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底泥生物氧化对黑臭河道上覆水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构建的模拟河道,研究了静态底泥氧化技术以及动态条件下不同底泥状态对上覆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底泥和上覆水体互相影响,底泥会向上覆水体释放污染物,上覆水体也会向底泥沉积污染物,底泥能在其表层形成一个氧化层,抑制底泥污染物向上覆水体释放.底泥氧化对上覆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有较大影响,能促进上覆水体污染物的去除,上覆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底泥未氧化的模拟河道.  相似文献   

2.
植物在湿地水质净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植物根际为污染物的去除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主要论述了湿地植物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包括过量氮磷、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制。虽然去除机制不尽相同,但主要通过植物的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等直接作用将各类污染物运输至植物体内,并通过迁移转化等过程最终被植物所固定。植物的生物量尤其是根系生物量、植物种类和其凋落物均对植物的吸收作用有显著影响。此外植物还通过根际环境影响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间接去除污染物,微生物可通过自身的代谢包括分解、转化和螯合作用实现污染物的去除。微生物的活性受水力停留时间、土壤基质类型、植物根际氧浓度、根系分泌物、p H等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未来应该深入研究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象山港是宁波市最重要的网箱养殖港湾,网箱养殖带来丰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养殖污染物。文章以象山港内某新增大黄鱼网箱养殖基地为例,利用Deflt3D二维对流扩散模型预测养殖废水中的污染物对海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增大黄鱼网箱养殖产生的三种污染物浓度增量均是在网箱养殖点较高,在网箱养殖区外污染物随潮流运动迅速扩散,浓度增量降低,由于本项目规模小、时间短,其产生的养殖污染物对象山港水质的影响不大。但是,由于象山港内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已超标,对新增网箱养殖仍要严格评估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以切实保护象山港海域环境,促进该海域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新增网箱养殖污染物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伟  曹亮  窦硕增 《水产学报》2016,40(8):1272-1288
鱼类早期生活阶段对外界环境极为敏感,即使低浓度的污染物暴露也可能对其胚胎发育、仔鱼生长存活造成损害,导致种群数量和质量的降低。研究污染物对鱼类早期生活阶段的毒理效应和机制是揭示污染物对生物种群和水生生态系统潜在风险的有效途径。重金属对鱼类的影响在精、卵发生时即可显现。例如,抑制卵(精)母细胞成熟和精子活力降低,使受精率降低;影响受精卵吸水膨胀过程,改变胚胎发育速率、引起胚胎畸形、影响胚胎心率、改变孵化时间、降低孵化率;影响初孵仔鱼体长、造成仔鱼畸形、影响卵黄囊吸收和胚后仔鱼发育生长、摄食行为等。重金属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主要取决于金属种类、暴露浓度和受试鱼种及其发育阶段。此外,外界环境条件等因素也会对重金属的毒性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重金属污染物对鱼类精卵、胚胎、仔鱼等早期发育过程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相关报道阐述了其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河蚬对沉积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物富集、迁移转化、沉积物微环境以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与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水相以及河蚬单个种群的影响.提出今后应在河蚬对全沉积物影响、河蚬在"水-沉积物-水生生物"生态系统中的影响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新型污染物对河蚬的生物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球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导致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本文介绍了常见海洋污染物的分类,并根据污染物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分析了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生存的危害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陆源污染物对龙江入海口水域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祝立 《福建水产》2006,(2):24-28
福清龙江近几年水质严重恶化,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福清湾。本文利用2004~2005年对龙江入海口及其邻近水域的监测结果进行陆源污染物对龙江入海口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龙江入海口海水中的粪大肠菌群、磷酸盐、石油类、BOD5、无机氮、COD的含量均超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磷酸盐、无机氮、COD、BOD5甚至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水中的重金属汞和铅阶段性的超标。龙江水经过邻近海域的海水稀释之后污染物浓度虽有所降低,但是到了福清湾顶平均污染指数仍然高达3.2。表层沉积物的几种污染物中只有邻近海域的石油类的含量超标,其他项目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龙江入海口海域与福清湾是水产养殖区,受到污染的养殖环境会影响该养殖区水产品的质量,龙江污染的治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湿地植物在湿地水质净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湿地植物对氮磷、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制,主要包括植物的直接作用包括吸收、吸附和富集作用,以及间接作用包括根际微生物的降解和螯合作用。此外,对影响植物对污染物去除的因素也进行了总结,指出生物因素包括不同的植物类型和器官;非生物因素主要指土壤基质类型、植物根际氧浓度、pH等诸多环境因子。通过研究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机制,提出不同植物配置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模式,从而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多氯联苯敏感的水生动物生物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在组织、体液或个体水平上能够反映一种或多种化学污染物暴露及效应的生理、生化、细胞、行为的变化。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预测化学品特别是在涉及监测计划的化学品的影响。尽管可用化学方法分析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但无法测定污染物的毒性及其程度,生物监测则准确、可靠而倍受关注[1-3]。多氯联苯易被生物体富集,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和动物,对环境、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0.
2006-2007年对营口沿海旅游度假区的水质进行了监测,数据显示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COD、粪大肠菌群.分析了它们的变化特征以及对该水域水质环境的影响.污染物的来源以陆源排放为主,证实了辽东湾水域陆地排污口达标排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