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甜菜病虫害发生为害调查及损失估计目的在于掌握某区域甜莱病虫分布动态.发生数量、为害程度和正确估计产量、含糖率损失幅度,确定主要防治对象,做出合理的防治计划,有效控制病虫发生在经济为害水平以下。同时可以通过发生为害程度调查,掌握是否达到防治的指标要求,确定是否采取防治措施和时间。  相似文献   

2.
Ⅱ优3301在宁化县作烟后稻的病虫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3301在宁化县作烟后稻高产栽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由白背飞虱传毒的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较为突出。文章总结了几种主要病虫发生特点,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病虫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颜色(白色、黑色、红色、蓝色、绿色、银灰色)防虫网覆盖对栽培豇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豇豆的生育期、株高、茎粗、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指数、产量和病虫害等方面综合考虑,在三亚地区绿色防虫网是较适合豇豆栽培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地跨温带和南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地形起伏,植被常绿,农作物种类多且耕作制复杂,为各种农作物病、虫、鼠、草的发生为害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本文据现有的一些资料,概要介绍历来福建省农作物病、虫、鼠草害的发生与防治的演变情况。一、主要病虫草鼠害的发生据统计,福建省为害农作物的病虫达1100多种,杂草511种,鸟兽害30多种。(一)水稻病虫害据公元前1110年周礼《夏宫》记载,福建于夏代就已经栽培早稻和晚稻,至今稻作仍为福建省最主要的农作物。因此,对水稻病虫的为害和防治备受人们的关注。据有关资料记载,清顺治…  相似文献   

5.
棉花是江西省彭泽县的传统产业,常年种植面积在13khm^2以上。而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主要因子除市场供求关系外,就是自然灾害因素,自然灾害因素中病虫为害对棉花影响较大,但病虫为害可以人为予以减轻或控制。为此有必要总结江西省彭泽县2009年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苏沿海地区棉花产量滑坡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北沿海地区2005~2007年棉花单产连年欠佳,比正常年景减产25%~35%.分析其原因认为是棉田水系差,自然灾害发生多;重茬面积大,病虫为害重;品种多乱杂,技术难配套.提出了改善棉田水利条件、轮作换茬、防病治虫、优化栽培等防灾抗灾夺取棉花高产稳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三亚春季防虫网覆盖栽培对豇豆生长小气候环境(温度、光照强度、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防虫网覆盖栽培能降低豇豆生长环境的温度,减弱光照强度,对空气湿度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根据福建茶区茶树病虫发生与防治现状,提出21世纪前期对蹒类等10多种病虫的发生,为害测报,采取选用抗病虫良种、嫩采、挖除土中虫蛹、剪除病虫枝梢等农业措施;保护与利用害虫天敌,优先使用病原微生物制剂;控制使用化学农药,组织茶树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并对21世纪中后期茶树病虫防治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要进一步提高大麦单产 ,是从事大麦栽培研究的每一个科技工作者必须弄清和掌握以下三个基本规律 ,即大麦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 ,与大麦生长发育有关的环境条件变化规律 ,人和大麦生长发育及环境条件关系的规律。结合云南立体气候特点 ,通过大量的栽培试验和示范研究 ,把大麦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系统化 ,理论化 ,总结出云南正季大麦高产栽培要抓住的 7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植物抗病虫性机制与茶树良种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作物抗病虫性选育优质丰产、抗病虫的良种,是病虫综合防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可以减少病虫的种群数量,而且有利于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本文就植物的抗病虫性机制来谈谈茶树良种选育。 1 植物的抗病性机制与类别 植物抗病性是寄主抵抗病原物侵染或限制病原物侵染为害的一种特性,它是植物和病原物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长期斗争所  相似文献   

11.
小拱棚覆膜春季提早直播栽培技术根据豇豆的生长对温度、光照、水份和养分的要求,在豇豆播种后,搭建小拱棚覆盖薄膜防寒保温保湿育苗,并配合选择适合生产外销嫩豆荚的良种,精细整地并施足基肥,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和适时采收等技术措施,提早一个季节播种,生产出优质豇豆外销北方市场,抢占市场先机,获得了较高的市场销售价格,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全面分析了湖南省主要病虫灾害的现状、发生趋势,认为随着水稻种植结构和栽培技术的变革以及水稻新品种的应用,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其危害性的变化,将使病虫害问题更加突出。在对抗性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效用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抗病虫品种选育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高效低毒农药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严重影响甘蔗生产的8种甘蔗主要害虫和5种甘蔗常见流行性病害的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探讨和综述。依据甘蔗病虫害的危害特点,提出以农业防治方法为基础,物理防治灯光诱杀、生物防治为辅,减少虫源病源,统一化防为重点和抓好关键时期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高效、快速、持续、有效控制甘蔗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确保甘蔗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安永进 《园艺与种苗》2021,(4):29-30,62
针对陇南核桃栽培中病虫害发生问题进行分析论述,提出无公害综合防治策略,对陇南生态环境保护及绿色无公害核桃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同时实行水旱轮作、用养结合,改善稻田土壤性状和种植结构,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长泰县经过几年来试验、探索,总结出玉米-玉米-水稻高效栽培模式的种植技术、种植方法,并对经济效益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6.
菜—稻轮作是建瓯市低海拔地区近年来的主要栽培模式,具有提高粮食单产、经济效益,减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作用,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介绍了建瓯市菜—稻轮作生产模式与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闽南地区杨桃病虫害发生情况表明,赤斑病和红蜘蛛在当地发生较为严重;夏秋季多种病虫常混合发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自然条件好的丘陵山地果园,病虫危害较轻;品种对比调查表明,香蜜杨桃抗病虫性较强。同时,根据杨桃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保山植烟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通过对植烟区2014~2016年主要病虫害的动态监测,预测病虫害的发病高峰期。结果表明:植烟区主要病害为青枯病、黑胫病、病毒病,主要虫害为斜纹夜蛾、金龟子、烟蚜,其发生高峰期分别为青枯病(7月下旬至8月中旬)、黑胫病(8月上旬)、病毒病(7月中下旬)、斜纹夜蛾(在8月中旬)、金龟子(6月中下旬)、烟蚜(4月中旬和6月上旬)。建议结合植烟区病虫害发生规律,有针对性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9.
通过育苗、移栽、田间管理以及采收等一系列田间实验,掌握长春花的生长发育、需水、需肥和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出较为有效的栽培方法,基本达到在长春花栽培过程中“可控、安全、优质”的目标。为长春花的大面积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