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谭学春 《防护林科技》2005,(Z1):132-133
介绍了柏木育苗不同时期化学除草剂的选用、操作及注意事项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为降低育苗成本,提高育苗成效,培育合格苗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林木容器育苗研究综述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从容器苗的育苗容器、基质、培育技术、根系畸形及矫正方法、病虫害防治和苗木质量评价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林木容器育苗研究现状 ,并提出了应加强育苗容器和基质、工厂化和机械化育苗技术、苗木质量调控技术、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随着造林事业的发展,苗木生产必须相应地大力发展。因此,要拨出一部分农耕地来增加育苗面积。然而油松在农作茬地育苗,特别是在淡栗钙土地区和贫瘠的土地上初次育油松苗,往往不能获得良好地成效。为此,我们根据几年的试验研究和总结群众育苗的经验,对上述类型的新辟苗圃地进行油松育苗,提出以下几点育苗保苗的措施,以使油松育苗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4.
对高分子保水剂在林业育苗、造林及苗木运输等方面的实用技术进行了阐述,对提高北方地区林业育苗和造林成活率和造林成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田间采用双因素系统分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嫁接时间对福建省油茶闽43#、48#、60#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的3个品种对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成活率、苗高、地径)的影响不显著;而不同嫁接时间对M43、M48、M60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苗木高度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地径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嫁接时间是影响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参试的3个优良无性系中,它们的最佳嫁接时间分别为:M43为5月6~20日,M48为5月11~25日,M60为5月16~30日,此时嫁接的苗木成活率高、苗木生长良好。在生产上应根据不同油茶优良无性系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最佳嫁接时间,可显著提高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  相似文献   

6.
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山区,林业生产受低温天气影响,苗木生长期短,当年难以育成合格苗木,严重影响造林成效.在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中,为了满足造林的苗木要求,我们进行了杉木地膜拱架式复盖育苗试验.试验结果,地膜复盖育苗较常规育苗提前15天出苗,20天大量出苗,苗木高径生长量大15—45%,当年达到营造速丰林的苗木标准.目前已在全县40多户育苗重点户推广应用.一、试验方法该试验在青川县乔庄乡农民育苗户的土地上进行.土壤为肥沃深厚的壤质土.高床开沟,条播育苗.采用厚度为0.015—0.02毫米的聚乙稀型薄膜,竹块支撑成半园形拱架,将薄膜复盖在已播种子的苗床上,在同一土地上用常规育苗作对照.根据杉木种子及苗期的生理要求,进行水、肥、温管理,并定期观测其气温、地温变化及种子、苗木的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国外松壮苗培育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国外松苗木质量的评价因子,对几项育苗技术试验结果进行总结,种子大小和重量与种子发芽速度相关,早发芽幼苗在苗床上拥有生长空间优势,经种子分级,采用大,中粒种子育苗能够提高苗木质量,根据苗木质量评价和造林表现及育苗经济综合分析,提出国外松适宜的育苗密度为110-140株/m^2苗木切根改善根系质量和苗木结构,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改善苗木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宜在8-10月份实施2-3次,深度1  相似文献   

8.
将沤制松树皮、沤制锯末和炭化松树皮及黄心土4种材料按照不同组合与配比制成12种轻基质配方,用于降香黄檀网袋容器育苗试验,依据苗木出圃率、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基质成本等指标对其育苗成效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适合降香黄檀苗木培育的轻基质配方。结果表明:不同配方间苗木出圃率、苗高、地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依据苗木出圃率、生长指标以及育苗成本进行综合评价可知,含有松树皮和黄心土的配方12、11和10育苗效果最好,其次是含有沤制松树皮和炭化松树皮的配方5、4,这些基质育苗效果好与其持水量适中有关;含有较多锯末的配方3、8和9育苗效果最差。由于配方12和11因黄心土比例过大不利于轻基质网袋的灌装加工以及配方5因炭化松树皮成本较高,建议采用配方10(沤制松树皮90%+黄心土10%)、配方4(沤制松树皮75%+炭化松树皮25%)2种混合基质进行降香黄檀苗木工厂化生产。若选用有锯末的配方基质,其添加比例不宜超过20%。  相似文献   

