潜力和对光的适应性均最弱,但对弱光的利用率最高,最适合于间套作。不同类型甘薯品种间的生理指标存在相似的变化,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正相关,胞间CO2浓度对甘薯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呈极显著负相关,揭示了不同类型甘薯品种在光能利用上的差异。南紫薯008在较低光强下能很快使气孔打开,蒸腾速率也快速增加,从而使光合速率也加强。在高光强下,南薯88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值最大,这可能是南薯88光合速率高的原因。为田间甘薯的共性和特异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红霞杨’的光合能力,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了‘红霞杨’的光合指标,绘制了光响应曲线图和光合指标日变化图,对光响应曲线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进行拟合和计算,并与‘四季杨’和‘全红杨’对比。结果表明:从曲线分布位置、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以及同光强下的净光和速率(Pn)比较来看,‘红霞杨’的光合能力比较差,没有与其相近的同类树木‘全红杨’和‘四季杨’强;‘红霞杨’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指标日变化曲线图也比较平稳,没有明显的峰值,对光的应激反应比较弱,自身调节能力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不同种植及追肥方式对紫薯生长的影响,为紫薯追肥、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本文以'济黑2号'紫薯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大棚和露地2种种植条件下,追施无机肥、有机肥、藻肥及其相互配施等10种处理方式对紫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大棚种植条件下,紫薯净光合速率在无机肥33 kg/hm2+有机肥20 kg/...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研究了紫薯糊的制作工艺,对紫薯糊的制作原理进行探讨,并对操作要点进行了论述。主要研究了在制作紫薯糊的过程中紫薯用量、面粉用量、生粉用量、黄油用量对制糊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制糊配方:紫薯75 g,生粉115 g,黄油8 g,蛋液25 g,面粉75 g。  相似文献   

16.
紫薯的营养价值与产品开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紫薯富含花青素类色素和硒元素,其营养价值和应用前景日益引起人们重视。主要阐述了紫薯的营养价值,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紫薯产品的开发情况,同时展望了紫薯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在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