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小蚕共育的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蚕桑生产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劳动力资源短缺、价高、环境污染、蚕茧价格相对较低、不稳定等诸多不利因素,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探索轻简化的蚕桑生产形式,稳定蚕桑产业势在必行。本文从小蚕省力化饲养的角度入手,综述了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发展演变及用人工饲料共育小蚕的应用概况,并分析了小蚕共育的前景,以期为实现蚕业生产的高效化提供参考,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蚕桑生产的基地县武乡,近几年来蚕桑生呈现一路下滑趋势。究其原因,不乏政策因素、市场及思想观念等影响,在蚕业生产中蚕病的发生对蚕业发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一般春季略轻,夏秋季比较普遍,危害较为严重,调查表明有许多蚕农因此损失一半以上的收成,甚至有少数蚕农颗粒无收。蚕病的发生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甚至导致部分蚕农刨桑毁桑。如何有效控  相似文献   

3.
荔波县蚕桑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继兰 《农技服务》2011,28(3):343-344,359
荔波县是贵州最适宜蚕桑生产的地区之一。分析了荔渡蚕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加快发展蚕业生产的有利因素,并提出了加快荔波蚕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铭 《现代农业科技》2012,(15):320+322
介绍了蚕业合作社在蚕桑生产中的作用,分析了六安市金安区蚕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该区蚕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目前安徽省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技术推广手段单一、蚕农对蚕桑生产存在的技术问题的动态需求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培育不足、蚕农对蚕桑生产中遇到的病虫害问题认识不足,认为破解现代蚕业健康发展瓶颈的有效举措是加快蚕桑信息化平台建设,最后提出推进蚕业信息化进程的对策措施,包括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相关行政单位应把蚕业信息化建设放在首位、增强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设立信息化建设示范点。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湖南省蚕科所")是全省惟一的集蚕业科研、蚕种生产、蚕业技术推广、蚕业资源开发和蚕业教育于一体的蚕桑专业研究所。60多年来,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蚕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地蚕业科技人员大力宣传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蚕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蚕病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伴随着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养蚕生产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转移,增加了一些新蚕区,蚕农缺乏养蚕新技术,蚕业科技的普及跟不上生产的发展,新蚕区蚕病危害也随之出现.根据我们在蚕业主产区的调查,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等病害各地都有发生,病毒病特别是血液型脓病呈流行趋势,真菌病和细菌病在个别地区危害也较为严重.最近几年来,农药、化工行业发展很快,乡镇工业的兴起使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氟污染中毒及工业废气中毒现象较多;加上近年来农林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上大量使用农药治虫,导致蚕中毒的恶性事件日益增多,给蚕作安全带来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8.
蚕业合作组织能有效连接农户和市场,对稳定蚕桑生产和提高蚕农收益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云南省重点蚕区为对象,调查了蚕区的蚕桑合作组织的发展情况。调查结果认为:云南蚕桑合作组织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不仅规模小、组织规范化程度低,而且连接蚕农和市场的作用有限。但蚕业合作组织对稳定蚕桑生产、提高茧质、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显著,应当得到政府支持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对金安区蚕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栾宜明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327-327,330
分析了蚕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蚕桑生产中的作用,阐述了蚕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蚕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措施,以期指导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蚕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简称中蚕所)成立于1951年,前身为1932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动物生产科蚕桑系。凭借70多年的悠久历史及50多年的艰苦努力,中蚕所已发展成为中国蚕业科学应用研究中心,蚕桑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1.
苏南各县虽然早有栽桑养蚕的历史,但是大规模的蚕桑养植还是开始于近代。无锡丝茧始于清初,其源肇自滨湖一带。(1)武进县也是在光绪初年才开始养蚕最初发轫与旧阳湖之安尚乡、横林镇等地方。(2)常州、  相似文献   

12.
在明确中国蚕业在世界蚕业及本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以及与蚕业经营和技术先进国日本的差距的基础上,依照蚕业经营与技术的发展规律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蚕业经营与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张忠妹  张兆同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015-6018
基于对浙江省嘉湖、浙西2大蚕桑主产区的实地调研,对198户蚕农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①浙江省蚕农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较低,蚕桑生产风险高,政府对蚕桑产业重视程度下降;②目前浙江省蚕农生产组织模式有小规模分散生产模式和合作社生产模式2类,参与合作社的蚕农在蚕桑生产条件、蚕茧销售、抵御蚕桑生产风险均具有优势。基于上述调查分析,从政府、蚕农两方面提出稳定浙江省蚕桑生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绩溪县蚕桑生产下滑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在进 《现代农业科技》2011,(22):374-375,378
分析近年来绩溪县蚕桑生产产量下滑、质量下降的原因,提出通过推广优良品种、科学种养、标准化收烘、发挥合作社的作用等措施,以稳定蚕茧产量、提高蚕茧质量,为绩溪县蚕桑乃至安徽省的蚕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适合山西高平的桑枝栽培毛木耳配方,为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高平市地理特征及气候情况,通过与当地蚕桑专业合作社进行桑枝培育毛木耳的试验示范研究不同配方的毛木耳生长情况。[结果]添加桑枝的配方发菌快,菌丝生长速度快,菌种污染率低,袋均成本较低,木耳产量较高,生物学转化率高,投入与产出比较高。[结论]添加桑枝的配方值得在高平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华农学会报》中刊载的蚕业科技文章共126篇,占全部收录文章的6.08%,内容包括育蚕科技、蚕业通论、茧丝生产、栽桑科技及蚕业资讯五个部分。《中华农学会报》中的蚕业文章集中发表在农村复兴热潮风起云涌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性。《中华农学会报》传播的蚕业科技内容虽然涉及面广,但是又不面面俱到。《中华农学会报》刊载的以蚕桑丝为主题的文章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中华农学会报》蚕业科技文章涉及到的区域主要是江苏、浙江、广东。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蚕桑安全生产的最大危害,桑树病虫为害也呈趋重的态势。探讨了盐城市病虫危害、环境污染状况及其防制的主要做法和设想。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2011-2012年广东蚕桑产业生产、布局、产业化模式,茧丝绸产品出口、茧丝价格运行及蚕桑生产成本收益等情况.建议提高蚕桑生产技术水平、扶持建立一批标准化蚕桑生产示范基地,加强蚕桑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提高产业整体效益,进一步完善蚕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重视利用信息化网络提高蚕业科技和市场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蚕业生产机械化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会玲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06-107
我国蚕桑业历史悠久,发展桑收获机械对促进蚕业生产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蚕业生产机械化的研究进展状况,阐明了蚕业生产机械化的整体发展趋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20.
四川蚕桑业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近20年蚕桑产业发展数据,分析了四川省蚕桑产量变化、区域分布和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蚕桑产业发展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桑园面积逐步稳定,蚕茧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南充市、绵阳市、凉山州、宜宾市是蚕桑优势产区;攀西、川南、川中北三大优势蚕桑产业带已基本形成,蚕桑产业中心南移趋势明显;劳动力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影响蚕桑产业发展,桑园面积、养蚕户数、发种量、蚕桑比较效益对蚕茧产量分布表现为正向相关;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和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成为四川省未来蚕桑产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