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木薯根、茎、叶及其腐解物水浸液对橡胶树白根病病菌的化感效果。结果表明:(1)根水浸液在处理后2~5 d均呈现出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不同浓度之间的化感效果差异不明显;叶水浸液在处理后2 d和5 d均有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处理后3 d和4 d,仅10和100 mg/mL的叶水浸液呈现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茎水浸液在处理后2~3 d的化感促进效果均不明显,但100 mg/mL的茎水浸液在处理后4 d和1000 mg/mL茎水浸液在处理后5 d呈现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2)根腐解物水浸液化感抑制效果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浓度增至200 mg/mL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腐解物水浸液化感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浓度增至200 mg/mL时化感效果不明显;茎腐解物水浸液均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长速率法探讨不同浓度木薯器官及其混合物水浸提液于不同处理天数对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根、叶水浸提液表现为化感抑制效果,浓度越大,效果越明显。(2)茎水浸提液在浓度为10~100 mg/mL时无明显化感效果;浓度达1 000 mg/mL时,处理后3~7 d时表现为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3)根、茎、叶比例为4:2:1的混合物水浸提液在10~100 mg/mL浓度时无明显化感效果,当浓度达1 000 mg/mL时,在处理后4~6 d表现为化感抑制效果。(4)茎、叶比例为2:1的混合物水浸提液在10 mg/mL浓度时化感效果不明显;当浓度达到100 mg/mL时,处理后2 d表现为显著的化感抑制效果,处理后3~6 d化感效果不明显;浓度达到1 000 mg/mL时,处理后2~3 d无明显的化感效果,处理后4~6 d则呈现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建议间作木薯的胶园收获木薯后,应及早将茎干移出胶园,以减少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金钟藤在海南地区扩散蔓延成灾,已严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为揭示本地有害植物金钟藤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机制,比较研究金钟藤与同属本地植物掌叶鱼黄草鲜枝叶不同浓度(0.5、0.25 、0.125、0 g/mL)的水浸液对土壤理化性质及3大类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浓度的增加,金钟藤水浸液显著提高了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以及蔗糖酶、尿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但对土壤全钾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随浓度的增加,掌叶鱼黄草水浸液也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以及蔗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但对土壤全钾含量和尿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与掌叶鱼黄草水浸液相比,金钟藤水浸液对土壤pH值、全磷、铵态氮、有效磷的含量和尿酶活性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最高浓度0.5 g/mL下,经金钟藤水浸液处理的土壤全磷、铵态氮、有效磷和尿酶含量分别是掌叶鱼黄草水浸液处理的1.13、1.52、1.31、2.19倍;在0.25 g/mL浓度下,分别是掌叶鱼黄草水浸液处理的1.06、1.51、1.26、1.88倍;在0.125 g/mL浓度下,分别是掌叶鱼黄草水浸液处理的1.07、1.64、1.23、1.39倍。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改善可能为金钟藤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使得其在与本地植物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这可能是其能够成功入侵新区域和快速扩散蔓延的生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橡胶树在遭受台风灾害后树势通常较弱,营养流失严重,需要及时对橡胶树进行施肥处理以恢复营养平衡。橡胶中小苗风害后增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和增施橡胶专用肥有利于橡胶茎围增粗,植株快速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5.
薇甘菊在不同光环境下的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薇甘菊在不同光环境下(相对光强100%,25%,10%)的生理生态研究,系统研究了不同遮荫生长下的薇甘菊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叶面积和比叶重(SLW)。结果表明:100%相对光强下薇甘菊在12 : 00~14 : 00时表现出短暂的光抑制现象;在高光强下薇甘菊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Pn)、比叶重(SLW)、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避免午间高光强对光合系统的破坏;25%和10% 2个光环境下生长的薇甘菊各测定指标无显著差异,其通过提高叶面积捕捉更多的光能以维持自身的生长。喜光植物薇甘菊能够在不同光环境下正常生长,推测薇甘菊生理和形态在不同光环境下,光系统调节作用和表型可塑性是其较强入侵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育苗措施对橡胶树小苗芽接苗生长的影响,以不同时段播种的‘GT1’实生苗为砧木,‘云研77-4’‘云研77-2’‘GT1’为接穗,通过统计芽接成活率、抽芽率、苗木的茎粗和苗高4个指标,结合隶属函数值法系统地评价了育苗措施对橡胶树小苗芽接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砧木播种时间对3个品种的芽接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效应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抽芽率无显著影响,最佳播种时间在3个品种间存在差异,‘云研77-4’和‘云研77-2’在当年10月中旬播种最好,综合评价值分别为2.33和2.30,‘GT1’在次年1月初播种较好,综合评价值为2.32;(2)砧木月龄对3个品种的芽接成活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对其他3个指标的影响不显著,最佳月龄在3个品种中表现一致,均表现为籽苗移栽60 d时的芽接效果最好;(3)锯砧方式对3个品种的抽芽率和苗高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而对芽接成活率和茎粗(‘GT1’除外)的影响不显著,最佳锯砧方式在3个品种中表现一致,均为先折砧后锯砧的处理方式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薇甘菊在生物控制的情况下对不同光照环境的入侵能力,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光照强度(相对光强100%,14.72%)和模拟采食(每片叶片剪掉50%的叶面积,不剪叶)条件下薇甘菊叶片形态可塑性的变化,并将其与本地形态相似的藤本植物鸡屎藤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遮阴显著增加了薇甘菊和鸡屎藤的叶面积,而模拟采食降低了薇甘菊的叶片面积和重量,却没有降低鸡屎藤的叶片面积和重量。遮阴显著增加了薇甘菊和鸡屎藤的比叶面积,增幅达近一倍,说明薇甘菊和鸡屎藤对光照条件的变化都有较强的可塑性反应。模拟采食并没有降低薇甘菊和鸡屎藤的这  相似文献   

8.
