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是目前防治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的主要技术之一。我国许多地区也正在大规模推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在生产上,甘蔗脱毒健康种茎的繁育必须采用适当的措施,才能保证其成活率及产量。总结近年来广东地区种植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从出圃、移栽种植、田间管理等技术和经验,为今后甘蔗健康种苗种茎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简单介绍甘蔗健康种苗在湛江垦区的应用情况,指出在甘蔗健康种苗思想认识、生产技术、繁育计划、试验效果、推广力度以及螟虫为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甘蔗健康种苗繁育推广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海南省白沙县甘蔗生产现状,介绍了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新台糖22号在白沙县试种示范基本情况.分析了白沙县推广应用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新台糖22号的意义,并从政府重视、加强培训及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白沙县推广应用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新台糖22号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甘蔗新品种健康种苗的应用效应.对6个甘蔗新品种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健康种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健康种苗可显著增加甘蔗产量和含糖量,这种效应可从新植蔗延续至宿根蔗且因品种而异.健康种苗甘蔗产量增产16.4%,含糖量增产15.9%.(2)健康种苗对甘蔗蔗糖分无显著作用.(3)健康种苗对甘蔗产量性状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促进甘蔗发芽出苗,增加分蘖、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该试验结果对健康种苗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用ROC22、粤糖82-882、粤糖83-88和粤糖93-159四个主栽品种进行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与常规种苗田间种植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较常规种苗能普遍改善甘蔗农艺性状,提高甘蔗产量和糖分,增产效果明显,其二级健康种苗效果优于一级健康种苗。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甘蔗生产技术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甘蔗机械化生产、甘蔗育种、健康种苗的利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介绍了水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旱地甘蔗节水抗旱栽培技术、蔗田覆盖技术、甘蔗间套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同时还涉及了甘蔗栽培管理研究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动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水田选用ROC22、R6048、粤糖83-88、粤糖86-368品种进行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与常规种苗田间种植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新植甘蔗增产9.49~27.73t/hm2,增幅9.63%~36.45%;甘蔗含糖分增加0.16~0.54个百分点。可见,种植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是防治甘蔗宿根矮化病(RSD)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生产上应加快推广应用,可显著提高甘蔗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加蔗农收入。  相似文献   

8.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进行原种苗假植、假植苗田间移栽及田间扩繁的方法、季节等多地多点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脱毒原种苗露天假植成活率稍低于温室大棚假植,但其田间移栽的成活率、恢复生长等较具优势;采用蔗渣作为保湿基质的露天假植原种苗成活率达98.5%;田间扩繁时,海南蔗区按"一年两采法"繁育,广西、云南等蔗区按"一年半两采法"繁育,其田间繁育倍数可达400倍。本研究建立的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繁育技术体系为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的繁育与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蔗健康种苗田间栽培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甘蔗健康种苗3季新植、3季宿根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蔗糖分含量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种植脱毒健康种苗可以使甘蔗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3.0%~40.2%,蔗糖分含量提高0.51%~1.01%绝对值。初步认为,分蘖率高、宿根发株率高、成茎率高是甘蔗健康种苗增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甘蔗脱毒种苗到生产用种的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脱毒种苗第1代分蘖多,生长成为有效茎的比例较低。为了提高甘蔗脱毒种苗分蘖的利用率,本文采用反复取茎法和取茎分蔸法进行甘蔗脱毒种苗到生产用种的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用反复取茎法F134、黔糖4号、果蔗Badila 3个品种脱毒种苗的繁殖倍数分别是25.2、28.8、40;用取茎分蔸法3个品种脱毒种苗的繁殖倍数分别是23.8、26.1、31.9。两个方法都能有效提高甘蔗脱毒种苗分蘖的利用率,促进甘蔗脱毒种苗到生产用种的推广繁殖速度,加快脱毒种苗良种种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海南省民营天然橡胶种植历史,从种植、加工、销售和对农民的增收作用等4个方面概述了海南民营天然橡胶发展现状,剖析了海南民营天然橡胶产业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海南民营天然橡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海南橡胶发展趋势分析出发,比较农垦与地方的橡胶单位面积产量,发现地方的橡胶单产于2004年超过农垦。从民营橡胶生产管理技术角度分析,认为海南民营橡胶单产超农垦并不是民营橡胶生产技术进步的结果,而是大量农垦橡胶流失地方所致,并初步估计流失量占海南农垦总产量9.8%左右。  相似文献   

