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云南小粒种咖啡高海拔种植适应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适宜的范围内,海拔越高,杯品质量越好。高海拔是生产精品咖啡的重要条件,卡蒂姆咖啡在高海拔种植杯品质量显著提高。发展高海拔咖啡生产,可提高咖啡生产经营效益,对促进国内小粒种咖啡生产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咖啡种植者对咖啡品种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认识不足、盲目引种而造成的生产中咖啡品种混乱,咖啡豆质量下降等问题,对普洱普遍种植的小粒种咖啡品种咖啡豆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小粒种咖啡品种生咖啡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Catimor系列品种之间杯品质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云南不同海拔小粒种咖啡生长发育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云南思茅、保山、德宏、西双版纳4个地区的调查结果,小粒种咖啡在海拔900m以下的植株生长量和第3年的产量大于海拔1100、11300m植区的生长量和产量,但随海拔升高咖啡干豆千粒种增加,大象豆减少,随海拔升高,咖啡的果酸度增加,杯品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4.
2011~2012年,根据云南咖啡种植分布及病虫害发生特点,采取定点调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走访种植户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小粒咖啡主产区保山、普洱、临沧、德宏地区的咖啡种植园进行普查,开展云南小粒咖啡的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并采集标本。共鉴定出害虫39种,分属8目27科;病害9种,其中真菌病害7种,新病害2种:小叶病和病毒病。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云南小粒种咖啡3个主要种植区采集了52个样品,在德国柏林由一个专业杯品测试小组对其进行测评。比较了不同海拔荫蔽和非荫蔽耕作系统中咖啡豆的质量。结果显示:荫蔽系统的优势明显。荫蔽系统下生产的咖啡豆在所有4个感官项目测试和“带衣豆总干重/咖啡鲜果重”(D/F)项目中都有较好的表现。此外,在比较来自相近海拔(约1 000 m)的不同卡蒂莫品系时,发现香味和D/F之间呈正相关。D/F比值因其结果简单、具体、客观,从而可作为咖啡质量中的物理性状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另外,荫蔽耕作制度能够明显增加D/F的比值,  相似文献   

6.
普洱产区咖啡干香感官特征解析及杯品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普洱产区咖啡为原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香气活度值法(odor activity values, OAVs)确定咖啡中特征干香组分,明确其感官风味特征,并邀请专业咖啡质量品鉴师团队评价杯品品质。结果表明:普洱产区14个区域咖啡中共有干香组分78种,特征感官风味组分(OAVs>1)22种,为普洱咖啡赋予黑巧克力、焦糖、奶油、烤坚果和蜂蜜的主香,同时具有枫糖浆、花信子和柑橘风味;普洱咖啡杯测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咖啡在杯测指标上虽略有差异,但整体得分较高,85.71%的咖啡达到了精品咖啡的标准;普洱产区存在区域气候环境,其中种植的咖啡同样具有较高的杯品质量。研究结果可为咖啡加工生产和销售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咖啡种植规模、使用品种种类、育种背景及栽培特点进行了调研分析。证实了主栽品种卡蒂姆7963与P4是同一品种;对各品种的杯品质量进行了评价,多次杯品鉴定表明,生产上种植卡蒂姆类咖啡虽然内在品质赶不上波邦和铁比卡,但可通过加强水肥管理、遮荫栽培、高海拔种植和提高初加工水平等来提升咖啡杯品质量;对今后发展咖啡使用品种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系列研究曾根据福建山区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模式,初步拟出再生稻适宜发展地区。为探明安全蓄养再生稻的纬度、海拔临界线,作出再生稻气候生态适应性区划,本文对5年来多点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对福建省山区再生稻适宜种植地区进行初步区划,明确适宜种植的品种(组合)和宜栽时段。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88起在福建山区的沙县西霞(26°30'N,117°35'E,海拔550米),武夷山市溪洲(27°39'N,118°08'E,海拔220米)和武夷山市黄村(27°40'N,117°58'E,海拔220米)进行。以汕优63为试验材料,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设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全球咖啡产业已经进入“精品”和“4C”等认证时代。中国的咖啡产业历经60余年的规模化发展,特别是云南省近20余年的规模化种植,小粒种商品咖啡豆的质量已经被国内外客商知晓。“十二五”云南的咖啡产业进入大发展阶段,普洱和临沧两市将新增种植面积6.67万hm2。今后各种植区在生产大宗商品豆的同时,可在局部种植生产“精品”商品豆,以提升云南咖啡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国24—52°N的野生大豆、中间型大豆(包括正常(W_1)、大粒(W_2)、平原(P),高海拔(H)四种类型)59份和地方栽培品种(C)14份进行了光周期分析。全部材料表现为短日性,短日性强度与纬度绝大多数呈显著负相关。在相同的纬度条件下,强度一般为:正常型(W_1)>大粒型(W_2)>栽培种(C),而大粒型近似正常型,平原型(W_1P、W_2P)>高海拔类型(W_1H、W_2H)。即高海拔材料的反应与较高纬度的平原材料表现相似。论述了高海拔条件,特别是低温和昼夜温差大对光周期特性形成的重要影响。 对中国25—51°N代表性纬度野生大豆(均为W_1P型),栽培大豆各8份进行了昼夜温度反应分析。首次发现:(1)30°/20℃,20°/20℃,30°/10℃,20°/10℃四种温度下开花日数、花期指数与纬度均呈负相关。(2)不同纬度材料的开花对昼高温、夜低温、大的昼夜温差呈规律性反应。表现高纬度材料对昼高温(30℃)敏感,提早开花显著;对夜低温(10℃)迟钝,延迟开花不显著;特别对昼夜大的温差反应迟钝;而低纬度的相反。25°N的材料,昼高温不但不促进开花,反而延迟。(3)35—40°N地区野生大豆的温度反应表现出明显的临界性。(4)对温度反应的敏感程度和光周期反应一样,也表现为野生大豆>栽培大豆。 综合光温生态分析,将中国平原地区野生大豆初步分为七个  相似文献   

