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接坝地区3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研究,并运用熵权法对各林分类型水文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枯落物总蓄积量与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规律一致,其大小排序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显著对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排序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26.04 t/hm2)>油松林(16.46 t/hm2)>华北落叶松林(11.36 t/hm2);土壤容重均值排序为:华北落叶松林(1.29 g/cm3)>油松林(1.24 g/cm3)>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1.05 g/cm3);土壤最大持水量大小依次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1 441.4 t/hm2)>油松林(963.5 t/hm2)>华北落叶松林(829.9 t/hm2);对入渗时间和入渗速率进行拟合,呈较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对3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功能最强的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2.
以河北省黄土梁子林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不同经营措施(抚育间伐、天然更新幼林抚育、抚育+林冠下造林、更新采伐)人工林样地,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浸泡法,对样地内枯落物的现存量、持水量以及土壤物理性质等进行测定,并对其水源涵养能力进行研究,以期为冀北山地油松林分的森林经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枯落物现存量变动范围在8.02~15.90 t/hm2,由大到小依次为:更新采伐>抚育间伐>天然更新幼林抚育>抚育+林冠下造林;更新采伐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高,为47.72 t/hm2,最大持水率最高,为219.10%;土壤容重均值变化范围在1.00~1.39 g/cm3,其中抚育+林冠下造林土壤容重最大为1.39 g/cm3,抚育间伐土壤容重最小为1.00 g/cm3;土壤总孔隙度变动范围在25.72%~61.41%,由大到小依次为:更新采伐>抚育间伐>天然更新幼林抚育>抚育+林冠下造林;最大持水量变动范围在273.56~896.21 t/hm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抗旱性复混肥配方及其对土壤物理性质、持水量和马铃薯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抗旱性复合肥最佳配方和施用量。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专用肥>废弃物组合肥>保水剂,抗旱性复合肥最佳配方组合为废弃物组合肥3 000 kg/hm^2、保水剂37.50kg/hm^2、马铃薯专用肥2 230 kg/hm^2。随着抗旱性复混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持水量、马铃薯块茎质量和产量在增加,土壤容重在降低。经回归统计分析,抗旱性复混肥与马铃薯产量间的回归方程为:y=28.87+1.771 3x-0.035 4x2,最佳施肥量为5.28 t/hm^2,计算结果与田间施用抗旱性复混肥5.28 t/hm^2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森林旅游对不同森林类型内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塞罕坝机械林场旅游区和非旅游区内华北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陷阱法采集大型土壤动物,对比分析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群组成等对旅游干扰的响应。结果显示,共大型土壤动物4 224头,隶属4纲7目41科86种。旅游区落叶松纯林地表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显著高于混交林(P<0.05),非旅游区差异不显著。旅游活动降低了2种林型内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物种数,其中混交林内大型土壤动物物种数显著减少(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旅游活动和林型对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和部分常见类群影响显著(P<0.05)。各功能群中以捕食性土壤动物个体数和腐食性土壤动物物种数最高;旅游活动显著降低落叶松纯林捕食性土壤动物个体数和植食性土壤动物H,显著降低混交林腐食性土壤动物物种数和H,以及植食性土壤动物的H和均匀度指数(Jd)。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旅游活动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大于林分类型。凋落物全磷含量、全碳含量、厚度、生物量,土壤全磷含量、含水量、容重、C/P...