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应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工作。通过分析浙江龙泉地区珍贵阔叶树种保护培育工作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完善龙泉地区森林资源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漳州市3个不同试验地引种海南蒲桃,调查、分析其4年生幼龄林的树高、胸径等生长状况,为漳州今后选择和培育优良阔叶树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建立野生稻原地自然保护点已刻不容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普通、药用、疣粒三种野生稻资源具有的多种多样可开发利用的优良特性,是水稻育种极其珍贵的种质。目前我国野生稻资源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野生稻处于濒危状态,原地自然保护野生稻资源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红木树种新贵——交趾黄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木树种包括2科5属8类33种,我国境内仅分布5种:降香黄檀、黑黄檀、菲律宾乌木、铁刀木和印度紫檀,其它28种红木均分布于境外,其中交趾黄檀为酸枝木类珍贵的红木树种之一。通过研究介绍了交趾黄檀的特征特性、木材稀缺和珍贵性、国内引种现状以及漳州市近年来研究进展,提出大力种植交趾黄檀的重要性以及科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省森林火灾事件屡有发生,而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对森林防火最具深远意义.我省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防火树种有:木荷、栓皮栎、栲树、油茶、杨梅等。其中,杨梅(Myricarubrasib·etzzuc.)还是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适应性极强,耐干旱瘠薄、病虫害少,在这些防火树种中独树一帜,值得大力推广。况且近年来杨梅果苗已呈供不应求态势,苗价不菲.笔者把实践中的一些育苗技术、经验作了一番总结,以便利于从事杨梅育苗的同志参考。一、杨梅的田间试验情况杨梅一般用实生苗繁殖法.实生苗深根性,根系发达、生长健壮,适应力极强…  相似文献   

6.
对部分高蛋白高油玉米种质的深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4个不同生态点的7份高蛋白玉米资源的蛋白质,赖氨酸,蛋白质组分,10份高油玉米资源的粗脂肪,脂肪酸,并对其农艺性状和抗病性进行综合评价。高蛋白、高油玉米资源不仅品质优良,还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和抗病性,是一批珍贵的玉米优质种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珍贵树种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人工造林规模不断扩大,为掌握其病虫害种类、分布和危害情况,通过线路调查、标准地调查和灯诱调查等3种方法开展调查。调查发现降香黄檀主要病虫害种类共12种,其中,病害2种,虫害10种,危害部位主要是叶片和嫩梢,造成重度危害的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和灰卷裙夜蛾(Plecoptera subpallida(Walker))。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绿阔叶树、落叶树类的移植时间,方法和定植后的管理,并简明地分析了影响移植成活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优良景观树种红楠形态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其生长习性,从种子育苗及扦插育苗方面阐述了其繁殖技术,并详细论述了园林应用特点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杉木人工复层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杉木人工林中套种阔叶树形成复层林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套种阔叶树形成复层林后,土壤的容重降低,在0-20 cm土层中下降了1.8%-3.3%,而土壤最大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均增加,其中毛管持水量增加了1.4%-7.6%;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9%-9.4%,全N、全P、水解N和速效K等营养成分含量也均有提高。可见,杉木人工林套种阔叶树后有效地改善了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维持了林地肥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开发生物质新能源已成为必然,薪炭林作为生物质原料之一,在新形势下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在掌握福建薪炭林树种的种类、分布和薪材特性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分别从薪材产量、生长量、轮伐期及热值4个方面对福建主要薪炭林树种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15种可供福建推广的薪炭林树种,为南方生物能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树种叶面积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重要值、优势度指数等量化地描述福州市5个区的绿地树种结构特征及其生长与适应性。结果显示,从植被物种可用资源的角度看,福州市的绿地还有很大的潜力,但无论绿地总体面积还是树种数量都达不到与城市发展规模相适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惠州市绿化树种,发现绿化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有52科104种植物,其中乔木、灌木应用较多,而藤本植物应用较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绿化树种的组成及特点,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橡胶树炭疽病是橡胶树上一种重要叶部病害,胶孢炭疽菌复合群为我国橡胶树炭疽病的重要病原菌,但至今未知具体是由复合群下哪些种引起。为了对前期已经确定为属于胶孢炭疽菌复合群的来自海南13株胶孢炭疽菌进行进一步种属鉴定,本研究继续克隆了供试菌株的Ap Mat和GS 2个基因,并分别采用Ap MAT单基因、GS/Ap MAT双基因和采用ITS/CHS-1/GAPDH/ACT/GS/Ap MAT 6个基因的多基因拼接序列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Ap Mat单基因、GS/Ap Mat双基因还是6基因拼接序列,都能将供试的13株炭疽菌分属胶孢炭疽菌复合群下的C.siamense和C.fructicola 2个种。该结果说明危害海南橡胶树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复合群主要有C.siamense和C.fructicola 2个种,同时也说明了利用Ap MAT基因和GS/Ap MAT双基因能对胶孢炭疽菌复合群下的种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5.