11.
两优培九稻米淀粉黏滞性(RVA谱)的纬度地域和播期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江苏4个稻作区的5个不同纬度点(纬度范围为31.3°N~34.7°N),设置了5个播期处理,研究了优质高产的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培九的稻米RVA谱变化特征。 两优培九稻米RVA谱易受环境影响,该品种最佳的稻米RVA谱主要出现在纬度点32.4°N及以南地区,北移种植则导致RVA谱品质下降,即峰值黏度下降,消减值、糊化温度增加。RVA谱随播期的推迟呈变劣的趋势。结实期较高的平均温度可显著增加峰值黏度、降低消减值,因此两优培九以早播栽培为佳。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对目前德宏州小粒种咖啡生产中实际存在的施肥问题,在前期施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土壤、气候和咖啡生长及需肥特点,总结出 “改、培、平、巧”的具体施肥经验,以期提高咖啡生产效益,实现持续高产稳产和优质。  相似文献   

13.
采集云南怒江流域海拔784~1 508 m中8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小粒种咖啡品种Catimor CIFC 7963(F6)的咖啡豆进行千粒重、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咖啡因、总糖等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咖啡豆千粒重和总糖含量分别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咖啡因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粗蛋白质、粗纤维、水浸出物、灰分与海拔高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大田条件下,采集咖啡叶片和果实样品进行氮、磷、钾、钙、镁营养元素含量测定,对小粒种咖啡的营养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幼果期咖啡叶片氮、磷、钾和镁含量极显著高于初花期、第1批果实成熟期和果实采收末期;第1批果实成熟期叶片钙含量极显著高于初花期、幼果期和果实采收末期;咖啡豆中氮含量极显著高于钾、钙、磷和镁含量,咖啡干果皮中钾含量极显著高于氮、钙、磷和镁含量。  相似文献   

15.
《Field Crops Research》1997,54(1):65-72
The decline of vegetative growth of Arabica coffee trees in Viçosa (20° 45′ S, 650 m altitude), Brazil, occurring from mid-March through late May, was observed in both irrigated and non-irrigated plants and did not show a direct relation with leaf water potential. Declining growth coincided with lowering temperatures, and particularly with increasing daily periods with low temperatures. Stomatal conductances in the morning (0800–0900 h) were relatively high until mid-March and decreased gradually in parallel with declining growth rates. During the quiescent growth phase in the cool season, starting from late May, stomata were closed for most of the diurnal period.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高海拔咖啡和低海拔咖啡质量的不同,对保山市龙陵县木城乡渔塘桠口村海拔1 400 m和海拔1 200 m的咖啡鲜果的果实性状进行测量,并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测和相关性检测。结果表明:咖啡鲜果重量、鲜果纵横径、果皮重量、果皮厚度、种子单重、种子纵横径、种子厚度等方面在2种海拔下具有显著差异,在果皮厚度方面,海拔1 400 m<海拔1 200 m,其他指标海拔1 400 m>海拔1 200 m。此结果表明,高海拔咖啡的质量优于低海拔咖啡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