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扼要评述了国内外对橡胶树死皮病病因的研究;在前人研究和对云南橡胶树死皮病发生发展大量田间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物栽培学、营养学和森林衰退病的基本理论,提出橡胶树死皮病是橡胶树群体在一定的割胶生产条件下营养失衡,导致整株或局部树皮组织衰退,局部或全部失去排胶功能的一种生理病害,而过度排胶,养分不能适时足量供给,是死皮病不同程度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植胶区不同橡胶宜林地、海拔高度、坡向的橡胶树死皮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死皮病发病率与不同等级宜林地、不同坡向有关:植胶环境条件最好的宜林地死皮病发病率最高,而次等宜林地则发病率随之降低;西坡橡胶树死皮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其它坡向发病率,从宏观角度一定程度地证实橡胶树营养状态与死皮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发现,针刺采胶结合电石刺激和施用未沤熟的有机肥会提高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针刺采胶结合电石刺激的橡胶树死皮停割率为45.7 %-63.0 %,而胶刀割胶结合乙烯利刺激的4个林段橡胶树死皮停割率为6.4 %-27.8 %。施用未沤熟的有机肥,死皮停割率达到33.6 %,而施用沤熟有机肥的死皮停割率为6.7 %-21.5 %。  相似文献   

4.
橡胶树死皮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橡胶树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江基地分公司割胶生产实践,详细介绍利用割面调整与规划等技术措施,对常规割制、新制度割胶以及老龄橡胶树死皮植株进行处理与复割,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橡胶树死皮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死皮病(TPD)是危害天然橡胶生产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研究,提出了各种致病机理假说。本文作者着重分析了国内外胶园和橡胶树养分亏缺与死皮病发生的关系,提出了开展橡胶树养分循环的动态模拟研究,对于明了橡胶树养分生理需求规律及内部物质循环机制,指导生产上科学合理、按时按需施肥,维持胶园土壤地力、防止土壤酸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橡胶树死皮(Tapping Panel Dryness,TPD)是天然橡胶单产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给中国橡胶种植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利用RT-PCR技术分析14个产排胶相关基因在死皮和健康橡胶树树皮中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有8个基因在健康橡胶树树皮中上调表达,其分别是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小橡胶粒子蛋白、橡胶素、蔗糖转运蛋白5、橡胶延伸因子、几丁质酶、HMG辅酶A还原酶和HMG辅酶A合成酶,有4个基因在死皮橡胶树树皮中上调表达,他们分别是橡胶转移酶、牻牛儿基牻牛儿基二磷酸合酶、蔗糖转运蛋白2a和β-1,3-葡聚糖酶;另外,蔗糖转运蛋白2b和蔗糖转运蛋白1表达模式没有发生变化。此结果为深入揭示橡胶树死皮发生分子机制提供新观点。  相似文献   

