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昆明世博园是一个以"园林、园艺"为主题的、有独特植物景观的大型生态公园,是第十四届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会址.昆明世博园开园至今10周年,虽然昆明世博园的景观环境维护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生态公园目标,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昆明世博园景观环境的实地踏勘和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将结果制成表格分析比较,本文从景观的布局和景观元素出发,根据景观的美感和游人的需求,提出昆明世博园景观环境中现存的问题,并对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园林植物意象表征身后的文化因素,探讨在绿化配置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选配如何与建筑、硬质景观等要素在文化、艺术、植物的动与静等层面上达到协调和统一。  相似文献   

3.
建筑与城市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文峰  程勇  黄玉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63-4764
通过对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剖析,阐述了建筑与城市景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参照、相互协调的关系,为实现建筑组群、建筑单体与城市景观环境共生融合,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设计开始与环境、文化结合紧密,生态节能,造型优美,注重观景与景观和谐等因素.过往园林设计专业与建筑设计专业彼此孤立的现象越来越少,融合建筑、规划、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建筑设计,使其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立足于人文科学角度,阐述了景观建筑与建筑景观的异同,并从构成、类型、特征的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最大程度实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统一,能够创造最完整的环境系统,这将是建筑与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园林景观在不断提升环境质量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引入公共艺术,对于园林景观效应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公共艺术表达载体的景观效应有所差异,从而影响园林景观效果。通过封闭式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结合景观评价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园林景观与公共艺术的评价具有紧密的相关性;(2)受欢迎的公共艺术表达载体依次主要是:园艺植物、雕塑、水景、壁画和景观建筑,人们对于形式多样的表达载体持肯定和支持态度;(3)公共艺术景观效应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造型美观、与环境协调、有亲切感和题材新颖;(4)对于不同公共艺术表达载体的景观效应,不同属性的人群表现出一致的共性。  相似文献   

6.
以西安世博园为调查对象,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景区景观要素进行分类,选取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分离度指数、分维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及廊道密度等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西安世博园整体景观格局基本完善,各大功能区景观要素差异显著,区域内景观群落丰富。主景区水体(30.08%)和建筑(21.80%)面积占据主导地位,植物景观相对较少,其中密林斑块(3.61%)占比最小。在景观构架与区域功能的协调性、绿地空间的营造、群落结构和树种组合的合理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提出西安世博园绿地景观格局优化策略,构建水域区的特色生态景观,强化创意岛的主题文化,改善游乐场的植物造景功能,注重园区路网绿道系统的植物景观优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设计开始与环境、文化结合紧密,生态节能,造型优美,注重观景与景观和谐等因素。过往园林设计专业与建筑设计专业彼此孤立的现象越来越少,融合建筑、规划、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建筑设计,使其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立足于人文科学角度,阐述了景观建筑与建筑景观的异同,并从构成、类型、特征的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最大程度实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统一,能够创造最完整的环境系统,这将是建筑与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株洲市城区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株洲市植物景观营造的意义、绿化现状、景观营造原月进行了论述;对天元区城市道路景观效果进行了分析,其中天台路和长江路的植物景观简洁明快,层次分明,有季相变化,与周围建筑物协调统一,是株洲市的园林景观路,具有示范、样板作用;炎帝广场是株洲标志性建筑,植物景观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筑密度越来越大,很难再依靠传统的平面(地面)绿化来增加城市绿化总量和绿化覆盖率。而在城市绿化中利用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却是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利用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占地少、见效快、绿化率高,不仅能够拓展园林空间,弥补平地绿化之不足,丰富绿化景观,增加植物景观层次的变化,而且可以遮掩丑陋之处,赋予枯燥、呆板的物体以生机,增加城市建筑的艺术效果,使之与环境更加协调统一,使环境更加整洁美观、生动活泼。本文通过查询资料,重点对藤本类植物的特点、及其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为藤本类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在景观规划中创造协调统一的景观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鸥翔雅居小区景观规划实例阐述景观规划是创造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重要手段,探讨景观规划与建筑环境协调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陈玲玲  琚宏昌  黄薇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68-22469,22573
