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磷浓度处理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际土壤微生物是根际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根际养分有效性、植物生长发育等关系密切.土壤磷素营养的差异可引起植物根系分泌物和根形态的变化,但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作用还少有报道.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3种磷浓度处理对生长在黑土土壤上3个采样时期(v3、R1和R3期)的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对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片段进行解析,对DGGE图谱主成分分析(VCA).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均随生育期而迁移,说明生育时期较磷浓度处理而言是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受不同磷浓度处理产生分异体现在v3期,细菌结构产生分异体现在v3和R1期,说明磷浓度处理对大豆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豆生育的早期,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这种差异弱化至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 glaucum cv. Reyan No. 4)为材料,通过砂培试验评价其对4种有机磷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王草对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和6-磷酸葡萄糖(G6P)均具有利用能力,且对磷酸单酯类(AMP和G6P)的利用能力更强。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分析表明,有机磷处理使王草根系内源与分泌的总ACP活性显著增加0.9倍以上,但王草对有机磷的利用能力与根系总ACP活性无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王草根系分泌特异ACP活性与不同有机磷处理的植株干重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2=0.861。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王草对不同类型有机磷的利用能力主要由其根系分泌的特异ACP活性决定。研究结果可为选育磷高效热带牧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试验对6年龄桉树人工林间作禾本科及豆科牧草后的土壤微生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牧草可显著提高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呼吸强度、硝化作用强度及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且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其中以间作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热研2号柱花草、GC1581柱花草和Mineirao柱花草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最高;热研15号刚果臂形草、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杂交臂形草、热研10号柱花草、Mineirao和GC1581的呼吸强度高于CK;热研11号黑籽雀稗、热研10号柱花草、GC1581和热研2号柱花草的硝化作用强度强于CK;热研9号坚尼草、杂交臂形草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热研10号柱花草和热研2号柱花草的土壤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较强。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水稻低磷胁迫转录因子OsPHR2对小麦酸性磷酸化酶活性、根系土壤有机酸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以转OsPHR2小麦纯合株系和受体对照为试验材料,在不施磷(低磷)、施易溶性磷(0.200 g·kg-1,KH2PO4为磷源)和施难溶性磷(0.200 g·kg-1,以AlPO4为磷源)3个处理下开展转OsPHR2小麦酸性磷酸化酶活性、根际土壤有机酸含量和根系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在低磷和施AlPO4处理下2个转OsPHR2小麦株系旗叶和根部酸性磷酸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受体对照;施KH2PO4处理下,2个转基因株系旗叶酸性磷酸化酶活性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均显著高于对照,根部在抽穗期显著高于对照,其他时期差异均不显著。随着小麦生育进程,小麦根际土壤草酰乙酸、草酸、乙酸、丙二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含量逐渐增加。拔节期和抽穗期,在低磷、施AlPO4和施KH2PO4处理下转基因系OsT5-28根际土壤五种有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转基因小麦根际土壤有机酸含量较对照的提高幅度在拔节期或抽穗期较大。三种处理下转基因系OsT5-28根系TTC还原力在三个时期均显著高于对照。这说明低磷胁迫下OsPHR2可提高小麦酸性磷酸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促进根系有机酸的分泌,增加分泌量,从而提高小麦磷素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Cd处理对柱花草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添加外源重金属和土培盆栽法,研究了浓度为0~5.0 mg/kg的镉(Cd)对4个柱花草(热研2号、热研13号、TPRC2001-1和西卡柱花草)根际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柱花草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对镉胁迫响应存在显著差异,镉促进4个柱花草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浓度分别为0.5、1.0~5.0、0.5~5.0、2.0~5.0 mg/kg。与对照(CK)相比,低浓度Cd(0.5 mg/kg)胁迫,对热研2号、热研13号和西卡柱花草根际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TPRC2001-1柱花草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增加;而在1.0~5.0 mg/kg处理条件下,脲酶活性无显著变化。0.5~5.0 mg/kg Cd胁迫时,显著抑制了热研2号、热研13号和西卡柱花草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2.0~5.0 mg/kg Cd胁迫时,TPRC2001-1柱花草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说明,种植TPRC2001-1柱花草能缓解镉对3种土壤酶活性的胁迫,土壤镉对3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脲酶可作为土壤中镉污染的指示酶。  相似文献   

6.