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及幼苗生长试验研究葫芦瓜的自毒作用。结果表明,以葫芦瓜茎、叶、根水浸液分别处理葫芦瓜种子时,对种子萌发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同一浓度下,抑制作用为茎>叶>根。在幼苗生长实验中,浓度为10 g/L时,葫芦瓜叶水浸液对其苗高、单苗鲜重、根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随水浸液浓度上升,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经对幼苗进行生理生化作用测定,在浓度为10 g/L时,葫芦瓜叶水浸液对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POD活性均表现出促进作用,随水浸液浓度增高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芳  曹晓华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2):2268-2273
以黄瓜、西瓜作受体材料,研究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对受体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幼苗根长、苗高和苗干重存在化感促进或抑制效应。对指标进行综合效应分析,发现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化感作用呈现浓度效应及受体差异性,一定浓度水浸液处理对受体种子萌发阶段、幼苗生长阶段及整体生长有促进作用,但西瓜较黄瓜对浓度敏感,0.02 g/mL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对黄瓜化感促进强度最大,0.04 g/mL处理下,表现为化感促进强度降低或微弱抑制作用;0.02和0.04 g/mL南瓜根系水浸液及0.04 g/mL根部土壤水浸液对西瓜则表现为强烈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玉米间作马铃薯体系中两种作物不同生育时期活体植株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两种作物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干物重的化感效应强于玉米地上部水浸提液。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生育期内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茎、叶干物重有先弱后强的促进作用,对根干物重有先强后弱的促进作用。玉米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灌浆期前的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茎、叶和根干物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灌浆期后的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无显著影响,玉米茎和根干物重有抑制作用。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处理的玉米穗干重显著高于玉米水浸提液和水处理,在灌浆期分别高出其90.21%和144.60%,到成熟期分别高出110.98%和151.90%,表明在玉米间作马铃薯体系中,马铃薯地上部对玉米经济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胶茶间作的他感作用现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曹潘荣  邹元辉 《茶叶科学》1997,17(2):193-195
研究了橡胶叶片水浸出液对茶树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叶片水浸出液含有对茶树生长有他感作用的物质,其抑制作用效果与抑制物的浓度有直接关系,即高浓度时,抑制茶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低浓度时则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橡胶树PR107为试验材料,采用固定行距,由不同的株距形成不同的种植密度,设500,667,833株/hm2 等3种种植密度。结果表明:(1)密度越大,对茎围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烈,其个体间的分化现象也越严重;(2)树龄越长,同一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越大;(3)密度越大,单株年产干胶量越低,然而,由于单位面积有效割株与种植密度成正比,种植密度大的单位面积干胶产量也较高,667株/hm2和833株/hm2的单位面积干胶产量极显著高于500株/hm2的,前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4)种植密度对干胶含量有显著的影响,500株/hm2的干胶含量显著高于667株/hm2和833株/hm2的,后两者之间的干胶含量无显著差异;(5)种植密度在667株/hm2以下时,密度对树皮的生长和再生没有影响,密度达到833株/hm2时,树皮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6)不同种植密度间的风害断倒率和死皮停割率均无显著差异;(7)以提高单位面积干胶产量为主要目的多因素综合考虑,PR107的种植密度应以略低于667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培试验技术,研究不同钾水平(K2O浓度0、1、10、50、250mg/L)对巴西橡胶树RRIM600种子实生幼苗生长及体内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0mg/LK2O范围内,巴西橡胶树实生幼苗株高、根长、茎粗及各器官生物量等均随钾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钾水平处理,巴西橡胶树幼苗各器官氮含量、氮利用效率不随钾浓度的升高而呈现规律的变化,但氮积累效率则随钾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施钾降低了巴西橡胶树幼苗各器官磷含量,而提高了不同器官磷积累效率和利用效率,但各器官磷含量、磷积累量、磷利用效率均不随钾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橡胶树幼苗根、茎、叶各器官钾含量、钾积累量随钾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钾利用效率则随钾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除在根中0、1mg/LK2O处理钾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外,在根中其他处理间及在茎、叶中各处理间钾利用效率达差异极显著水平,钾利用效率更能体现不同钾浓度处理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橡胶树新种植材料——自根幼态无性系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橡胶微繁无性系离地50cm处平均茎围为对照(老态的供体无性系)的130.3%,花药体细胞植株离地50cm处平均茎围为对照(老态的供体无性系)的109.1%~120.2%,头4 a平均单株干胶产量为对照的129.9%~146.3%,自根幼态无性系和供体无性系相比,这2个性状均达显著差异。说明橡胶自根幼态无性系是一种速生、高产的种植材料。   相似文献   

15.
