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流行性眼炎、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结膜炎(pink eye)、眼炎(ophthalmia)、滤泡性结膜炎(follicular conjunctivitis)。又叫流行性眼炎、红眼病。主要以急性传染为特点,其特征为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伴有大量流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5,(12)
<正>传染性结膜炎又称红眼病。其特征为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伴有大量流泪,其后发生角膜混浊或呈乳白色,严重者导致失明。1流行特点本病目前一般认为主要由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引起。自然传播的途径目前还不十分明确,可以通过直接或密切接触(例如头部的相互磨擦和通过打喷嚏、咳嗽)而传染。本病主要发生于天气炎热和湿度较高夏秋季节。一旦发病,传播迅速,多呈地方流行性、刮风、尘土等因素有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9,(11)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主要是以牛摩勒氏杆菌为病原体引起的眼结膜和角膜的炎症反应,其主要症状是患病动物不断流泪而后角膜逐渐混浊。阐述了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病原、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意在为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在临床中的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规模养羊新建羊群在一周左右普遍发生的主要疾病,山羊、绵羊共患,在短期内全群发病。如处理不及时,会造成病羊的失明,最后无法采食而消瘦死亡,往往是造成新养羊户养羊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病原及传播途径其病原为结膜立克次氏体cketisa coniunctivae)或结膜支原体(mycoplasma conjunctivae)或衣原体(chlamydia sp)和细菌,有时为3者联合所引起。该病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同种牲畜头部的相互摩擦和其它的密切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IK)又称红眼病(Pinkeye,PE),主要是由摩拉(勒)菌属的病原菌引起的以羞明、流泪、眼睑肿胀、结膜和瞬膜充血发红、角膜溃疡、形成角膜翳为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牛、羊、驼等反刍动物。2004年7月我县曾发生此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袁喜忠 《畜禽业》2010,(8):75-75
<正>牛眼结膜角膜炎是一种散发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夏秋之间,冬春较少。发病一侧为多,也有双眼同时患病的,病变发展较缓慢,多从内眼角开始发炎,形成肉样赘生物(胬肉),逐步侵害巩膜(白睛)和角膜(黑睛),不及时处理,则经过数天或数十天后可以完全掩盖瞳孔,而有失明之虑。  相似文献   

7.
张元月 《畜禽业》2010,(2):79-80
<正>牛眼结膜角膜炎是一种散发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夏秋之间,冬春较少。发病一侧为多,也有双眼同时患病的。病变发展较缓慢,多从内眼角开始发炎,形成肉样赘生物(胬肉),逐步侵害巩膜(白睛)和角膜(黑睛),不及时处理,则经过数天或数十天后可以完全掩盖瞳孔,而有失明之虑。  相似文献   

8.
一、工艺流程 原料验收→原料处理→盐渍→拌粉→油炸→加茄汁→装罐→封罐→杀菌→保温试验→包装→成品 二、操作要点 1、原料验收(1)采用新(冰)鲜或冷冻良好的鲢鱼,鱼体完整,气味正常,眼球干净,角膜明亮,鳃呈鲜红色,肌肉富有弹性,骨肉紧密连接。(2)原料鱼条重1000克以上。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7,(7):105-106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由多种病原(嗜血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引起的眼角膜结膜发炎的接触性急性传染疾病,又称为"红眼病"。该病季节性发病不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春秋多风多雨、潮湿、闷热季节时发病及传播较快。根据病羊的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为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及预防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控制了该病在该场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复口吸虫在中国虹鳟养殖场饲养的虹鳟(Salmo gairdneri)眼内发现,定名为山西复口吸虫新种(Diplostomulum shanxinensisn.sp)。虹鳟被严重感染后能引起角膜破裂或玻璃体脱落,即所谓“寄生虫性白内障病”,小鱼可导致消瘦或死亡,成鱼则可能影响性腺发育。胞蚴和尾蚴在萝卜螺(Lymnaea auricularia)内发现。尾蚴钻入鱼宿主的皮肤后到达鱼眼球水晶体内。尾蚴在虹鳟眼内发育成囊蚴阶段需时80天,而在白鲢(Aristichthys nobilis)眼内发育则只需要33天。  相似文献   