以6个不同苎麻品种的根际土壤为材料,对根际的土壤养分、细菌、真菌、放线菌、脲酶、酸性磷酸酶、pH的差异性及其根际土壤养分与苎麻产量和纤维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际环境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pH、微生物数量存在品种间差异性.株高与全磷、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效株数与全磷达到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纤维支数与全磷显著负相关,纤维强力与全钾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缺磷胁迫对花生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水培试验,对不同磷处理的花生干物重及酸性磷酸酶(APA)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耐低磷能力存在差异,豫花七号和农大818相对生长量高,有较高的耐低磷能力。在不同磷处理下,根系分泌APA及叶片APA活性差异明显,缺磷处理高于供磷处理,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磷素处理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根系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的耐低磷能力与根系性状密切相关.以磷高效基因型大豆锦豆33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铁丰3号为试材,采用沙培的方法,设5个磷浓度,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主根长、根冠比、根体积、根系活性和根系比表面积对磷素处理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磷效率基因型大豆根系性状对磷浓度的反应比较复杂.幼苗期,不同磷浓度处理下主根长度和根冠比磷高效基因型品种均显著高于磷低效基因型品种;在有些磷浓度处理下根体积、根系活力和根系比表面积等指标基因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指标值的大小随磷浓度的变化没有一致的规律性.分枝期,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品种间和不同磷浓度处理间主根长度都没有显著差异.开花期,不同磷浓度处理下主根长度和根冠比存在显著的基因型间差异,表现为磷高效品种显著大于磷低效品种.结荚期,根系活力和根体积在不同磷浓度处理下均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间差异.在各磷浓度下,磷高效品种的根系活力都显著大于磷低效品种的.在O.5、1.O、1.5和2 mmol·L-1的磷浓度下,磷高效品种的根体积显著大于磷低效品种.  相似文献   

9.
健康与罹病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及真菌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宁海  吴利民 《玉米科学》2007,15(5):136-138
对玉米茎基腐病植株根际微生物数量及真菌区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与罹病玉米植株根际微生物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罹病玉米植株根际真菌、细菌数量明显高于健康玉米植株,而健康与罹病玉米植株放线菌数量无明显差异。健康玉米植株根系真菌种类为8种,常见真菌3~4种,优势种的菌落数占总菌落数的28.9%~53.7%。罹病植株根系真菌种类为2~4种,仅有稀少真菌和优势种,且优势种的菌落数占其总菌落数的87.7%以上,处于绝对优势,经证明引起玉米茎基腐病的是禾谷镰刀菌。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同品系黄籽与黑籽间发芽生理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黄籽油菜中分离出的黄籽和黑籽为材料,测定发芽期间幼苗的发芽、生长、硝酸还原酶(NR)活性、根活力、糖和蛋白质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不同遗传背景的黄籽品系之间各指标大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黄籽和黑籽相比,黄籽的NR活性和根活力显著低于黑籽,而非还原糖和苗重却极显著高于黑籽,但个别黄籽品系具有较高的NR活性、根活力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燕麦不同磷效率品种对有机磷的利用能力,选取磷高效品种燕科1号和磷低效品种MARION为供试材料,在土培盆栽条件下,设置植酸态磷(OP)、无机磷(KP)和不施磷(CK)三个磷处理,研究苗期不同磷处理对燕麦不同磷效率品种生物量、磷累积量、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OP处理下,燕科1号和MARION的生物量较KP处理显著提高,分别提高70.4%、 9.4%;燕科1号的根冠比显著低于MARION。(2)与CK比较,OP处理可显著提高燕麦地上部、全株磷含量,但比KP处理磷含量低;在OP处理下,燕科1号地上部磷含量比MARION提高15.1%,全株磷含量比MARION降低8.6%。(3)与CK比较,OP处理可以提高燕麦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但显著低于KP处理;相同处理下,燕科1号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低于MARION。(4)两个燕麦品种在不同磷处理下,燕麦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不同,燕科1号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KP和OP处理比CK分别提高35.2%、26.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MARION在KP和OP处理比CK分别降低4.4%、14.1%,OP与CK之间差异显著。磷高效品种燕科1号利用植酸态有机磷能力高于磷低效品种MARION。  相似文献   

12.
