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预测并分析工程对河道行洪能力变化的影响,为城市生态公园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提供研究技术方法。[方法]基于MIKE 21建立城市生态公园工程河段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以渭河宝鸡段为例,选取1954型洪水过程验证模型合理性,模拟3种典型流量下河道流场和水位的变化特征,讨论城市生态公园修建后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安全影响。[结果]3种典型流量洪水下沿线水位均低于堤顶高程,对城市行洪安全不构成威胁,因此行洪安全可以保证。但由于河道行洪宽度变窄左岸流速增大,加剧了对岸堤的冲刷,采取岸堤加固措施是极为必要的。[结论]河道形状的改变会影响水的流态,水流速度过大会影响河堤结构稳定性,最终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  相似文献   

2.
湖北长江特大洪水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总结湖北省1998年长江防洪基本特点,分析了湖北长江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症结,一是防洪标准低,二是江湖关系恶化,三是堤防自身存在薄弱环节,四是分蓄洪区运用难。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高加固堤防、扩大河道行洪能力、建设蓄滞洪区安全设施、主要支流上兴建控制性水库、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及提高非工程措施防洪水平等防御特大洪水的综合性对策,并对三峡工程建成后的长江防洪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南方山区建设项目河滩地弃渣场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中国南方丘陵低山区 ,开发建设项目弃渣场布设在河漫滩 ,具有施工便利、投资省、征地少、弃渣量大等优点。但河漫滩是河道行洪断面的组成部分 ,弃渣场设计时 ,应进行详细的防洪计算 ,满足河道防洪规划的要求 ,不仅应注意弃渣场本身的安全 ,还应考虑对上下游防护对象的不利影响 ;同时应充分结合防洪、造地、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规划 ,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障小凌河河道的防洪安全,开展小凌河河道行洪能力复核分析。根据河道特点和实际情况,将小凌河分为两段,选取控制断面,确定河道糙率、起点水位基本参数,分别采用曼宁公式法与能量方程法,计算河道两岸防洪工程实际可能下泄的最大安全泄量,复核分析各河段行洪能力及对应的防洪标准。通过摸清小凌河河道行洪能力,可为洪水预警、防汛调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河流束窄处断面窄深,形成河道水沙输移的卡口,该区域行洪能力相对较弱,桥梁建设更加威胁河道防洪安全。以陇海铁路咸阳渭河桥改扩建工程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工程方案在3种洪水频率下对河道行洪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在桥梁建设期,四桥并存引起桥位处水位壅高值最大;疏浚量大的工程方案建设后过水面积增大更多,桥位水位降低幅度也相对较大,如工况1建设后300年一遇、100年一遇、5年一遇洪水下分别降低0.9m,0.9m,0.6m;卡口河段的桥梁建设宜结合适当的疏浚工程,以增加行洪河宽及过水面积,平顺水流,提升河道行洪能力。  相似文献   

6.
