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云南永平金光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9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对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面积占比达90.98%,其次为耕地(3.50%),再次为园地(3.09%);保护区各功能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活动干扰,特别是实验区,耕地、园地、住宅用地及交通运输用地等干扰较大的类型在核心区及缓冲区均有分布;功能区划存在不合理之处。为此,提出了建议:通过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进一步将功能区界线优化,减少矛盾冲突,为后续保护管理工作排除障碍。  相似文献   

2.
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支撑下,用Fragstats计算景观和各景观组分的相关指数,分析其多样性、连通性、破碎化程度及聚集程度.结果显示:核心区在整个保护区的管理中虽占优势,但景观类型匮乏;缓冲区的破碎化程度较为明显;实验区的多样性核心区和缓冲区.  相似文献   

3.
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PLAND指数、MPS指数、AI指数、PAFRAC指数、SHDI、SHEI指数对贵州佛顶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以地类划分的景观中,林地斑块占主体(91.93%),其中尤以纯林斑块面积最大(61.76%),且斑块完整性最高;在以林分起源划分的景观中,天然林斑块面积占总面积89.19%,且斑块破碎化程度低,保存完好,但原生林面积比例极小(0.49%);在功能分区中,核心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低,且核心区斑块异质性低、破碎度低、人为干扰较少,表明保护区功能分区的核心区划定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6年和2016年10 m空间分辨率森林分布图,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将云南省丘北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分为7种不同破碎化类型;建立森林破碎化指标,探索保护区森林破碎化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6—2016年间,保护区森林景观发生较大改变,各类斑块占森林面积比均有所增加;核心和边缘斑块为森林主要构成,岛屿、穿孔、连接桥、环、分枝斑块占比则相对较小;保护区森林完整性增强,边缘效应降低,连通性和蔓延性改善;各功能区森林破碎化特征存在差异性,核心区森林破碎化低,而实验区刚好相反;缓冲区森林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和蔓延性。常绿阔叶林是破碎化最大的植被景观类型,孤岛较多,边缘效应大,应重点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5.
丁亮  王涛 《绿色科技》2019,(6):30-32,38
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滇池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特征、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规律及景观空间位置迁移轨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15年滇池流域景观组成以建设用地、水域、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了研究区总面积的34.51%、23.5%、15.87%和15.04%;地类之间相互转化情况较为复杂,频繁,建设用地以转入为主,耕地则以转出为主;流域的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持续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受昆明市不断向南扩张的影响,其建设用地、耕地和水域质心均向南部迁移。  相似文献   

6.
对天目山保护区的空间形态及人工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的形状狭长、面积过小,内部的人工设施占地面积大且分布广。同时基于道路的缓冲区分析揭示出噪声对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潜在干扰。提出对天目山保护区进行扩建的设想,并借助遥感与GIS技术进行合理的选址规划。以保护区周围10 km的范围为研究区域,用非监督分类提取植被与人工设施,以NDVI指数为参考,利用山脊线与山谷线对保护区进行功能区划分,规划出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以及实验区的具体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7.
景观格局是由自然或人为形成的一系列大小、形状各异,排列不同的景观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2005年MODIS卫星数据,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得到湖南省景观图.利用决策树分类法将研究区分为5种景观类型:水、自然植被、耕地、城镇用地、其它用地.选取斑块数、斑块密度、破碎度、斑块分维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聚集度、分离度等景观指数,从斑块、斑块类型和景观3个层次上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景观斑块共39357块,总面积为21.1984万km2;在5种景观类型中,植被和耕地是主要景观类型,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38%;湖南省景观多样性程度低,且斑块空间形状简单.  相似文献   

8.
利用Quickbird和ETM影像对浙江省绍兴县北部平原220 km2区域内50个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进行研究.通过5种地类斑块共45个景观指数之间、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表明:在核心区,各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大小受地类斑块相对面积的影响明显;众多景观指数可分为破碎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形状指数、核心区规模指数、100m缓冲区相关指数等几类,其中优势斑块和景观总体的破碎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是环境亮温的主要作用因子;该区景观复杂,景观结构指数对亮温的贡献约占总量的25%,数量结构指数对亮温的贡献约占75%.建立2个亮温多元线性模型,筛选出相应的亮温预测及调控因子组,结果显示在景观斑块数量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地类斑块边界稠密、众多小斑块均匀分布、增温斑块形状狭长、降温斑块形状圆满的村庄更有助于环境降温.在核心区+100,+200,+300m缓冲区,环境亮温的主导因子变为绿地水体覆盖率,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问题的研究尺度以核心区+100m缓冲区范围为佳.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小班数据以及1988、1999和2009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e Cogntion、Arc GIS和IDRISI软件,对保护区各功能区20年间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各功能区景观以森林为主,其中实验区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约为77%,缓冲区常绿阔叶林约为56%,核心区则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约为78%;2)各功能区景观类型斑块面积呈波动趋势,斑块数量、边缘密度和斑块密度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随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3)各功能区森林景观类型之间转化频繁,非森林景观类型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变化明显增加;4)各功能区景观类型最大斑块指数呈波动趋势,景观结构随时间变化更加丰富和复杂;5)研究期间各功能区景观连通性增强,景观多样性基本维持稳定水平,有效维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3S技术,对蕲春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县2005年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以林地为主,其次为耕地、水域和村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较低,具有一定的优势景观;分维数较低,景观复杂程度不高;②该县中部丘陵地区和南部平畈围区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大于北部山区,但北部山区景观优势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以文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2000—2018年景观格局数量动态的面积、转移及速度特征.从斑块类型尺度与景观尺度2个层面选取景观指数分析流域近18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并在流域尺度上沿城市—林区梯度线分析沿线景观格局指数的梯度分布,基于数量统计模型对景观格局动态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2.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M apInfo技术,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指标,分析塞罕坝地区不同地貌下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特征,深入探讨了森林景观的林分类型、起源和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塞罕坝山地的斑块密度、边缘密度、破碎度,分别都高于沙地和曼甸,但山地的景观多样性低于曼甸和沙地。森林景观以落叶针叶林面积最大,为38 306.7 hm2,其次是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分别为16 470.5hm2,9 455.5hm2,灌木林和混交林面积最小。曼甸以落叶针叶林景观优势度最高,且多为落叶松人工纯林;山地以落叶针叶林和阔叶林景观优势度较高,其中,阔叶林多为天然次生林,树种以桦树为主;沙地以落叶针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优势度较高,其常绿针叶林多为人工樟子松纯林。  相似文献   

