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于不同日龄采集海兰褐蛋用型雄性雏鸡和AA肉用型雏鸡血清,测定其对新城疫病毒(NDV)HI抗体水平.以此确定抗NDV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及半衰期。结果表明,雏鸡出壳后抗体水平持续升高,到4日龄左右达到最高峰.随后快速下降.三周后抗体几乎消失。蛋用型雏鸡血清中对NDV母源抗体的半衰期为2.19d左右。肉用型雏鸡血清中对NDV母源抗体的半衰期为3.10d左右。  相似文献   

2.
分别于不同日龄采集海兰褐蛋用型雄性雏鸡和AA肉用型雏鸡血清,测定其对新城疫病毒(NDV)HI抗体水平,以此确定抗NDV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及半衰期。结果表明,雏鸡出壳后抗体水平持续升高,到4日龄左右达到最高峰,随后快速下降,三周后抗体几乎消失。蛋用型雏鸡血清中对NDV母源抗体的半衰期为2.19d左右。肉用型雏鸡血清中对NDV母源抗体的半衰期为3.10d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幼龄鸽新城疫母源抗体消长规律,选择白王鸽生产种鸽50对,免疫接种后抽取32对进行产蛋、孵化和哺育幼龄鸽。从该种鸽生产的32窝出壳乳鸽中每窝确定1只作为试验幼龄鸽,分别检测种鸽血清、种蛋卵黄HI抗体以及1日龄和1、2、3、4周龄幼龄鸽血清HI抗体和体重。结果显示:对应的HI抗体滴度分别为9.3、8.1和7.8、5.5、4.1、3.0、2.1 log_2;出壳后第1、2、3、4周龄的HI抗体半衰期分别为3.0、5.0、6.4、7.8 d,1日龄及1、2、3、4周龄体重分别为16.0、140.1、290.1、440.2、500.2 g。出壳后幼龄鸽母源抗体滴度随周龄增大快速衰减,但各周龄段半衰期不同,且呈现随周龄增加而延长;种鸽与种蛋、1日龄及各周龄抗体滴度值高度正相关,提高种鸽抗体滴度可提高幼龄鸽母源抗体滴度,延长母源抗体维持时间,幼龄鸽生长代谢速率是影响母源抗体衰减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选取1日龄商品蛋用雏母鸡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接种ND疫苗)和试验组(接种NDV4.CTB苗),每组50只,免疫后1周、2周采取两组的血清和泪液,检测ND的抗体效价(HI抗体滴度)。结果显示:接种NDV4-CTB的雏鸡,血清ND抗体效价持续升高,并且泪液的ND抗体效价升高的快而持续。表明接种NDV4-CTB的雏鸡体液免疫和局部(哈氏腺)免疫都得到增强,有利于抵抗ND病毒的感染。CT-B对雏鸡具有抗免疫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第一批雉鸡雏1日龄时母源HJ抗体滴度最高(log_23.0),3日龄时下降(log_22.44),9日龄时又上升(log_22.95),以后伴随日龄的增长,滴度逐渐下降;第二批从3日龄后,母源HI抗体滴度一直逐渐衰减。直至消失;两批雉鸡雏母源抗体消失的时间分别为23和21日龄。雉鸡雏在7日龄、11日龄经饮水免疫后,HI抗体滴度逐渐衰减,至免疫后第13天则全部消失:15日龄经饮水免疫雏鸡,于免疫后第13天HI抗体滴度为1.55(log_2),而未免疫群均为零。卵黄中HI抗体滴度略低于母鸡血清中HI抗体滴度,且随孵化时间的延长,滴度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雏鸡母源抗体滴度与抗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RE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将蛋用型海兰褐种鸡在用REV弱毒疫苗免疫接种,种鸡均在2周内产生REV特异性抗体.来自免疫REV疫苗种鸡的雏鸡均呈母源抗体阳性,而且母源抗体滴度与对应种鸡的抗体滴度呈正相关性.分别对有母源抗体和无母源抗体的雏鸡人工接种REV低代毒,比较它们的生长速度和对新城疫病毒(NDV)和禽流感病毒(AIV)灭活苗免疫后的抗体反应.结果表明,种鸡提供的母源抗体,不仅可预防REV野毒感染引起的生长迟缓,也可预防REV引起的对NDV和AIV灭活疫苗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雏鸡的REV母源抗体水平与对NDV和AIV的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滴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1鸡新城疫HI抗体消长渐次与疫苗接种接种过新城疫疫苗的母鸡,其母源抗体能通过卵黄囊传递给雏鸡,而使雏鸡产生被动免疫力,但其抗体滴度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由于卵黄的吸收,在3日龄时雏鸡的母源抗体高于1日龄。雏鸡获得母源抗体的水平主要取决于亲代母鸡的免  相似文献   

