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研究发明,在四川盆西北地区,柑桔园春季覆膜,可提高座果率,显著地减少第一次生理落果。秋季覆膜能减少25%的裂果;比对照增产10~27%;改善树冠下部果实品质,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提高,而总酸和维生素 C 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不同温度、光照、营养、不同种叶片浸析液及不同浓度柠檬醛进行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试验。结果表明: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5℃;黑暗是附着胞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亦是促进附着胞“黑化”成熟的条件之一;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便可萌发并形成附着胞,但加入营养可刺激萌发和产胞;供试五个柑桔属品种的叶浸析液均能刺激分生孢子萌发;柠檬醛显著抑制分生孢子萌发(浓度≥500ppm)及附着胞形成(浓度≥3500ppm),后者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树体的营养状态与柑桔炭疽病菌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与寄主发病有关。树体健壮,即叶片全磷、全钾含量高,秋冬季节含氮化物积累多则发病较轻。经复壮措施处理后,重病树体的生长势能逐渐回升。  相似文献   

4.
通过定点接种、整体透明及石蜡切片测定,接种后24小时,柑桔炭疽病菌可在温州蜜柑幼嫩叶(叶龄为14天)面上大量萌发并产生附着胞。4天后附着胞可进一步形成细长的侵入丝,直接穿透叶片角质层或者经叶背气孔侵入,然后在叶片上表皮或下表皮细胞内形成潜伏、休眠状态的菌丝,直至叶片受伤,这种菌丝才可进一步生长,扩展至叶肉细胞并形成典型的急性炭疽病分生孢子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表明,3~5月(萌牙开花期)在柑桔园覆盖地膜,使10~20厘米土层增温2.3℃、土壤含水量提高23.7%、根系活力相对增强4-15%;在9—11月(果实成熟期)覆盖地膜,日平均土温增高1.7℃、土壤含水量比对照降低11—24%。覆膜显著地提高了树冠下层地面的光照反射率,叶片光合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柑桔上分离到的25个柑桔炭疽病菌分离系,进行酯酶同工酯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凝胶电泳。结果表明:病菌分离系的酯酶同工酶谱存在着差异,并且依据此差异划分出三个生理分化的类型;病菌分离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凝胶电泳的图谱,在其种内基本上保持一致,不能用可溶性蛋白质的凝胶电泳进行柑桔炭疽病菌生理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柑桔主产区的一些柑桔品种上,分离到25个柑桔炭疽病菌分离系。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中国柑桔上的胶孢炭疽菌可划分为三个致病性类型:Ⅰ类为致病力强,Ⅱ类为致病力中等,Ⅲ类为致病力弱。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柑桔上分离到的25个柑桔胶孢炭疽菌分离系,进行培养及生长特性测定。结果表明,25个分离系在培养及生长特性上存在着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能说明柑桔上的胶孢炭疽菌存在着生理分化,同时也与该菌致病性差异不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脐橙在四川盆西北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苗木质量性状、栽植密度和丰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壮苗和密植是提高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高接芽数、冠径、单株叶面积、末级梢量和中间砧干周对高接换种树的早期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高接芽数多,末级梢增加,树冠恢复快,利于早果丰产,但易造成树冠郁闭;切接口直径与新梢长度、粗度成极显著正相关;随着嫁接部位升高,新梢数量增加而单枝生长量减小。提出高换树适宜的接芽为0.8~1.3个/1cm干周,投产树体指标为:冠径2m左右、单株叶面积10.0m~2、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的末级梢量50~100条。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甘蓝型油菜(B.napus L.)早熟品种的移栽叶龄。结果表明:在适期播种的前提下,增育小、中壮苗在4-6片叶、根颈粗4-6mm,苗高14-20cm时移栽,产量极显著高于7~8叶的大壮苗,并且,小、中壮苗移栽容易达到越冬、春发稳长,有利于早熟、早收。  相似文献   

12.
兴津温州和华盛顿脐橙单果的呼吸强度从幼果至膨大期是急剧上升,而单位重量的呼吸强度则是幼果期最高,以后迅速下降。游离酸总量在果实膨大前期达最大值。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与总糖含量变化动态一致,到成熟前仍在持续上升。结果表明,在低温地区提高果实品质的途径,以增加果汁含糖量较降酸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1986—1989年在四川盐源果场对不同粗度的金冠、红星、富士苹果苗木定植后的生长结果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定植时的苗木粗度与定植后的树体生长量及单株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培育1.5cm以上茎粗的苹果苗木有利于加速生长,早成形,早开花结果,提高早期产量。  相似文献   

14.
梨抗黑星病的遗传育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鸭梨、早酥等8个品种15个杂交组合的F1群体对黑星病的抗性表现为质量性状的遗传。抗病性对感病性为显性。80%以上的供试组合F1对黑星病的抗感分离比可用4对基因控制的抗病性来解释。亲本品种的抗性对杂交后代的影响较大,且品种间有差异。佳白梨、五九香梨是梨抗黑星病育种的良好亲本。西洋梨及其杂种在梨抗黑星病育种中作一亲或双亲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苹果品种间对褐斑病存在抗病性差异,且某些品种的抗病性在苗期和成株期表现不一致。寄主的抗病性与叶面角质层厚度和叶内全氮量成正相关,而与游离酚、可溶性糖、磷和钾的含量无关。感病后,寄主的水分代谢和能量代谢发生改变,游离酚产生积累。  相似文献   

16.
日本梅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日本引入的3个梅品种以“白加贺”和“鸳宿”表现较好。它们的果重20克左右,含糖量约1.5%,含酸量约50.%,丰产,花期迟;6月中、下旬成熟,白加贺的单株产量略高于莺宿,但在钙质土“白加贺”更易生理缺铁。两品种可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推广。  相似文献   

17.
二郎山森林土壤类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郎山属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是东、西部气候的重要分界线,其东、西坡土壤类型存在较大差异。东坡以黄壤为基带,向上依次是黄棕壤、棕壤、酸性棕壤或暗棕壤;西坡以黄褐土为基带,向上依次是棕壤、暗棕壤等。两坡土壤殊途同归,最后在山脊汇为漂灰土。文中简述了主要森林土壤类型的特征和特性。  相似文献   

18.
选用中国春、云南铁壳麦、西藏半野生小麦、新疆稻麦、斯卑尔脱小麦等品种,对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脆穗性状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脆穗性状传递关系不是单因子,并非表现为脆穗性对坚穗性为显性对隐性的简单传递关系;该性状可能受几对基因控制,且基因间存在互作效应。普通小麦脆穗性状的遗传系统很可能直接来源于其供体祖先种——四倍体小麦。  相似文献   

19.
丰抗兼优玉米新杂交种川农单交9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丰抗兼优玉米新杂交种川农交9号的选育研究进行了总结。川农单交9号是在选育“三高”自交系48—2的基础上,用它与表型性状差异相对地大,目标性状与之互补的5003组配而成,并在加大选择压和多生态条件下鉴定出来的一个杂交种。该杂交种的突出特点是,把矮秆与大穗、丰产、多抗、中熟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对病害的多抗性以及种子生产的高产性,它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1990-1991年,在四川省江油市对桃进行了疏果套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疏果套袋,单株产量增加17.2斤,提高59.4%;亩产量增加358斤,提高43.3%;好果率增加52.7%,基本解决了“十桃九烂”问题;而且增强了果实着色,提高了果实整齐度,改善了品质。使每斤售价提高0.43元,每亩喷药投资降低8-10元,每亩净增产值683.46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