13.
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桃山林场施业区内的森林资源为对象,利用GIS技术对其森林景观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桃山林场森林景观以混交林为主体,其面积占景观总面积的60.42%,斑块数量占景观斑块总数量的29.01%,优势度达到3.474 5。在斑块规模中,以混交林斑块最大,纯林和荒山荒地也有较大规模,疏林地也有相当规模分布,未成林造林地、宜林沙荒地、灌木林、耕地和其它用地景观规模最小;各类斑块的极差值均较大,斑块大小的分化较强烈。混交林的形状最复杂;其次是未成林造林地、纯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宜林沙荒地、耕地和疏林地;其它用地的形状规整,边缘形状简单,说明这类景观斑块受人为干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07年的Landsate5TM、2013年和2017年的Landsate8OIL遥感影像,选取分维度、蔓延度、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等指标,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两个方面,对济南市主城区10年间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整体的斑块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趋于多样化;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林地与耕地面积显著增加;耕地质心逐渐“北跨”,这与10年间济南市整体的政策定位与城市发展脉络相契合。提出大力推动农村社区规划,严格控制占用林地、狠抓植被恢复,做好城市建设用地规划、预留发展空间等土地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景观格局分析反映景观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等方面的特征[1],通过对城市景观格局分析确定格局形成的影响因子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进而揭示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的关系,发现格局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能达到调整景观格局,优化景观功能的目的[2-3].  相似文献   

16.
以祥云水目山州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2000 m缓冲区为研究对象,依据2005、2014、2019年Google Earth历史影像及相关调查数据,采用LDI评价方法,分析水目山生态环境健康状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占63%以上,保护区林地占97%以上,是以林地为主、农地为辅的山地农林复合生态环境。受农业生产、居住环境建设、公共基础建设、旅游业发展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度及多样性指数在时空尺度上存在不同程度及不同趋势的变化。2019年研究区域的LDI综合指数为3.04,生态环境健康等级为“一般”;保护区的LDI综合指数在该时间段为1.91,生态环境健康等级处于“健康”等级,随时间的推移,有向“一般”等级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外来植物种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入侵及其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外来植物入侵的监测和研究表明,鼎湖山的外来维管植物占所有维管植物种类的比例已达23%。外来植物入侵程度在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内差异明显,进一步证明人为干扰是影响外来种入侵的主要因素。自然保护区内外来种入侵的来源主要是人工引入,少量自然侵入者也与人为干扰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生物多样性水平愈高,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愈低,反之可入侵性越高。入侵性外来种通过影响生态系统的环境因子,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同时亦干扰破坏群落原有种的生理活动和过程,成为植物杀手,从而降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文内还提出了在自然保护区防止外来种入侵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技术,对云南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2010—2019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和统计,选取分维数、景观形状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破碎度、分离度、脆弱度指数、生态环境脆弱度等8个景观评价指标,探讨在景观格局变化背景下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森林公园的景观格局以林地为基底,建设用地、农地、水域零...  相似文献   

19.
退田还湖工程对西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影响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IS和RS技术,对西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前(1996年)和工程实施后(2004年)2期TM遥感影像进行了解译、分析和处理,并探讨了工程实施前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退田还湖工程效果明显,西洞庭湖的湿地面积增加了8 657.82hm2,占湿地总面积的17.81%。其中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湿地面积分别增加了548.55 hm2,368.46 hm2,2 331.9hm2;同时核心区泥沙淤积严重,泥滩面积增加了1 540.35hm2,占核心区湿地总面积的16.38%。实验区一些林地主要转化为建筑用地、旱地和芦苇滩地,一些泥沙滩地和苔草滩地主要转化为人工湿地。但总体上,西洞庭湖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直接驱动力为退田还湖工程。  相似文献   

20.
以ALOS获得的影像(10 m)为原始数据,借助ArcGIS等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科尔沁沙地疏林典型分布区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不高,类型较单一;另外景观以少数几个大斑块为主,并且斑块的形状相对简单且不稳定。②农田和蒙古黄榆疏林是该地区的主要景观类型,分别占到研究区总面积的33.5921%和20.2617%;同时,虽然农田斑块穿插分布于蒙古黄榆疏林斑块之间,但是蒙古黄榆疏林仍然具有大面积成片分布。③研究区流动沙地分布面积较小、斑块数最多、平均斑块面积最小,以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