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茶道拾趣上海邢湘臣在当今旅游业正兴旺之际,称雄世界的中国旅游资源,成为我国的宝贵财富。然而自然旅游资源易被人们所识,“人文旅游”资源,尤其是其中的“软件”,却常被忽略、漠视。别的不说,同在秀丽的皖南,同在古老的徽州地区,黄山的自然景观,早为世人所...  相似文献   

2.
徽州雪梨     
徽州雪梨胡华英胡一民徽州雪梨,为安徽著名的拳头水果产品之一。该梨个头硕大,外形浑圆;其色洁白晶莹,如雪似玉,仿佛用透明的汉白玉雕镂而成;其品质皮薄肉细,汁多味甜,脆嫩可口。徽州雪梨栽培历史悠久,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南宗歙县人罗愿《新安志》载:“雪...  相似文献   

3.
徽州茶事古碑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琪 《农业考古》2004,(2):209-211
徽州境内群山高耸,山涧汩流,气候温润,雨量充沛,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寒暑气温分明。加之土层较厚,土壤肥沃,适合茶树生长喜光、耐温、好雾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早在唐代徽州人民就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茶叶生产。敦煌石窟藏《茶酒论》有“茶为酒日,阿你不问道,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记载。唐时陆羽  相似文献   

4.
寇丹 《农业考古》2006,(5):236-236
徽州是碗永远清芬的茶。徽州是坛永远醇香的酒。《徽州茶》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写了古徽州今黄山的茶,而是作者在徐徐展开着一件历史长卷,让我们细细读出了其源其流,看到了人文习俗,品到了水甘茶香。在字里行间,还闪出些做学问的课题,可以让你撷取其中一点去深究探索,恢宏成篇。从  相似文献   

5.
徽州民歌是在徽州文化土壤里萌生和发展起来的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音乐,是徽州人民根据当地生活实际创造出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集中展现了徽州人民对生活的认知和情感。徽州方言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方言声韵、词汇、语法以及方言民俗文化对徽州民歌韵律、歌词、音腔、题材和思想主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徽州方言对徽州民歌的影响,有利于徽州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卢茂村 《农业考古》2007,(5):156-158,172
徽州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享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曾感叹道:“欲识金银气,须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而近代大作家郁达夫于1934年春游屯溪时,也曾作《屯溪夜泊》七言绝句,盛赞屯溪。其诗曰:“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1964年7月初,我国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老舍先生,偕其夫人胡青女士,从北京南下我省徽州,度过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修养旅游、采风写生的欢乐时光,留下了“天都奇伟海云幽,莲蕊莲花高入秋。欲识黄山真面目,风华半在玉…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徽州女性长期生活在封建礼教、宗族制度的压迫下,精神、思想和行为受到严苛的限制。作为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徽州建筑类型、形态、空间组织方式以及装饰等在展现徽州建筑艺术美的同时,也体现了对徽州女性精神、思想和行为的禁锢和关怀,折射出明清时期徽州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牌坊与宗祠虽给予女性一定的尊重,而其实是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的纪念碑;徽州民居和宅院内向性封闭式的空间格局虽是徽州女性的精神家园,也反映出对徽州女性的制约;有关徽州女性题材的建筑雕饰在反映他们的社会地位、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的同时也对妇德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对徽州茶业的研究,往往注重对徽州茶叶栽培、茶叶生产工艺、茶叶销售贸易以及徽州民间茶俗的探讨。实际上,徽州茶业经济一直与当时官府管理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这次新发现的宣统初期徽州茶商与征收皖赣铁路茶股的文书,从一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茶叶作为徽州大宗商品,成为当时官方筹集社会资金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9.
徽州茶道如诗如画安徽省祁门县政协倪群徽州是今安徽省黄山市的前身,但作为文化意义范畴的徽州的地域概念是指绵延了六百多年的“徽州一府六邑”,包括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和婺源六县,与不含绩溪(现属宣州地区)和婺源(现属江西省)的黄山市有所区别。徽州山...  相似文献   

10.
徽州地区的自然环境为徽州木材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那么,徽州的社会环境与徽州木材业之间的关系如何?本文认为,徽州人重视山林商品生产,积极发展山林商品贸易;宗族组织和族人高度重视山林的培护、管理和木材贸易;徽州发达的文化教育和徽州人较高的文化素质均有力地推动了徽州木材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徽州贡菊     
徽州贡菊张恺菊花,盛开在金秋季节,傲霜竞放,带来了满眼“不是春光,胜似春光”。菊花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大部是观赏花,少部用作饮料。徽州贡菊便是饮料菊中的珍品。徽州贡菊又名徽菊花、金花、秋花。帝女花等,重阳过后,漫山开如白雪,清香四溢,沁人肺...  相似文献   

12.
试析徽州园林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徽州园林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它的美植根于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土壤之中,反过来它又是那深厚而绚丽的徽州文化意蕴的表征,也就是徽州文化的一个载体,它体现了徽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美学底蕴。徽州园林具有成熟的文人写意山水园的特征,注重风水 选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观,处处有着理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徽州是典型的山区,茶、木是徽州本土两大支柱性产业。徽州木材业研究约始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十代,徽州大量的民间文献流入北京、合肥、南京等地,徽州木材、木商和山场问题的研究得以重视。从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关于徽州木材业的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较有分量的专论文章。近10来年,徽州木材业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有诸多不足,为研究者留下了继续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据史料记载,徽州商帮始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茶叶贸易是徽州商人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地区的茶文化资源伴随着茶叶外销而传播至世界。徽商文化深受儒学影响,其中讲道义、重诚信、行善缘等方面都与茶文化有着共通之处,促进徽商精神与茶文化的交融。茶和天下,徽茶千年,徽茶的优良品质得益于当地的气候、环境,徽茶文化的传播光大得益于徽商的诚信和拼博精神。  相似文献   

15.
徽州民间体育项目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繁多,形式丰富多彩,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介绍了徽州民间体育的现状,详细阐述了徽州民间体育的价值,以期为保护和传承徽州民间体育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徽州古民居     
徽州古民居极富地域特色。本文对历史上的徽商活动、家族制度、文化变迁、封建礼教、风水观念等对徽州古民居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对徽州古民居在选址、理水、布局及细部构造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利用童蒙教材进行法律教育是明清徽州对民众进行法律宣传、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杂字是明清徽州民间童蒙识字教材的重要类别,其中涉及诸多法律教育的内容,并采用了多种形式予以呈现.而明清统治者对民众法律教育的重视,徽州宗族对法律教育的强调以及明清徽州争讼的频繁是徽州杂字中法律教育内容大量出现的三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徽州文化提升了徽州古村落的品位,使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和诗歌理论在村落规划中的成功运用,将自然和建筑的物象升化为审美意象,营造了艺术的时空,强化了建筑文化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的徽州是外靠经商,内靠农林的山区社会,尤其是种类丰富的山林资源,不但影响着传统徽州人的日常生计,还影响着山居生活中徽州人的性格养成。俭朴、坚忍与善于开拓是传统徽州人的一般特征,退回到家庭生活中,各个家庭成员因承担职责的不同,又呈现出迥异的性格影像。  相似文献   

20.
康健  侯官响 《农业考古》2016,(1):105-110
徽州山多田少,林业资源丰富,山林经济是明清时期徽州民众生产生活赖以维系的生命线,实为当地的经济命脉。徽州山林经济改善了农作物种植结构,为百姓生活提供衣食来源;为徽商提供资金来源,促进了徽州商业的发展;亦是徽州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徽州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是徽州族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徽州宗族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山林经济对明清徽州山区社会、经济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