8.
一 有关雏鸡母源抗体高低的观点 雏鸡母源抗体的高低是保护雏鸡的关键参考数,也是新城疫首免的关键值,其首免公式为;雏鸡最佳免疫日龄=4.5(HI-4) 5,其HI为母源抗体Log2的对数值。按照此论,免疫过早,抗体中和疫苗,疫苗无效果;免疫过晚,可能感染新城疫。此论一直为一些行家、养殖厂技术员津津乐道,从不怀疑。然而肉鸡、三黄鸡等速长鸡根本不适应此论,其抗体半衰期比蛋鸡快两倍,根本不是4.5。而蛋雏鸡的免疫也不能按此论进行。首先,任何一个种鸡场,即使种鸡日龄、种蛋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日龄的雏鸡进行禽流感母源抗体的检测,以及在3、7、14、21日龄对雏鸡接种H5H9二价禽流感油乳剂疫苗,免疫21天后进行HI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在3日龄时最高,然后逐渐下降,13日龄后降低到4log2以下,至23日龄时基本消失.免疫组结果表明3日龄时最低,21日龄时免疫HI抗体水平最高.这说明雏鸡母源抗体水平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消退,母源抗体对禽流感疫苗免疫后的HI抗体水平的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用某鸡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制成的铝胶佐剂灭活苗,免疫种鸡后对后裔雏鸡进行大肠杆菌母源抗体检测,并对不同抗体滴度的雏鸡进行功毒诎验。结果表明,后裔雏鸡的母源抗体早期处于较高水平,平均为6.35log2,雏鸡至23日龄时血清仍保持较好的抗体水平,平均值为4.57log2,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免疫保护,随着日龄的增长保护性逐渐降低,至30日龄时几乎无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三联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和不同水平母源抗体雏鸡的免疫效力和持续期,本试验用该疫苗免疫7、14、21日龄SPF雏鸡和有母源抗体的普通雏鸡,免疫后采血测定ND血凝抑制抗体(HI Ab)、IB血凝抑制抗体(HI Ab)及IBD中和抗体(NA),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攻击。结果显示,7日龄SPF雏鸡免疫后21 d ND HI抗体、IB HI抗体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7.9log2、6.9log2和14.1log2,SPF鸡日龄越大,抗体水平越高;28日龄SPF鸡免疫后3个月,0.3 mL免疫剂量组试验鸡ND HI、IB HI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达6.5log2、6.1log2和13.6log2,IBDV攻毒保护率均为100%(10/10);不同日龄普通雏鸡免疫效果与SPF鸡试验一致,抗体水平随鸡日龄增大而升高,IBD攻毒保护率也都达到100%(10/10)。试验结果证实,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可使7、14及2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对雏鸡的免疫期至少为3个月。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病(Ⅰ群,4型)三联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采用该疫苗分别免疫7、14、21日龄的SPF雏鸡和商品雏鸡,免疫后21 d采血测定新城疫病毒(NDV)HI、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AIV)HI及禽腺病毒(FAdV)中和抗体,并用禽腺病毒(Ⅰ群,4型)强毒攻击。结果显示:免疫后各不同日龄免疫组SPF雏鸡的NDV HI、H9 AIV HI及FAdV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8.2 log_2~8.5 log_2、8.8 log_2~9.6 log_2和9.7 log_2~10.3 log_2,FAdV攻毒保护率均达到100%(10/10);21日龄SPF鸡免疫后3个月,试验鸡NDV HI、H9 AIV HI及FAdV中和抗体分别达7.2 log_2、7.8 log_2和11.3 log_2,FAdV攻毒保护率均为100%(10/10);不同日龄免疫组普通雏鸡NDV HI、H9 AIV HI及FAdV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6.7 log_2~7.6 log_2、7.9 log_2~8.7 log_2和9.8 log_2~10.3 log_2,FAdV攻毒保护率均达到100%(10/10)。表明该疫苗可对不同日龄SPF雏鸡和商品雏鸡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对雏鸡免疫持续期达3个月。  相似文献   