7.
橡胶树死皮(Tapping Panel Dryness,TPD)是天然橡胶单产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给橡胶种植业带来严重危害。本研究利用定制橡胶树oligo芯片,通过提取死皮和健康橡胶树胶乳总RNA,标记并反转录成cDNA后与橡胶树oligo芯片进行杂交鉴定TPD相关基因,利用RT-PCR技术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对芯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以2倍标准在死皮与健康橡胶树间筛选到2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功能涉及橡胶生物合成、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抗性及防御反应、活性氧代谢、DNA甲基化、泛素-蛋白酶体、信号传导、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转运等调控途径。进一步的RT-PCR验证结果表明,随机选取12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均与芯片结果一致。本研究为大规模鉴定TPD相关基因和揭示TPD发生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橡胶树死皮恢复的生理基础,本研究采用死皮康复营养剂创制死皮不同恢复程度的实验材料,分析了健康、死皮和死皮不同恢复程度植株间胶乳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pH、黄色体破裂指数、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蔗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等生理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橡胶树发生死皮后,胶乳产量、无机磷含量、硫醇含量和转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而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pH、黄色体破裂指数和蔗糖含量显著升高。死皮康复营养剂处理能促使死皮橡胶树的恢复,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促使死皮恢复过程中,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和蔗糖含量逐步降低,无机磷含量、硫醇含量和转化酶活性逐渐增加,胶乳产量回升,而pH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胶乳生理参数的异常与死皮发生密切相关,死皮恢复过程中,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蔗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等胶乳生理参数趋向于正常水平,调节这些胶乳生理参数向正常水平转变将有助于橡胶树死皮的恢复。研究结果为研发高效死皮防治药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mRNA差别显示技术分离橡胶树死皮病相关cDNA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树早期预测试验地采集不同品系的橡胶树胶乳和树皮组织,分别提取纯化mRNA 合成cDNA第一链。通过4个简并锚定引物和10个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经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发现了至少4个差异DNA片段只在健康树中表达而在死皮树中没有出现,这4个差异DNA片段分别命名为Hb1(725bp),Hb2,Hb3,Hb4。对Hb1进行了分离,纯化,经Northern杂交证实,Hb1在健康树胶乳中表达活跃,而在死皮树胶乳中表达受到强烈抑制,表明Hb1是与死皮病相关的cDNA片段,进一步将Hb1片段进行回收和克隆,并进行DNA序列分析,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分析未发现相关同源片段,死皮病相关cDNA片段的获得,将分离全长死皮病相关基因,搞清该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提供条件,进而为从分子水平上阐明死皮病的致病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宏观农业角度,探讨西双版纳植胶区植胶环境和经营管理条件与橡胶树死皮病(TPD)的关系,尝试说明该区域死皮病高发的原因,提出了通过改善生产管理控制该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橡胶树死皮是制约天然橡胶生产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成为急需解决的生产实践问题。本文着重对病理性死皮和生理性死皮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选择和开发合理的橡胶树死皮防治技术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与根伤口联系的橡胶树割面干涸病。结果表明该病的基本症状是在树皮内层发生乳管坏死和在坏死的乳管周围产生形成层状分生组织。早期感病树中出现的形成层状分生组织的活动导致晚期病树树皮的变形。新的坏死乳管和形成层状分生组织继续在树皮内层形成,因而使该病成为不可恢复的。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海南、云南和广东三大植胶区不同品种、不同割龄橡胶树死皮发生现状及田间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全国橡胶树死皮率高达24.71%,停割率为14.55%;三省国营农场死皮率和三级以上死皮率大小顺序依次均为:云南<海南<广东,死皮率分别为20.77%、28.08%和30.90%;死皮率随割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死皮率与停割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热研7-33-97<PR107<GT1<RRIM600<南华1号。此外,死皮树存在连株分布的现象,且随着割龄的增加,连株分布的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利用改良的SDS-醋酸钾沉淀法可以有效分离纯化胶乳DNA。胶乳经过高速离心后分为3层,上层主要是橡胶粒子,中间层是胶乳的可溶性胞质成分即C-乳清,下层主要是黄色体。分别对这3层组份进行DNA提取分析,结果显示胶乳DNA主要存在于黄色体层。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表明所得胶乳DNA是序列不均一的DNA分子。胶乳DNA主要由线粒体DNA和少量细胞核DNA组成。健康树中胶乳DNA含量要大于死皮树胶乳DNA含量。  相似文献   

15.
橡胶树死皮严重制约着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其防治对策成为急需解决的生产实践问题。为研发更轻简的死 皮防治技术,本研究小组将前期研发的死皮康复营养剂制备成缓释颗粒剂型。本研究考察了该缓释颗粒调理剂对死皮 植株割线症状及其干胶产量的影响,探索其不同根部施用方式的优劣,并与原有橡胶树死皮康复营养液树干喷施技术 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橡胶树死皮防治缓释颗粒调理剂对改善死皮植株割线症状,提高干胶产量具有很好的效果,其 药效一般在施用后 3 个月左右开始显现;不同施用方式对其作用效果有所影响,其中条施效果最佳,其防效最高达 29.95%,其次是环施及穴施;相比对照,条施效果达显著性水平,干胶增产 165.12%;与原有的营养液树干喷施技 术相比,其防效可提高 13.22%,干胶产量增加 36.92%。本研究的开展为实现轻简、高效的橡胶树死皮防控提供了技 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在橡胶树中获得一个新的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命名为Hb FPS2。序列分析显示,Hb FPS2基因组序列长4 171 bp,由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组成,c DNA全长1 288 bp,包含1 029 bp的开放阅读框、105 bp的5′-UTR和154 bp的3′-UTR,编码342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39.6 ku,等电点为5.27。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Hb FPS2具有FPS家族保守的5个结构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Hb FPS2和Hb FPS1亲缘关系最近,与大戟科的蓖麻、大戟、麻风树法尼基焦磷酸合酶聚为一个亚类。定量PCR结果表明,Hb FPS2在橡胶树根、树皮、叶、花和胶乳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花和胶乳中表达量较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茉莉酸和乙烯处理均能提高Hb FPS2基因的表达量,处理9 h时基因表达量分别提高了36倍和8倍。结果为分析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表达特性及其在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一般理论和橡胶树资源保存现状,提出嫁接无性系橡胶林中的砧木群体具有挖掘特异种质的巨大潜力,应深入对砧木的鉴定评价和挖掘利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