平陆县曹川镇循环经济暨新材料工业园区项目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曹河两岸,总占地面积101.254 hm2。依据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改[1992]7号),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进行洪水影响评价。经过实地勘测与详细调查,对园区项目建设与洪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对曹河的河道行洪没有不利影响;上游下涧村民生桥不能满足50 a一遇设计标准洪水过流要求;设计标准洪水位绝大部分高于园区地面高程,存在防洪安全隐患较大。根据洪水影响分析结果,提出了改扩建下涧村民生桥提高防洪能力和对园区曹河段按设计洪水标准实施统一规划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区小流域沟道治理保证行洪,协调当地景观,体现人水和谐和生态安全优先。通过对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恢复河道行洪宽度,保障河道泄洪安全,保护河道下游水质,改善河道沿线水环境,改善生活环境。以芦子水小流域为例,探讨山区小流域沟道生态和防洪安全相结合治理的模式,以期为同类山区小流域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岫岩县境内沟谷交错、河流纵横,城市段主要有大洋河干流穿城而过,其河道现状行洪能力是河道防洪安全核心,同时也是防汛主管部门汛期指导防汛的重要依据。采用MIKE11水动力模型计算和模拟河道及河网的一维洪水演进过程分析河道现状行洪能力,针对超过河道堤防标准的超标准洪水,采用MIKE 21水动力模型进行洪水风险图研究,溃口洪水分析采用二维计算模型,进一步分析目标区域的淹没范围、淹没水深以及受灾人口等情况,为保护沿岸居民防洪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梯级开发水电站渣场设置的合理性是水土保持方案关注的重点.设置在河道两侧的渣场会束窄河道,对河道行洪等一系列问题产生影响.针对渣场设置是否会对河道行洪产生影响的问题,提出了河道水流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利用MIKE 21水动力模块对河道水流进行二维模拟,得到修建渣场前后河道水位及流场的变化.该方法的运用解决了编制水保方案时缺乏水文资料的水力计算问题,实现了计算的便捷化和合理化;同时还为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宁地处中北纬度区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洪水灾害是辽宁省主要自然灾害。每年 6~ 9月 ,全省大部分处于冷低压槽前、副高压后部 ,此时期是全省最易发生大暴雨的时期。由于存在大面积水土流失 ,导致全省大部分河流河床抬高、行洪能力降低 ,加剧了洪灾危害程度。再有防洪设施老化、,防洪标准较低 ,也是导致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防洪对策应根据各流域特点 ,防洪先治源 ,因地制宜地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加强防洪骨干工程建设 ,提高防洪标准 ,引入科学管理方法 ,合理调蓄洪水 ,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 ,起到最佳的防洪减灾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62%,黄河流经山西全长965km,主要包括大北干流、小北干流、三门峡库区和小浪底库区四段。从防洪工程现状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防洪标准偏低、泥沙淤积严重影响正常行洪等。为搞好防洪工作,保证沿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采取强化全社会的防洪抗洪意识、加强河流清障及沿岸水土保持治理、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阳泉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污水管道铺设具体情况及其所在河段的水文资料,结合地区实用水文手册,分析计算了管道工程穿越桃河、义井河的设计洪峰流量以及项目建设可能给现有水利规划、行洪安全、河势稳定性、防汛抢险等方面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管道采用大开挖方式穿越河道,管道敷设于地面高程以下,对河道泄洪和河势稳定没有影响;发生设计洪水时,穿越桃河、义井河的污水管道埋设深度满足50 a一遇以下频率洪水的规范要求。同时,提出了对河道防洪、周边环境与河流水质影响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的发展和民用建筑侵占河道现象的加剧,使山区河道行洪能力、生态承载力及水质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不仅关系到山区河道的行洪安全,而且将对山区生态景观和沟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河道作为过水的通道和水体环境的重要载体,其治理过程和治理结果将直接影响河流本身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以怀九河二期生态治理工程设计为例,探索了河道治理措施及其配置设计,包括护村堤建设、水位标志桩设立、河道环境整治和河道绿化工程等内容。整治后的河道可保障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和河道沿线居民与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全面提升河道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其设计思路可为同类河道的生态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马营河位于右玉县东北部,属黄河流域苍头河的一级支流。长期以来,马营河流域治理缺乏统一规划,河道治理没有全面开展,两岸修建的一些防洪工程,分布零散,毁坏也比较严重,全河段的综合防洪能力低于5 a一遇洪水标准。加之近年来河道采砂,私挖乱采,大量弃渣与垃圾堆放在河道,严重影响河道正常行洪和生态环境。为了防洪减灾,保证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发展生态旅游,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推动脱贫攻坚;开展马营河河道治理势在必行。从多个方面论述了马营河河道治理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河道治理现状,规划布局了堤防、护岸、疏浚、蓄水、排水及植物防护等工程,并进行了具体设计和综合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极端天气影响,土地利用与防洪安全的矛盾日益突出,城镇洪涝风险增加。以四川省渠县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历史洪水记录与多年水文观测数据重建洪水水位数据序列,快速估计城镇洪水水位并进行淹没分析。通过分析洪水频率与水位的关系、洪水水位差以及不同位置洪峰相关性,更新渠县沿江主要城镇各重现期洪水水位;结合沿江城镇发展定位和预期人口规模,重新核定防护等级和防洪标准。结果表明:渠县主要城镇的洪水水位较历史水平平均上升40 cm,其中100年一遇、50年一遇和10年一遇洪水水位分别上升至254.75,253.48,250.54 m。根据国家防洪标准,渠县主城区和三汇镇的防洪重现期标准应分别提高至50年一遇和20年一遇,其他沿江城镇和乡村的防洪重现期标准保持为10年一遇。与现行防洪标准相比,提高设防标准可减少农地淹没面积超过30 km2,减少建设用地淹没面积7~8 km2。  相似文献   

16.
