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八十年代贵州小麦生产品种及其系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十年代贵州小麦生产品种及其系谱龙增栋,何庆才(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贵州具有明显的立体农业生态特点,自然条件复杂,小麦生产品种类型多,每个品种种植面积一般都比较小。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变,小麦生产品种亦在不断更换。为了弄清80年代贵州小麦生产品种...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沿海地区小麦品种资源与生产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山东省小麦生产变化规律及其品种更替特点,调查山东省沿海地区6个市29个县在不同历史时期(1975—2010年)的小麦栽培品种、总产量和栽培面积。结果表明,山东省沿海地区的小麦栽培面积从1980年逐渐增至2000年之后开始下降,小麦总产量从1975年稳步增长至2000年之后趋于稳定。小麦品种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大产量栽培品种(产量?105 t)虽然品种数量较少,但是占总产量比例大。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由于单产量的增长比例大于栽培面积的减缩幅度,使得山东省沿海地区的小麦总产量趋于稳定,对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选育的优良小麦大产量栽培品种对于推动山东省小麦产业发展以及丰富中国小麦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小麦品种更换与产量组分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华  福德平 《种子》2000,(4):50-51
本文对北京市小麦品种的更换、产量的变迁及产量性状的演变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在过去50年中,北京市已实现了六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换,单产由建国初期的645kg/hm^2提高到90年代的5736km/hm^2。平均每次品种更换单产提高1018.5km/hm^2,增产55.6%,其中新品种在产量提高中的作用占30%左右。在产量三因素中,穗数和穗粒数在50年中变化不,千粒中粒重的增幅较大,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并且仍有潜力可挖。北京地区超高产品种的培育应在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重点抓每穗粒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河南省是全国小麦生产大省,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惟平均单产较临近省份低,其原因是旱地麦田的产量占全省小麦总产量的40%左右。由于旱地受自然降水的制约,产量低而不稳,加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增加,各种建设占地猛增,耕地面积锐减,复种指数提高,致使干旱缺水愈加突显,旱地小麦产量变幅加剧。为  相似文献   

5.
一、京郊小麦品种第六次更换的形式建国以来,京郊小麦品种已历经五次更换,每次更换都给小麦产量带来突破性提高。尤其是以丰抗号为主体的第五次更换,更是极大地促进了京郊小麦生产。但是,任何品种只能适应一定的生产水平和生态环境。近几年,京郊小麦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肥水投入不断增加,并形成了以小麦、玉米两茬  相似文献   

6.
小麦产量与若干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期以来 ,我国小麦生产一直偏重追求产量。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与麦作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小麦生产已在数量上暂告别了短缺 ,出现了过剩和积压现象 (普通小麦品种及品质差的品种 )。与之相反的是 ,我国每年还需进口相当数量的优质小麦 (90年代以来每年约 10 0 0万t) ,以适应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小麦面粉制品的品质要求。因此大力加强优质小麦的研究与生产 ,既是我国目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更是中国“入世”后 ,在世界贸易市场上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需要。培育优质品种 ,选择适宜生态地区种植并配套规范化栽培措施 ,使优质与产量达到较高…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优质春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彬 《小麦研究》2007,28(2):17-20
提高小麦产量的途径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产,在小麦总产的增长方面,单产提高的作用明显高于扩大面积的作用。随着科技进步、科技攻关的深入,黑龙江省也涌现出许多单产4500kg/hm2以上的农场,3750kg/hm2以上的县市,6000kg/hm2以上的地块。品种是实现超高产的核心载体,必须选用中矮秆、小株型、抗倒伏性强的小麦品种,才能适应高密、高肥、高水的栽培条件。要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合理的轮作及耕作配套技术,才是保证春小麦超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他,参与育成的“扬麦3号”、“扬麦4号”,成熟早、产量高,成了长江下游小麦品种第4次大面积更换的主体品种,仅“扬麦3号”累计推广面积440万hm^2,增产粮食14亿kg。  相似文献   

9.
小麦育种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营养价值最高、总贸易额最大的粮食作物;它在我国与水稻并列为两大主要粮食作物。50年代以来,世界总产量从1949年的1.6亿吨,到1985年的5.1亿吨,增加了两倍多。在60年代中期以前的总产量增加,在于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的相应提高;在此以后的总产增加,则主要由于单产的提高。据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统计:从1960年到1980年之间,我国小麦的总产和单产每年分别递增6.1%  相似文献   

10.
实现四川小麦育种新突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光永  何平 《种子》1997,(2):53-54
1近二十年四川小麦育种成就70年代以前,四川小麦育种是以引为主,引、育结合的阶段。50年代的南大2419和60年代的阿动都曾是当时主推品种。70年代初,原四川农学院选育出“繁六”,因其高抗条锈病,迟播早熟,耐肥抗倒,适应性广,手工脱粒容易,产量高(4500-5250kg/ha),而成为我省第四次小麦更换的主要品种,省内最大栽培面积曾达80万ha。针对其籽粒较小(千粒重389以下)、品质性状较差,我所组配了70-5858×繁六组合,1976年于F4代中选出了稳定系76-3,继后又从其变异株中系统选育出绵阳11、15、19、20、21号。其共同特点是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