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文椰2号’、‘文椰3号’和‘椰4号’成熟种果为材料,研究种果长宽比值、预处理方法对种果萌发率、萌发时间、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长宽比值对种果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萌发时间影响显著,对幼苗生长指标也有显著影响。不同预处理对部分品种的萌发时间和萌发率存在显著影响,部分生长指标与对照相比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比研究了破壳、热处理、0.2% KNO 3个处理对无籽西瓜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均能明显改善无籽西瓜种子的发芽质量,0.2% KNO 处理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与破壳相当,发芽势低于破壳,但最终成苗率却明显高于破壳处理;热处理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都显著低于破壳与0.2% KNO3处理,但成苗率与破壳相当。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苦瓜成苗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苦瓜自交系DTFS和11-13-1-3-4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对发芽种子成苗的影响以及低温胁迫下苦瓜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u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显著降低了苦瓜发芽种子的成苗率,低温处理时间越长,发芽种子的成苗率越低;12℃低温持续7~9 d基本不会对苦瓜成苗产生重大伤害。低温胁迫使苦瓜幼苗叶片细胞内质膜的相对透性、SOD和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使苦瓜幼苗叶片CAT活性和幼苗的根系活力降低。  相似文献   

4.
大豆种子抗老化鉴定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遗传差异相对较大的皖豆24、皖豆25(杂交品种)及合豆3号的种子,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的条件下老化处理4、8和12 d,研究加速老化过程中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成苗率、发芽率、电导率及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速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加速老化处理8 d,3个品种的各项鉴定指标均发生改变:品种的成苗率、发芽率及单株幼苗干重显著降低,电导率明显升高,且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变化在品种间具有一致性,电导率、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和成苗率品种间一致性较差;成苗率和发芽率的相关性最高(r=0.972**)。利用国家大豆微核心种质中的91份资源对老化鉴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8 d的种子发芽率及老化指数与在自然条件下老化15个月的发芽率及老化指数极显著相关(r=0.943**,0.716**)。综合分析认为,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处理8 d,以种子发芽率为活力鉴定指标可作为大豆种子抗老化性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丹东杂草稻种子的耐冻能力和低温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为了解丹东杂草稻种子冬季在野外能存活的原因,将丹东杂草稻和对照品种越光的干种子在水中浸不同时间,后在-20℃下处理7 d,在25℃下发芽。对照品种越光在浸种1 h后冷冻处理,其种子的发芽率从98%降为4%,浸种时间延长到1.5 h已不能成苗,而丹东杂草稻种子在1 h浸种处理后,其发芽基本不受影响,甚至在3 h浸种处理后成苗率仍达2.3%。在不同低温下发芽试验中发现丹东杂草稻在11℃能发芽,杂草稻的发芽临界温度要比对照越光低。讨论了杂草稻种子抗冻的潜在价值。   相似文献   

6.
用KMNO_4和H_2O_2两种化学试剂分别对常温密闭保存的水稻新种、1年陈种、2年陈种进行浸泡处理,以纯净水浸泡作对照,研究分析不同化学试剂的不同浓度对3类种子发芽率及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子存放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均呈下降趋势;所有试剂处理后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以及成苗率均高于对照,差异显著;新种处理中以5%浓度的H_2O_2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95%,质量比为1∶2 000的KMNO_4处理后的种子成苗率最高;1年、2年陈种处理中的最高发芽率和最高成苗率均为KMNO_41∶2 000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观赏荷花种子繁殖技术。[方法】以9个花莲品系的莲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成熟度的莲子和不同部位破口处理对莲子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影响,采用分期播种研究不同播期对莲子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采用老熟种子播种莲子发芽率和成苗率均在90%以上;在莲子外壳任何部位破口,都能使种子发芽,在凹头、凸头2个部位破口较为方便,成苗率也较高;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各品种的立叶高度、立叶数、开花率和花朵数显著下降。[结论]在扬州地区荷花种子繁殖的最佳时间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选用老熟莲子,在两头破口,能够正常发芽,植株生长良好并及时开花。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野生大豆种子和幼苗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的Na Cl盐溶液和混合盐溶液处理,考察了野生大豆种子在发芽和幼苗阶段对盐胁迫的反应,并利用发芽率、相对生长速率、干物质积累量等指标,对其耐盐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盐浓度低于50 mmol·L-1时,野生大豆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相对盐害率、幼苗干物质积累和相对生长率不受影响;随着盐浓度增高,种子发芽率逐渐下降,同时盐浓度对种子的萌发进程有明显滞后的影响。盐浓度高于100 mmol·L-1时,野生大豆幼苗干物质积累、相对生长率降低幅度明显,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结果还表明野生大豆对不同盐胁迫表现出的反应不同,受单盐胁迫的影响较大,对混合盐处理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不同药剂浸种处理水稻种子,观察处理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情况,并结合田间成苗和恶苗病发生情况,分析并选择最佳的浸种药剂。结果表明,氰烯菌酯浸种处理和阿马士包衣处理可明显促进室内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对田间成苗无显著抑制作用。且可显著降低水稻幼苗田间恶苗病发病率,是最佳的防治水稻幼苗恶苗病的浸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芽期耐低温淹水的水稻种质的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5,(4):54-58
通过对种芽进行10 d低温(5℃)淹水(5 cm深)胁迫处理,根据种子成苗率和幼苗生长指标的变化,评价了204份水稻育种材料的耐低温淹水特性。结果表明,低温淹水胁迫处理后,有36份材料能够不同程度成苗,其中14份材料的成苗率胁迫系数达到1;与正常条件下发芽的对照相比,低温淹水胁迫处理的成苗率、根长、根数、苗高、株鲜重、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均显著下降,且各性状基因型差异扩大;成苗率胁迫系数和各幼苗生长指标的胁迫系数之间密切相关;采用隶属函数法对36份成苗的水稻材料的耐低温淹水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了5份耐低温淹水能力突出的水稻种质。  相似文献   