追施沼液对冬小麦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沼液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用沼液作追肥,研究了不同沼液追施水平时冬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脲醇和蛋白酶活性均呈"V"字形变化趋势,但不同指标处于谷值的时期存在差异.适宜沼液追施量能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且以120 kg·hm-2沼液追施量(均以沼液态纯氮计,下同)效果最好;蛋白酶活性以60kg·hm-2沼液追施量表现最高,其与120 kg·hm-2液追施量比较差异不显著.根际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生育时期呈"S"形变化,沼液追施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营养液栽培试验,研究了低磷胁迫下4种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叶片和根系的酸性磷酸酯酶(APase)同工酶的酶谱和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叶片和根系APase同工酶含量在低磷处理第10 d、20 d、30 d均比对照高,酶谱染色加深和谱带条数的增加,说明低磷胁迫增加该酶活性,磷高效基因型酶活性升高的幅度大于磷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为给高磷土壤小麦磷管理提供依据,在河南省温县速效磷为49.1 mg·kg-1的土壤上开展2年田间试验,设置5个施磷量水平(0、45、90、135、180 kg P2O5·hm-2),研究施磷量对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磷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磷水平的提高,小麦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且两年分别在90和135 kg·hm-2施磷量下最高。90 kg·hm-2施磷处理显著提高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施磷量进一步增加时干物质累积量无显著变化,叶片等各器官均表现出相似趋势。第一年小麦花后干物质转运量以90 kg·hm-2施磷处理最高,转运效率为36.7%;第二年花后干物质转运量以135 kg·hm-2施磷处理最高,转运效率为30.9%。小麦开花期和收获期磷素积累量均以90 kg·hm-2施磷处理最高,施磷处理收获期吸磷量比不施磷处理增加14.5%~44.6%,开花后各器官磷素转运量和转运效率以90 kg·hm-2施磷处理相对较高。磷肥利用率随着施磷量增加呈下降趋势,90 kg·hm-2施磷处理下磷肥利用率相对较高,磷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表观回收率两年平均为130.8 kg·kg-1、 10.6 kg·kg-1、23.9%。磷肥用量高于90 kg·hm-2时,土壤磷素呈盈余状况;在90 kg·hm-2施磷水平下土壤磷素盈余0.1~17.3 kg·hm-2;在施磷135 kg·hm-2和180 kg·hm-2时,土壤磷素盈余量分别为32.1~77.5和101.5~115.3 kg·hm-2。这说明,在土壤磷素肥力较高的情况下,推荐施磷量90 kg·hm-2,可促进干物质和磷素积累,提高小麦产量,同时维持合理的磷肥利用率及磷素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15.