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木兰围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经营提供依据,选取第三乡林场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林分混交度、角尺度与大小比数等空间指数,分析林分的空间结构分布情况,用以研究空间结构因子对油松、华北落叶松直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块标准地平均角尺度均在0.5范围内,呈随机分布,这种情况林木的直径生长量明显大于均匀和不均匀分布,说明随机分布的空间格局有助于油松、华北落叶松的生长;样地1混交度(0.60)小于样地2的混交度(0.66),样地1属于中度混交,样地2呈强度混交。林木直径生长量随着混交度的增大呈现递增趋势,且样地2林木直径生长量总体大于样地1,说明在适当范围内林木间隔离程度越大,越有利于当地油松、华北落叶松直径生长;受竞争指数与开阔比数影响,大小比数为0、0.25的极优势木与优势木直径生长明显好于大小比数为0.5、0.75和1的中庸木、劣势木和极劣势木。当林木所受竞争指数大于4.1或者开阔比数小于0.89时,林木生长受竞争指数与开阔比数的影响较为明显;林分在10~20a间林木竞争最为激烈,是调整林分结构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和地力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年龄(17a、27a和35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在不同年龄阶段间及不同土层深度(0~10cm、10~20cm和20~30cm)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所设置的林龄内,随林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增加趋势,35a生华北落叶松林0~1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是同土层17a生和27a生林分的1.34倍和1.16倍;碱解氮含量也随林龄增加呈增加趋势;35a生林分的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17a生和27a生林分;27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17a生和35a生林分;土壤pH随林龄增加呈减小趋势,由大到小依次为17a生、27a生、35a生;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在不同土层间有显著差异,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土壤pH值在不同土层间无显著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20~30cm、10~20cm、0~10cm。研究认为,在所设置的林龄内,随着林龄的增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5年生的华榛人工纯林蓄积量、林分生物量和林分空间分布状况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华榛人工林单株材积为0.0471m^3/hm^2,是对比树种日本落叶松的1.19倍,鹅掌揪的1.36倍。华榛耐寒抗冰冻,雪压受损率低。生物量损耗最少,适生性强。人工林总生物量为58.48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56.42t/hm^2。林分净生产力为5.89t/hm^2,均高于对照林分。华榛根系发达,林分郁闭后,林冠合理分层,有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具备抗雪压、冰冻灾害特性,适宜中高山栽培,具有速生性,发展潜力大。  相似文献   

8.
付小兵  任亚丽 《现代园艺》2023,(2):33-34+126
为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油松生长的影响,以不采取间伐为对照,设置4个间伐强度,分析了油松林木生长状况和积材变化。结果表明,间伐能够显著增加油松林木树高、胸径、林下高度和冠幅,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树高、林木胸径增大。单株积材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间伐强度为34.63%时最大,林分蓄积逐渐减小,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未分解枯落物蓄积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因此,间伐能够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下枯落物的分解,加快油松大径材的培育,应该确保合理的间伐强度,以达到最优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色彩是林内最强烈的视觉语言,秋季林内色彩差异尤为明显,研究色彩斑块布局对人工景观林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色彩对生态景观林秋季景观质量的影响特征,以塞罕坝机械林场白桦纯林、2个密度的落叶松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36张景观照片,采用ArcGis 10.3软件对照片进行矢量化处理,采用FRAGSTATS 4.2软件提取矢量化后照片的格局指数,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照片中景观进行质量评价,美景度计算用的是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故对照照片为随机1张照片。