One of the largest threats to biodiversity is land use change and habitat loss. Hollow oaks (Quercus spp. L.) are well-defined patches that are hotspots for biodiversity and red-listed species, but they are often rare and fragmented in the landscap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patch size, habitat quality, and isolation on functional groups and red-listed saproxylic beetles in hollow oaks (n = 40) in Norway. The groups were defined by host tree association, trophic grouping, and red-listed status. Habitat quality, represented by tree form was most important in explaining species richness for most groups. Patch size, represented by circumference and amount of dead branches, was most important in explaining abundance. Isolation, that is single oaks compared with oaks in groups,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abundance of beetles feeding both on wood and fungi (xylomycethopagous), as well as on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broadleaved trees (oak semi-specialists), but did not affect species richness. This indicates that at this scale and in this landscape, isolated oaks are as species rich and valuable for conservation as other oaks, although some functional groups may be more vulnerable to isolation than others. The red-listed species only responded to patch size, indicating that oaks with large circumference and many dead branche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red-listed species and for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6.
南亚热带海岸沙地不同树种叶片化学计量学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分贫瘠是南亚热带海岸沙地植物生长与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本文以南亚热带海岸沙地 5 种树种的叶 片和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从树种水平上分析了不同树种鲜叶 与凋落叶养分浓度及重吸收率的动态变化,探讨了不同树种的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及与养分含量的关系,以科学评判不 同树种对海岸沙地贫瘠立地的适应性,为沿海防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海岸沙地上 5 个树种叶 片碳含量普遍较高,而氮、磷含量在不同树种间差异较大,且均呈显著的季节变化。不同树种的平均氮、磷重吸收率 变化范围分别为 25.0%~54.4%和 52.1%~78.1%,其中固氮树种的平均氮重吸收率低于非固氮树种,而其磷重吸收率高 于非固氮树种。在不同季节,不同树种受不同的养分限制。尾巨桉在春秋季为氮限制,在夏冬季为磷限制;厚荚相思 和木麻黄在不同季节均为磷限制;湿地松在春季为氮磷共同限制,夏季为氮限制,秋冬季为磷限制;而潺槁木姜子在 春季为氮限制,夏季为氮磷共同限制,秋冬季节为磷限制。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云南西双版纳种植的珍稀用材树种及其栽培现状,并对发展珍稀用材树种种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云南橡胶树小蠹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植胶区橡胶树小蠹虫为4个科17个种的小蠹虫群体,是主要蛀食橡胶树死亡组织的次期性害虫,长期生存在橡胶林中。1990年后,橡胶树小蠹虫为害逐渐明显,表现大量发生,虫害树快速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2000-2007年的研究表明:橡胶树小蠹虫种群结构已发生重要变化,活蛀性的角面长小蠹(Platypus secrelus Sampson)、小杯长小蠹(P.calicutus Chapuis)已发展成为优势种,致使橡胶树小蠹虫种群从次要害虫逐渐变为主要害虫,成为橡胶树衰退重要的促进因素(Contributing factors);橡胶树衰退,特别是过度的乙烯利刺激割胶导致的橡胶树衰退,是促变小蠹虫群体结构并逐渐发展成为主要害虫的主要诱因。因此,提高管理水平,调控生产技术,使胶林生态系统达到新的平衡,才是有效地控制橡胶树衰退趋势和控制小蠹虫为害于经济阈值之下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