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地老虎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地老虎俗称土蚕、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地老虎以幼虫危害寄主的幼茎及叶片,食性极杂,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烟草和多种蔬菜。地老虎常见的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最普遍和严重。 (一)生活习性和危害情况 1、小地老虎 一年发生多代(高寒地区2~3代),幼虫、蛹及成虫都可越冬,以早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解决烟苗移栽后烟田小地老虎对烟苗的危害。[方法]烟苗移栽24 h前,分别选用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60%氯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种药剂,在漂浮育苗大棚内对育苗池内烟苗进行集中喷雾,喷药后24 h将烟苗移栽到烟田,分别调查膜上移栽和膜下移栽烟田小地老虎对烟苗的危害情况。[结果]移栽前使用3种药剂处理烟苗后,各处理的小地老虎危害株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膜下移栽烟田60%氯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处理对烟田小地老虎的末次株防效达78.08%,高于膜上移栽烟苗处理的末次防效72.85%。[结论]烟苗移栽前在育苗大棚内使用60%氯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喷雾后,烟苗移栽后可有效防治移栽后小地老虎对烟苗的危害,对小地老虎防效持效期可达20 d以上,对烟苗无药害,降本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地区,小地老虎年发生4~5代,以第1代幼虫为害较重,是蔬菜苗期的主要害虫。为进一步提高小地老虎预测预报的质量,完善测报技术,于2009年~2011年开展了灯诱、糖醋诱蛾和性诱监测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地老虎诱芯进行监测,诱获虫量多、蛾峰清晰、准确度高,而且操作简便,受气候影响小,宜作为小地老虎测报的主要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咸阳市园林蚧虫调查及天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调查咸阳市园林蚧虫有26种,以疣坚大球蚧、朝鲜球坚蚧、草履蚧等对林木危害较重。蚧虫天敌主要有8种,其中北京举肢蛾对疣坚大球蚧的数量有重要抑制作用。疣坚大球蚧在咸阳主要危害栾树;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雌雄性比11.88,4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北京举肢蛾在陕西年发生1代,以蛹在疣坚大球蚧的介壳内越冬;幼虫期1个月,它是以幼虫钻入蚧虫体内取食卵块,取食期与疣坚大球蚧的卵期相吻合,对蚧虫有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地老虎(地蚕、土蚕、切根虫)是烤烟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也是世界性大害虫。其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危害重。笔者在攀西地区烤烟区、川南考烟区、川北烤烟区调查发现有以下几种: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八字地老虎、三叉地老虎、暗褐地老虎等。其中小地老虎发生数量最大,危害最重。本文仅对小地老虎在烤烟区发生危害和防治予以报道。一、小地老虎的主要生物学习性小地老虎任何虫态都不滞育,在气温低于8℃时生长缓慢,发育延迟,幼虫、蛹或成虫都可以进入越冬。但在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 Schiff)在我国新疆,塔吉克斯坦的发生世代及种群动态进行比较,研究我国新疆黄地老虎种群演替原因,为塔吉克斯坦黄地老虎防治提供技术服务。【方法】应用测报灯对我国新疆石河子(2006、2009~2011),塔吉克斯坦(2014)农田黄地老虎进行监测,分析我国新疆,塔吉克斯坦黄地老虎的发生世代及种群动态。【结果】在塔吉克斯坦,黄地老虎一年发生3~4代,高峰期单灯诱蛾量达到90头;黄地老虎在我国新疆大部分地区1年发生3代,南疆个别地区发生3~4代,北疆少数地区发生1~2代,高峰期单灯诱蛾量40头/灯,已不再作为防治对象。【结论】黄地老虎在塔吉克斯坦平均每年比我国新疆多发生1~2代,塔吉克斯坦一年发生3~4代,我国新疆大部分地区1年发生3代。在塔吉克斯坦,黄地老虎成虫高峰期诱蛾量远大于我国新疆地区。  相似文献   

7.
<正>一、发生特点地老虎又名切根虫、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对玉米田产生危害的主要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黄地老虎在南疆每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深度一般2~15厘米,多数在7~10  相似文献   

8.
地老虎类害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俗名灰不浪、切根虫。食性很杂,主要危害粮食、油料、麻类、蔬菜、瓜类、林果、药材、绿肥、牧草等作物。白边地老虎(Agrotis EuxoaHubner)主要在乌兰察布市的后山地区发生为主,危害农作的主要有胡麻、豆类、马铃薯等。危害严重时,常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甚至毁种,白边地老虎对农田中的早出苗、早定苗和园田的移栽苗为害尤为明显。由于白边地老虎对杂草的依赖性较强,播种前和播种时除去一些杂草后,地老虎幼虫便集中危害幼苗。白边地老虎幼虫处于幼令时期,食量小食物多,故不显为害。但春菜收后,栽植茄子、辣椒…  相似文献   