通过比较秋季4个林分色彩斑块形状指数(LS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和分离度指数(SPL)的变化特征,明确林内色彩斑块景观指数对生态景观林美景度的影响,分析不同林分景观质量的差异性,进而为生态景观林经营与评价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白桦纯林斑块多样性指数最高,美景度与斑块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47),导致白桦纯林美景度最低,且与其他3个林分类型差异显著;低密度落叶松纯林美景度最高,人们对落叶松纯林喜好程度较高。(2)美景度与色彩斑块LSI值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果园抗旱低限量供水及新型贮节水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果园解决好干旱季节灌溉问题十分重要,直接影响果树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高。但灌溉需水量大,据资料介绍,当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从12%提高到田间持水量的80%时,667m一次2灌水量=667m×根系深度0.5m×土壤容重21.2t/m×〔80%×田间持水量(25%)-灌前土壤含3水量(12%)〕=32t,按667m栽56株计算,株均灌2水量571kg,此为利用现代滴、喷灌设施所耗的理论水量,一般果农很难承担。在附近有水源的情况下,人们通常考虑漫灌和浇灌;而漫灌渗吸水量十分巨大,很难达到要求;抽水浇灌,受拉放水管长度和管径限制,耗工量大,且当果园地势超过水泵扬程时,须增加提…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对生长模型W=a(D2 H)b对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林龄的增大,树干的生物量增长的速度最快,树皮、树枝和树叶的生物量所占全株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小;6 a生林中,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为树枝>树干>树皮>树叶>树根;12 a生林、22a生林和32 a林中,分配规律为树干>树...  相似文献   

12.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研究许多森林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本试验以木兰林管局龙头山林场道坝子营林区华北落叶松低效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乔木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的变化,上坡位密度达到大约800株/hm2时,林分生物量和单木生物量达到最大47 000kg/hm2和50kg;中坡位生物量则单调下降;下坡位最低生物量出现在300株/hm2。(2)上坡位单木生物量为39.65kg、中坡位40.18kg、下坡位72.31kg,呈上升趋势。而林分内生物量则相反。(3)不同坡位单木各器官生物量相比,单木的叶、枝生物量均在下坡位取得最大比重,干生物量在上坡位取得最大比重(0.83)。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冀西北森林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的能力,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林场选择油松、华北落叶松、山杨、白桦4种林分类型,以撂荒地作为对照,进行了土壤入渗和贮水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饱和贮水量排序为:白桦林(373.24 mm)>油松林(352.72 mm)>山杨林(325.20 mm)>华北落叶松林(306.28 mm)>撂荒地(286.30 mm)。土壤容重均值排序为:白桦林(0.90 g/cm3)<油松林(0.95 g/cm3)<山杨林(0.99 g/cm3)<华北落叶松林(1.00 g/cm3)<撂荒地(1.27 g/cm3)。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现明显幂函数关系,林分的土壤渗透性能均高于撂荒地,其中白桦林稳渗速率最大(5.21 mm/min),水土保持能力最好。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贮水量呈负相关关系。森林对非毛管孔隙(滞留贮水)的改善作用要大于毛管孔隙(吸持贮水)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干旱的频发严重影响到华北落叶松的生长。为了分析间伐对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干旱抗性的影响,在塞罕坝机械林场选取2001年间伐的华北落叶松林分进行树木年轮学取样,采集了25棵树的48个木芯。通过相关分析和t检验分析间伐前后树木生长差异和干旱抗性差异。结果表明,生长季6-7月的温度对树木生长具有负效应,而6-7月降水对树木生长具有正效应。相对于温度和降水,生长季6-7月份的干旱是影响华北落叶松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间伐后树木生长对干旱的敏感性显著低于间伐前(P<0.05),并且间伐后树木对干旱的抗性显著强于间伐前(P<0.05)。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间伐可以有效改善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的生长状况并增强华北落叶松对干旱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东北次生林森林公园景观质量,在吉林市大石门沟森林公园次生林选择典型样地,采取了修枝、去除枯落物、清灌等技术措施对次生林林内进行处理。采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价法(SBE)、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确定了次生林样地内景观质量指标和预测模型。