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分析“短青春期”品种对播季反应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品种出苗至开花数与开花至成熟天数对短日处理的反应,以进一步明确夏大豆型“短青春期”品种的光(温)敏感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开花前短光照处理,“短青春期”品种中豆24和巨丰出苗至开花天数仅缩短2-14d,敏感度较小,与春大豆型品种相似,而与典型夏大豆品种,秋大豆品种和“长青春期”品种明显不同,中豆24和巨丰的出苗至开花天数对短光照不敏感。同为“短青春期”品种的中豆24和巨丰,其开花至成熟天数对短日处理的反应有明显差异,并者与春大豆相似,而后者的开花至成熟天数的短日照敏感不仅大于复大豆,而且也大于秋大豆。生育前期对短日照不敏感的品种,其短日处理效应在生育后期表现更加明显。本文还讨论了不同品种短日处理后效应的传递特征。  相似文献   

2.
大豆"短青春期"品种的光(温)反应研究Ⅲ.对长日照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短青春期”品种对播季和短日照反应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品种出苗至开花天数与开花成熟天数对长日处理的反应,以进一步明确夏大豆型“短青春期”品种的光(温)敏感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开花前16小时长光照使“短青春期”品种中豆24种丰的出苗至开花天数分别延长19天和30天,是供试品种类型中对长日照最敏感的类型;开花前长日照处理,开花至成熟天数两个“短青春期”品种间表现差异较大,中豆24有所延长,而巨丰则有所缩短,开花前短日 开花后长日处理,中豆24和巨丰的开花至成熟天数均较春大豆明显延长,但小于秋大豆,通过30天和60天的长日照处理可以发现,长日处理结束后,中豆24和巨丰植株需分别接受7-9天和15-18天的短光照,才能开花和进入结实期,中豆24出苗至开花天数在长日下的温度敏感度高于春大豆品种,而巨丰出苗至开花天数的温度敏感度极小。  相似文献   

3.
田佩占  尹腾蛟 《大豆科学》1989,8(3):276-282
采用模拟自然光照的动态光照处理,对不同纬度不同类型大豆品种,进行了光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除湖南春大豆,在增加20%长光照处理,结荚至鼓粒期延迟日数,较出苗至开花期延迟日数多外,其余品种及处理的出苗至开花日数的变动最大,说明出苗至开花期,对日照反应最敏感。根据这个阶段的变化,确定吉林野生豆属短日照敏感型,湖南秋大豆、河南夏大豆属长日照敏感型,湖南春大豆属双迟钝型,河南野生豆、湖南野生豆及湖南夏大豆属双敏感型,吉林春大豆为双较迟钝型。品种对特定的光照最敏感。对日照的敏感程度不完全与纬度有关。讨论了光照反应特性与起源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豆品种光温综合反应与短光照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取256份我国各地代表性大豆品种在南京分期播种与短光照处理。以大豆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生育前期及全生育期标准差分别作为该品种开花期和成熟期光温综合反应的指标,以春播自然光照与11h光照下生育前期及全生育期相差天数分别为开花期和成熟期短光照反应指数。通过研究我国大豆不同熟期组类型及不同品种的光温综合反应与短光照反应间关系,明确大豆对光温综合条件中对光照的反应是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5.
选用中国大豆主要生态区的代表品种12个,在南京(32°N)春播,通过人工光照处理,比较了各类型品种开花前和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2h短光照处理使所有品种的开花期显著提前(P<0.01);开花后进行短日照处理,使除早熟品种东农36和泰兴黑豆以外的其它品种成熟期显著提前(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南方夏大豆品种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比开花前更加敏感,其它类型品种开花前光周期反应比开花后敏感或前、后期敏感性接近。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开花前和开花后的光周期反应敏感性,与自然光照下相应发育时期的长度正相关。较长的前期有利于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的提高,较长的后期对提高百粒重有利。文中讨论了大豆品种开花前、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与原产地日照长度及其它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南方春大豆新育成材料的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1个新选育,原产不同地理纬度的南方春大豆晚熟品种,经过7个试点的春播试验,以各品种的生育特性在各试点间的变异方差为指标,研究这些新品种对光温综合反尖的敏感程度,结果提示,朱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全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尖特性远较原产纬度偏高地区的品种迟钝,在供试品种中,滇86-4,蒲豆8008和桂早一号的全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最为迟钝,滇86-5和贡豆94-3较为敏感;出苗~开花时期光温综合反应以黔9  相似文献   