探讨了景观设计规划中,建筑与植物的配置关系,认为建筑与植物的配置是关系到是否能将景观环境中主要实体的使用功能和艺术功能完美结合的重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广场、居住区的具体情况,就如何合理地运用植物配置,突出景观建筑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仇春晖  黄耀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94-2696,2700
新城区景观环境的营造是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形成城市特色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周边的景观节点分析,总结出苏州工业园区的水资源创造的自然景观气韵、建筑布局营造的艺术景观气韵和城市景观生动的文化气韵,将园区的景观营造与自然、艺术、文化相关联,完整说明了历史与时尚、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相融合的苏州金鸡湖工业园区的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建筑景观设计中,商业性建筑景观动画艺术是其衍生设计产品,也是现在建筑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性建筑景观动画艺术能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形象具体表达设计者的理念,从而能够对于项目方案进行审核分析,以减少后期设计方案的修改。在激烈的商业建筑投标市场中,如果能够利用建筑景观动画艺术制造强烈的视觉氛围,能够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使得项目从竞标中突围出来。但是现在商业性建筑景观动画普遍存在千篇一律的特点,本文根据实际商业性建筑景观动画艺术设计经验,对于其营造方案进行了仔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希望相关景观动画艺术设计人员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雷捷 《吉林农业》2010,(10):156-156
文章将工业园区内的地域文化、原有植被、特色景观等融入绿化景观中,并通过对园区防护绿地和集中绿地的整合,目的是探索一种园区内绿化景观协调统一的方式,使人为设计的绿化景观与现有自然景观相融合,从而打造优美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5.
美丽乡村视域下传统村落景观改造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迎来发展新机遇,景观改造是改善农村风貌的关键步骤,是农村新业态形成的基础.目前,现有传统村落的景观改造出现了乡土历史建筑毁损失修、风格混乱不一、丧失地域原真性、艺术介入成分较少等问题.本文以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和美丽乡村实地项目为依托,总结出在传统村落景观改造中应遵循保护为主、整体协调、提升色彩、空间美学等原则范式.结合国内外的理论成果和成功案例,提出融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理念的传统村落景观改造策略.对历史建筑进行功能置换延续传统文脉,系统规划各期改造项目保持风格协调,融合历史性和艺术性地域符号以保护原真性,增强村民村落保护开发参与能力以及改造中注重艺术体验和审美追求等,在改善传统村落物质空间环境的同时留住乡愁,实现传统村落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常常会根据某种地形形态、植物分布特点、水流循环特点等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使得在风景园林建筑的组中展示效果上能够将风景、建筑、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人为的秀丽风景,保证整个工程结构涉及到合理性与美观性,使得风景园林设计能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提升整体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同时在园林建筑工程方面打开新的建筑构思。本文分析了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在风景园林建筑中使用地形、植物、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同时改善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使得自然因素在风景建筑景观中有着统一、协调的格局分布。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西白菜园路历史风貌区周边老旧街道的景观通过微更新的设计策略得到了改造。讨论了如何将周边不同时代建造的建筑与历史街区风貌相协调;设计了街道空间与界面更新的具体方案。从而改善街道景观环境,提升城市外部空间品质,以期为城市街道景观的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纵观人类居住与环境设计艺术史上的3次发展,探讨中国未来的居住与环境设计艺术,只要在建筑和景观设计中考虑环境现状及环境问题,就可以发挥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通过城乡一体化、诗意化的人居环境设计艺术,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才能早日实现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康居住生活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木结构建筑在景观建筑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研究在夜景照明条件下人们对木制景观建筑物表面的好感度与协调度,以呼和浩特市大召寺前广场的木制景观构筑物为例,采用实地勘测调研与现场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构表面的变色与表面粗糙度是影响其感观舒适度的主要因素,而照明灯具的照度(亮度)、色温以及显色性则是影响景观木构建筑外观表现的重要物理量,结合周边的环境背景综合影响着人们对木质景观建筑物的主观视觉评价。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江南私家园林因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而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创造出了当时以“退隐”为特点的最佳人居环境.通过对江南私家园林在空间组织、意境表现手法、理水艺术三方面的景观特色解读,结合具体创作实践,探讨了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在现代居住小区中发展与创新的方式,从而为塑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居住区环境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