13.
一.免疫鸡群频发ND的原因分析1.母源抗体的影响具有母源抗体的雏鸡进行免疫接种时,对产生免疫力有明显的影响。其雏鸡的HI抗体效价在3log2以下时,对免疫接种才有良好的应答反应,HI效价在4-6(log2)时仅部分雏鸡有应答反应,效价高于6log2时,对弱毒疫苗接种几乎不能引起应答反应。为此,应根据母源抗体的衰退规律,不具备监测条件的鸡场,酌情在7-10日龄期间进行活苗首免是相对安全的。2.环境恶化,鸡场野毒污染严重在临床上已分离到多株速发型毒株,并发现有抗原变异现象;并已证明,无毒力的NDV在易感宿主上传代…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黄芪的免疫增强作用,将黄芪制备成超细微粉添加到雏鸡饲料中、饮水中以及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中,通过测定雏鸡的体重、雏鸡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力,研究其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将240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蛋雏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7日龄、14日龄、21日龄、28日龄、35日龄、42日龄随机抽取10只鸡称重,翅静脉采血0.5 mL,分离血清,用血凝抑制试验测定血清NDV抗体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鸡的体重增加、血清抗NDV抗体效价平均值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三联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和不同水平母源抗体雏鸡的免疫效力和持续期,本试验用该疫苗免疫7、14、21日龄SPF雏鸡和有母源抗体的普通雏鸡,免疫后采血测定ND血凝抑制抗体(HI Ab)、IB血凝抑制抗体(HI Ab)及IBD中和抗体(NA),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攻击。结果显示,7日龄SPF雏鸡免疫后21 d ND HI抗体、IB HI抗体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7.9log2、6.9log2和14.1log2,SPF鸡日龄越大,抗体水平越高;28日龄SPF鸡免疫后3个月,0.3 mL免疫剂量组试验鸡ND HI、IB HI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达6.5log2、6.1log2和13.6log2,IBDV攻毒保护率均为100%(10/10);不同日龄普通雏鸡免疫效果与SPF鸡试验一致,抗体水平随鸡日龄增大而升高,IBD攻毒保护率也都达到100%(10/10)。试验结果证实,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可使7、14及2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对雏鸡的免疫期至少为3个月。  相似文献   

16.
商品肉鸡新城疫不同免疫程序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新城疫是禽类的常发病,最理想的防治方法是疫苗免疫。肉用雏鸡母源NDV抗体可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雏鸡在不同日龄接种疫苗后,血清抗体也会发生一定规律的变化。为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通过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母源抗体效价消长规律为:在1~3日龄抗体维持在1:64~128的较高水平,后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至24日龄抗体降至1:4以下,半衰期为4~5d。针对HI检测抗体效价〈1:40的3日龄雏鸡,对常用的3种有效的免疫程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发现第2组免疫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用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微量血清中的(SN)试验跟踪抽检出了同群两种不同免疫程序的12组次共142只鸡的传染性囊病(IBD)中和抗体滴度。结果表明,该群日龄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高达8.3log2并且较整齐,雏鸡母源体半衰期约为4.3-5.0天;用SN免疫监测不同的等距离及其实际效果,说明在中和抗体滴度降至6.0-6.5log2(15-18日龄)时首免效果最好。该方法准确且繁感性高,可用于鸡群免疫监测,指导  相似文献   

18.
采用鸡胚接种的方法从病死鸽中分离到了一株病毒,其血凝效价(HA)平均为2^8,该病毒株能凝集鸡红细胞的作用可被新城产凤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所分离的病毒株Ⅰ型副粘病毒,该病毒对1日龄雏鸡脑 内致死指数(ICPI)为0.39,肌肉注射1日龄雏鸡不发病,该毒株对雏鸡和鸡胚来说为弱毒力株。用30日龄的幼鸽做人工发病试验时可复制此病,并使其HI平均抗体滴度由第15d的2.9log2上升到第25d的7.25log2。  相似文献   

19.
对接种鸽Ⅰ型副粘病毒病油乳灭活疫苗的种鸽及其仔鸽进行血清HI抗体水平动态跟踪,结果显示种鸽免疫后4周,其抗体水平最高,平均抗体滴度可达7.3log2,免疫后可保持4个月的较高抗体水平;仔鸽母源抗体水平在10日龄最高,平均抗体滴度可达4.7log2,而20天龄以后则逐渐消失。仔鸽母源抗体水平高低和维持时间长短与种鸽血清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当种鸽血清抗体效价在6log2以下时,其所产仔鸽几乎不能得到母源抗体(4log2以下)的免疫保护,而当种鸽血清抗体效价在8log2以上时,其所产仔鸽可全部得到母源抗体(4log2以上)保护。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拟通过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分子克隆化病毒REV-C99株对1、8日龄SPF鸡的致病性比较,探讨REV的致病性与感染日龄的关系。在1、8日龄SPF鸡,分别腹腔注射REV-C99株1000个TCID50.只-1,以新城疫病毒(NDV)灭活疫苗免疫后HI抗体滴度的测定结果为指标,比较了REV对不同日龄SPF鸡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日龄SPF鸡感染REV后,即使经过NDV灭活疫苗的二次、三次免疫,对NDV的HI抗体滴度仍然差异显著(P0.05);而8日龄SPF鸡感染REV后则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以及NDV灭活疫苗的二次、三次免疫,对NDV的HI抗体滴度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REV感染1日龄SPF鸡可显著抑制对NDV灭活疫苗免疫后的体液免疫反应,并且这种免疫抑制作用可持续至4个月;而8日龄SPF鸡感染REV后更多表现为一过性的致病作用。显然,REV的致病性对雏鸡感染日龄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从而揭示出控制REV早期感染的重要性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