氮磷用量与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不同施肥方式和不同氮磷肥用量条件下,玉米根系和地上部的生育特征、根际脲酶和磷酸酶特征、氮磷养分吸收量。结果表明,施肥量为800 kg/hm2(种子侧下方6 cm)处理的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最高,成熟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吸氮、吸磷量也最高,子粒产量也较高;各处理玉米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明显高于非根际;在肥力相对较高的土壤,减施20%~40%氮磷肥至少可以维持玉米当年的产量,施肥方式对玉米的子粒产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低磷胁迫是限制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稻淹水条件下产生H2S,然而,H2S作为信号分子是否参与调节水稻响应缺磷胁迫还未可知。方法 在正常磷和低磷条件下测定水稻H2S含量,揭示H2S在水稻响应缺磷胁迫中的作用。用2 μmol/L H2S前体物质NaHS预处理水稻1 d,然后在加磷和低磷条件下培养6 d,测定水稻体内总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木质部汁液磷含量、磷转运子基因表达以及根系构型变化,从而探究H2S参与调节水稻响应缺磷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结论 低磷胁迫下,水稻根系和地上部H2S含量显著增加。NaHS预处理水稻显著增加低磷条件下水稻体内有效磷和总磷含量,提高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木质部汁液磷含量和磷转运子基因表达水平,同时还改变水稻根系构型,增加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总根尖数,从而促进低磷条件下水稻对外界磷的吸收和转运,最终缓解缺磷胁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深入剖析水杨酸调控水稻低磷胁迫响应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常规水稻品种日本晴,外源添加水杨酸后测定水稻体内总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木质部汁液磷含量、水稻根系特征参数、磷转运子基因表达水平和一氧化氮含量等指标解析水杨酸缓解水稻缺磷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结果】1)水杨酸对水稻磷吸收的调控存在剂量效应,1 μmol/L水杨酸显著提高低磷条件下水稻体内总磷含量,5 μmol/L水杨酸则降低水稻体内总磷含量。2)低磷条件下,1 μmol/L水杨酸使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11.35%,根系总长增加了20.90%,根系表面积增加11.86%,根系体积增加了15.38%,总根数增加了23.55%,木质部汁液中的磷含量提高了22.67%。同时,1 μmol/L水杨酸提高了水稻根系磷转运子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水稻对外界磷的吸收和体内磷的转运。3)水杨酸通过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增加水稻根系的一氧化氮含量,从而通过调控磷转运子基因的表达提高低磷条件下水稻对外界磷的吸收。【结论】水杨酸与信号分子一氧化氮互作缓解低磷胁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低磷胁迫是限制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稻淹水条件下产生H2S,然而,H2S作为信号分子是否参与调节水稻响应缺磷胁迫还未可知。【方法】在正常磷和低磷条件下测定水稻H2S含量,揭示H2S在水稻响应缺磷胁迫中的作用。用2 μmol/L H2S前体物质NaHS预处理水稻1 d,然后在加磷和低磷条件下培养6 d,测定水稻体内总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木质部汁液磷含量、磷转运子基因表达以及根系构型变化,从而探究H2S参与调节水稻响应缺磷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结论】低磷胁迫下,水稻根系和地上部H2S含量显著增加。NaHS预处理水稻显著增加低磷条件下水稻体内有效磷和总磷含量,提高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木质部汁液磷含量和磷转运子基因表达水平,同时还改变水稻根系构型,增加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总根尖数,从而促进低磷条件下水稻对外界磷的吸收和转运,最终缓解缺磷胁迫。  相似文献   

19.
高彬  曹翠玲  李涛 《大豆科学》2012,31(1):58-63
利用沙培方法研究了乙烯对磷胁迫下大豆幼苗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磷胁迫下大豆主根长度降低50%,侧根长度增加46%,侧根数目增加64%。缺磷时大豆根系磷含量降低,根系活力和根系组织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是全磷培养植株的1.2和1.3倍;与供磷植株相比,缺磷时大豆干物质累积量显著降低,缺磷主要抑制了地上部分干物质累积,而根系干物质累积几乎不变,根冠比增大。磷胁迫使大豆乙烯含量增加,但乙烯释放量被乙烯拮抗剂Co2+抑制。外源乙烯利抑制全磷大豆主根伸长,促进缺磷大豆侧根生长;乙烯拮抗剂Co2+逆转了低磷和乙烯对主根的抑制,减少侧根数目。乙烯利能够增加大豆幼苗根系活力和根系组织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大豆生物量,增加根冠比,且磷胁迫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