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系统工程最佳模拟配合”原理,运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在四川生态区条件下稻麦两熟中稻田连作秋大豆高产高交规范化栽培主要可鬼斧神工因子(育苗期、移栽密度、施肥量)的优化组合技术。建立了高产高效两组数学模式;明确了3个可控因素的决策变量顺序及其最高产量、最佳效益的关系;优选了秋大豆100-125kg/667m^2、125kg/667m^2及净产值400元/667m^2以上的技术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2.
采用4因子5水平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玉米新品种永科6号产量指标与密度及施肥量的关系,探讨高产栽培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中等的基础上,获得9000.0kg/hm^2以上目标产量的优化方案是,密度44863.5~46114.5株/hm^2,施纯N266.22~317.7kg/hm^2,施P20s103.12~118.35kg/hm^2,施K20208.1~256.1kg/hm^2;各因子对产量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N肥〉密度〉P肥〉K肥。  相似文献   

3.
黔苦3号苦荞新品种春播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黔苦3号苦荞春播籽粒产量与其播种量及N、P、K肥施用量间的关系,探索高产栽培优化方案。通过试验,建立了黔苦3号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经对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分析,提出了黔苦3号籽粒产量高于2550kg/hm^2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播种量63.63~70.38kg/hm^2,施N量30.62~38.38kg/hm^2,施P2O5量173.06~216.94kg/hm^2,施K2O量60.11~69.12kg/hm^2;各因子对籽粒产量影响的程度大小为播种量、施K2O量、施P2O5量、施N量。  相似文献   

4.
1技术要点1.1品种选用选用当地高产质优的主栽大豆品种。1.2有机肥或秸秆还田用量有机肥至少22500kg/hm^2;秸秆还田3000kg/hm^2;其中,有机肥主要做基肥或底肥使用。农家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时,农家有机肥用量保持在4500—9000kg/hm^2为宜。秸秆机械粉碎时,要求  相似文献   

5.
春大豆翻秋留种对春大豆春播齐苗全苗具有较强优势,但产量较低,通过播期、密度、施肥等筛选,择其适用的配套栽培技术,产量提高到1500kg/hm^2,明确了春大豆秋播留种高产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6.
旱地地膜小麦高产栽培优化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播量和施肥量为调控因子,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研究了陕西省千阳、淳化、洛川三个不同干旱地区地膜小麦优质高产综合栽培优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地的最佳农艺方案分别是:千阳县产量在5250kg/hm^2以上的播期为9月29~10月1日,基本苗为272.8万~330.32万/hm^2,施氮103.1~167.0kg/hm^2,P2O5 82.5~133.6kg/hm^2;淳化县产量在4500kg/hm^2以上的播期为9月31~10月5日,基本苗237.5万~320.5万/hm^2,施氮221.9~285.8kg/hm^2,P205177.5~228.6kg/hm^2;洛川县产量在3750kg/hm^2以上的播期为9月25~9月27日,基本苗286.3万~337.7万/hm^2,施氮111.5~170.5kg/hm^2,P20589.2~136.4kg/hm^2。  相似文献   

7.
超级稻特优627多因素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优627组合为供试材料,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选择播种量、移栽期、插植密度、施氮量和施钾量等5个可控因子进行高产栽培模式研究试验,经过对单位面积产量与5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得出该组合欲夺取610kg/667m^2的产量,其优化农业组合方案为:播种量50~60kg/667m^2,5月8-10日移栽、插植密度1万~1.2万丛/667m^2,施纯氮10~12kg/667m^2为宜,即总的高产栽培原则是适当稀植、中等氮肥水平、多施钾肥。  相似文献   

8.
玉米新品种绵单581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玉米新品种绵单581籽粒产量与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钾量(X4),施锌量(X5)的数学模型。经用计算机进行因子水平寻优,得出产量在8550kg/hm^2以上的栽培模式为:密度45850—47538株/hm^2,施纯氮260.7~272、3kg/hm^2,施用P205为112.45—122、1kg/hm^2,施用K20为98.3~106.6kg/hm^2,施用ZnO为7.7~9.5kg/hm^2。  相似文献   

9.
涪陵地区苎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龙云  何超群 《中国麻业》2004,26(3):118-120
近年,重庆市涪陵地区引种苎麻良种“湘苎二号”,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般当年纤维产量可达1000kg/hm^2左右,第三年可达3000kg/hm^2以上;产值可达2万元/hm^2以上。其主要高产栽培措施是:精细整地、合理密植(移栽10.5万-12万株/hm^2);适时移栽、加强培管;重施基肥(配合冬培施土杂肥75-150t/hm^2,配施磷钾化肥各225kg/hm^2)、适时追肥、巧施叶面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0.
沈稻3号综合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挖掘沈稻3号增产潜力,采用规范化设计,研究了播种密度、插秧穴距、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对沈稻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沈稻3号产量的影响较大,在生产中应特别重视合理施用氮肥,合理搭配播种密度与施钾量、施氮量与施磷量是实现高产的重要措施。采用最佳模拟配合法,建立大于9375kg/hm^2的高产栽培农艺组合方案为播种密度76.08~78.35g/m^2,插秧穴距14,65~15.21cm,施氮量161.00-164.55kg/hm^2,施磷量39.92-41.51kg/hm^2,施钾量145.23~151,27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