11.
椰园/牧草间作:牧草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15种热带牧草在椰园间作的适应性试验,调查了它们的产量情况和生产参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幼龄椰园内,间作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均可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在光照强度大于30%的成龄椰园内,可间作多数禾本科牧草,并能获得一定的经济产量,但不宜间作豆科牧草;在光照强度低于30%的成龄椰园内,不宜于绝大多数牧草问作。间作于幼龄椰园的牧草产值可达1.0~3.0万元/hm2;间作于成龄椰园的禾本科牧草产值可达0.5~2.0万元/hm2。   相似文献   

12.
椰园/牧草间作:主间作物之间相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进行了椰园间作牧草生态系统的研究。通过不同类型椰园间作不同品种牧草的适应性试验,观测了不同主间作物栽培方式中椰园根系分布、土壤养分与温度、主间作物生长及产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种植密度为10m×6m的椰园(相对光照强度约在50%以上)中,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均能正常生长;在8m×6m的椰园(相对光照强度约在30%左右)中,多数牧草品种能正常生长;在6m×6m的椰园(相对光照强度不足30%)中,只有少数禾本科牧草能基本正常生长。(2)禾本科牧草与椰树组成的系统稳定性比豆科牧草的好。(3)间作物一般应距幼树1m、成龄树2m以外的地方种植。(4)合理压青培肥与科学防治金龟子害虫,有利于加强主间作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椰糠、椰子枯落叶分别与牛粪、鸡粪混合,按10条/hg风干堆料接种蚯蚓后,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分别于10、20、30、40 d时测定蚯蚓的生长繁殖情况,以及测定蚯蚓处理有机肥前后的理化性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蚯蚓的均重、日增重、日繁殖倍数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不同时期、不同组合间均差异显著(P<0.05),以椰糠、椰子枯落叶和牛粪组合的生长繁殖优于椰子凋落叶和鸡粪组合;蚯蚓处理后有机肥的pH、有机碳含量和C/N下降,全氮和全磷含量上升,且碳含量和C/N在处理前后均达到显著水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椰子汁为辅料生产椰汁冰淇淋的生产工艺,探讨不同椰汁用量对冰淇淋品质的影响,开发出一种含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冰淇淋,并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生产椰汁冰淇淋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25%椰子果汁、10%奶油、10%白砂糖、12%全脂淡奶粉、0.3%稳定乳化剂为配方可生产出品质优良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对海南岛椰园捕食性瓢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瓢虫种类共有6亚科15属25种。阐述了这些天敌的猎食对象、地理分布及优势种类的生物学习性,并编制了检索表。   相似文献   

16.
椰子是重要的热带木本油料作物,对温度条件要求高。通过对海南省8个市(县)开展椰子寒害调查,并结合部分市(县)的物候资料研究影响椰子叶片生长和裂果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椰子寒害及其形成与低温多雨关系密切,是椰子裂果的主要因素,雨水是椰子裂果的诱发因素。寒害对热带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严重,引起椰子寒害的类型为低温型、低温-多雨型,二者的危害程度及时效不同,采取不同的栽培措施,对椰子的抗寒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椰子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热带木本油料作物之一,其产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对我国椰子产业经济的内涵、发展的必要性及发展优势展开分析,并针对椰子产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雷州半岛椰子资源的分布及寒害情况,一方面,摸清椰子生长边缘区域的资源分布情况及类型,另一方面,了解调查区域内椰子的适应性。开展此项工作对于将来种子资源的收集、保护及选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榔子杂交种马哇,于1979年首次引进海南岛。经9年布点试种观察,结果表明:①马哇种比海南高种(对照)生长快,投产早,产量高。②马哇种的生育习性和果实主要营养(椰干、脂肪、蛋白质等)含量以及抗病、虫能力与海南高种无显著差异。③马哇种的不良性状有:果实偏小,叶痕距大,树干拔高太快,底层老叶衰落过早。同时,叶软而脆,抗风能力较次。尽管马哇种抗风、寒(幼龄期)能力比海南高种略次,但即使是在海南岛北部重风害和低温区之一的文昌县种植,仍能获得高产,其产量仍比海南高种高50%,甚至1倍以上,因此经济效益较高。马哇种可在海南岛已有的高种椰区种植,而在东南沿海的万宁、陵水、三亚和乐东一带种植更能表现其高产特性。建议重点在这一地区推广种植马哇种。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与东盟气候条件,椰子生产、贸易、科研发展、政府投入和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国发展椰子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发展椰子产业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