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虾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黄海北部中国对放流虾的生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放流后到开捕时的时间间隔为,可用L=a+b描绘放流虾的生长。1cm放流虾的时间为6月2日,体长1.11cm,开捕时体长为 2.5cm;2cm放流虾的时间是6月7日,体长为2.0cm,开捕时体长为12.6cm。  相似文献   

2.
紫石房蛤增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紫石房蛤人工育苗、放流增殖技术的研究结果。6月中旬(水温14.6~16.5℃)采捕的亲贝,经升温促熟6~7天(水温18~21℃),生殖腺发育成熟。采用浓度100×10-6的氨海水浸泡法采卵,以细沙、筛绢网箱和棕帘等三种附着基立体采苗,单位水体平均出苗量256万粒/m3(壳长2~6mm)。采用流水法在具沙质底的室内水池进行中间培育,育成率达到78%,稚贝日平均增长76μm。将壳长5mm左右的苗种放流到适宜海区进行增殖,放苗密度150万粒/ha。2周年后,紫石房给平均壳长达73mm,鲜贝平均重123g.平均每公顷产量24.97t,回捕率14%。  相似文献   

3.
孙德山 《水产科学》1996,15(2):38-41
分3个阶段总结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苗增殖效果,第一阶段(1985~1988年)放流效果好,回捕率高,平均投苗量7.6亿尾,平均捕捞产量2200吨,平均回捕率约11.6%,第二阶段(1989~1992年)放流数量多,但回捕率低,平均投苗量16.70亿尾,平均回捕率约6.7%,第三阶段(1993~1995年)平均投苗量7.18亿尾,平均回捕率约2.33%,回捕效果极差,下降原因:一是客观原因造成,如污染  相似文献   

4.
盐度对九孔鲍摄食_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昌生 《水产学报》2000,24(1):41-45
九孔鲍摄食人工饲料的盐度范围为20 ̄38,其中较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5 ̄35,在此盐度范围内,小规格鲍(平均壳长1.30cm,平均体重0.37g)的壳长日增长为91.5 ̄102.3μm,日增重为8.60 ̄12.55mg;大规格鲍(平均壳长2.7cm,平均体重2.3g)的壳长日增长为56.30 ̄81.80μm,日增重为12.68 ̄22.48mg,其最适生长的盐度为30 ̄35,存活率为97% ̄100%。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的鳜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黑龙江水系鳜鱼的年龄与生长、产卵繁殖.食性等生物特性。通过鳃盖骨上形成的年耗测定年龄和推算:L1=13.1cm;L2=22.6cm,L3=29.1cm……L12=53.9cm。体重与体长相关式为,W=0.03604L2.8811,r=0.998。根据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理论公式拟合的生态学参数:L8=62.8cmW8=5817g;t0=-0.12,K=0.17:r=0.995;tip=6.3龄,tmax=17.5龄。黑龙江鳜鱼的生殖期为每年6月中旬至7月末,成熟个体的成熟系数:雌体平均为5.58±1.97;雄体体平均为2.12±0.38,生殖后的成熟系数,雌体平均为1.60;雄体为0.71。30—60cm体长的怀卵量平均为184097粒,卵径为1.35mm。鳜鱼的食供,解剖27尾胃中有食的标本,有8种鱼类和1种虾。1984年与1963年相比,黑龙江鳜鱼的资源量出现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6.
1998年5月 24~29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湾近岸水域放流体长10.6±1.1mm的日本对虾2 798.8万尾。 8月中旬~10月中旬期间,沿岸作业的 534只渔船兼捕到本种商品虾 24.5 t,平均体长 147.3mm,平均体重 40.7 g,相当于 60.3万尾,回捕率为 2. 15%,放流投资与增殖虾产值的比例为 1:5.4,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1992年至1994年在浙南海域进行了三年海蜇人工增殖工作,共放流0.3公分以上海蜇状体17533万尺,在三年中共回捕到海蜇293万多只,三年平均回捕率达1.67%,并且于停止放流后的1995年和1996年共捕获蜇61厉 多只,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生长,存活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的EDTA浓度均能促进幼虫生长,前期3.0×10^-6浓度组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35.6μm增至239.7μm,后期则以1.0×10^-6浓度且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47.4μm增至253.0μm;0.5×10^-6-5.0×10^-6EDTA均能提高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其中以1.0×10^-6效  相似文献   

9.
在烟台北部沿海进行了砂海螂底播增养殖技术研究,选择风浪小、流速不大于0.1m/s的砂泥底质内湾海区。底播前应松动底表层,清除敌害。10~11月播放壳长12cm的贝苗。经约3年的生长,平均壳长达7.3cm,平均个体重50g,存活率达15%以上。  相似文献   

10.
莱州湾日本对虾放流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5月26日在莱州湾水域放流平均体长为9.9mm的日本对虾仔虾855.8万尾,进行了跟踪回捕调查,生物学测定求得各项生长参数为:雌性:L∞=201.5mm;W∞=90.0g;k=0.017;t0=26d;t(拐点)90d(7月28日)雄性:L∞=168.6mm;W∞=52.8g;k=0.017;t0=19d;t(拐点)83d(7月21日)放流群体于8月上旬开始交尾,在持续近两个月的交尾活动期间,雌体可以连续蜕皮并多次交尾;秋汛虾群集中分布在3-5m的放流水域,不作长距离移动。7月中旬开始捕捞,至9月莱州市共捕获放流对虾105.4万尾;9月中、下旬开始途经蓬莱沿海陆续游出,至11月蓬莱沿海捕获2~3万尾,整个秋汛回捕率估计为12.5%左右;至12月初莱州湾水温降至10℃以下时,放流群体才全部游离渤海。根据放流群体的生长特性,秋汛开捕时间应控制在8月中旬,放流群体的平均体长超过145mm时为宜。  相似文献   