9.
正地老虎是复播玉米苗期主要害虫,1—2龄幼虫危害作物的生长点、心叶,在叶面上危害造成孔眼;3龄以后的幼虫钻入地下危害根茎部,可切断作物幼茎,造成缺苗、断垄,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1地老虎的危害寄主地老虎主要为害玉米,同时也为害棉花、高粱、甜菜及蔬菜等多种农作物,是农作物苗期的一种毁灭性害虫。2地老虎的生活习性:地老虎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暖后,越冬幼虫于3月下旬至4月中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648-1651
山西省忻定盆地的小地老虎一年发生3代,以第1代幼虫为害为主。第1代幼虫的发生为害程度与当年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和4月份的降水、气温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的趋向是在成虫始见期早、成虫量大、4月份降水量多、气温高的情况下,小地老虎发生的几率较大。将利于小地老虎发生的影响因子与其为害程度一一对应,把1 a中具备3个以上有利因子的年份界定为偏重或大发生年,把具备2个有利因子的年份界定为中度发生年,把出现0~1个有利因子的年份界定为偏轻或轻度发生年,于5月上旬初即可做出比较准确的发生趋势预报。在实际操作中,以4个因子为基础,结合耕作环境等全面考虑,还可进一步提高小地老虎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本溪市1999~2013年松干蚧(Matsucoccus sinensis)虫口密度监测资料,运用信息扩散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松干蚧危害程度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越冬代发生5级危害为1.8~2.2年1次,7级危害为5.2~7.2年1次,9级以上危害为26.7年1次;越夏代发生6级危害为2.4~2.9年1次,8级危害为9.3~17.3年1次,9级以上为21.2年1次。  相似文献   

12.
一、柑桔蚧壳虫为害柑桔的蚧壳虫种类很多,主要有26种。其中矢尖蚧是为害柑桔的重要种群,也是防治的重点对象。1.矢尖蚧发生和为害特点矢尖蚧是国内各柑桔产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蚧壳虫。矢尖蚧在四川柑桔区每年发生2~3代,主要以雌成蚧越冬,2龄期若蚧越冬的数量占少数。越冬代  相似文献   

13.
<正>一、杨小舟蛾又名杨褐天社蛾、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大发生时常将成片杨树的叶片吃光,危害重的杨树食叶害虫,是主要的防治对象。杨小舟蛾1年发生5~6代,以蛹越冬,第2年4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出现,第1代幼虫5月上旬出现并危害,5月下旬为盛期;第2代幼虫于6月上旬出现,6月下旬化蛹、羽化为成虫;第3代幼虫集中在7月危害;第4代幼虫从7月下旬开始危害,8月达到盛期,9月上旬开始化蛹;第5  相似文献   

14.
由于苗圃地长期从事育苗生产,一些危害苗木根、茎、芽的地下害虫常发生,主要以食害苗木的根茎、幼根、嫩茎、嫩芽为主,其分布广、种类多、食性杂、地下危害时间长。经调查发现,主要地下害虫有地老虎、蛴螬、蝼蛄等,苗期危害造成缺苗断垄,生长期危害导致苗木矮小、变黄并伴有簇生等现象,使苗木出圃率低、质量差。一、发生与危害1.地老虎又称切根虫、地蚕。一般小地老虎危害较重,1  相似文献   

15.
小地老虎为杂食性、迁飞性害虫,在浙江杨梅产区苗圃和栽种期受害较重。调查结果表明,在浙江杨梅主产区,小地老虎1年发生4~5代,以春、秋季第1、4代盛发期长,为害重,试验探明了该虫生物习性、发生消长动态及寄主植物、土壤与气候、天敌因子与虫害发生关系,制定了杨梅园小地老虎预测预报方法,确立了成虫诱集、为害情况、农事管理活动和气象监测调查方法,提出了发生程度的预测方法。研究提出农业防治、灯光诱杀、人工捕捉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2004-2005连续两年对怀化地区鱼腥草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的调查,发现主要的病虫害有5种。其中白绢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紫斑病、小地老虎和红蜘蛛发生相对较轻,斜纹夜蛾在2004年发生危害比2005年严重。一年中4-5月份小地老虎和紫斑病危害较重,6-10月其它病虫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三种杀虫剂防治烤烟苗期地下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烤烟育苗一般在2月下旬~3月初播种,4月下旬~5月初移栽,苗床期历时60d左右.在此期间,地下害虫小地老虎、黄地老虎、东方蝼蛄危害严重,它们取食烟草幼根、幼茎及嫩叶,常造成缺苗.烟苗移栽后,地下害虫仍然猖獗危害烟草幼苗,经常造成大田大片空穴和断苗,人工补苗生长势差,发育不整齐,严重影响烤烟优质高效生产.东方蝼蛄成虫、若虫在冻土层下越冬,越冬成虫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活动危害;小地老虎初龄幼虫取食嫩叶造成小孔或缺刻,3龄后幼虫昼伏夜出,在近地表处咬断烟苗取食或拖入穴中,成虫飞翔力强,夜晚活动交尾产卵,卵喜产于有3~5片真叶的烟苗上.  相似文献   

18.
<正> 据资料报道,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在我国南岭以南冬季有为害世代;长江流域有越冬虫态,并通过标记释放成虫,证实其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安徽地跨长江、淮河,小地老虎第一代幼虫在我省各地发生、为害春播作物,但一代以后则很少发生为害。为了进一步搞清小地老虎在我省的发生规律,1982年,我们在望江、合肥、萧县等地进行了小地老虎越冬代与一代雌蛾卵巢系统解剖及部分越冬调查与二代幼虫调查工作,以期摸清越冬代与一代蛾源性质及动态。现将结果整理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忻府区玉米田小地老虎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地老虎又名土蚕、切根虫,是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轻的造成缺苗断垄,重的导致改种毁种,严重影响产量。忻府区是山西玉米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占到全区作物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全区玉米田小地老虎连续几年中度发生或大发生,大发生年份平均危害株率17%,重的危害株率50%,减产30%左右。根据几年来对小地老虎发生、为害规律的观察研究,基本摸清了小地老虎在本区重发的原因,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进入春季,许多露地花卉常受小地老虎危害。小地老虎幼虫将苗木近地面部分咬断,造成严重缺苗现象,该虫1年发生4~5代,一般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幼虫初为绿褐色,后为暗褐色。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土中越冬,孵化幼虫多食心叶,不入土,潜伏于地面土缝中,4龄后则昼伏夜出,咬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