海南薇甘菊调查监测及其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海南省主要农田、森林、自然保护区等生境及重要港口、旅游区的调查监测,掌握了薇甘菊在海南省的最新分布、危害现状与发生规律,并对其入侵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薇甘菊在海南省海口、文昌、临高、澄迈、五指山、琼海、定安、昌江、东方和屯昌10个市县、约40个乡镇均有发生,面积约1 105.3 hm2。薇甘菊的入侵风险评估值R达2.3,具有高度的入侵风险。薇甘菊已经入侵到海南的橡胶园、香蕉园、甘蔗园和生态林地中,对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对海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潜在威胁,必须采取措施对其严格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6.
橡胶树热研7-33-97不同杂交组合子代早期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优良品种热研7-33-97具有生长速度快、抗性强、产胶潜力大和干胶理化性能好等优点。为研究热研7-33-97作为杂交亲本选育优良新品种的潜力,分别对热研2-73×热研7-33-97、热研5-11×热研7-33-97、热研7-33-97×海垦1的人工杂交授粉子代进行生长量和产量早期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子代的茎围生长和产量均有显著差异,热研7-33-97作为父本或者母本均能较好地遗传其速生、高产性状。子代性状的正态分析表明,从热研2-73×热研7-33-97杂交组合子代中选育出胶木兼优品种的可能性较大,从热研5-11×热研7-33-97杂交组合子代中选育出高产品种的可能性较大,从热研7-33-97×海垦1杂交组合子代中有选育出抗风高产品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对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综述,并根据橡胶草和巴西橡胶树的生物学特点,提出将橡胶草作为研究橡胶生物合成的模式植物。橡胶草作为产胶模式植物,将会极大地推动天然橡胶生物合成与调控机理的研究,提高目前的科研产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低温胁迫下,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 Arg.)不同组织的抗寒性情况以及品种间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橡胶树的冷敏感性或耐受机制奠定基础。以橡胶树‘云研77-4’和‘热研8-79’无性系幼苗为材料,进行不同低温类型的室内低温胁迫处理,对橡胶树不同叶片和茎杆组织进行电导率测定,并结合恢复生长法进行不同组织器官及无性系间抗寒性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生长实验结果与电导法鉴定橡胶树幼苗不同组织及品种间抗寒性强弱的结果一致,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温度的下降,橡胶树2个无性系叶片和茎杆的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热研8-79’的增幅大于‘云研77-4’,恢复生长后‘热研8-79’植株受害程度重于‘云研77-4,‘云研77-4’的抗寒性强于‘热研8-79’;橡胶树幼苗不同组织器官对低温胁迫响应的敏感度不同,表现为叶片受害早于茎杆,两蓬叶稳定期的幼苗第2蓬叶耐寒性强于第1蓬叶。研究结果为橡胶树品种抗寒性鉴定及进一步研究抗寒机制提供了材料选择和低温处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9.
橡胶苗光合“午休”现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系统,对生长季节的橡胶树实生苗与嫁接苗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各项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其光合“午休”现象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午后的强光、高温及相对湿度的下降是造成午后光合下降的主要生态因素;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表观羧化效率、表观量子效率、光化学效率的下降是光合“午休”现象的生理生化因素。因此认为,光合“午休”现象由外界生态因子和植物内在生理生化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橡胶树中规模推广级无性系热研7-18-55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橡胶树热研7-18-55的3种种植密度——500株/hm2、667株/hm2和833株/hm2的生长、产量等性状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在开割前,不同种植密度间的茎围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开割后,500株/hm2的茎围年均增量极显著大于833株/hm2、显著大于667株/hm2的。(2)500株/hm2的单株干胶产量极显著高于833株/hm2的。(3)3种种植密度间的单位面积干胶产量无显著差异。(4)不同种植密度间的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5)种植密度越大,原生皮的厚度越小,再生皮生长的速度也较慢。(6)500株/hm2的死皮率较低,风害略轻。建议热研7-18-55的种植密度以50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