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角菱背网蝽(Eteoneus angulatusDrake et Maa)属半翅目网蝽科、网蝽亚科,是危害泡桐的重要害虫。为了有效地控制其为害,我们于1979年初至1981年初,在湖南省零陵地区林科所对它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总结如下:一、分布和为害角菱背网蝽在湖南零陵地区,长沙市不少地方造成危害,在福建南平市也发现此虫为害泡桐。为害时,成虫、若虫刺吸泡桐的叶、叶柄、枝梢和嫩茎的汁液。受害叶面呈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叶背呈褐色斑点。虫口密度大时,一张叶片上有成虫或若虫数  相似文献   

2.
角菱背网蝽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荣 《河南林业科技》2005,25(2):18-18,20
报道发生在河南省商丘市的角菱背网蝽EteoneusangulatusDradeetMaa的主要形成特征、生物学特性、年生活史及防治方法。采用化学防治和人工清除越冬虫源的方法对该虫进行防治处理可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1984年至1991年,在成县北部山区的次生林地进行了栽植泡桐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成活率66.08%,冻害率58.47%,8年生泡桐平均树高5.65m,平均胸径5.84cm,平均单株材积0.0076m~3,生长缓慢,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4.
1991年进行了飞机超低容量喷洒25%苏脲Ⅰ号杀虫剂防治泡桐大袋蛾应用技术的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幼虫孵化结束后是最佳喷药防治时期,超低容量喷洒比低容量喷洒工作效率提高77.8%,飞行费和勤杂费均节省43%以上;在所试验架次中,以每亩喷苏脲Ⅰ号有效成分10g 剂量为最好,具有防治工作效率高、杀虫速度快、效果好、成本低、效益显著等优点。平均杀虫率97.5%,10天后幼虫进入死亡高峰期,3龄以前幼虫占总死亡率的80%以上。喷药防治后,不仅完全控制了大袋蛾对泡桐、林果和农作物的危害,还兼治了农林其他害虫。  相似文献   

5.
《贵州林业科技》2007,35(2):F0002-F0002
悬铃木网蝽又名悬铃木白翅网蝽、悬铃木方翅网蝽,其拉丁名为Corythucha ciliata Say,英文名为Sycamore Iace bug,主要为害悬铃木植物,是我国新近发现的重要外来有害生物。该虫原产北美洲,广泛分布于美国及加拿大东部地区,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传入意大利并向南欧及中欧绝大多数国家扩展,俄罗斯、日本等亚洲国家近年也开始发现该害虫为害。  相似文献   

6.
泡桐丛枝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主要通过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al)传播蔓延;在苗木生产中,还可通过带病种根传播。我省田间发病株率为30—50%,重者达80%以上。树体感染后,呼吸作用加快,能量消耗增高,使树体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据测定,平均每千株病树在一个轮伐期内立木材积生长量减少50—75立方米。 自1983年以来,我省在泡桐产区9个地(市)70余县推广应用秋修枝或春环剥治疗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治愈率为85—94%,有效地控制了泡桐丛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茶翅蝽是为害梨、桃、苹果等水果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我县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受害面积达26000余亩。果实被害后品质严重下降,被害处木栓化,变硬下陷,石细胞增多,不堪食用。仅完民庄果园七年来就损失11万多元。因此,研究该虫防治,消灭其为害,已成为果树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 多年来,防治茶翅蝽主要是在田间喷洒农药防治越冬代成虫和当年若虫,由于越冬代成虫在野外为害期长达4个月,不仅喷药次数多,投资大,且效果很低。为了探求新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泡桐网蝽Eteonus angulatus Drake et Mao是泡桐的重要害虫之一。成虫及若虫喜群集在较老的叶片背面吸食汁液。植株被害后,生长不良。在江西南昌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泡桐枯枝的空腔内、树皮下、挂在树杈上的枯叶和蛛网中越冬。其各代发生期和各虫态历期基本上搞清。因成虫寿命较长,故自4月下旬,至11月下旬,即泡桐的整个生长季节中,皆可见各种虫态,但以7—9月发生数量较多,为害最烈。成虫和若虫喜在4—15年生的中龄泡桐上为害,幼苗和老树基本上不见被害,荫蔽处的树受害较重。成虫不甚活泼,具有假死性。卵多散产于叶背近叶柄的主脉和第1次分脉交界处的组织内,上面覆盖着黑褐色粘性分泌物。雌虫每次产卵5—16枚,产卵量31—64枚。该虫现仅知分布于福建和江西。为防止其扩展蔓延,应加强检疫;在发生地,如遇发生密度很大时,应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9.
<正> 泡桐丛枝病是一种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国内外皆证实由类菌质体(MLO)病原引起。开展泡桐丛枝病传毒昆虫试验是解决丛枝病传播途径及病害消长规律的重要环节,有助于生产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南朝鲜罗瑢俊等证实,烟草盲蝽传播丛枝病,日本进行追踪试验未成功;日本盐泽宏康等证实茶翅蝽传播丛枝病。我们自1975年研究泡桐丛枝病病原及防治时,对泡桐上刺吸式口器害虫做了系统调查,并进行了昆虫接种试验。本材料为在北京虫传试验初步结果,河南、安徽、山东等各协作点1981年扩大试验材料不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0.
星菱背网蝽Eteoneus sigillatusDrake et Poor是危害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的重要害虫,在园林生态系统中发生普遍。采用室内饲养与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分析星菱背网蝽的危害、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星菱背网蝽在昆明市仅危害桂花,若虫主要为害老叶,成虫同时为害老叶和嫩叶,以刺吸方式在叶背危害;该虫在昆明地区1 a发生7~8代,以卵和成虫在寄主叶片和枯枝落叶中越冬,3月上旬始出第1代若虫,若虫5龄,历期约18 d,完成1个世代需43.3 d;其危害期为3—11月,种群数量在3月下旬和7月中旬分别达到高峰。该虫被草蛉捕食的现象较为常见,夏季降雨对其种群数量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洛阳地区泡桐网蝽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跟踪观察,详细记录了泡桐网蝽的生长状态,并按照其生物学特性适时采取防治措施,对泡桐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确定了泡桐大袋蛾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发生世代;明确了该虫发生与树种的关系和1龄幼虫的传播距离及杨树林网行数对幼虫扩散的阻隔作用;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组建了具有多种优点的预测预报多元线性教学模型;提出了采用人工注药和飞机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杀虫剂防治的两种防治指标;确认了采用飞机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和地面低容量喷洒Bt生物杀虫剂防治的最有利时期,通过药效系统筛选测试,提供了最有效药剂及其最佳浓度与经济用量。  相似文献   