平原区河道生态治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山县地处绕阳河下游地区,主要河流有绕阳河等,且属季节性河流。河床坡度小,含沙量大。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少雨,河水几乎断流,由此而产生了麻痹思想,导致除了在防洪堤内仅留出主河床外,在两侧滩地全部栽植了杨树,已构成行洪障碍。历史洪水固然可鉴,但季节性河流,决定了岸滩的空置;百年不遇的洪水必然少见,若河滩地闲置无用,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河道生态治理的关键在于调整规划设计理念,分级防洪标准一线穿,设计多阶复式断面,一阶滩地短期用,行洪漫流无风险;二阶滩地年际用,超标洪水还河滩。河岸堤防确定合理治导线;主洪槽保自然,一阶护堤随势弯,二阶护堤直顺川。生态护堤很环保,绿化、经济又景观,河流生态若平衡,人水和谐社平安。  相似文献   

17.
北沙河属汾河一级支流,其上游河道孟家井村段,因不注意生态保护,在河道内倾倒建筑垃圾120余万m~3,将整个河道堵塞,不仅影响河道正常行洪,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为了防洪安全,打造宜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堆渣进行生态治理十分必要。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在堆渣体上布置了开挖排洪渠疏通河道工程,在堆渣边坡上布置了坡脚拦挡、坡面削坡开级、配设排水沟和土地整治工程,在堆渣顶面及边坡上布置了乔灌草植被恢复工程,并进行了相应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平谷水生态空间管控,确保河道行洪顺畅,保障河湖水域及沿线防洪安全,平谷区水务局组织开展了《平谷区水生态空间划定与管控规划》的编制工作。详述了水生态控制线划定和水生态空间功能区划分方法及依据,并明确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的内容,以期为今后其他区域开展水生态空间划定及管控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采沙对大清河防洪及环境的影响及整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汶河下游大清河河道及沿岸沙层平均厚3m,由于沙粒较粗,是理想的建筑材料。70年代以来,采沙规模越来越大,在29km长的河段上现有各类采沙场 28个。无序的采沙活动,不仅严重影响河道正常行洪,而且破坏堤坡及植被,严重影响大堤安全、河道管理及防洪抢险。其整治对策是:加强宣传,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加强管理,规范采沙行为;运用经济杠杆,实施以沙养河;加强对上堤道路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渭河水患已严重影响到渭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历史洪峰流量与洪水水位的对比分析、文献资料分析和实际调查等方法,得出渭河水患的主要成因是:渭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加大了泥沙量;下游两岸防洪堤坝的修建,限制了河水流动范围,影响行洪泻洪,造成泥沙沉积.黄河三门峡工程的修建,加剧了泥沙沉积,抬高了河床高度,使渭河成为地上悬河,遇到洪水极易毁堤,形成水灾.治理渭河首先要理清思路,在方法和措施上要有突破和创新,在治渭方略上要以疏为主,疏堵结合,关键是要降低河床高度.要综合治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举,科学调水调沙,退田还河.惟有这样,方可确保渭河安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