结果表明:3种技术措施均能有效提高林内景观质量,清灌措施使林内景观美景度均值从29.8提升到70.3;修枝措施使林内景观美景度均值从38.3提升到58.3;去除枯落物措施使林内景观美景度均值从36.9提升到53.4。对照组美景度的模型如下:M_(SBE)=-49.7+31.2X_(10),空间感(X_(10))为主导因子(P0.01);清灌组的美景度回归模型:M_(SBE)=-132+56.5X_4,自然程度(X_4)为主导因子(P0.05);修枝组的美景度回归模型:M_(SBE)=-102.5+58.1X_5,树木排列(X_5)为主导因子(P0.01);去除枯落物组的美景度回归模型:M_(SBE)=-73.2+39.6X_1,树干形态(X_1)为主导因子(P0.05)。说明3种措施中提升景观质量效果排序,清灌修枝去除枯落物;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使原有次生林林内景观结构发生改变,影响景观美景度的主要因子也同时发生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33株华北落叶松标准木的生物量实测资料,对林木单株与器官生物量分配情况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以胸径、树高为自变量的生物量预测模型;提出了在幼树期(树龄7~15 a或胸径1.7~6.6 cm)根茎比平均值为0.159,幼树期以后(当树龄超过15 a或胸径大于6.6 cm时)根冠比平均值为0.236,建立了以林龄、胸径为自变量的根冠比预测模型;以去皮材积-生物量模型为基础进行解析木的生产力模拟,多年平均生产力变化在211.258~4512.804 g/a,16 a以后进入速生期,到49 a时年生产力水平仍很高,建议生产上主伐林龄应推迟到50 a以后。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的干形特征,以指导华北落叶松的培育,提高木材质量及木材利用率,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坝上及坝缘山地进行取样,对华北落叶松的干形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拟合了华北落叶松干形曲线。结果表明: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的干型较好,树干通直率达到88.47%,其中,坝缘山地干形好于坝上地区,其通直林木占比达92.1%;在弯曲林木中,坝上地区一个弯点的林木比例(61.9%)低于坝缘山地(73.68%),且弯点多位于3m以下(占比52.38%),而坝缘山地弯点多位于6m以上(占比42.11%);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分杈林木占比不足10%,且分杈位置多位于6m以上;华北落叶松干形曲线以三项式模型效果最佳,相关系数最高,为0.970 6;不同干形曲线在模拟树干不同部位的精度不同,各个模型在树干上部拟合效果都相对较差,在模拟树干中下部和基部的平均相对误差均比较小的模型是二次多项式(分别为0.019 8,-0.007 8)和三次多项式(分别为-0.010 6,0.012 2)。  相似文献   

18.
分别对沈阳市区和远郊的油松林内负离子浓度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远郊油松林内的负离子浓度高于市区,空气质量方面,远郊油松林的空气质量好于市区。对5种群落内的负离子浓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参试群落内的负离子浓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油松、樟子松、落叶松、银白杨、白三叶。  相似文献   

19.
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木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热空气进行热处理,分析不同温度(140℃、160℃、180℃、200℃)对华北落叶松木材的力学性能和表面颜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力学性能方面,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MOE)和抗弯强度(MOR)均降低,热处理温度越高降幅越大;而顺纹抗压强度(CS)先升高后降低,且热处理温度对抗弯强度影响比抗弯弹性模量大。在表面颜色方面,热处理材的明度值L*、红绿轴色品指数a*和黄蓝轴色品指数b*均小于未处理材,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逐渐降低趋势,热处理后木材表面颜色进一步变暗,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色相差ΔH*和总体色差ΔE*增加且增幅逐渐增大,但饱和度差ΔC*降低。  相似文献   

20.
以呼和浩特33种园林绿化树种为试材,通过测定叶片持水量、叶片滞尘量、叶片碳、氮、磷含量等指标,研究了呼和浩特市主要园林绿化树种叶片5个方面的相关生态环境功能,以期为干旱和半干旱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叶片的各项生态功能均有显著差异,叶片持水力强弱值范围为0.06~1.42 g·g-1,最低为紫花槐,最高为灰栒子;叶片滞尘力强弱值范围为1.54~29.70 g·kg-1,最低为落叶松,最高为油松;叶片氮含量高低值范围为6.68~34.40 g·kg-1,最低为白桦,最高为紫花槐;叶片磷含量高低值范围为0.03~0.36 g·kg-1,最低为槭树,最高为臭柏;叶片有机碳含量值范围为358.11~645.42 g·kg-1,最低为红柳,最高为辽东栎;2)持水力总体是阔叶树种较强,而滞尘力是针叶树种强于阔叶树种,豆科树种氮含量最高,磷含量的树种以臭柏、红瑞木和垂柳最高,有机碳含量以辽东栎和臭柏最高,而综合功能以臭柏、辽东栎、文冠果、油松和樟子松功能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