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粳不/籼恢三系法途径,以优良晚粳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选育和对粳型不育系强恢的中籼型恢复系选育为突破口,育成综合性状优、易被籼稻恢复系恢复的晚粳型不育系甬粳2号A和多个强恢中籼恢复系,并以甬粳2号A为母本、中籼恢复系为父本育成了4个籼粳杂交晚稻组合通过国家和多省审定或认定,在浙江、福建、广西、江西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甬粳2号A及其籼粳杂交晚稻组合的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表明三系法粳不/籼恢是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滇型籼粳杂交水稻育种实践与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籼、粳亚种杂交,杂种优势强。为了选育出竞争优势很强的籼粳杂交稻,首先应用籼、粳亚种的品种或材料进行杂交,以选育出籼粳交的保持系、恢复系或材料;其次用籼粳交的保持系或材料转育成不育系或材料;第三用籼、粳稻不育系或材料与籼粳交的恢复系或材料测交;第四用籼粳交的不育系或材料与籼、粳稻品种或材料测交;第五用籼粳交的不育系或材料与籼粳交的恢复系或材料进行广泛测交,再从中选出竞争优势强的籼粳杂交组合;第六,经过试种、鉴定,选出竞争优势极强的籼粳杂交稻。  相似文献   

3.
李琦  李珣  李继开 《北方水稻》2010,40(1):71-74
辽宁省水稻育种经历了三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是水稻籼粳杂交与理想株型育种,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辽宁省便开始了籼粳杂交育种研究,并相继开展了水陆稻杂交、地理远缘杂交研究,70~80年代成功选育出"千重浪"、"辽粳5号"、"黎优57"等品种,1978年提出理想株型育种模式;第二次是粳型杂交水稻育种,通过包台(BT)型和滇型不育系和籼粳架桥选育恢复系选育成功,1976年辽宁杂交粳稻配套成功;第三次是水稻群体育种,水稻群体育种充分利用核质互作型不育系和生态型不育系的雄性不育特性与混合父本(多品种混合播种)在田间自由授粉实现品种间或亚种间的杂交,将水稻常规育种技术与杂交稻育种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北方水稻》2021,51(4)
寒地优质水稻新品种龙粳149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佳木斯龙粳种业有限公司以空育131为母本、龙交04-109为父本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总结介绍了龙粳1491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5.
选用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粳型寒丰糯(HFWx),与同型的寒丰不育系(HFA)进行杂交、回交转育成粳型糯质新不育系寒丰糯A(HFwxA),与自主选育的粳型糯质恢复系糯恢2号配组育成了杂交粳型糯稻新组合糯杂2号。小区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等特点。介绍了糯杂2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6.
武粳15 品种来源: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以早丰9号×春江03×武运粳7号杂交选育,于1999年育成的早熟晚粳.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优质高产杂交晚粳新组合通优粳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6,(2):91-92
介绍了杂交晚粳新组合通优粳1号的选育经过及其植物学特征、产量表现、抗病性、米质性状、适宜种植区域、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粳优106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用粳139A与C2106配组选育的晚熟杂交粳稻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稻瘟病,耐寒,2014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沿江稻区优质粳稻宁粳3号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粳3号是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以宁粳1号与宁粳2号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审定。本文介绍了宁粳3号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该品种的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连粳7号     
连粳7号为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镇稻88×中粳8415)F3为母本,(中粳川-2×武育粳3号)F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登记)编号:苏审稻201008。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组合──汕优925许旭明,张爱刚,黄显波,余永安,谢小丹(福建三明市农科所365509)汕优925是珍汕97A与恢复系华明925配组的杂交晚稻新组合。华明925是通过灿粳杂交选育而成的,其亲本配组方式是粳87/IR30//明恢63产量表现19...  相似文献   

12.
毕粳杂2035(BJ - 1A/ZC2035)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杂交中粳新组合.介绍了毕粳杂2035父母本的生物学特性,并依据其特征特性初步提出了相应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利用税粳亚种间杂交产生的强大杂种优势是杂交水稻育种继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之后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舢粳交选育广亲和基因的不育系或恢复系是实现舢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经过10余年的努力,用轮回422与选10-19杂交选育成的广亲和舢粳中间型恢复系465与印水型不育系优IA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优1465,初步实现了亚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多年多点多组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优1465是一个高产稳产、抗稻瘟病、米质较优的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已于1998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1995年优1465首次参加江西…  相似文献   

14.
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及其在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上的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桂权  卢永根 《杂交水稻》1999,14(6):3-5,11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关键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和利用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作为超高产杂交水稻的强优恢复系,粳型亲灿系的育种目标是:1)对籼稻具有很高的亲和性;2)基因组属于粳型或偏粳型;3)与籼稻具有遗传协调性;4)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5)带有一些重要基因,对通过利用粳型亲灿系建立超高产要交水稻的育种体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籼粳杂交晚稻品种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浙江省审定通过首个籼粳亚种间强杂种优势品种甬优6号。针对甬优6号存在的生育期偏长、植株高大、稻曲病偏重易发等问题,育种单位创新了育种理念和技术,品种管理部门在技术推广上有针对性地加强试验和示范,促进了浙江省籼粳杂交晚稻品种选育和审定推广,至2015年已审定品种21个,累计推广面积110.17万hm~2,其中2015年达21.12万hm~2,占全省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60%以上;开展籼粳杂交晚稻品种选育的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增加到14家,并更加关注适应不同推广区域、不同耕作制度的品种选育,同时施肥、用药等技术也更加精准易用。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水稻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建国以来辽宁省水稻品种的系谱分析研究表明,在辽宁省常规水稻育种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亲本是丰锦、辽粳5号、辽粳326、辽粳294、辽粳454等。并提出水稻育种应以理想株型与有利优势利用相结合、优化性状组配为指导,以半直立穗型为选育新品种的形态指标,坚持以籼粳杂交后代的理想株型材料为桥梁种质,当地主栽品种为骨干亲本,采用多元复合杂交技术和多点生态选择的育种路线。  相似文献   

17.
铁粳11是以辽粳294为母本、以9621为父本人工去雄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2.7,适宜在吉林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内蒙古赤峰地区和南疆稻区种植。总结介绍了铁粳11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18.
甬优8050是浙江省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自主选育的粳稻不育系甬粳80A与籼稻恢复系F9250配组育成的三系偏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16和2017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单季杂交籼稻和连作杂交晚籼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水晶3号   品种来源:母本郑稻5号(豫粳1号/水源287)是本所通过籼粳杂交选育的优质材料,父本黄金晴(日本晴/喜峰)是日本引进的优质米品种.1992年杂交配组,1997年稳定并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0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粳型恢复系的选育方法一是采用籼粳架桥人工制恢 ,将籼稻的基因导入粳型材料之中 ,通过基因重组 ,选育粳稻恢复系及其中间材料 ;二是利用已育成的粳恢骨干系 ,通过亲本改良 ,性状互补培育新的粳型恢复系。C4 18具有米质优良 ,抗病性强 ,株型好 ,配合力高、适应区域广等优点 ,是继C57之后北方粳杂育种的又一重大突破 ,它不但被我们直接用于配制三系法、两系法杂交水稻 ,而且还被做为骨干系用于新的恢复系改良之中。近年来 ,我们针对C4 18在辽宁中北部应用时 ,生育期偏长、制种区域受限制的问题 ,采用多种配组方式 ,选育新的具有C4 18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