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概述云南农垦勐腊橡胶分公司历年来的产胶趋势及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橡胶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提高干胶产量的可能性及解决的途径,促进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Logistic和Markov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kogistic—Markov联合预测模型的概念,并用此模型对通什垦区的橡胶单位面积产量进行印证预测.结果表明,用联合模型对1986和1987年两年橡胶单位面积产量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吻合,其误差要比单一的Logistic模型小,效果较好.从而为橡胶单位面积产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橡胶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目前我国宜胶区土地已基本开垦完毕,土地资源紧张。因此,种植天然橡胶优良种苗、提高单位面积干胶产量便成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天然橡胶优良种苗的生产技术及其在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剖析了中国橡胶业的生产和供需状况,预测我国2000年橡胶需求量为150~170万吨,其中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各占50%,我国届时的橡胶产量可达105~115万吨,其中天然橡胶产量为45~50万吨,合成橡胶为60~65万吨,橡胶缺额达45~55万吨,提出了我国橡胶业今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反向传播网络,使网络的实际输出逐步接近某个特定的期望输出。本文以1990—2018年度云南甘蔗总产量为数据样本,选取平均气温、最低温度、最高温度、降雨量和日照5个气象因子作为预测变量,建立了甘蔗产量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云南甘蔗产量进行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相对误差在-5.7%^+4.6%的范围。通过该预测法,可为甘蔗产量的预测提供有效途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甘蔗产业决策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1972年定植的14个橡胶无性系1980—1983年五种数量性状的鉴定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不同年份间的测定作为试验重复,结果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普遍比表型变异小;在测定的五种性状中,以茎围生长的广义遗传力最高,达88.5%;表型相关系数与基因型相关系数基本一致,各个组分性状与干胶产量之间的基因型相关系数的大小依序为:产量指数(O.9451)→胶乳产量(O.9265)→茎围生长(0.7094)→干胶含量(—0.0222);其遗传相关贡献则以胶乳产量为最大,其次为干胶产量和产量指数,说明胶乳产量是一个比较活泼的性状,由于它的变化,可以引起其他性状相应的变化。通径分析显示,以胶乳产量对干胶产最的直接效应最高,通径值P25=0.5616,其次为产最指数P_(45)=0.3034。这两者均属组成干胶产量组分的主要因素,说明只要不断改良品种和设法提高胶乳产量,进一步挖掘产胶潜力,就可望达到增产干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疆棉花产量的预测精度,运用GM模型与ARIMA模型对新疆棉花产量进行了预测,进而赋予合理权重建立了基于灰色理论和时间序列的组合预测模型对新疆棉花产量进行了预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加逼近于真实数据,预测精确度较单一预测模型的结果准确性更高、误差更小.因此,GM模型与ARIMA模型组合预...  相似文献   

8.
将烤烟实际产量分离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根据1997~2011年白河县气象资料和烤烟产量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建立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回归模型,最终建立产量回归模型:Y=-89 321.903+43.455T+41.972x1+48.276x2.并对历年产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精度最高为100%,最低为92%,平均精度为97%.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实用性,可作为白河烤烟产量预报的有效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9.
《热带作物学报》2008,(11):20-20
天然橡胶是中国热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海南、云南、广东垦区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中国已建立橡胶园1300多万亩,2007年产干胶59万多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橡胶工业迅猛发展,1985年中国天然橡胶消耗量仅44万吨,到2002年中国的天然橡胶消费量已达160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橡胶消费国。  相似文献   

10.
选取土壤及气候资源,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及专家经验选择确定评价因子,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来量化评价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海南省儋州市的橡胶种植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儋州市最适宜橡胶种植的面积为43 029.58 hm2,占农用地面积的14.99%;适宜面积为57 770.90 hm2,占20.12%,次适宜面积为40 934.9 hm2,占14.26%。该评价结果可以从宏观上实现儋州市的橡胶收益最大化以及为橡胶种植的区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借助VAR模型分析海南农垦天然橡胶主要要素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发现在现有技术条件和生产阶段,天然橡胶开割面积是干胶产量增加的主动力,割胶工人、固定资产投入的贡献已很低;海南农垦天然橡胶生产已经处于原有技术体系的后期和面临技术体系革新的时期。因此应在现有技术体系不变条件下,提高现有技术的转化应用,加快新的技术体系变革。  相似文献   

