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温度在10℃~20℃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份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指环虫、小瓜虫、斜管虫等鱼病。其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1 水霉病 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衍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活动失常,食欲减退,终因体衰而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在欧洲鳗鲡 (Anguillaanguilla)的养殖过程中常发生“狂游病”。发病前 ,出现食欲极为旺盛 ,异常抢食现象。数日后离群、不摄食、旋转式游动、侧游或在水面上呈挣扎状急游 ,数秒后沉入水中 ,再上浮挣扎状游动 ,往复进行。 2~ 3天后病鳗出现呼吸困难 ,对外界剌激反应迟钝 ,继而随水流集于排污口。死亡数急剧增加。流行季节为 5月 - 1 0月份 ,7月 - 8月份为发病高峰 ,死亡率达 90 %以上。当年欧洲鳗鲡 ( 1 0 0~ 2 0 0g)和 2龄欧洲鳗鲡 ( 4 0 0g以上 )均易发病死亡 ,从开始发病到死亡一般只需 2周左右 ,目前尚无良…  相似文献   

3.
养殖欧洲鳗鲡"狂游病"外周血细胞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在欧洲鳗鲡 (Anguillaanguilla)的养殖过程中常发生“狂游病”。发病前 ,出现食欲极为旺盛 ,异常抢食现象。数日后离群、不摄食、旋转式游动、侧游或在水面上呈挣扎状急游 ,数秒后沉入水中 ,再上浮挣扎状游动 ,往复进行。 2~ 3天后病鳗出现呼吸困难 ,对外界剌激反应迟钝 ,继而随水流集于排污口。死亡数急剧增加。流行季节为 5月 - 1 0月份 ,7月 - 8月份为发病高峰 ,死亡率达 90 %以上。当年欧洲鳗鲡 ( 1 0 0~ 2 0 0g)和 2龄欧洲鳗鲡 ( 4 0 0g以上 )均易发病死亡 ,从开始发病到死亡一般只需 2周左右 ,目前尚无良…  相似文献   

4.
(二)月鳢常见病的防治 1、晕头病(暂称)病因不明.发病初期,病鱼停食,体色变黑,活动迟缓,群集在池角,严重时在水中窜游,急剧挣扎或旋转狂游后下沉池底死亡.该病多见于体重4厘米之前的当年苗种,流行季节为3~7月,4~5月大流行,此病属急性型,发病迅速、传染快.几天内便可大批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90%以上,是月鳢苗种阶段危害最大的暴发性疾病.目前尚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临床症状病鱼表现为离群独游,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不吃食,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剖解可见以下3种类型:1."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出血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出血,但全身肌肉明显充血,呈红色;同时由于严重失血,鳃瓣出现"白鳃"。这种类型在7~8厘米长的草鱼鱼种中比较常见。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口腔、眼眶、头顶等表现明显充血,但肌肉充血不明显,或仅局部出现点状充血。这种类型一般见于13厘米以上的草鱼鱼种。  相似文献   

6.
出血性肠炎,是甲鱼生产中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危害成鳖、亲鳖和100~200g的幼鳖. 症状主要表现为肠道糜烂出血,肠内有血液或凝血块,部分病鳖肠道失血发白,体腔内靠近肠壁处有血凝块;肝脏大部分肿大呈灰黑色或暗褐色,并且糜烂;体表完整,多数病鳖底板苍白,部分病鳖生殖器官外露.病鳖濒死前浮于水面,不下沉或静伏于食台上,捕捉后若给予刺激,表现出很强的活动能力,几小时后死亡.该病流行季节是5~7月和9~10月,气温在25~30℃为发病的高峰期;20~25℃发病率略低;30℃以上则不易发病.  相似文献   

7.
奶牛酮病又称醋酮血病,是由于脂肪等代谢紊乱,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临床上以血液及尿内的酮体增多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代谢疾病。病牛呈消化障碍和神经症状,有的牛产奶量急剧下降,严重的可能发生死亡。本病多以产后三周内发病,表现不食(或少食)精料,并在血、尿、乳中有醋酮,呼出的气体、皮肤散发出腐梨味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1.查鱼体体表。一般经验,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则多为赤皮病;若病鱼仅鳃盖或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不明显,撕开表皮发现肌肉呈充血状或块状淤血则为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则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呈印章状  相似文献   

9.
2010年4~7月中旬,辽宁省北票市部分乡镇的猪相继发生焦虫病。发病猪多消瘦、贫血、高热稽留、体表淋巴结肿大,该病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其中,六沟镇东山咀村刘某家70头猪发病,死亡5头,经治疗治愈65头,治愈率为93%。  相似文献   