7.
气候条件与春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红 《作物研究》1998,12(4):15-17
利用湘春豆14号和湘春豆10号19881997年生育日数与6个气象要素,以及试验考种资料的单株平均产量与6个主要经济性状、6个气象要素分别进行逐步回归和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春大豆播种至出苗日数、出苗至开花日数的关键气象要素为日均温;出苗至成熟期为降水日数;开花至成熟期为日照时数和降水日数;全生育期为日均温和降水日数。6个气象要素对两品种单株产量的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对广西春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在广西常年有着较大的种植面积。为了探索广西春大豆在春播以及夏、秋季繁种时的最佳播种时期,选用两个广西播种面积较大的春大豆品种桂春8号和华春2号,从2011年2~8月共设21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产量最高的播期均为2月25日,单产分别为2 770.85和2 666.26 kg·hm-2,秋播产量最低,夏播次之。从春播至夏播,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至开花、出苗至成熟的时间逐渐缩短;6月5日后播种,出苗至开花日数和成熟日数的波动不大。3月上旬以前及8月上旬以后播种,两个春大豆品种的粗蛋白含量相对较低,油分含量相对较高,其余播期内大豆粗蛋白含量较高,而油分含量较低。3月中旬后春播较夏秋播大豆的粗蛋白含量高,但油分含量较低。综上所述,从产量上看,广西中南部春大豆最佳播种期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在下半年进行繁种时,若茬期允许尽可能选择夏播,尽量不要秋播。从大豆品质上看,3月上旬以前播种,得到的大豆油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南方春大豆春,秋播与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政文  马继凤 《大豆科学》1999,18(3):183-189
以24个南方春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春,秋播研究不同播季对籽粒蛋白质,脂肪,以及蛋白质,脂肪合计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季间蛋白质,脂肪,以及蛋白质,脂肪合计含量均达1%的差异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出苗至开花期日均温,最高温和最低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日均温,最高温和最低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则恰好与之相反,因此,湖南秋播气候条件有利蛋白质的形成,故蛋白质含量比春播高,春  相似文献   

10.
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生态特点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宋启建  盖钧镒 《大豆科学》1990,9(2):121-129
以42个来源于全国各地不同生态区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为材料,进行了模拟全国春、夏、秋三种播季条件,每个播季又分两期播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对大豆品种蛋白质、油分及总量含量的遗传变异,含量对播季的反应和稳定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代表品种资源具有优良表现和较大遗传变异,品种来源地播种类型不同,在育种上的利用潜力也不同,春豆是品质育种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秋豆也可为优质育种提供高蛋白资源。三性状平均含量均随播季的推迟而降低,但不同播种类型品种播季间降低幅度不同,品种与环境虽然存在互作,但三性状的表现仍以遗传控制为主。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和光照处理,研究了中豆33和中豆34的光周期反应特性,并与其他品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早、中熟夏大豆品种相比,夏播时中豆33和中豆34全生育期较短,主要是因其生殖生长期较短,但仍然有较长的营养生长期。中豆33营养生长期对短日照更敏感,而中豆34生殖生长期对短日照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王萍  宋海星 《大豆科学》1999,18(4):365-370
在长春6月27日夏播10个引入的早熟大豆品种,某中生育期为90-100天的3个大豆品种在10中旬前后成熟,生育期为80-90天的4个大豆品种在9月底可正常成熟,而生育期70-80天的3个品种在9月20日前后成熟。品种ALDANA在6个播期播种时出苗-始花的天数不同,出苗-成熟的天数相似,7月29日播种的植株未正常成熟。  相似文献   