13.
海南橡胶生产期基本处于热带气旋活跃期,热带气旋带来的强风一直是海南岛橡胶业生产最大的自然灾害。本文选择橡胶风害多发区的海南岛作为研究区,通过对橡胶风害成因的分析,在橡胶风害形成环境背景和灾害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海南岛橡胶台风灾害评估模型,将评估结果分为5级。并利用所建立的评估模型对1108号强热带风暴“洛坦”进行评估,得出的结果与实际灾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云南勐腊农场在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以科技为支撑,利用二代胶园建设土地资源,应用橡胶树品种更新换代和配套栽培技术,推动天然橡胶产业生产技术升级。促进天然橡胶产业从生产数量型向技术效益型转变,全面提升天然橡胶产业生产水平,增加产量,推进天然橡胶产业优化升级,将二代胶园建设成抗灾能力强,优质、高产、高效,具有产业竞争力的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低碳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取得了显著效果。极大地增强了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显著提高了资源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结合海南橡胶龙江分公司割胶生产实践,从常规割胶、新制度割胶、阴阳刀割胶和气刺割胶等几方面来阐述不同割胶制度的割面规划及其要点与注意事项,以期对目前天然橡胶生产,尤其是民营胶园割胶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以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从橡胶产业的自然、经济、社会服务功能的研究与分析入手,提出大力开发橡胶林下经济、创建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海南省农垦总局从2007年开始在海南西部的广坝农场,大岭农场,东部的农垦科学院文昌试验站等地开展该系统的建设工作。实践证明,发展橡胶林菌复合经营模式可以实现胶-菌共赢,既提高了农业效益,又解决劳动力就业,优化了农垦产业结构,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天然橡胶产业持续低迷,追踪国际天然橡胶研究前沿热点对于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和升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采用科学计量方法结合CiteSpace技术,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天然橡胶文献进行共被引、共词和聚类分析,概述了该领域重要的基础文献,揭示其学科领域研究前沿和热点。结果表明,共探测出6个前沿热点,高度聚合在三大学科领域。其中,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领先优势十分明显,共遴选出4个前沿热点:(1)功能化改性石墨烯或氧化石墨/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2)生物基体/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3)弹性体或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应变诱导结晶行为;(4)废旧橡胶的自修复与回收加工。在生物科学领域,遴选出1个前沿热点,即橡胶树基因组测序、橡胶生物合成路径与关键基因。在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遴选出1个前沿热点,即橡胶林的扩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频和高突现关键词在三大学科呈现由多到少分布,反映了当前天然橡胶研究领域发展趋于多方向性,但其前沿热点相对集中在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的下游。  相似文献   

18.
借助VAR模型分析海南农垦天然橡胶主要要素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发现在现有技术条件和生产阶段,天然橡胶开割面积是干胶产量增加的主动力,割胶工人、固定资产投入的贡献已很低;海南农垦天然橡胶生产已经处于原有技术体系的后期和面临技术体系革新的时期。因此应在现有技术体系不变条件下,提高现有技术的转化应用,加快新的技术体系变革。  相似文献   

19.
对统计资料和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我国植胶区天然橡胶产量变化趋势及海南植胶区产量提升的若干问题。结果表明,近20年来,我国天然橡胶总产量有较大突破,但单产并没有大幅度提高,总产量的提高应该归功于民营胶园面积的增加。以海南植胶区为例,分析其单产提升缓慢的原因,指出土壤养分下降和施肥不足是影响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并对如何实现高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垦天然橡胶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胶园种植生物覆盖作物越来越重视,胶园种植生物覆盖作物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橡胶中小苗的速生快长,直接影响到橡胶产业的做大做强及持续发展。广东农垦近3年来推广胶园种植柱花草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