10.
一、重发生原因灵宝市发生严重的早期落叶病主要为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其重发生的主要原因有4个方面。(一)高温多雨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的发病轻重与降雨的多少及分布密切相关凡5-7月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斑点落叶病在春梢期(4月下旬~5月下旬)和秋梢期(6月底~7月中下旬)发病重;褐斑病在灵宝市6~8月均可发病,7~8月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11.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1.菌核病1发病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可侵染植株各个部位,形成根腐、茎腐、叶枯和盘腐4种类型。根腐(立枯病):根腐型从苗期至收获期发生。苗期染病的幼芽和胚根呈褐色斑水浸状,扩展以后易腐烂,幼苗不能出土或随病斑扩展萎蔫而死。生育期的食葵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以后会扩展到茎及其它部位,潮湿的病部易长出白色菌丝和粒  相似文献   

12.
作者于1986-1989年连续4年在砀山果园场对芦笋茎枯病Phoma asparagi Sacc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研究.提出上年越冬病残体是当年茎枯病的主要初侵染源,采笋田在停采后10天左右即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为病害流行初盛期,7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为病害流行盛期.降雨是茎枯病的主要影响因子,6-9月间降雨量与同期发病率或病情指数呈明显正相关.通过药剂防治使翌年芦笋产量增加50%以上,并总结出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正>猪囊虫病又称猪囊尾蚴病或米猪肉,是由人的有钩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组织中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主要是因人吃发病的猪肉或半生食含有囊尾蚴的猪肉或其他动物肉类所致。近年来,全国各省均有检出囊虫病(米猪  相似文献   

14.
一、常见鱼病的肉眼诊断方法1.检查鱼体体表。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多为赤皮病;若病鱼仅鳃盖或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不明显,撕开表皮发现肌肉呈充血状或块状淤血则为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则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呈印章状则为打印病。  相似文献   

15.
浸泡法 将一定数量中草药扎捆,放入鱼池的食场周围或流水处浸泡,利用浸泡的汁液扩散到池中防治鱼病。如每亩鱼池用10~15公斤的枫树、杨树叶或樟树叶扎成7~8捆浸泡.可防治鲢、鳙、鲫等虱病。将白菖蒲(每亩4-5公斤)和蓖麻叶切碎(每亩4~5公斤)包在小松枝叶(每亩10公斤)内,扎成2-3捆,浸泡于水中,每天翻动1次汁液,其扩散的汁液可治疗草、青鱼、鲤等鱼的“赤皮病”。  相似文献   

16.
陈茂春 《新农村》2003,(9):13-13
软脚病是肉用仔鸡育肥过程中的多发病,一般自2周龄开始发病,4~5周龄时大量出现.开始发病时,病鸡两腿呈X型或O型,随症状加剧,病鸡站立不稳,用膝行走.  相似文献   

17.
细菌性鱼病是水产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其流行范围广、种类多、流行季节长等特点易对水产养殖造成大的危害。下面就几种常见细菌性鱼病的特征及防治方法做以简要介绍。一、细菌性烂鳃病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当鱼的腮受到机械损伤或被寄生虫寄生时,都可使鱼发病。该病一般流行于4—10月,当水温在15℃以上时开始发病,适宜发病水温是15-30℃范  相似文献   

18.
1.烂鳃病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少食或停食。体表无异,检查鱼鳃可见鳃丝腐烂,并分泌出大量黏液,病重时鳃丝上附有污物。流行情况及危害:鱼种和成鱼均可发病,每年4~6月为流行高峰,可  相似文献   

19.
<正> 1.水霉病。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运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因衰弱而死亡。防治方法:①防止鱼体受伤。②池塘在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消毒。③用20毫克/千克的碱性品绿溶液,在水温10~18℃时洗浴鱼体20~30分钟,可有效预防鱼类水霉病。④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2克煎汁全池泼洒。⑤每667平方米用菖蒲叶2.5~5千克、食盐0.5~1千克,再加入12~20千克人粪尿全池泼洒。 2.赤发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  相似文献   

20.
(一)白皮病1、症状水温在15~30℃易发,尤其是在越冬池。病鱼体表鳞片脱落且有白斑,鱼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打转。常继发水霉病,若不及时治疗,将很快大量死亡。2、防治(1)饲养时应小心操作,避免鱼体皮肤损伤。(2)发病时在越冬池四周及食场附近,用漂白粉挂袋,每袋装漂白粉100克。(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