13.
春大豆不同播期的光温生态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来自中国北纬22.7°~50.2°范围内不同地点的19个春播大豆品种在2年中分4期进行播种,研究了春播大豆的光温反应.结果表明:春大豆由于生育期间受光温生态条件的影响,延期播种能减少生育日数,使其整个生育期缩短.越是早熟的春大豆品种,营养生长期对长日照反应越不敏感,在延期播种时,其营养生长期缩短的较少,但高温能促进其营养生长期缩短.晚熟春大豆品种的营养生长期对长日照反应较敏感,营养生长期受日照长度的影响较大.各熟期类型品种开花持续时间随着播种期的推后、日照时数的缩短而减少;其中越是晚熟品种,此种反应越强烈.在同类熟期的不同结荚习性品种中,光温反应为有限型>亚有限型>无限型.鼓粒至成熟阶段的生育日数在春播生态条件下基本不受短光照的影响;但温度条件对该生育阶段的进程影响明显,即所处的温度高(特别是>30℃的高温),生育日数则减少,所处的温度过低(特别是日平均<16℃或夜温<8℃),则生育日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1 夏大豆秋播初探  任秀荣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 0 0 0 ,NO2 ,34~362 花期低温对大豆荚和籽粒形成的影响  王萍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 0 0 0 ,NO2 ,P31~ 333 红壤旱地春大豆品种的产量、品质及矿质营养的基因型差异  李志玉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 0 0 0 ,NO2 ,P57~ 604 PEG处理对大豆幼苗活力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顾龚平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 0 0 0 ,NO2 ,P2 6~ 305 大豆“短青春期”品种的光 (温 )反应研究I播季反应  杨志攀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 0 0 0 ,NO3 ,P35~ …  相似文献   

15.
韩天富 《大豆科学》1998,17(2):129-134
选用中国大豆主要生态区的代表品种12个,在南京春播通过人工光照处理,比较了各类型品种开花前和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2h短光照和吏所有品种的开花期显著提前;开花后进行短日照处理,使除早熟品种东农36和泰兴黑豆以外的其它品种成熟期显著提前。  相似文献   

16.
“翻秋留种”是直生型春植花生全苗增产的有效措施,但是,各地多数为留种而种植秋花生,每因它的面积少,不把它当作一造来抓,种植与管理均较粗放,造成向来低产,且种子饱满度也普遍低于春植,使之长期存在秋植种子出苗虽较齐快,而普遍不及春植种子出苗健壮。 然而,从广东秋季光温条件来看,秋花生产量不应亚于春植;尤其中至南部地区,秋季光温条件特别优异,秋花生产量应高于春植。就台山地区近二十二年平均气温和光照来说:秋植花生苗期在8月份,平均气温在27.4℃,有利于早生快长;中期在9至10月、平均气温24℃,且  相似文献   

17.
大豆品种生育期光温反应,对大豆生产和育种具有实践意义。 1979年在北京观察来自我国各地近100个大豆品种的物候期,结果看出:大豆品种生育期与其原产地纬度的高低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5768)。即原产地的纬度愈低,生育期愈长;纬度愈高,生育期愈短。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不同产地来源大豆品种所具有的光、温感应特点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播期对多小穗和寡小穗小麦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对13份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系)两年分期播种的生育期和6个农艺性状(株高、单株有效分蘖数、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播期的推迟导致材料间出苗期差异变大,抽穗期差异缩小,但开花期和成熟期差异变化不大,各农艺性状值减小。经方差分析,各农艺性状在不同播期和品种(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单株有效分蘖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穗粒数次之,每穗小穗数最小。多小穗材料10-A和寡小穗材料BE89的穗长、每穗小穗数和穗粒数在播期间差异较小。经相关分析,播种至出苗和分蘖至抽穗天数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出苗至分蘖和开花至成熟天数与平均日照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抽穗至开花天数与温度和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日最高温和日均温对多小穗和寡小穗材料的分蘖至抽穗天数有显著影响,平均日照时间在开花期、日最高温在成熟期分别对多小穗材料发育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小穗数特异性材料的每穗小穗数在不同播期下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大豆品种生态型及生态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文英  董明远 《大豆科学》1994,13(4):286-293
浙江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耕作制度复杂,春,夏,秋大豆生态型都有种植。春大豆生育期短,感光性弱,均为有限结英习性,籽粒以中小粒为主;夏大豆生育期长,感光性较弱至较强,有限结英习性品种约占一半,籽粒以大粒为主,秋大豆生育期短,营养生育期更短,感光性强,以亚有限和无限结英习性品种为主,籽粒以大粒为主。春,夏,秋大豆分布主要决定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据此,可将浙江省大豆生产区划分为:浙北春,夏  相似文献   

20.
大豆开花后阶段对开花前不同光照处理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韩天富  陈霞 《大豆科学》1995,14(4):283-289
试验研究了开花前不同光照处理对大豆开花后的发育、产是必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供试的早熟品种来说,开花前短日处理促进成熟的作用远大于对开花的促进,地农艺性状的影响大于对发育进程的促进。前期短日处理使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和油酸的比例上升,而使亚油酸的比例下降。文中讨论了开花前光照后效应的作用方式和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