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赭曲霉素A(OTA)是普遍存在各个领域的一种重要食品污染物。具有强烈肾毒性、肝毒性、免疫毒性、并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性,曾一度被认为是巴尔干肾病的主要病原。OTA在饲料中、动物性产品中存在和蓄积很普遍,而且在人乳中也检测到有OTA的存在,这对人类健康具有很大的威胁性。  相似文献   

2.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类免疫抑制类真菌毒素,主要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等产毒真菌产生。OTA作为食品和饲料原料的一种常见污染物,在各种粮食作物及其副产品中广泛存在,可对肾脏、肝脏、免疫器官、生殖系统等造成损伤,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给畜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广泛存在的OTA可诱发机体产生肾毒性、肝毒性、免疫毒性、癌变畸变等,但其具体致毒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国内外OTA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为深入研究OTA对动物机能的毒性机制提供依据,为合理有效防控OTA损伤及保障畜禽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霉菌毒素污染是影响动物饲料安全的重要因素。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广泛存在于肉鸡饲料原料中。众多研究表明,OTA对肉鸡具有肾毒性、肝毒性、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免疫毒性和肠道毒性等,给肉鸡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对国内外OTA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从诱导机体产生肠毒性、肝毒性、肾毒性和免疫毒性四方面阐述OTA对肉鸡的致毒机制,为深入研究OT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赭曲霉毒素A(OTA)是一类免疫抑制类真菌毒素,主要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等产毒真菌产生。OTA作为食品和饲料原料的一种常见污染物,在各种粮食作物及其副产品中广泛存在,其自身的免疫毒性效应对动物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由此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赭曲霉毒素在饲料中广泛存在,饲料中的OTA对动物危害严重,诱发机体产生严重的免疫毒性,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论文就OTA对动物器官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OTA对动物免疫机能的损害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赭曲霉毒素A(OTA)是赭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强,分布最广且危害最大的真菌毒素.是曲霉属和青霉属等产毒菌株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的有毒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食品、饲料及其他农副产品中,导致大量的饲料原料受到污染,对畜禽养殖构成威胁,甚至引起畜禽死亡.如果用赭曲霉毒素A含量较高的玉米饲喂鸡只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引起鸡肾脏肿胀、花斑肾,与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变化相似而易误诊,造成鸡只的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宜宾某养殖户乌骨鸡发生赭曲霉毒素A中毒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刘阳团队发现一个负责赭曲霉毒素合成的基因簇,阐明了赭曲霉毒素合成步骤及两个关键调控基因。该研究对预防和控制赭曲霉毒素污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作为亮点文章在线发表在《应用与环境微生物(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赭曲霉毒素A(OTA)广泛存在谷物、咖啡、葡萄、酒类、奶酪、肉制品中,具有肾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及免  相似文献   

7.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s,OTA)主要污染谷物,人畜食用被OTA污染的谷物后会发生中毒,OTA不但危害肾脏,而且侵害动物肝脏与胆囊,大量的毒素还会引起动物的肠黏膜发炎和坏死。本文就OTA中毒导致的仔猪步态不稳症状及其对肝脏和肾脏的毒害症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防制措施,希望人们在养殖过程中能有效预防OTA,加强对OTA的认知,将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赭曲霉毒素A是曲霉或青霉菌合成的一种毒性代谢物,有从饲料携带到动物组织的风险。具有肾毒性、神经毒性、致突变、致畸和免疫抑制作用。早期的研究多数关注农作物和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污染现状,以及人类或动物暴露于这种污染物的危害。很少有研究评估猪组织中赭曲霉毒素A的残留情况。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含有赭曲霉毒素A的饲料对猪组织中其含量的影响,以及猪组织中赭曲霉毒素A的污染概况。以期为我国建立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预警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饲料中赭曲霉毒素的危害和监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A ,OA)是由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几种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动物试验表明对肾脏、肝脏等具有较强的毒性。赭曲霉毒素广泛分布于饲料及饲料原料中,被摄食后累积在畜、禽体内,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许多国家对其制定了最高允许量,并建立了监控检测体系。随着我国加入WTO ,建立自己的质量标准以监控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是必要的。1 危害1 1 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 赭曲霉毒素包含了7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中以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最强。赭曲霉毒素A具有烈性的肾脏毒和肝脏毒,在自然界中低浓度存在时主要侵袭肾脏…  相似文献   

10.
在养猪业中赭曲霉毒素A(OTA)污染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本试验研究了天然OTA对断奶仔猪的毒性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潜在机制。36只三元杂(长×大×杜)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4 mg/kg OTA(低剂量OTA组)、基础饲粮+0.8 mg/kg OTA(高剂量OTA组),饲喂42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OTA组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P0.05)。血清中OTA浓度相当高,而且肾脏中OTA浓度显著高于肝脏。添加OTA显著增加了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肌酐和尿素含量(P0.05),但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却显著降低(P0.05)。OTA组中肾脏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和肝细胞发现明显的退行性病变。OTA组血浆和高剂量OTA组肾脏中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OTA组中肝脏和肾脏中Bcl-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Bax基因表达显著下调,Bcl-2和Bax比值增加。因此,OTA能降低断奶仔猪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引起肾脏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和肝细胞退行性病变,对生长性能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乳制品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产生菌,以便评估乳制品中OTA污染的潜在风险,根据已阐明的O TA生物合成途径,选择与O TA产生有关的卤化酶基因区域设计兼并引物,建立针对OTA产生菌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对1...  相似文献   