13.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是一种林业危险性入侵害虫,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植物。近年来,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四川地区悬铃木属植物上的危害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有效防治该害虫,作者于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对四川境内成都市、南充市、广安市、泸州市、宜宾市等各地的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分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得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值R=1.60,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四川省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4.
灭幼脲类药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是目前较理想的无公害杀虫剂。我省采用飞机超低容量等喷洒方式,对大袋蛾、泡桐叶甲等林业害虫进行了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灾害得到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5.
槐天蛾是槐树主要食叶害虫,目前在东北三省尚无有关该虫发生,为害及防治的详细报道,1995-1997年,该虫在辽阳地区发生为害,给城市绿化造成很大损失。结合生产防治地该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怀,天敌及防治进行了较细致的调查,观察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人工摘叶模拟试验表明,失叶30%对泡桐的胸径和材积生长量有显著影响。根据泡桐的蓄叶量模拟试验、泡桐金花虫的取食量和发生防治情况,制定了该虫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7.
霜天蛾生活习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天峨(Psilogramma menephionlCiames)为害泡桐、梧桐、女真、梓、楸等树种,在镇江地区以食害泡桐为常见.发生严重时,常将叶片吃光,树木生长深受影响,在泡桐苗期及栽植初期危害性特大.为了合理防治,我们对其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观察资料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8.
豫林一号泡桐的杂种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永  朱文书 《林业科学》1989,25(5):467-471
豫林一号泡桐是从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天然杂交种中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是在河南郑州、睢县、禹县等八个地区,先后将三十多个泡桐种、变种、优树,类型等进行区域性对比,抗逆性,适应性试验和生物学,生态学的观察研究筛选而成的。8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证明该泡桐生长快,平均单株材积比当地主要栽培的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大50%以上,并具有干型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是生产上很有价值的泡桐良种。  相似文献   

19.
泡桐抗丛枝病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元线性分析,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分析表明,在形态特征,组织机械,生化物质,传毒昆虫因素中,茶翅蝽对泡桐丛枝病发病率高低的影响最显著,是泡桐丛枝闰闰原菌(MLO)的主要传毒昆虫,从而指出了在选择泡桐抗丛枝病优良天性系的过程中,应注重选择叶背多毛,叶片厚实且单宁含量高的泡桐种类。  相似文献   

20.
褐角肩网蝽为害板栗,在岳西县一年发生三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土块和石缝内越冬。防治该虫可用80%敌敌畏、90%晶体敌百虫和50%乐果杀死幼虫或在冬季烧死枯枝落叶内的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