12.
以儋州市那大镇255户胶农为调查对象, 分别调查品种选择、种植规模、栽培管理技术应用、新技术了解及应用、技术需求等。结果表明:目前种植的主要品种是热研7-33-97(56.82%)和RRIM600(17.21%);有88.78%的农户拟在胶园更新时选择热研7-33-97,有66.84%农户在坡地或丘陵地胶园修筑了环山行;有机肥的施用量普遍不足;4.71%的农户能够做到养树割胶,有52.08%的农户按照自身经验进行胶园施肥,有43.75%的农户不懂如何施肥;农户对围洞法抗旱定植、营养诊断施肥、新割胶技术采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利用海南岛1971——1979年民营橡胶产量资料,建立橡胶产量预报摸型。文中比较详细的介绍了灰色GM(1,1)模型的建模过程和具体步骤。实践表明,该模型简便、不受样本数量的限制,预报精度较高,是一种新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开展橡胶林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2012年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在海南儋州试验场四队橡胶林中建立了1 hm2动态监测样地。基于海南儋州1 hm2橡胶林动态监测样地的高程数据,介绍了R软件等高线图、三维立体图等方面的应用,希望对R软件的初学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由疫霉菌侵染引起的割面条溃疡病是我国橡胶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分离自海南省儋州市的棕榈疫霉病菌HNRPP02进行了14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毒矾(56%代森锰锌·8%噁霜灵WP)、甲霜灵(35%甲霜灵ZGF)、阿米西达(25%嘧菌酯SC)和安克(50% 烯酰吗啉WP)的EC50最小,抑菌效果最好;霜霉威盐酸盐(66.6 %霜霉威盐酸盐AS)的EC50最大,抑菌效果最差。建议橡胶树种植中使用56%代森锰锌·8%噁霜灵WP、35%甲霜灵ZGF、25%嘧菌酯SC和50%烯酰吗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自适应增强的BP模型的浙江省茶叶产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1999—2018年浙江省59个县市的茶叶产量数据和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提出了基于产量等级因子的自适应增强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的茶叶产量预测机制。首先分析提取了种植面积、年平均气温、3—7月的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等11个影响因子,然后构建浙江省茶叶产量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产量等级因子的自适应增强的BP模型算法相关系数达到0.893,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0.187和0.136。在试验数据选取方面,相较于距离预测年份较远的数据,采用临近预测年份的数据,预测精度较高。根据本研究的茶叶产量预测机制,建立了浙江省茶叶产量预测误差空间分布图,其中1级优势区的平均误差为18.32%,2级次优势区为16.73%,3级一般产区为22.69%。预测模型能够实现浙江省各县市的茶叶产量预测,对茶叶生产的宏观管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木豆为豆科木豆属多年生常绿小灌木,是世界第六大食用豆类,也是唯一的木本食用豆类。木豆用途非常广泛,成熟籽实可以食用,营养价值丰富;嫩枝叶是草食家畜的优质饲料,又可用作水土保持和覆盖作物等。木豆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适合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本文介绍国内外木豆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和进展,并对国内今后木豆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海南橡胶生产期基本处于热带气旋活跃期,热带气旋带来的强风一直是海南岛橡胶业生产最大的自然灾害。本文选择橡胶风害多发区的海南岛作为研究区,通过对橡胶风害成因的分析,在橡胶风害形成环境背景和灾害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海南岛橡胶台风灾害评估模型,将评估结果分为5级。并利用所建立的评估模型对1108号强热带风暴“洛坦”进行评估,得出的结果与实际灾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Guayule is a new crop being commercialized for hypoallergenic latex production. Because natural processes that occur in the plant following harvest, notably dehydration, result in rapid loss of latex and immediate processing of guayule shrub for latex on a commercial scale is not feasible, storage conditions that maintain latex concentration and yield need to be establish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on the extractable latex, total rubber, resin, and guayulin A and B contents, and extractable latex, total rubber, and resin yields in harvested guayule shrub. The experiment was established using plants transplanted into the field at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Maricopa Agricultural Center, Maricopa, AZ, USA, on 22 March 2001.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four replications was used. Two germplasm lines (11591 and AZ-2) were used for this experiment. Twenty plants of each line were harvested six times (November 2002, March 2003, July 2003, November 2003, March 2004, and July 2004) from each field plot. Two plants of each lin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ach of 10 storage treatment combinations reflecting wet, dry, or wet alternated with dry conditions prior to chipping for latex extraction. Extractable latex content, total rubber content, resin content, and guayulin A and B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after storage and compared with freshly harvested shrub. Plant biomass, latex yield, rubber yield, and resin yield were also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with fresh harvested shrub. AZ-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latex, rubber, and guayulin A content than 11591,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biomass, latex yield, rubber yield, resin content, resin yield, and guayulin B content.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how that moist storage of harvested shrub prior to dry chipping allows a higher yield of latex. Storing the shrub under moist conditions may allow more flexible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 schedules, by limiting post-harvest latex losses and increasing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