12.
赭曲霉毒素A(OTA)是一组由曲霉菌(较温暖地区)或青霉菌(较寒冷地区)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有毒产物,广泛污染多种农作物(Peraica等,1999;Marin等,2009)。环境温度和水分含量是造成谷物收获和储存期间OTA污染的主要因素(Abramson等,1987)。早期研究已经引起人们对OTA污染农作物、饲料以及人类和动物接触该污染物的关注(Petzinger and Weidenbach 2002;Binder等,2007; PfohlLeszkowicz和Manderville2007; Amezequ等,2009)。  相似文献   

13.
饲料霉菌污染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污染是饲料中最突出的微生物污染,污染饲料的霉菌主要有曲霉菌、青霉菌、镰刀霉菌、毛霉菌等.饲料霉变过程中,霉菌生长消耗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并分解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糖化淀粉,产生异味. 霉变饲料可导致人畜的急性和慢性中毒或癌肿等,许多原因不明的疾病被认为与饲料或者食品的霉菌污染有关.迄今人类从广泛分布在各种谷物及混合饲料中仅分离出几种霉菌毒素,重要的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素、桔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其中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最强,对人和动物都是一种超剧毒物质.孕妇若食入被霉菌毒素污染了的食品,霉菌毒素可通过胎盘祸及胎儿,引起胎儿染色体断裂畸变,有的停止发育.黄曲霉毒素是真菌、曲霉属菌、黄曲霉等的产物,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氧杂奈邻酮,但化学结构不同的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有所差异,其中B1毒性最大,对所有动物的肝脏都是原发性毒,它与细胞核和线粒体DNA结合,影响蛋白质和类脂的代谢,是揭示肝癌发病机理的模型致癌物.每年饲料等农产品因遭霉菌的侵害而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霉菌毒素是由多种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食品和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粮食和饲料会给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极大隐患。研究霉菌毒素致毒机理,为今后研究其对动物及人的影响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细胞模型作为一种常用的体外试验方法广泛用于毒理学研究中。本文简述了黄曲霉毒素B_1(AFB_1)、赭曲霉毒素A(OT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A)和展青霉素(PAT)的一般特性,并综述了利用细胞模型进行AFB_1、OTA、DON、ZEA和PAT毒性、联合毒性及致毒机理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毒素是一组在化学结构上类似的多不饱和香豆素,是曲霉属各种真菌的二级代谢产物.曲霉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易在饲料和食物中形成菌落,从而导致黄曲霉毒素(AF)污染.AF在农产品中的产生取决于地理区域、季节和生长条件、以及收获和贮藏方法.AF对畜禽的毒性作用已有文献详细报告.猪和鸡的生产体系(用高密度饲粮密闭饲养)增加了接触AF污染饲料的机会.因此,迫切需要能大规模地对AF污染饲料进行脱毒处理的实用而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毒素是具有很高毒性和致癌性的赭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的真菌代谢产物。产生这些霉菌毒素的3种主要真菌是金黄色的赭曲霉、寄生物赭曲霉和被微柔毛的青霉。这些真菌生长在各种谷  相似文献   

17.
赭曲霉毒素A(OTA)是一种对人和动物具有广泛毒性的霉菌毒素,为建立OTA在食品和饲料中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活性酯法(NHS)将OT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鸡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分别制备了免疫原OTA-BSA和包被原OTA-OVA。紫外扫描和SDS-PAGE鉴定表明,OTA与BSA和OTA与OVA偶联成功,偶联物OTA-BSA和OTA-OVA的偶联比分别为7∶1和4.5∶1。用免疫原OTABSA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用OTA-OVA包被ELISA板进行检测,小鼠血清中抗OTA的抗体效价最高可达1∶51 200。表明制备的免疫原OTA-BS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OT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赭曲霉毒素A是一种常见的能感染作物和污染饲料的霉菌毒素,对多种动物和人的肾脏、肝脏造成损伤,有较强的致突变、致畸形和致癌的作用,还具备免疫毒性和胚胎毒性。文章对赭曲霉毒素A的一般性质、污染情况、毒性效应、检测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赭曲霉素主要为赭曲霉、疣孢青霉和碳黑曲霉等三种霉菌的二级代谢产物。赭曲霉毒素A具有很强的肝脏毒性和肾脏毒性,并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且对于不同动物种属的毒副作用具有差异。赭曲霉毒素A广泛存在于谷物及谷物产品、草料及饲料产品中,一旦被动物食用后,容易在肌肉、组织中蓄积,进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国内仅对部分饲料和农产品的进行了限量,对于动物源性食品的限量值和检测方尚未规定,因此有必要建立快速、灵敏、简便,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赭曲霉毒素A检测方法,并尽快开展研究,制定动物源性食品的赭曲霉毒素A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毒性及近年污染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是对动物生产危害较大的两种霉菌毒素.本文介绍了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的毒性,并对近年来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在我国的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饲料及饲料原料受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