11.
1993年7月~1997年5月,在夏季采用网袋、网箱开展虾夷马粪海胆F2代稚海胆的海区渡夏,壳径日平均生长量比室内提高33.6%~61.6%;采用网箱平面培育方法进行F2代稚海胆室内中间育成和F3代稚海胆室内中间育成中试,壳径的日平均生长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为0.53×10-2~1.46×10-2cm/d,体重日平均生长量呈上升趋势,介于2.32×10-2~10.72×10-2g/d之间,培养中密度过大会降低海胆的成活率并导致疾病发生;采用立体水槽开展陆地工厂化养成,经13个月,海胆壳径由1.16cm增至5.98cm,体重由0.47g增至61.0g,性腺指数达18.0%。  相似文献   

12.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渔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佟万金李培军(丹东市渔业指挥部118000)(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从1985年至1992年共放流平均体长3cm以上对虾种苗97亿尾,回捕增殖虾17900多吨(包括...  相似文献   

13.
刘忠颖  陈远 《水产科学》1999,18(3):17-20
在15.0℃、17.5℃和19.0℃3个温度梯度下,各试验组纪体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6.3μm/d,8.6μm/d、9.3μm/d;61.0%、70.5%、23.0%。投附着基经22d培养各试验组稚贝规格(壳长×壳高)分别平均为620μm×595μm、705μm×680μm、745μm×710μm;各组生长速度和附着后成活率分别为17.7μm/d、21.6μm/d、23.4μm/d;35.4%、34  相似文献   

14.
复洲湾移植放流日本对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毅峰  林源 《水产科学》1999,18(4):21-24
对复州湾移植放流日本对虾群体放流后1个月到回捕之间的生长特性研究表明:(1)同体长的日本对虾体重差异很小;(2)我们假定虾苗孵化时间为t=0d,那么体长生长高峰在t=50d至t=90d之间,前期雄虾快于雌虾,后期雌虾快于雄虾;(3)体重增长速度呈倒二次曲线型,其拐点雌性tr=863d,雄性tr=788d;(4)合理的放流日期应在5月20日~6月1日,开捕日期在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5.
莱州湾海蜇放流增殖的回捕率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以幼蜇伞径大小异来区分放流幼蜇与自然幼蜇的方法是可行的基础上,用二年来调查回捕结果,验证了莱州年生产数量中,放流海蜇数量所占百分比基本与回捕结果一致,为了使海蜇放流增殖的回捕率留有余地,综合分析认为:莱州湾海蜇放流增殖的回捕率估计为0.5-1是妥当的,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6.
在潮间带进行网箱养鲍试验,4个试验池共设置135个网箱,放养壳长1.3 ̄2.9cm鲍鱼苗种16.9万只,经18个月养殖,共产商品鲍4305kg,平均亩产1102kg,平均规格6.1cm,平均成活率76.5%,实现产值137.7万元,利润55.5万元。经专家鉴定认为,本技术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虾夷马粪海胆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虾夷马粪海胆1989年5月从日本北海道引入大连,初引进海胆壳径为0.5~1.3cm,养至1990年10月性成熟并进行首次育苗,培育出F1代,其后1993年~1995年又培育出F2和F3代约500万枚。亲海胆采取海区笼养和室内促熟方法。诱产用阴干与流水、注射0.5MKCl、加入性产物三种催产方法可成功获得成熟精、卵。受精卵孵化需11.5~12.5h(16.0~18.5℃)达囊胚期上浮,后经二腕、四腕、六腕、八腕幼虫,以纤细角刺藻为饵料,18~21天(15.0~18.5℃)变态附着为稚海胆并摄食底栖硅藻,30天~50天达0.2~0.3cm以上剥离投喂石莼、囊藻、海带等,当壳径长至0.5~1.0cm以上时可下海养殖。  相似文献   

18.
太平湖水库翘嘴红Bo的产卵场及种群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湖水库翘嘴红Bo产卵场位于入库河流中,产卵期的流速0.1-0.5m/s,水温21-30℃,时间约为6月中旬-7月中旬。雨后流速增加是刺激产卵的主要因素。因过度捕捞,翘嘴红Bo资源量近年呈下降趋势,有必要在繁殖期对其产卵群体进行适当保护。文章将库内家鱼种的放养规格定为13.3cm以上,将翘嘴红Bo的起捕规格定为50cm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人工繁殖与饲养(下)3.稚鳖饲养(1)鳖池规格:稚鳖池必须用砖砌水泥浇制,规格有4×3×0.6m或5×4×0.6m,水深30~40cm,1/2池底放沙厚为15~20cm,1/2底无沙。(2)放养密度:刚出壳稚鳖重3~5克,每平方米密度为60~8...  相似文献   

20.
2000年8月,我们在温室养殖欧鳗成功的基础上,在龙冠公司8号池塘进行了网箱养殖欧鳗试验,经过两个多月的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0.34hm2,东西长为70m,南北宽为48m,平均水深2m,最深处3.5m,无任何污染,理化因子符合欧鳗养殖条件。并配有一台3.0kw的叶轮式增氧机。 2.网箱的结构与设置 网箱用聚乙烯网片加工而成, 1~3号网箱规格为 5m×5m×2.5m,网目大小为3cm,单层网衣;4号网箱规格为3m ×3m ×1.5m,网箱大小为2cm,双层网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