11.
20 0 2年 5月上旬 ,江西奉新某养殖场的鱼大批暴亡 ,笔者通过对病死鱼剖检 ,细菌分离及细菌鉴定等工作 ,确认该病原菌为嗜水性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   1 .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江西奉新一个体养殖场占地约 2 0亩 ,分为 4个鱼塘。其中一个鱼塘水质呈黄绿色 ,其内所有鱼类 ,包括鲫鱼、鲢鱼、草鱼、鲤鱼 ,甚至泥鳅都暴亡于水面上 ,死亡率为 1 0 0 % ,损失惨重。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死鱼全身出血 ,呈典型的败血症病变 ,有的角膜混浊 ,甚至失明。   2 .病理变化病死鱼剖检症状为 :肌肉出血 ,肝、脾、肾、心肌…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斯坦渔业主要水域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哈萨克斯坦渔业主要水域的环境现状.伊犁河( Ile River) -巴尔喀什湖(Balhash Lake)、乌拉尔河( Oral River) -里海(Caspian Sea)、锡尔河(Ser River) -咸海(Aral Sea)、额尔齐斯河(Ertis River) -斋桑泊(Zaisang Lake)均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有化肥、农药、石油产物、重金属及含氮化合物、氯化物、硫酸盐,来源包括国内外两个渠道.污染物破坏渔业主要水域生境,对水生物种(鱼类)的安全造成威胁,导致了水生生物资源衰竭.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采取相应标准化管理措施,依法执行治理工作,防止国外污染物进入本国渔业水域;并通过和邻国联合对哈国渔业主要水域环境及生物资源开展保护与利用研究,确保本国主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与合理利用人类共有资源.  相似文献   

13.
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生化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糖类、蛋白质及氨基酸、脂类及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期了解胚胎形态发生与营养需求的关系.结果显示: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糖类总体含量很低.总蛋白与总氨基酸(TAA)的含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在必需氨基酸(EAA)中亮氨酸(Leu)和精氨酸(Arg)的含量较高,而在非必需氨基酸中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较高.总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性脂和磷脂的主要脂肪酸均为C16:0、C18:0 、C18:1ω9和C18:3ω3.研究认为:在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糖类主要参与多种特异复合物的合成以及甲壳构建,这些特异复合物在细胞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信号传递作用.蛋白质和脂类都是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的结构和能源物质,蛋白质主要在早期被利用而脂类主要在晚期起作用.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16:0,C18:0,C16:1ω7 和 C18:1ω9)主要作为能源物质被消耗而高不饱和脂肪酸(PUFA)(20:5ω3和22:6ω3)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对于构建细胞膜以及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青石爬(鱼兆)血浆生化指标、血细胞分类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尾野生青石爬(鱼兆)进行了血液生化指标、血细胞分类与发生研究.测得血浆的总蛋白为(48.35±3.60)g/L,白蛋白为(8.73±0.54)g/L,球蛋白为(39.63±3.10)g/L,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为(0.22±0.01),甘油三酯为(5.05±2.14)mmol/L,总胆固醇为(16.66±3.64)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为(1.01±0.43)mmol/L,葡萄糖为(5.27±2.43)mmol/L.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青石爬(鱼兆)血浆中总蛋白与球蛋白、甘油三酯与胆固醇较高,葡萄糖较低,具有活动量较大和冷水性鱼类的特点,主要利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能量.细胞学显示出其外周血液包含红细胞,核影,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血涂片计数为红细胞96.58%,其中成熟红细胞占65.92%,幼稚红细胞占30.66%.白细胞为3.42%,其中嗜中性粒细胞0.14%、单核细胞0.07%、淋巴细胞2.37%、血栓细胞0.85%.白细胞中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数量较多.原始血细胞主要在中肾和头肾中,在脾脏中也有部分原始白细胞,而肝脏和外周血液中未见原始血细胞.中肾和头肾是青石爬(鱼兆)的主要造血器官,其中红细胞主要由头肾产生,白细胞主要由中肾产生.脾脏亦产生少量白细胞.  相似文献   