9.
根据辽南地区丘陵山地土壤特性,探讨总结了山地辽东连翘垄作育苗及造林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方法、苗木管理、造林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为解决该区连翘育苗和上山造林成活率低,造林成效差的,提供了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李锦烨 《福建林业科技》2017,(4):114-117,140
在对三明市下属12个县(市、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对苗圃数量,育苗面积,苗木培育数量、使用量,苗木质量以及良种使用等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度,三明市从事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共计191家,育苗面积395.9 hm~2,培育各类苗木数量9209.2万株,使用苗木4318.6万株;目前主要存在苗木结构不合理、苗木质量不高、良种使用率低等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春季黄连木播种塑膜容器育苗与秋冬季黄连木播种塑膜容器育苗的造林对比试验,为缩短黄连木育苗生产周期,提高黄连木育苗造林成效,加快黄连木生态能源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3月采用黄连木种子直播13cm×20cm塑膜容器(配制营养基质)培育苗木135d后,于7月出圃,苗木个体差异不大,生产周期可缩短120d,造林成活率97.8%以上,逐年保存率达95.3%,不仅可有效节约育苗生产土地占用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新增效益,且造林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我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进展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52  
分别从裸根苗培育技术,容器苗培育技术,无性繁殖苗培育技术,生物制剂在育苗中的应用,稀土在育苗中的应用,苗木质量评价技术,苗木活力保护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我国苗木培育理论和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以顺昌县次生种源翅荚木种子为繁育材料,探讨不同基质配比、热水浸种催芽、移栽时期、施肥浓度对翅荚木秋季轻基质容器育苗的影响,并对比分析春季大田与秋季基质容器育苗的苗木生长及造林效果.结果表明,翅荚木秋季容器育苗比春季大田育苗缩短育苗期,减少育苗和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效.以泥炭:椰康:珍珠岩配比为4:2:1的基质、80℃热水浸种催芽、种子露白点播及采用1%浓度复合肥追肥,育苗效果最好,当年平均苗高31.23cm,平均地径0.25cm,苗木出圃率90.0%,次年即可上山造林,成活率达98.0%.  相似文献   

14.
一、目前林业育苗生产和科研的现状 自人大决定每年有植树节以来,苗木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苗圃所育的苗木有的 可满足需要,有的还差一点,质量也有好有坏。中央绿化委员会和林业部曾颁发过不少文件,要求各地科学育苗,采用良种,培育壮苗,这就要求我们在育苗中讲求科学,不断提高育苗水平。目前我国的育苗工作已有很大发展。据82年统计国营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林木育苗技术现状评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对国内外良种苗木、苗木培育技术、营养繁殖、组织培养、容器育苗及苗木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我省苗木生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绿化与生活》2013,(11):60-60
为更好的提升绿化成果.提高苗木质量及苗圃管理水平,房山区全面开展苗木冬季管理工作。一是通知各育苗户清点苗木,统计苗木规格、数量等内业工作:二是做好苗木冬剪、圃地清理工作,预防虫卵在杂草内越冬。三是做好苗木冬季防寒工作.通过在苗木周围设置风障、架设防寒布、捆草把等使苗木减轻冻害;四是适时浇灌冻水,增强苗木抗寒能力.确保植物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17.
当前,影响造林成效的因素很多,其中苗木质量是否合格,是很关键的问题。多年的育苗造林实践证明,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选用合格的健壮苗木造林。对于针叶树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而对针叶树苗木施行截根作业,  相似文献   

18.
<正>容器苗是指用配置好的基质,在容器中培育而成的苗木。由于容器苗打破了过去常规育苗的季节限制,大大延长了起苗造林时间,减少了出圃前的起苗环节,可有效防止苗木出圃、运输及栽植过程造成的苗木根系损伤,大大提高了造林绿化成效和造林成活率,具有育苗周期短、定植缓苗快、占地面积小、生产效率高、病虫害少、生产成本低等优点。20世纪70年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准确掌握苗木数量、质量,确切了解育苗效果,总结育苗经验,为制订育苗生产计划和苗木供应计划提供可靠依据,我们于1983,1984两年,在益阳市林科所和市郊有关育苗单位,专业户的育苗地段,自苗木生长停止后到苗木出圃前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测算产苗量、地径、苗高,  相似文献   

20.
林业苗圃系列化学除草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苗圃系列化学除草应用试验宋战友(三岔子林业局)杂草是林业苗圃中育苗的大敌,杂草不但与苗木争水、争光、争养分,而且还是传播病虫害的媒介,妨碍着苗木生长。在育苗生产中,人工除草效率低、成本高。根据我们近几年统计,人工除草占苗圃总用工量的57%。为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