15.
水蛭的生物学习性及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蛭又叫蚂蟥、肉钻子、水痴马鳖,是一种贵重的中药材,它的涎液含有一种血凝物质,称为水蛭素,此外,还含有肝素、抗血栓素等,可治疗中风、闭经、截瘫、心绞痛、无名肿疼、肿瘤、颈淋巴结核等,水蛭素能使移植手术后的静脉血管保持畅通。还有,水蛏蜂蜜浸出液可治疗角膜溃病和角膜云翳,主要用于临床和出口创汇,仅国内每年就需 5000吨,但由于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加之近年来对水蛭掠夺性捕捉,野生资源日益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医药及出口需求,人工养殖势在必行。   一、生物学习性   1.栖息环境 水蛭大部分栖息在淡水性的沟渠、…  相似文献   

16.
对虾的免疫机制及其疾病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虾养殖是水产养殖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之一。近几十年来对虾养殖业发展迅速,主要养殖种类有: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斑节对虾(P.m onodon)、日本对虾(P.japon icus)、凡纳滨对虾(P.vannam ei)长毛对虾(P.penn icilla tus)和蓝对虾(P.stylirostris)[1],创造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冷冻罗非鱼鱼糜生产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罗非鱼在淡水鱼类养殖业中,由于它生长快,食性广,疾病少,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力强,在大小水体中都可养殖,近年来已成为人们十分重视的养殖鱼类,在我国的养殖面积较大,资源相当丰富,且价格较低,用罗非鱼作为原料进行加工,提高其价值,是广大农村脱贫致富,走科技兴农之路的重要途径。 一、工艺流程 原料验收→原料处理→采肉→漂洗→脱水→精滤→斩拌→包装→冻结→成品→冷藏 二、操作要点 1.原料验收: (1)采用新鲜或冰鲜罗非鱼,鱼体完整,眼球平净,角膜明亮,鳃呈红色,鱼鲜坚实附于鱼体上,肌肉富有弹性,骨肉紧密连接,鲜度应符合一级鲜度。 (2)原料鱼条重250克以上。 2.原料处理: (1)原料鱼用清水洗净鱼体,除去鱼头、尾、鳍和内脏,刮净鱼鳞。  相似文献   

18.
倪勇 《海洋渔业》1982,(6):265-266
<正> 叉牙(鱼叚)虎鱼属(Apocryptodon Bleeker,1874)是栖息在印度—西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海区的近岸小型鱼类,其主要特征是两颌牙(各一行)异形;上颌牙直立,呈犬牙状;下颌牙均斜向外方,几近水平状,牙前端呈截形或叉形。据报道,至少有9种,即 A.madurensis(Bleeker1849)、A.glyphisodon(Bleeker,1849)、A.bleekeri(Day,1873)A.montalbani Herre(1927)A.sealei Herre(1927)、A.taylori Herre(1927)、A.malcolmi Smith(1931)、A.punctatusTomiyama(1934)和A.wirzi koumans(1937)。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主要经济海胆的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学彬  常亚青 《渔业现代化》2007,34(4):30-32,43
主要对我国主要经济海胆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光棘球海胆(S.nudus)、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和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工厂化育苗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种海胆的选择、促熟、雌雄鉴定、催产,海胆幼虫的发育、培育,稚海胆的收集、培育,以及饵料的培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水蛭又叫蚂蟥、肉钻子、水痴马鳖,在动物学上属环节动物门(Annelida)蛭纲(Hirudinea),全世界有数百种之多,我国也有近百种。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有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茶色蛭、细齿金线蛭,人工养殖以金线蛭、日本医蛭和茶色蛭为主。水蛭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现代研究证明其涎液中含有一种抗血凝物质,称为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可治疗中风、闭经、截瘫、心绞痛、无名肿疼、肿瘤、颈淋巴结核等疾病,能使移植手术后的静脉血管保持畅通,水蛏蜂蜜浸出液可治疗角膜溃病和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